一种魔芋在高温高湿平原地域抗病高产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289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魔芋在高温高湿平原地域抗病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为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生长在疏林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此外,魔芋还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等多功能。魔芋地下块茎扁圆形,宛如大个儿荸荠,直径可达25厘魔芋米以上,营养十分丰富,含淀粉35%,蛋白质3%,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磷、硒等矿物质元素,还含有人类所需要的魔芋多糖,即葡萄甘露聚糖达45%以上,并具有低热量、低脂肪和高纤维素的特点。魔芋地下块茎可加工成魔芋粉供食用,并可制成魔芋豆腐、魔芋挂面、魔芋面包、魔芋肉片、果汁魔芋丝等多种食品。魔芋食品不仅味道鲜美,口感宜人,而且有减肥健身、治病抗癌等功效,所以近年来风靡全球,并被人们誉为“魔力食品”、“神奇食品”、“健康食品”等。魔芋生长需要一些特殊、苛刻的自然条件,比如海拔在600米以上,阳光、雨水充足,气候不宜太热、太冷,对土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专家有这样的说法,“喜温怕高温,喜湿怕水渍,喜风怕强风,甚至对肥料要求都很严格”,特殊的生长条件,决定很多地方无法生长。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魔芋自身对环境高度要求导致魔芋种植地域受到严重限制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魔芋在高温高湿平原地域抗病高产种植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魔芋在高温高湿平原地域抗病高产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魔芋保种:魔芋采收后,选择个体重量在0.2-0.5公斤的小球茎作为种球,保种期间,保持环境温度在8-13℃,环境湿度在60-65%,光照在1000-1200Lx,保种期间,每隔5天,在魔芋芽眼处喷洒哈尔碱溶液,所述哈尔碱溶液在制作时,将哈尔碱与15%乙醇胺2-3:100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2)催芽播种:每年3月初,将魔芋种球采用穴播方式播种于大田中,播种前,将魔芋种球置于环境温度为25-28℃、环境湿度在90-92%,光照在2800-3000Lx下打破休眠处理,打破休眠处理期间每隔2小时,在魔芋芽眼处喷洒氯胺酮3000倍液,打破休眠处理时间为10-12小时;(3)幼苗期管理:魔芋种球播种后,在穴内填充由膨化茶叶渣、火山石、炭化芦苇杆按1:5:2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的幼苗期填充基质,填充至与原地面平齐;(4)换头期管理:魔芋处于换头期时,更换穴内填充基质,换头期填充基质由膨化茶叶渣、干燥醋糟、炭化芦苇杆按1:3:3的重量比混合得到;(5)块茎膨大期管理:魔芋处于块茎膨大期时,每隔3天,在穴内浇灌一次促膨大调和物,促膨大调和物在制作时,将锰泥与水按1:15的比例混合,调节pH为7-7.3,送入缺氧搅拌池进行搅拌,搅拌温度为48-52℃,搅拌速率为30-40r/min,搅拌时间5-7天,过滤得到促膨大调和物;(6)块茎成熟期管理:块茎成熟后,在穴内及穴周均匀施撒一次嗜酸菌菌液,15天后,采收魔芋,其中,每ml嗜酸菌菌液中含3-3.5亿个嗜酸菌。其中,膨化茶叶渣按常规工艺膨化得到;炭化芦苇按常规工艺炭化得到。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高温高湿平原地带条件下,魔芋仍可以较正常生长,且能保证高产低病害的种植方法,依照该种植方法种植魔芋,不仅产量高,而且成熟的魔芋块茎均匀,表皮光滑,成熟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较高,种植期间不易发病;其中,本发明魔芋保种期间,将魔芋置于环境温度在8-13℃、环境湿度在60-65%、光照在1000-1200Lx,并在保种期间,每隔5天,在魔芋芽眼处喷洒哈尔碱溶液,能使留种魔芋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在最低呼吸状态下保持不腐烂,留种时间长达5-6个月;其中,本发明魔芋催芽时,将魔芋种球置于环境温度为25-28℃、环境湿度在90-92%,光照在2800-3000Lx下打破休眠处理,打破休眠处理期间每隔2小时,在魔芋芽眼处喷洒氯胺酮3000倍液,能在较短时间打破魔芋休眠,使魔芋快速发芽;其中,本发明在魔芋种球播种后,在穴内填充由膨化茶叶渣、火山石、炭化芦苇杆按1:5:2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的幼苗期填充基质,能够促使魔芋尽快发芽生长,其中,茶叶渣经膨化后,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湿作用,芦苇炭化后具有较强的抗菌驱虫作用,火山石释放的有效成分能够提高芋尖的强度,使芋尖在幼苗期始终呈直立成长,保证后期魔芋茎叶呈高“T”字形展开,并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三种基质混合可显著降低幼苗期魔芋病害发生率,并促使魔芋幼苗期正常生长;其中,本发明魔芋处于换头期时,将火山石替换成干燥醋糟,能够促进魔芋新块茎形成,快速完成换头;其中,魔芋处于块茎膨大期时,每隔3天,在穴内浇灌一次锰泥厌氧发酵液,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钾、磷、镁、铁等元素,易于被魔芋吸收利用,能够使新芋块茎快速膨大,并能显著提高魔芋中葡甘露聚糖积累量;其中,魔芋块茎成熟后,在穴内及穴周均匀施撒一次嗜酸菌菌液,能够有效改善土质,使土壤容易松动,降低魔芋因采挖导致的损伤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魔芋在高温高湿平原地域抗病高产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魔芋保种:魔芋采收后,选择个体重量在0.2-0.3公斤的小球茎作为种球,保种期间,保持环境温度在10℃,环境湿度在62%,光照在1100Lx,保种期间,每隔5天,在魔芋芽眼处喷洒哈尔碱溶液,所述哈尔碱溶液在制作时,将哈尔碱与15%乙醇胺2:100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2)催芽播种:每年3月初,将魔芋种球采用穴播方式播种于大田中,播种前,将魔芋种球置于环境温度为26℃、环境湿度在91%,光照在2900Lx下打破休眠处理,打破休眠处理期间每隔2小时,在魔芋芽眼处喷洒氯胺酮3000倍液,打破休眠处理时间为11小时;(3)幼苗期管理:魔芋种球播种后,在穴内填充由膨化茶叶渣、火山石、炭化芦苇杆按1:5:2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的幼苗期填充基质,填充至与原地面平齐;(4)换头期管理:魔芋处于换头期时,更换穴内填充基质,换头期填充基质由膨化茶叶渣、干燥醋糟、炭化芦苇杆按1:3:3的重量比混合得到;(5)块茎膨大期管理:魔芋处于块茎膨大期时,每隔3天,在穴内浇灌一次促膨大调和物,促膨大调和物在制作时,将锰泥与水按1:15的比例混合,调节pH为7.2,送入缺氧搅拌池进行搅拌,搅拌温度为50℃,搅拌速率为35r/min,搅拌时间6天,过滤得到促膨大调和物;(6)块茎成熟期管理:块茎成熟后,在穴内及穴周均匀施撒一次嗜酸菌菌液,15天后,采收魔芋,其中,每ml嗜酸菌菌液中含3.2亿个嗜酸菌。以下结合具体种植对比试验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试验材料:试供魔芋种为楚魔花1号,新鲜采收,个体重量在0.2-0.3公斤;试验地: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镇,该地区属高温高湿气候,日照多,雨量丰富,湿度大,试验土壤为黄壤土;试验组数:实验组、对照组、常规组三组;试验面积:共3亩,每组一亩,3亩地块相邻,3亩地块地势、肥力无明显差异;试验方法:实验组试验期间采用实施例1方式进行管理;对照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魔芋保种期将哈尔碱溶液替换成15%乙醇;催芽播种期将氯胺酮3000倍液替换成水;幼苗期管理期将幼苗期填充基质替换成原土;换头期管理将换头期填充基质替换成原土;块茎膨大期管理将促膨大调和物替换成水;块茎成熟期管理将嗜酸菌菌液替换成水;常规组按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其中,各组试验期间亩播种量、播种方法、肥水管理均相同,常规组试验期间进行防病管理,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期间不进行防病管理;各组种芋于2014年10月份采收于同一种植场种植的同一品产得的芋种,分为等量3份,按各组方式进行存种,存种至2015年3月5日,存种期间,统计各组种芋腐烂率,结果见下表1:组别腐烂率(%)实验组1.3对照组29.5常规组18.2由表1可知,采用实施例1保种方法能显著降低保种期间魔芋种腐烂率;将各组保种得到的魔芋种于3月5日播种于大田种,于12月10日开挖,播种后,记录各组魔芋播种后出芽所需时间、生长期植生长情况、生长期间发病率、收获后统计每组魔芋亩产量、统计魔芋球茎膨大倍数,并检测每组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见下表2:组别播种后出芽所需时间(d)魔芋生长期植生长情况生长期间发病率(%)魔芋亩产量(t)魔芋球茎膨大倍数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魔芋品质实验组3-4整个生长期魔芋植株呈高“T”字形展开,除成熟期外,叶色均呈翠绿色0.2718.3515.2-17.863.3-68.5块茎均匀,表皮光滑对照组10-15整个生长期魔芋植株呈萎缩展开,块茎膨大期叶色呈黄绿色48.50.425.0-9.447.1-48.6块茎多样,表皮粗糙常规组6-8整个生长期魔芋植株呈漏斗型展开,生长期叶色浅于实验组20.13.946.6-14.950.5-50.8块茎多样,表皮粗糙由上表2可知采用实施例1方式管理魔芋,能显著提高魔芋亩产量、魔芋球茎膨大倍数、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和魔芋外在品质,并且在生长期间不进行病虫害管理的前提下,生长期间发病率也处于极低状态。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