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1079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种子质量评价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山豆根,又名广豆根、越南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山豆根是一个重要的“桂药”、“南药”品种,已成功开发的中成药产品有肝炎灵注射液、桂林西瓜霜、鼻咽灵片、清咽抑火丸等。由于山豆根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原料供不应求,近年来广西人工栽培山豆根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山豆根人工种植主要以种子、组培苗繁殖为主,因缺乏相应的种子质量评价方法,市售种子质量低劣,更有伪劣种子坑农事件时常发生,导致药材减产或绝收。目前,主要通过肉眼去观察山豆根种子质量的好坏,如何根据山豆根种子的含水率、千粒重、发芽率、以及净度等对山豆根种子的质量做定量的描述,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其利用山豆根种子批种子的含水率、千粒重、发芽率、纯度评价山豆根种子批的种子质量,实现了对山豆根种子批的种子质量做定量评价,所选评价因子能够有效反应种子质量,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克服了常规判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划分种子批:同一产地、同一时期收获的,总重量在1000Kg-20000Kg内划分种子批,在每批种子批抽取总重量不低于1000g的种子作为送验样品,其中,同一产地指划分在同一种子批的种子产自于同一个乡镇,同一时期是指该种子为在同一年份的一个月之内收获的种子,即收获的时间差不超过一个月;步骤二.选定评价因子:以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作为评价因子,其中,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的测定所需种子均从送验样品中扦取,并分别定义为种子Ⅰ、种子Ⅱ、种子Ⅲ、以及种子Ⅳ,种子Ⅰ、种子Ⅱ、种子Ⅲ、以及种子Ⅳ重量分别不低于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六、以及百分之四十;步骤三.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定评价因子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的权重分别为0.185、0.175、0.425、以及0.215;步骤四.确定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测得种子Ⅰ的含水率为a,按公式:计算种子批种子含水率的评价指数,其中,a>0.75时,以A=0作为种子批种子千粒重的评价指数;测得种子Ⅱ千粒重为b,当b>160g时,以B=1作为种子批种子千粒重的评价指数,当b≤160g时,按公式:计算种子批种子千粒重的评价指数;测得种子Ⅲ的发芽率为C,以C作为种子批种子发芽率的评价指数;测得种子Ⅳ的纯度为D,以D作为种子批种子纯度的评价指数;步骤五.确定山豆根种子质量级别:按公式:PI=0.185A+0.175B+0.425C+0.215D,计算评价指标值;当PI≥0.9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优等,当0.85≤PI<0.9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良等,当0.75≤PI<0.8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中等,当0.65≤PI<0.7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中下等,当PI<0.6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差等。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种子Ⅰ含水率的测定方法为:将种子Ⅰ按重量分为多份,每份种子的重量为4-5g,将每份种子称重后为Wni切成3-5mm的薄片,后置于玻璃称量瓶内,带瓶盖称重为Wnj,取下瓶盖后置于恒温干燥箱,调节恒温干燥箱温度为102-105℃烘8h后,盖上瓶盖后取出带瓶盖称重为W’nj,按公式测出每份种子的含水率为其中,Wni为第n份种子未切片前的重量,Wnj为第n份种子干燥前带瓶和盖的重量,W’nj为第n份种子干燥后带瓶和盖的重量,Hni为第n份种子的含水率,按公式:测得种子Ⅰ的含水率,a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含水率。优选的是,所述玻璃称量瓶包括:倒置四棱台形瓶体;多个盒体,其为顶面敞开设置,底面为网状结构的长方体状,多个所述盒体上下间距可拆卸设置与所述瓶体内,且其平行于所述瓶体的底部;其中,所述薄片平铺于所述盒体底部,瓶盖可密封盖设与所述盒体上,放置烘箱前称量时瓶盖盖设于所述瓶体,置于烘箱内时瓶盖取出,从烘箱内取出称量时瓶盖盖设于所述瓶体。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种子Ⅱ千粒重的测量方法为全重法,步骤如下:将种子Ⅱ通过数粒仪计数得种子Ⅱ粒数,天平得种子Ⅱ重量,则按公式:测得种子Ⅱ千粒重,b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千粒重。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种子Ⅲ发芽率的测定方法为:将种子Ⅲ按每份种子粒数为50-60粒分为多份,通过数粒仪将每份种子计数得每份种子的粒数记为Xni,每份种子灭菌后,将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匀排布于培养皿上,放入光照培养箱内,控制温度为25℃,每24h内持续光照时间为8h,光照强度为2000LX,在培养第16天分别统计每份种子正常发芽个数记为Yni,并移除去正常发芽的种子,在第20天分别统计每份剩余种子正常发芽的个数记为Zni,按公式:得到每份种子的发芽率,按公式:计算种子Ⅲ的发芽率,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发芽率,其中,Yni为第n份种子在培养第16天统计正常发芽个数,Zni为第n份种子在培养第20天统计剩余种子正常发芽的个数,cni为第n份种子的发芽率。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种子Ⅳ纯度的测定方法:通过数粒仪将种子Ⅳ计数得种子Ⅳ粒数为M1,确定种子Ⅳ中纯种子的粒数M2,按公式:测得种子Ⅳ的纯度,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纯度,其中,纯种子通过外观形态法进行测定:有种脐、长7.25mm-11.40mm、宽5.01mm-9.04mm、且颜色与标准色色差CA值小于或等于1.5的种子,纯种子的标准色为黑色。而且其外形为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且种子结构完整,表面无残缺不全或受到严重损伤,无畸形或缩缢,解剖刀剖开后子叶乳白色,无染病、霉变或腐烂产生的变色、坏死现象。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利用山豆根种子批种子的含水率、千粒重、发芽率、纯度评价山豆根种子批的种子质量,实现了对山豆根种子批的种子质量做定量评价,所选评价因子能够有效反应种子质量,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克服了常规判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2、本发明的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中种子的水分是保持种子生命活力的重要物质,只有在水的作用下种子的代谢才能顺利完成,但水分含量过高会使种子的呼吸作用过于旺盛,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最终使种子储藏寿命大大缩短,水分含量过低则会使种子失水死亡,种子的千粒重能够有效反应种子的大小和饱满程度,种子的纯度能够有效的反应有效山豆根种子所占比例。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不同培养温度的山豆根种子萌发率;图2为本发明的不同培养温度下光照和黑暗培养的山豆根种子萌发率。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豆根种子质量的评价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步骤一.划分种子批:2015年10月份在南宁马山县收获的山豆根种子,待检测种子质量的种子批的重量为10000Kg,抽取该种子批中的1000g种子作为送验样品,送验样品4℃,干燥环境下保存;步骤二.选定评价因子:以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作为评价因子,其中,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的测定所需种子均从送验样品中扦取,并分别定义为种子Ⅰ、种子Ⅱ、种子Ⅲ、以及种子Ⅳ,种子Ⅰ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十为100g、种子Ⅱ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十五为150g、种子Ⅲ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六为60g、以及种子Ⅳ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四十为400g;步骤三.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定评价因子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的权重分别为0.185、0.175、0.425、以及0.215;步骤四.确定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将100g种子Ⅰ按重量分为24份,将24份种子按照表1进行编号,并分别称量每份种子重量为Wni,具体如表1所示,将每份种子中的每个种子均切成厚度范围再3-5mm的薄片,并平铺于玻璃称量瓶,带瓶和瓶盖一起称重为Wnj,将玻璃称量瓶不带瓶盖置于恒温干燥箱,调节恒温干燥箱温度为102℃烘8h后,取出带瓶盖称量重量为W’nj,具体如表1所示,按公式测出每份种子的含水率为具体如表1所示,且测量结果显示编号为13的该份种子的含水率最高为0.372,编号为18的该份种子的含水率最低为0.345,两者相差0.027,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其中,Wni为第n份种子未切片前的重量,W’ni为第n份种子干燥后的重量,Hni为第n份种子的含水率,按公式:测得种子Ⅰ的含水率为35.5%,35.5%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含水率。表1山豆根种子含水率测定测得种子Ⅰ的含水率为35.5%,按公式:计算种子批种子含水率的评价指数为0.99;其中,倒置四棱台形瓶体;多个盒体,其为顶面敞开设置,底面为网状结构的长方体状,多个所述盒体上下间距可拆卸设置与所述瓶体内,且其平行于所述瓶体的底部;其中,所述薄片平铺于所述盒体底部,瓶盖可密封盖设与所述盒体上;使用过程中,将所述薄片平铺于所述盒体2底部,采用倒置四棱台形瓶体1放置盒体2,方便盒体2的放置和取出,而且相邻盒体2内薄片水分的去除互不影响,且其底面设为网状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水分去除的速度,增大薄片的受热面积,放置烘箱前称量时瓶盖盖设于所述瓶体,置于烘箱内时瓶盖取出,从烘箱内取出称量时瓶盖盖设于所述瓶体,通过盖体密封盖设于所述瓶体上,能够有效的避免当从烘箱中取出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测量的效果,导致的测量错误。将150g种子Ⅱ通过数粒仪计数得种子Ⅱ粒数为1062粒,则按公式:测得种子Ⅱ千粒重为141.2g,141.2g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千粒重,当141.2g<180g时,按公式:0.88即为种子批种子千粒重的评价指数;通过数粒仪将60g种子Ⅲ计数得种子Ⅲ粒数记为424粒,并按每份种子粒数为53粒等分为8份,每份种子灭菌后,将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匀排布于培养皿上,放入光照培养箱内,控制温度为25℃,每24h内持续光照时间为8h,光照强度为2000LX,在培养第16天分别统计种子每份正常发芽个数记为Yni,具体如表2所示,并移除去正常发芽的种子,在第20天分别统计每份剩余种子正常发芽的个数记为Zni,具体如表2所示,按公式:得到每份种子的发芽率,按公式:计算种子Ⅲ的发芽率,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发芽率,其中,Yni为第n份种子在培养第16天统计正常发芽个数,Zni为第n份种子在培养第20天统计剩余种子正常发芽的个数,cni为第n份种子的发芽率,测得种子Ⅲ的发芽率为C,以C作为种子批种子发芽率的评价指数;表2山豆根种子发芽率测定根据上表得出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种子Ⅲ的发芽率为0.83,以0.83作为种子批种子发芽率的评价指数;通过数粒仪将400g种子Ⅳ计数得种子Ⅳ粒数为M1=2834粒,确定种子Ⅳ中纯种子的粒数M2=2441粒,按公式:计算测得种子Ⅳ的纯度为0.86,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纯度D=0.86,以D=0.86作为种子批种子纯度的评价指数,其中,纯种子通过外观形态法进行测定:有种脐、长7.25mm-11.40mm、宽5.01mm-9.04mm、且颜色与标准色色差CA值小于或等于1.5的种子,标准色为黑色,且检测的纯种子均需符合结构完整,表面无残缺不全或受到严重损伤,无畸形或缩缢,解剖刀剖开后子叶乳白色,无染病、霉变或腐烂产生的变色、坏死现象的要求。步骤五.确定山豆根种子质量级别:按公式:PI=0.185A+0.175B+0.425C+0.215D,计算评价指标值,具体如表3所示;表3山豆根种子评价指标值计算当PI≥0.9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优等,当0.85≤PI<0.9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良等,当0.75≤PI<0.8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中等,当0.65≤PI<0.7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中下等,当PI<0.6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差等;因0.85≤0.87<0.95,所以2015年10月份在南宁马山县收获的山豆根种子,待检测重量为10000Kg的种子批的种子质量为良等种子。实施例2步骤一.划分种子批:2014年09月份在百色那坡县龙合乡收获的山豆根种子,待检测种子质量的种子批的重量为15000Kg,抽取该种子批中的1500g种子作为送验样品,送验样品4℃,干燥环境下保存;步骤二.选定评价因子:以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作为评价因子,其中,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的测定所需种子均从送验样品中扦取,并分别定义为种子Ⅰ、种子Ⅱ、种子Ⅲ、以及种子Ⅳ,种子Ⅰ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十为150g、种子Ⅱ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十五为225g、种子Ⅲ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六为90g、以及种子Ⅳ抽取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四十为600g;步骤三.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定评价因子种子含水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的权重分别为0.185、0.175、0.425、以及0.215;步骤四.确定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将150g种子Ⅰ按重量分为30份,将30份种子按照表1进行编号,并分别称量每份种子重量为Wni,具体如表4所示,将每份种子中的每个种子均切成厚度范围再3-5mm的薄片,并平铺于玻璃称量瓶,带瓶和瓶盖一起称重为Wnj,将玻璃称量瓶不带瓶盖置于恒温干燥箱,调节恒温干燥箱温度为102℃烘8h后,取出带瓶盖称量重量为W’nj,具体如表4所示,按公式测出每份种子的含水率为具体如表4所示,且测量结果显示编号为10的该份种子的含水率最高为0.303,编号为18的该份种子的含水率最低为0.283,两者相差0.02,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其中,Wni为第n份种子未切片前的重量,W’ni为第n份种子干燥后的重量,Hni为第n份种子的含水率,按公式:测得种子Ⅰ的含水率为29.1%,29.1%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含水率。表4山豆根种子含水率测定测得种子Ⅰ的含水率为a=29.1%,按公式:故以0.83作为种子批种子含水率的评价指数;将225g种子Ⅱ通过数粒仪计数得种子Ⅱ粒数为1803粒,则按公式:测得种子Ⅱ千粒重为124.8g,124.8g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千粒重,当124.8g<180g时,按公式:0.78即为种子批种子千粒重的评价指数;通过数粒仪将90g种子Ⅲ计数得种子Ⅲ粒数记为721粒,将种子Ⅲ分为13份,其中第1-11份按每份种子粒数为55粒分配,第12,13份按每份种子粒数为58粒分配,每份种子灭菌后,将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匀排布于培养皿上,放入光照培养箱内,控制温度为25℃,每24h内持续光照时间为8h,光照强度为2000LX,在培养第16天分别统计种子每份正常发芽个数记为Yni,具体如表5所示,并移除去正常发芽的种子,在第20天分别统计每份剩余种子正常发芽的个数记为Zni,具体如表5所示,按公式:得到每份种子的发芽率,按公式:计算种子Ⅲ的发芽率,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发芽率,其中,Yni为第n份种子在培养第16天统计正常发芽个数,Zni为第n份种子在培养第20天统计剩余种子正常发芽的个数,cni为第n份种子的发芽率,测得种子Ⅲ的发芽率为C,以C作为种子批种子发芽率的评价指数;表5山豆根种子发芽率测定编号YniZnicni编号YniZnicni129110.73829110.73229100.7193290.75329110.731029110.71428110.711130100.73529100.711231100.71628110.711331110.72730110.75////根据上表得出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种子Ⅲ的发芽率为0.72,以0.72作为种子批种子发芽率的评价指数;通过数粒仪将600g种子Ⅳ计数得种子Ⅳ粒数为M1=4812粒,确定种子Ⅳ中纯种子的粒数M2=3657粒,按公式:计算测得种子Ⅳ的纯度为0.76,即为该种子批种子的纯度D=0.76,以D=0.76作为种子批种子纯度的评价指数,其中,纯种子定义为:有种脐、长7.25mm-11.40mm、宽5.01mm-9.04mm、且颜色与标准色色差CA值小于或等于1.5的种子;步骤五.确定山豆根种子质量级别:按公式:PI=0.185A+0.175B+0.425C+0.215D,计算评价指标值,具体如表6所示;表6山豆根种子评价指标值计算当PI≥0.9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优等,当0.85≤PI<0.9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良等,当0.75≤PI<0.8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中等,当0.65≤PI<0.7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中下等,当PI<0.65时该种子批种子质量为差等;因0.75≤0.76<0.85,2014年09月份在百色那坡县龙合乡收获的待检测的重量为15000Kg山豆根种子批的种子质量为中等种子。<山豆根种子的种子批确定实验>根据ISTA、GB/T3543.2的相关要求,按同一产地、同一时期收获、重量不高于20000kg之内划分种子批,送验样品的最小重量定为1000g,根据GB/T3543.2,将水分测定试样、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品种纯度测定试样分别不低于送验样品总重量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六、以及百分之四十。将山豆根种子分别进行常温贮藏和4℃贮藏试验,发现常温贮藏的山豆根种子生活力下降较快,9个月后其发芽率下降为15%,4℃贮藏的山豆根种子生活力下降的较为缓慢,储藏6个月后的发芽率与初始发芽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但在9个月后的发芽率与初始发芽率在统计学上差异亦较显著,因此定样品保存条件为在4℃、干燥条件下,保存期为6个月。<山豆根种子含水率测定方法确定实验>实验1:参照ISTA和GB/T3543的相关要求,通过不同烘箱温度及烘干时间的对比研究(高恒温131±1℃,烘3h,20min取样1次;低恒温103±1℃,烘10h,每0.5h取样一次),结合种子失水规律,得出山豆根种子水分测定的烘箱法为102-104℃,烘8h。<山豆根种子千粒重测定方法确定实验>按GB/T3543对山豆根种子进行全量法、千粒法、百粒法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宜的山豆根种子重量测定方法。试验结果如下表7所示:表7山豆根种子重量测定结果(注:小写字母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为0.01显著水平。)由表7可知,百粒法、千粒法、全量法所得的结果在5%和1%的显著水平上没有差异,说明对于山豆根种子的重量测定,百粒法、千粒法和全量法均适用,因全量法操作较为简便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故本发明选定使用全量法测定山豆根种子的千粒重。<山豆根种子发芽率测定方法确定实验>通过单一变量法设定对比实验确定山豆根种子发芽率测定时培育山豆根种子的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及统计时间。实验1:发芽温度的确定在相同其它培养条件下,设10℃、15℃、20℃、25℃、30℃、35℃6个恒温培养箱,按照每份400粒种子,分别置于6个培养箱中培养,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结果如下表8所示;表8不同温度山豆根种子发芽结果发芽温度(℃)露白时间(d)统计发芽率时间(d)发芽率(%)1033418cC15163886aA2052176aA2562082aA3071975aA3572054bB(注:小写字母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为0.01显著水平。)由表8和图2可以看出,对各温度的最终萌发率进行方差分析,在15℃、20℃、25℃、和30℃的4个温度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35℃和10℃温度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中观察到萌发温度越高,种子霉烂数量也越多,萌发温度为10℃时,种子霉烂率几乎为0。15℃恒温条件下最终萌发率最高,但是其所需萌发时间较长,几乎是25℃所需萌发时间的1倍,故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选定25℃为山豆根种子发芽的最佳培养温度。实验2:发芽床的确定在相同其它培养条件下,25℃恒温培养,设定纸上(TP)、纸间(BP)、砂上(TS)、砂中(S)4个发芽床处理,不同发芽床试验结果见表9;表9不同发芽床山豆根种子发芽结果发芽床纸上(TP)纸间(BP)砂上(TS)砂中(S)发芽率(%)85aA79bB77bB0cC(注:小写字母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为0.01显著水平。)由表9可以看出,在纸上作为发芽床时其具有较高的发芽率且观察更为便利,故本发明选定纸作为发芽床测定山豆根种子的发芽率。实验3:发芽光照时间测试由图2可以看出,在相同其它培养条件下,以纸作为发芽床,分为光照、黑暗两种条件,设10℃、15℃、20℃、25℃、30℃和35℃6个恒温培养培养箱。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萌发温度下,山豆根种子在光照和黑暗培养下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15-25℃下暗培养的萌发率略高于光培养的,30℃、35℃和10℃的光培养的萌发率略高于暗培养的,本实验选定每24h内持续光照时间为8h,光照强度为2000LX为培养条件。实验4:试验持续时间及幼苗鉴定测试观察实验1-3的结果表明,山豆根种子的发芽规律为:在固定光照条件下正常发芽的山豆根种子,首先为胚根(初生根)突破种皮(露白),然后下胚轴伸长。下胚轴长到约1-2mm时,子叶脱出种皮或部分脱出种皮,下胚轴渐变绿色,子叶渐变绿色或黄绿色。下胚轴进一步伸长,子叶打开,幼苗直立。胚根进一步伸长,有的幼苗有次生根长出。以纸作为发芽床,每24h内持续光照时间为8h,光照强度为2000LX,在25℃培养箱中培养时,山豆根种子露白的高峰期在5-10d,成苗高峰期在8-16d,但一直到20d才稳定的连续3天没有萌发,因此定其初次计数时间为16d,末次计数时间(试验持续时间)为20d,其中,观察发现子叶正常脱出种皮、胚根发育不停滞的幼苗99%都能发育成正常幼苗。通过观察发现幼苗分为如下几种:a.完整幼苗:根系发育良好,有明显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初生根白色,长而细。子叶两片,子叶出土型发芽,同时具有伸长的上胚轴和下胚轴,绿色。初生叶两片,单叶,对生,通常绿色或黄绿色。b.带有轻微缺陷的幼苗:初生根局部损伤,或生长稍迟缓。子叶局部损伤,但子叶组织总面积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仍保持着正常的功能(采用50%规则)。c.次生感染的幼苗:幼苗已发育,但严重腐烂,经观察、检验不是由于种子本身感染引起,而是由真菌或细菌侵害引起的,并能确定所有主要构造仍保留着。d.受损伤的幼苗:幼苗的构造残缺不全或受到严重损伤,不能均衡正常发育者。如幼苗没有初生根,胚轴、子叶、初生叶及芽缺失、破裂、缩缢、腐烂;e.畸形或不匀称的幼苗:幼苗主要构造畸形,发育不平衡或生长瘦弱。如初生根短粗、肿胀、纤细,子叶及初生叶肿胀卷曲、畸形、变色、坏死,胚轴深度开裂、严重扭曲或弯曲、纤细,子叶出现后幼苗没有进一步的发育;f.腐烂幼苗:幼苗的的主要构造染病或腐烂严重,以至阻碍幼苗的正常发育。其中,上述a、b、c所指代的幼苗为正常发芽幼苗,d、e、f所指代的幼苗为不正常发芽的幼苗。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