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的醒目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4268阅读:1521来源:国知局
钓鱼用的醒目浮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的浮漂,尤其是一种钓鱼用的醒目浮漂。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售钓鱼用的浮漂外形各种各样,其结构主要由漂脚、漂身和漂尾三部分依次连接组成。使用时,漂脚置于水表下面并与鱼钩连接,漂身由轻质材料做成,浮在水面上,漂尾浮在水面上。现有的漂尾为长形圆柱体,浮力比较大,当鱼儿咬鱼钩时,需要有比较大的向下的拉力,漂尾才会下沉,灵敏度不高,钓鱼者不能及时掌握鱼儿上钩的信息;浮漂漂尾与水面颜色的反差小,不够醒目,鱼儿拉动浮漂不容易引起钓鱼者的注意,从而丧失最佳时机,鱼儿脱钩的机会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掌握鱼儿上钩的信息、灵敏度高的醒目浮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钓鱼用的醒目浮漂包含有漂脚、漂身和漂尾三部分,漂脚、漂身和漂尾依次连接,漂尾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与漂身连接固定,漂尾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漂尾的自由端断面的宽度大于漂尾的固定端断面的宽度,自由端的形状为扁平形状,自由端一面为深色层,另一面为浅色层。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漂尾的自由端的断面形状为菱形。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浮漂漂尾固定端为圆柱形,直径为0.6-1.2毫米,浮漂漂尾自由端的宽度为1.5-4.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合了野钓环境中所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进行诸多改进,解决了钓鱼时醒目与灵敏度的相互矛盾。2、本实用新型对漂尾自由端进行了加宽,同等距离下,能见度比普通浮漂提升数倍。自由端采用菱形设计,由于其宽度比普通漂尾加宽了很多,所有醒目度也大大提升。3、本实用新型的漂尾自由端两面为不同颜色,一面深色,一面浅色,钓鱼时如果水面有倒影,则使用浅色面;没有倒影时,则使用深色面。通过调节浮漂的对应方向,可加大浮漂漂尾与水面颜色的反差,反差越大,浮漂越醒目。4、本浮漂漂尾固定部分采用0.6-1.2毫米直径的圆尾设计,自由端部分采用1.5-4.0毫米的加宽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钓鱼时,自由端部分在水面之上,漂尾其他部分在水面之下,可以保证鱼吃饵时浮漂漂尾不受更多水阻的影响,很好的兼顾了垂钓时浮漂灵敏度与醒目度不能兼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为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钓鱼用的醒目浮漂包含有漂脚1、漂身2和漂尾3三部分,漂脚1、漂身2和漂尾3依次连接,漂尾3的一端为固定端3.1,固定端3.1与漂身2连接固定,固定端3.1为圆柱形,直径为0.6-1.2毫米,漂尾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3.2,漂尾3的自由端3.2断面的宽度大于漂尾3的固定端3.1断面的宽度,自由端3.2的形状为扁平菱形状,漂尾自由端3.2断面的宽度为1.5-4.0毫米,自由端3.2一面为深色层,另一面为浅色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浮漂直立在水里,漂尾3部分在水面上,漂脚1部分在水面下,漂脚1的下端插入漂座管内,漂座管由弹性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漂座管下部壁有穿鱼线的鱼线孔。

在钓鱼时,第一步,将鱼线通过鱼线孔进入漂座管内,再将鱼线从漂座管的下端拉出,并将鱼钩与鱼线连接;第二步,根据需要,若水面没有倒影,需要深色层,将漂尾自由端3.2深色层与穿线的鱼线孔保持同一方向,再将漂脚1的下端插入漂座管内,由于漂座管具有弹性,漂脚1便可固定在漂座管内;第三步,将鱼线及浮漂抛入水中,由于重力作用,浮漂直立在水里,漂脚1部分在水面下,漂尾3部分在水面上,拉动鱼线,鱼线拉动漂座管转动,浮漂也跟着转动,直至穿鱼线的鱼线孔面向钓鱼者,便不能再转动。由于漂尾自由端3.2深色层与穿线的鱼线孔保持同一方向,那么漂尾自由端3.2深色层也面向钓鱼者,钓鱼者通过深色层的摆动情况判断是否有鱼儿上钩。

若水面有倒影,需要漂尾自由端3.2浅色层面向钓鱼者,需将浮漂、漂座管及鱼线从水里取回,使浮漂与漂座管相对转动,至浮漂的漂尾自由端3.2浅色层与穿线的鱼线孔保持同一方向止,按照上述第三、第四步骤操作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