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4240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



背景技术:

在钓鱼时会经常遇到跑鱼现象,跑鱼现象可以分为提竿时水下跑鱼、出水后在水面跑鱼、遛鱼过程中跑鱼、飞鱼时跑鱼等。从跑鱼的原因看,又可以分为钓具损坏跑鱼、钓具选择不当跑鱼、操作方法不当跑鱼等。

大鱼在中钩时,会因中钩的刺激在水中猛烈游动挣扎,或者在水面或空中翻转,此时,因大鱼的体积重量较大,挣扎力度和翻转角度较大,鱼嘴中的鱼钩会因钩门较窄、钩尖较浅等原因,造成大鱼跑鱼。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钓大鱼易跑鱼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包括:顺序连接的钩柄、钩弯和钩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柄靠近所述钩弯处设置有第一倒刺,该第一倒刺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刺尖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钩柄相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刺尖端设置于所述钩柄与钩弯相对应的一面且与所述钩尖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钩尖设置有第二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倒刺,包括:内倒刺,和/或外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10°-90°。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20°-30°。

进一步地,所述钩柄的顶端设置有钩把。

进一步地,所述钩柄的顶端设置有钩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刺为直线型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刺为弧线型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鱼钩为金属鱼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钩,设置第一倒刺,使大鱼在水中翻转时形成二次刺入或阻拦效果,避免鱼钩脱钩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钩,设置第一倒刺,增加了鱼钩在鱼嘴中的受力结构,使鱼不易逃离;

(3)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便于市场推广,具有较大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包括:顺序连接的钩柄1、钩弯2和钩尖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柄1靠近所述钩弯2处设置有第一倒刺4,该第一倒刺4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41和刺尖端42,所述连接端41与所述钩柄1相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刺尖端42设置于所述钩柄1与钩弯2相对应的一面且与所述钩尖3方向相反。

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在所述鱼钩的钩柄1靠近钩弯2处设置有第一倒刺4,当然,根据鱼钩钩弯的不同结构,所述第一倒刺4可以设置于钩柄1处,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钩弯2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该第一倒刺4设置为向所述钩弯2内部朝下设置,使其与所述钩尖3在同一平面但方向相反,在钩柄1或形成内倒刺,在实际应用中,鱼上钩时,由钩尖3刺入鱼嘴,当鱼进行翻腾时,所述第一倒刺4可在其倒置或倾斜时刺入鱼嘴,防止其脱钩。

优选地,所述钩尖3设置有第二倒刺5。具体地,所述第二倒刺5呈棱锥状,用于加强所述钩尖3的刺挂能力,能有效地避免鱼上钩后发生脱钩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倒刺5的数量为1个以上,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等,所述第二倒刺5可以不规则的排列于所述钩尖3上,用以加强鱼钩的刺挂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二倒刺5,包括:内倒刺,和/或外倒刺。具体地,所述内倒刺设置为与所述钩尖3与所述钩弯2相对应的一面,所述外倒刺为设置于所述鱼钩上除了内倒刺以外的其他方向的倒刺。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0°-90°。具体地,所述第一倒刺4与所述钩柄1或钩弯2之间呈一定夹角,该夹角优选为10°-90°,在实际应用中,其可以设置为10°、20°、30°、40°、50°、60°、70°、80°、90°或其他任意角度,当所述夹角小于90°时,其都可以在鱼儿翻腾倒挂时,起到二次刺入或阻挡作用,避免鱼儿脱钩。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20-30°。具体的,可以设置为20°、25°、30°或其他任意角度,用于提高二次刺入或阻挡效果,避免鱼儿脱钩。

优选地,所述钩柄1的顶端设置有钩把6。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钩把6为扁平方形结构,用于系线。进一步地,所述钩把6上还可设置有防滑纹,用于加大线与钩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系线牢固程度。

优选地,所述钩柄1的顶端设置有钩圈7。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钩圈7的形状为圆环形,方便往钩圈7上套环或系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倒刺4为直线型倒刺。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倒刺4可以设置为笔直的刺状结构,方便刺入鱼嘴。

优选地,所述第一倒刺4为弧线型倒刺。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倒刺4还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刺状结构,且该弧度与所述勾弯方向相匹配,用于配合鱼嘴内部的弧度,提高刺入效果。

优选地,所述鱼钩为金属鱼钩。具体地,所述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钢或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钓大鱼不跑鱼的鱼钩,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钩,设置第一倒刺4,使大鱼在水中翻转时形成二次刺入或阻拦效果,避免鱼钩脱钩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钩,设置第一倒刺4,增加了鱼钩在鱼嘴中的受力结构,使鱼不易逃离;

(3)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便于市场推广,具有较大市场前景。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