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污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01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清污鱼池。



背景技术:

室内养殖池是指在温室大棚内,利用水泥砖块等砌成的鱼类养殖场所,有统一的加热设备、排水设备和净水设备等,在水产养殖领域是一种常见的渔业设施,多用于工厂化养殖、鱼类越冬和苗种繁育等。

虽然室内养殖池内都配有统一的排水渠道,但为了保证鱼池内的清洁,还是需要定期对鱼池排污。为此,中国专利号为“201320056097.9”的现有技术在2013年8月7日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集污、排污的室内养殖鱼池,其技术方案包括主池体与副池体,副池体的池底低于主池体的池底,在主池体的池底与副池体的池壁之间通过连通管进行连接,在副池体内设有排污管与回流竖管,排污管的进口端位于副池体的池底位置,排污管的出口端位于副池体的外部,在副池体内设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方的副池体内设有污染物拦截网片,所述回流竖管的进口端位于污染物拦截网片上方的副池体内,在回流竖管的中段上连接有回流横管,回流横管的出口端位于主池体内,在靠近污染物拦截网片的回流竖管内设有充氧气头。该养殖鱼池在使用时能够自动排污,有利于降低人力物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和占地面积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清污鱼池,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点,能够快速清理鱼池内的污物,提高了清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污鱼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外管、内管、上滤板、下滤板、收集桶和带阀门的排污管,所述池体的底部为锥体结构,所述收集桶固定连接在池体底部的最下方,且收集桶与池体内部相通,所述排污管连接在收集桶上;所述上滤板和下滤板均为圆锥形板, 且上滤板的外径和下滤板的外径均与池体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上滤板和下滤板均设置在池体内的下部,且上滤板和下滤板的内凹面均向上设置;所述内管转动套设在外管内,所述内管固定连接在下滤板的中部,所述外管固定连接在上滤板的中部,且上滤板和下滤板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

所述收集桶为锥筒形结构,其口径较小的一端连接在池体的底部。

所述内管螺纹连接在外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清污原理为:转动外管,使上滤板上的网孔及通孔分别与下滤板上的网孔及通孔相对应,鱼池内产生的污物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网孔及通孔落入到收集桶内。当收集桶内的污物达到一定量时,转动外管,使上滤板上的网孔及通孔分别与下滤板上的网孔及通孔错位分布,此时上滤板与下滤板形成盲板,阻止上滤板上方的水下流。打开阀门,在重力的作用下,收集桶内的污物自动排出。污物排出完毕后,关闭阀门,转动外管,使上滤板上的网孔及通孔分别与下滤板上的网孔及通孔相对应,即可再次进行污物的收集。其中,在进行下一次污物收集前,可向池体内补入一定量的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管、内管、上滤板和下滤板的配合,能够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实现污物的清理,且在清理污物时能防止池体内的水和鱼流出,清理效果更好,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点。开设在上滤板和下滤板中心位置处的通孔处于滤板的最低位置,该结构能使堆积在滤板上的污物自动落入收集桶内,污物收集效果更好。另外,两层滤板的配合,能够减小水流波动对底部污物的影响,避免污物悬浮流动。

二、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桶设置为锥筒形结构,且其口径较小的一端连接在池体的底部,该结构进一步减小了池体内水流波动对污物的影响。

三、本实用新型中,内管通过螺纹连接在外管内的结构,有利于外管的灵活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池体,2、外管,3、内管,4、上滤板,5、下滤板,6、收集桶,7、排污管,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清污鱼池,包括池体1、外管2、内管3、上滤板4、下滤板5、收集桶6和带阀门的排污管7,所述池体1的底部为锥体结构,所述收集桶6为锥筒形结构,其口径较小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池体1的底部的最下方,且收集桶6与池体1内部相通,所述排污管7连接在收集桶6上。所述上滤板4和下滤板5均为圆锥形板, 且上滤板4的外径和下滤板5的外径均与池体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上滤板4和下滤板5均设置在池体1内的下部,上滤板4紧贴在下滤板5上,且上滤板4和下滤板5的内凹面均向上设置,以便于增大池体1内的养殖空间和鱼的活动空间;所述内管3通过螺纹套设在外管2内,外管2可绕内管3转动,所述内管3固定连接在下滤板5的中部,所述外管2固定连接在上滤板4的中部,且上滤板4和下滤板5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8。

本实用新型包括污物收集阶段和污物清理阶段,在污物收集阶段,上滤板4上的网孔及通孔8分别与下滤板5上的网孔及通孔8相对应,排污管7上的阀门关闭,池体1内的污物通过网孔和通孔8进入收集桶6;在污物清理阶段,转动外管2,使使上滤板4上的网孔及通孔8分别与下滤板5上的网孔及通孔8错位分布,此时上滤板4与下滤板5形成盲板,收集桶6与池体1内部上滤板4上方的区域不相通,阻止池体1内的水在排污时被大量排出,再打开排污管7上的阀门即可排出污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