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933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育苗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



背景技术:

蔬菜、瓜果在种植前,需先进行育苗,育苗需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育好苗后将苗移栽至地里,若直接将种子播在地里进行育苗,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较多,地温较低,水分和湿度不易控制,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特别是对于盐碱地地区,由于土壤中盐类集结,导致种子发芽率比较低,影响盐碱地作物的种植。

为保证育苗的发芽率及幼苗的茁壮成长,目前育苗一般使用育苗盘,育苗盘上均布有多个育苗杯,在每个育苗杯内装入育苗基质,然后将种子洒在育苗基质上并覆土,定期浇水,待育苗结束后,将幼苗连同育苗基质一起从育苗盘内拔出,并移栽至地里,由于幼苗的根部带有基质,其缓苗速度大大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

而在移栽过程中,部分品种幼苗的根部较发达,育苗基质在幼苗根部的作用下与育苗杯的侧壁紧密贴合,幼苗在拔出过程中需用较大的力,容易对幼苗产生损伤,而且增加了移栽的难度,降低了移栽的速度,若幼苗有损伤也会影响幼苗的成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幼苗拔出方便的育苗盘,以降低幼苗移栽的难度,加快移栽的速度,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所述育苗盘本体上设有多个行列分布的育苗杯,所述育苗杯包括侧壁和与所述侧壁下部相连接的底壁,所述侧壁分为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间隔形成密封的空腔,所述内侧壁由多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壁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壁为柔性壁,所述空腔与气管接头相连通,所述气管接头固定设于所述育苗盘的一端。

优选的,每一行的所述空腔通过支气管依次相连通,位于一端部的所述空腔连接至总气管,所述总气管位于所述育苗盘本体靠近所述气管接头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支气管和所述总气管均位于所述育苗盘本体的底面,与所述育苗盘本体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壁的中部设有通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侧壁分为内侧壁和外侧壁,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间隔形成密封的空腔,内侧壁由多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壁依次连接而成,弧形壁为柔性壁,空腔与气管接头相连通;育苗之前,通过气管接头给空腔充气,弧形壁向育苗杯的中心凸出,移栽幼苗时,通过气管接头将空腔中的气体吸出,弧形壁向育苗杯的外侧凸出,进而弧形壁脱离育苗基质和土壤,使得幼苗能够方便毫不费力的拔出,也不会对幼苗产生损伤,降低了幼苗的移栽难度,加快了幼苗移栽的速率,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育苗杯充气后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育苗杯吸气后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育苗杯充气后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育苗盘本体;2-育苗杯;21-外侧壁;22-内侧壁;221-弧形壁;23-底壁;231-通孔;24-空腔;3-支气管;4-总气管;5-气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且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1,育苗盘本体1上设有多个呈行列分布的育苗杯2,每一个育苗杯2包括侧壁和与侧壁的底部边缘连接在一起的底壁23,侧壁包括外侧壁21和内侧壁22,外侧壁21和内侧壁22的上部均与育苗盘本体1连接,外侧壁21和内侧壁22之间间隔形成封闭的空腔24,内侧壁22由多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壁221依次连接而成,弧形壁221由柔性材质制成,例如硅胶等,同一行的空腔24依次通过支气管3相连通,位于一端部的空腔24连接至总气管4,总气管4连通有气管接头5。

育苗之前,通过气管接头5给空腔24充气,使得弧形壁221向育苗杯2的中心凸出,如图2所示,然后向育苗杯2中添加育苗基质和土壤,幼苗发育后,育苗基质紧密贴合在弧形壁221上,移栽幼苗时,通过气管接头5将空腔24内的气体吸出,使得弧形壁221向外凸出,弧形壁221与育苗基质相分离,如图4所示,则幼苗能够很容易的从育苗杯2中移出,移栽时也不会对幼苗产生损伤,降低了幼苗的移栽难度,加快了幼苗移栽的速率,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其中,在底壁23的中部还设有通孔231,以便于将育苗杯2中多余的水分排出。

如图4所示,支气管3和总气管4均设于育苗盘本体1的底面,与所述育苗盘本体1一体设置,这样可以增强育苗杯本体1的强度,提高育苗盘本体1的支撑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育苗盘降低了幼苗的移栽难度,加快了幼苗移栽的速率,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