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育苗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育苗室。
背景技术:
紫花三叉白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先进行育植幼苗,然后再进行移栽。由于紫花三叉白芨属于喜阴怕光的植物,在其幼苗育植过程中,要避免太阳的直射,因此幼苗的育植必须在育苗室内完成。目前使用的育苗室一般设置为简单的房屋结构或是大棚结构,在育苗屋或大棚内摆设有若干育苗架,在育苗架上设置有若干育苗盒,幼苗在育苗盒内培育,等幼苗成长至一定程度,将幼苗盒搬运至种植地点进行移栽。上述育苗结构,在进行移栽时需要多趟搬运育苗盒,因此导致移栽效率低,由于育苗盒内承盛装的多为土质结构,因此重量较大,搬运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幼苗移栽且移栽效率高的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育苗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育苗室,包括育苗室本体,所述育苗室本体的一侧壁下方设有出苗口,所述出苗口上安装有便于开启的升降门,所述育苗室本体内均布设有若干轨道组,每个所述轨道组内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直轨道,各组所述直轨道的一端头对应所述出苗口设置,同组内两所述直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档杆,各组所述直轨道内分别对应设有育苗床,所述育苗床的底部相对布置安装有两排滚轮,两排所述滚轮设于相应的所述直轨道内,所述育苗床的底部布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育苗床内铺设有挡砂层,所述挡砂层上铺设有用于锁水和通风的砂石层,所述砂石层上铺设有防止土壤向所述砂石层内下沉的挡土层,所述挡土层上铺设有营养土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育苗床包括长方形的床底板,所述床底板的上表面围绕设有长方形的环槽,所述床底板上方设有床围框,所述床围框底端插接于所述环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围框宽至少1.2m,所述床围框宽高至少0.2m,相邻两个所述床底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3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轨道组内靠近所述出苗口一侧的所述限位档杆可拆卸安装设置,远离所述出苗口一侧的所述限位档杆固定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砂层和所述挡土层分别设置为无纺布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育苗室,包括育苗室本体,所述育苗室本体的一侧壁下方设有出苗口,所述出苗口上安装有便于开启的升降门,所述育苗室本体内均布设有若干轨道组,每个所述轨道组内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直轨道,各组所述直轨道的一端头对应所述出苗口设置,同组内两所述直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档杆,各组所述直轨道内分别对应设有育苗床,所述育苗床的底部相对布置安装有两排滚轮,两排所述滚轮设于相应的所述直轨道内,所述育苗床的底部布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育苗床内铺设有挡砂层,所述挡砂层上铺设有用于锁水和通风的砂石层,所述砂石层上铺设有防止土壤向所述砂石层内下沉的挡土层,所述挡土层上铺设有营养土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砂石层能够锁住水分和营养,挡土层可以防止土壤与砂石层混合,挡砂层可以防止浇水时砂石通过通孔渗漏至育苗床的外侧,防止砂石流失,育苗后,可以将整个育苗床通过直轨道输送至育苗室的外部,直至栽种地点,运苗效率高,且使用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育苗床及轨道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育苗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室本体;2-出苗口;3-升降门;4-直轨道;5-限位档杆;6-育苗床;61-床底板;62-环槽;63-床围框;7-滚轮;8-通孔;9-挡砂层;10-挡土层;11-营养土层;12-砂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育苗室,包括育苗室本体1,所述育苗室本体1的一侧壁下方设有出苗口2,所述出苗口2上安装有便于开启的升降门3,所述升降门3可以使用电动升降门或液压升降门等现有的能够进行升降的门体即可。所述育苗室本体1内均布设有若干轨道组,每个所述轨道组内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直轨道4,各组所述直轨道4的一端头对应所述出苗口2设置,同组内两所述直轨道4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档杆5,各组所述直轨道4内分别对应设有育苗床6,各所述轨道组内靠近所述出苗口2一侧的所述限位档杆5可拆卸安装设置,远离所述出苗口2一侧的所述限位档杆5固定设置。当放置好所述育苗床6后,将开拆卸的所述限位档杆5安装好,对所述育苗床6形成位置固定,防止所述育苗床6沿着所述直轨道4来回移动,方便在所述育苗床6内铺设土壤或育苗操作。需要将所述育苗床6向外移动时,将可拆卸安装的所述限位档杆5打开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的所述育苗床6的底部相对布置安装有两排滚轮7,两排所述滚轮7设于相应的所述直轨道4内,使所述育苗床6可以沿着所述直轨道4移动,进而移动至所述育苗室本体1的外部,进行幼苗移植使用。
所述育苗床6的底部布置有若干通孔8,所述育苗床6内铺设有挡砂层9,所述挡砂层9上铺设有用于锁水和通风的砂石层12,所述砂石层12上铺设有防止土壤向所述砂石层12内下沉的挡土层10,所述挡土层10上铺设有营养土层11。所述通孔8的设置,在进行浇灌育苗时,可以将多余的水分通过所述通孔8引至所述育苗床6的外部,防止所述育苗床6内水分过多而影响幼苗的正常发育。所述挡砂层9和所述挡土层10分别设置为无纺布层,透气透水性好。
如图3所示,所述育苗床6包括长方形的床底板61,所述床底板61的上表面围绕设有长方形的环槽62,所述床底板61上方设有床围框63,所述床围框63底端插接于所述环槽62内。所述床围框63可以从所述床底板61上拆卸下来,以方便更换所述育苗床6内的土壤或砂石,使用非常方便。
为了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以及人工维护,所述床围框63宽至少1.2m,所述床围框63宽高至少0.2m,相邻两个所述床底板61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3m,相邻两个所述床底板61之间形成步道,方便人员来回走动维护幼苗。
本实用新型的砂石层12能够锁住水分和营养,挡土层10可以防止土壤与砂石层12混合,挡砂层9可以防止浇水时砂石通过通孔8渗漏至育苗床6的外侧,防止砂石流失,育苗后,可以将整个育苗床6通过直轨道4输送至育苗室的外部,直至栽种地点,运苗效率高,且使用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