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曲柄驱动的芋头收获机。
背景技术:
振动式芋头收获机是通过振动筛的往复振动来实现芋头和土块的分离并且将芋头输送至机具后方的垄上。目前传统的振动式芋头收获机一般只有一个振动机构,导致振动筛在往复运动时产生较大的惯性力,使得机具产生激烈震动,对机具的稳定性和操作者的舒适度都用很大的影响,且泥土的清除的不彻底。此外,挖掘完成后还需要再次到田里收集芋头,浪费人力物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曲柄驱动的芋头收获机,机架稳定,泥土清楚效果好,可实现挖掘收集一步到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曲柄驱动的芋头收获机,包括微耕机,所述微耕机后端设置有带后车轮的水平的机架,所述机架上部设置有链轮,该链轮通过链条与微耕机的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机架底部前端设置有挖掘铲,所述机架底部后端铰接有两个前后设置的并联四杆驱动机构,所述并联四杆驱动机构包括中部铰接在机架上的摇杆和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的连杆,所述摇杆的底端铰接有振动筛,所述连杆的底端铰接在该振动筛的另一端,所述摇杆的顶端铰接有一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转盘的一侧上,另一个并联四杆驱动机构的传动杆铰接在转盘的另一侧上,以使两个并联四杆驱动机构同时做反向运动;所述挖掘铲的出口处位于振动筛的入口处;所述机架后端还设有料斗和座盘,且料斗位于振动筛的出口处,座盘位于料斗上方,所述料斗旁侧设有振动器,所述料斗后端设有风机,所述料斗底部和侧壁还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挖掘铲后端设有若干根筛条,且相邻两根筛条的间距为15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后车轮为可升降的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同时反向往复运转的振动机构,将振动机构的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将惯性力相互抵消,减小机械的振动,增加机具的寿命和操作者的舒适性。而料斗的设置可以实现挖掘、收集一步到位,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料斗上振动器可以使得进入料斗的芋头和泥土进一步分离,然后通过料斗的通孔落入田里;料斗上风机可以进一步吹掉混在芋头里的尘土和轻小的垃圾杂物,再次清洁芋头。座盘使得人们使用时可以坐着操作,为人们减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微耕机,2-机架,21-后车轮,22-链轮,23-转盘,24-传动杆,25-摇杆,26-连杆,3-挖掘铲,4-振动筛,5-料斗,51-振动器,52-风机,6-座盘,7-筛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双曲柄驱动的芋头收获机,包括微耕机1,所述微耕机1后端设置有带后车轮21的水平的机架2,所述机架2上部设置有链轮22,该链轮22通过链条与微耕机1的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机架2底部前端设置有挖掘铲3,所述机架2底部后端铰接有两个前后设置的并联四杆驱动机构,所述并联四杆驱动机构包括中部铰接在机架上的摇杆25和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的连杆26,所述摇杆25的底端铰接有振动筛4,所述连杆26的底端铰接在该振动筛4的另一端,所述摇杆25的顶端铰接有一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转盘23的一侧上,另一个并联四杆驱动机构的传动杆铰接在转盘23的另一侧上,以使两个并联四杆驱动机构同时做反向运动;所述挖掘铲3的出口处位于振动筛4的入口处;所述机架2后端还设有料斗5和座盘6,且料斗5位于振动筛的出口处,座盘6位于料斗5上方,所述料斗5旁侧设有振动器51,所述料斗5上端设有风机52,所述料斗5底部和侧壁还设有通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挖掘铲3后端设有若干根筛条7,且相邻两根筛条的间距为1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车轮21为可升降的车轮。
工作时,人可以直接坐在座盘6里操作。微耕机1驱使转盘23转动,转盘23同时带动两根传动杆,再分别带动两个并联四杆驱动机构同时做反向运动,振动筛4随之振动,微耕机1前行,挖掘铲3将带泥土的芋头挖出并往后送进入振动筛4,泥土从筛条7的间隙中掉落一部分。振动筛4的振动使得芋头和泥土再次分离,且泥土从振动筛4的间隙里掉落,最终芋头被送入料斗5。风机52的持续吹风使得一些轻小的垃圾杂物在芋头进入料斗5前便被吹落,而振动器51的振动,使得一些小的泥土进一步和芋头分离,并最终通过通孔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