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094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蚊虫诱杀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蚊虫诱杀器,属于捕杀蚊虫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蚊虫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携带媒介,其不仅群体庞大、而且活动空间也特别广泛,因而人们对其予以防范的难度也相当大。蚊虫类传播的疾病比较多,而且还包括一些高致命性疾病。虫媒传染病近年在全球都在呈现增加趋势,对此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有关蚊虫诱杀器的设计不多,而且其实际使用效果也明显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蚊虫诱杀器,该蚊虫诱杀器能够连续、大量地引诱和捕捉病原蚊虫。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壳体上端设有吊环,上壳体下端和壳底环绕设有筛网板,筛网板一侧端设有竖条型吸蚊口,吸蚊口外侧设有大于吸蚊口的弧形罩,弧形罩中间连接吸蚊管,吸蚊管另一端连接蚊虫收集盒,蚊虫收集盒通过负压管道连接负压电机,蚊虫收集盒与负压管道之间设有蚊虫过滤网;上壳体下端设有上隔板,上壳体与上隔板之间的空腔内安有诱蚊灯,中间设有电机,电机下端连接旋转轴,旋转轴下端安装在壳底上端的轴承座内;壳底上端设有下隔板,上、下隔板中间分别设有中心孔,旋转轴穿过中心孔;上隔板、下隔板中间的旋转轴上环形均布设有数个矩形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蚊虫诱杀器能够顺畅地完成病原蚊虫的不间断诱杀,具有结构紧凑,灭杀能力大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多种场所蚊虫诱杀需要。旋转轴采用步进电机带动不仅能够控制旋转速度,而且还能精确地保证每个完整的扇面形空间轮流与弧形罩相对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蚊虫诱杀器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蚊虫诱杀器A-A剖视结构图。

图中1、轴承座,2、下隔板,3、中心孔,4、筛网板, 5、矩形隔板,6、旋转轴,7、诱蚊灯,8、电机,9、吊环,10、上壳体,11、上隔板,12、弧形罩,13、吸蚊口,14、吸蚊管,15、蚊虫收集盒,16、蚊虫过滤网,17、负压管道,18、负压风机,19、壳底。

具体实施方式

蚊虫诱杀器包括下隔板、筛网板、矩形隔板、旋转轴、诱蚊灯、电机、吊环、上壳体、上隔板、弧形罩、蚊虫收集盒、蚊虫过滤网、负压管道、负压风机,其结构为:如图1-图2所示,上壳体10上端设有吊环9,上壳体10下端和壳底19环绕设有筛网板4,筛网板4一侧端设有竖条型吸蚊口13,吸蚊口外侧设有大于吸蚊口的弧形罩12,弧形罩12中间连接吸蚊管14,吸蚊管14另一端连接蚊虫收集盒15,蚊虫收集盒15通过负压管道17连接负压电机18,蚊虫收集盒15与负压管道17之间设有蚊虫过滤网16;上壳体10下端设有上隔板11,上壳体10与上隔板11之间的空腔内安有诱蚊灯7,中间设有电机8,电机8下端连接旋转轴6,旋转轴6下端安装在壳底上端的轴承座1内;壳底19上端设有下隔板2,上、下隔板中间分别设有中心孔3,旋转轴6穿过中心孔3;上隔板11、下隔板2中间的旋转轴6上环形均布设有数个矩形隔板5。

壳体内的上、下隔板和矩形隔板5之间的扇形空间为蚊虫的汇集区,筛网板4的孔径能保证虫能够顺畅地进入,当其中的一个扇形空间转到弧形罩12位置时,在负压电机18的吸力下通过吸蚊管14蚊虫被吸入蚊虫收集盒15内,吸蚊作业结束后,将蚊虫收集盒15清空,重新安装预备下一次扑杀蚊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