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诱饵、白蚁诱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白蚁的危害尤为严重。我国已查知在23个省、市有分布,危害面积接近全国总面积的40%。它们扩散力强,破坏迅速,在短期内就能造成巨大损失。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20~25亿元。目前,白蚁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采用白蚁诱杀剂对白蚁进行诱杀,但在应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白蚁诱杀装置效果不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物美价廉的白蚁诱杀装置。本发明的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子,套子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在套子内装有白蚁饵剂,在套子上端的套子和白蚁饵剂之间隔有一层海绵,套子下端开口处固定有将下端开口密封的牛皮纸,在套子的上端壁上设有能够开合的窗。优选,所述的白蚁饵剂是由白蚁药饵、白蚁诱饵、粘合剂按照按质量比1.5:1.5:1混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是由小麦淀粉、琼脂粉和水按质量比1:1:6于80℃搅拌混合30min,制成粘合剂。优选,所述的白蚁药饵是含有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按质量分数100%计算,将质量2%的氟虫胺放入丙酮(丙酮与木屑体积比为1:3)中搅拌溶解,得到丙酮溶液,将质量98%的、粒径不大于2mm的松木屑与该丙酮溶液充分混合,待丙酮完全挥发后,制得含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所述的白蚁诱饵是啤酒酵母发酵后的甘蔗渣粉。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颗粒,按质量百分比100%计算,将95%甘蔗渣颗粒与5%啤酒酵母发酵菌液均匀搅拌,放入25℃的培养箱培养2天后,再40℃热风干燥,而得到白蚁诱饵。所述的套子优选为黑色乳胶制成的套子。优选,所述的套子侧壁底部还设有带孔的固定耳。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白蚁诱杀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按质量比1:1的比例,将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的混合物;b、将小麦淀粉、琼脂粉和水按质量比1:1:6于80℃搅拌混合30min,制成粘合剂;c、按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的混合物与粘合剂按照质量比3:1的比例,将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的混合物加入到温度为50℃的粘合剂中,充分搅拌至成团不散为止,由此得到白蚁饵剂;d、将在套子的封闭端填充一层海绵,然后再在海绵上填充白蚁饵剂,填充满套子后,再用牛皮纸封口密闭,干燥;所述的白蚁药饵是含有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所述的白蚁诱饵是啤酒酵母发酵后的甘蔗渣粉。本发明的经过啤酒酵母发酵的甘蔗渣粉,其对白蚁的引诱效果好,相比于甘蔗渣粉好很多。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诱饵用于白蚁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白蚁诱杀装置,相比于目前的白蚁药剂,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容易存放,避免存放时候白蚁饵剂的回潮腐烂,当使用的时候,可以在窗中加水润湿海绵,进而润湿白蚁饵剂,在防治期间,沾满水的海绵可以保证在防治的时候白蚁饵剂都是潮湿的,从而有利于白蚁的食用,从而提高白蚁的防治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白蚁诱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套子;2、牛皮纸;3、白蚁饵剂;4、海绵;5、窗;6、带孔的固定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如此,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1.供试虫源、饵剂及仪器设备家白蚁为广东省生物资源与应用研究所提供的室内饲虫。试虫均为成熟健壮工蚁,在(25±1)℃下饥饿24h后备用。饵剂原料:a.本发明饵剂制备:制作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每100g药饵是这样制作的,将2g氟虫胺放入丙酮(丙酮与木屑体积比为1:3)中搅拌溶解,然后将此含有氟虫胺的丙酮溶液与98g粒径不大于2mm的松木屑充分混合待丙酮完全挥发后,制得含有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啤酒酵母发酵液的制备:溶解10g啤酒酵母膏,20g蛋白胨于900ml水中,高压蒸汽灭菌121℃下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在超净工作台加入100ml溶有10g葡萄糖的溶液(经过高压蒸汽灭菌121℃下20min,冷却至室温),混合均匀得到啤酒酵母培养液。在超净工作台内在啤酒酵母培养液中接入啤酒酵母菌液,接种量为体积分数1%。放入摇床培养,摇床转速150rpm,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小时,得到啤酒酵母发酵菌液。将新鲜的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颗粒,按质量百分比100%计算,将95g甘蔗渣颗粒与5g啤酒酵母发酵菌液均匀搅拌,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培养2天后,再40℃热风干燥,而得到本发明的白蚁诱饵。另外对照组制备,新鲜的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颗粒,按质量百分比100%计算,将95g甘蔗渣颗粒与5g啤酒酵母培养液(未接种啤酒酵母发酵)均匀搅拌,再40℃热风干燥,而得到对照的白蚁诱饵。将本发明的白蚁诱饵与对照诱饵,分别按质量比为1:1与含有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充分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诱杀饵剂和对照饵剂。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中国台湾乳白蚁对这2种诱杀剂型的嗅觉反应:“y”型嗅觉仪由以下几部分按顺序用无味硅胶管连接,电磁式空气压缩机、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玻璃转子流量计、250ml特氏多孔滤瓶(内装水)、三通管、“y”型嗅觉仪(两臂长12cm,基管长9cm,两臂夹角75°,管径1cm)。“y”型嗅觉仪中空气流量为500ml/min;测定温度为(27±1)℃。实验前将试虫放9cm口径的培养皿中,置于温度(27±1)℃、相对湿度(80±5)%、黑暗条件下的培养箱内饥饿24h。将嗅觉仪放入暗箱内,使实验处于黑暗条件下。从“y”型嗅觉仪基管末端接入工蚁,10min后待选择反应基本稳定即检查两侧臂内试虫的数量,分别记录进入本发明诱杀饵剂管、实验对照管及停留在基管中的虫数。接入健壮工蚁10头,重复处理4次。每次实验处理完成后用丙酮冲洗嗅觉仪所有管道,并用电吹风吹干,然后将两者(实际诱杀剂和对照诱杀剂)互换位置。表1本发明的诱杀饵剂管白蚁停留数(只)对照饵剂管白蚁停留数(只)911009191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白蚁诱杀剂与对照饵剂相比,具有更强的引诱能力。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白蚁诱杀装置,包括黑色乳胶制成的套子1,套子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在套子内装有白蚁饵剂3,在套子上端的套子和白蚁饵剂之间隔有一层海绵4,套子下端开口处固定有将下端开口密封的牛皮纸2,在套子的上端壁上设有能够开合的窗5,窗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关闭,在套子两侧壁底部还相对固定有4个带孔的固定耳6。具体制备方法为:a、按质量比1:1的比例,将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的混合物;b、将小麦淀粉、琼脂粉和水按质量比1:1:6于80℃搅拌混合30min,制成粘合剂;c、按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的混合物与粘合剂按照质量比3:1的比例,将白蚁药饵和白蚁诱饵的混合物加入到温度为50℃的粘合剂中,充分搅拌至成团不散为止,由此得到白蚁饵剂;d、将在套子的封闭端填充一层海绵,然后再在海绵上填充白蚁饵剂,填充满套子后,再用牛皮纸封口密闭,干燥,由此制得白蚁诱杀装置。所述的白蚁药饵是含有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每100g白蚁药饵是这样制作的,将2g氟虫胺放入丙酮(丙酮与木屑体积比为1:3)中搅拌溶解,然后将此含有氟虫胺的丙酮溶液与98g粒径不大于2mm的松木屑充分混合待丙酮完全挥发后,制得含有质量分数2%氟虫胺的松树木屑。所述的白蚁诱饵是啤酒酵母发酵后的甘蔗渣粉。每100g白蚁诱饵是这样制作的,将新鲜的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颗粒,将95g甘蔗渣颗粒与5g啤酒酵母发酵菌液(同实施例1)均匀搅拌,放入25℃的培养箱培养2天后,再40℃热风干燥,而得到白蚁诱饵。在2016年8月,在广州番禺区某大型楼盘绿化花园处,使用本发明制备的白蚁诱杀装置进行白蚁防治。在使用前,将白蚁诱杀装置背后的小窗打开,倒入自来水,至水满出。将白蚁诱杀装置压在树干的蚂路上,并用螺钉穿过固定耳上的孔将其固定,2-3周后检查白蚁危害情况。放置白蚁诱杀装置的树木白蚁均得到有效防治。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