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及纺车式卷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87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及纺车式卷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卷筒轴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纺车式卷线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卷筒的纺车式卷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纺车式卷线器存在如下卷线器,即,具有安装在卷筒轴的卷筒主体、及在卷筒主体的内部配置在制动收容空间的制动机构。

在该纺车式卷线器中,若制动机构通过在钓线产生的拉伸力而作动,则有制动机构发热的担忧。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纺车式卷线器中,在卷筒主体及制动收容空间之间设置有散热用的空间(通路)(参照专利文献1)。此种情况下,若制动收容空间内的制动机构发热,通过将散热用的空间的空气从卷筒主体的内部向外部排出,而抑制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在现有纺车式卷线器中,通过将散热用的空间的空气从卷筒主体的内部向外部排出而抑制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此种情况下,由于是将制动机构的热经由散热用的空间的空气而间接地散热,因此有无法充分地抑制制动机构的温度的担忧。此外,由于制动机构配置在制动收容空间的内部,因此有若制动收容空间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则制动机构的润滑油及衬里等无法发挥所需性能的担忧。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427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的纺车式卷线器。

(1)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安装在卷筒轴。本卷筒具备卷筒主体、制动机构、及散热部。卷筒主体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轴旋转。制动机构配置在卷筒主体及卷筒轴之间。制动机构对卷筒主体的旋转进行制动。散热部在卷筒主体的内部与制动机构接触。散热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主体及卷筒轴的任一个旋转。散热部构成为不能相对于卷筒主体及卷筒轴的另一个旋转。

在本卷筒中,若卷筒主体相对于卷筒轴相对旋转,则制动机构作动。这样,通过与制动机构接触的散热部,在制动机构产生的热被散热。这样,在本卷筒中,可通过散热部而将制动机构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散热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主体旋转且不能相对于卷筒轴旋转。

此种情况下,卷筒主体能够相对于卷筒轴及散热部相对旋转。这样构成也使散热部与制动机构接触,因此也可通过散热部而将制动机构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3)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优选为还具备筒状的支撑部。支撑部不能旋转地构成在卷筒轴。卷筒主体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撑部旋转。制动机构配置在卷筒主体及支撑部之间。散热部不能旋转地安装在支撑部。

此种情况下,在制动机构配置在卷筒主体及支撑部之间的状态下,卷筒主体能够相对于卷筒轴及支撑部相对旋转。这样构成也使散热部与制动机构接触,因此,也可通过散热部而将制动机构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4)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卷筒主体具有卷线躯干部、1对凸缘部、及筒状部。在卷线躯干部卷绕钓线。1对凸缘部设置在卷线躯干部的两端部。筒状部设置在1对凸缘部的任一个。散热部配置在筒状部的内侧。

以此方式将散热部配置在筒状部的内侧,也使散热部与制动机构接触,因此也可通过散热部而将制动机构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5)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散热部具有接触部、及扩张部。接触部是与制动机构接触的部分。扩张部是从接触部延伸至径向外侧的部分。扩张部具有用以将制动机构的热排出的第1排热孔。

此种情况下,制动机构的热被传递至接触部,接触部的热通过扩张部而向径向外侧传递,并被散热。此外,通过制动机构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第1排热孔而被排出。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6)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制动机构具有第1制动板、及第2制动板。第1制动板构成为不能相对于卷筒轴旋转。第2制动板构成为与第1制动板接触且不能相对于卷筒主体旋转。散热部与第1制动板及第2制动板的任一个接触。

此种情况下,在制动机构作动时,第1制动板及第2制动板以相互接触的状态相对旋转。由此,即便制动机构发热,由于散热部与第1制动板及第2制动板的任一个接触,因此也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7)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优选为还具备排热部。排热部为了将卷筒主体的内部的热引导至径向外侧而构成为在卷筒主体的内部能够相对于散热部旋转。

此种情况下,通过制动机构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通过排热部而在卷筒主体的内部被引导至径向外侧。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8)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排热部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卷筒主体。

此种情况下,若卷筒主体相对于卷筒轴相对旋转,则排热部也相对于卷筒轴相对旋转。通过该排热部的旋转,通过制动机构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在卷筒主体的内部被引导至径向外侧。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9)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卷筒主体具有卷线躯干部、1对凸缘部、及筒状部。在卷线躯干部卷绕钓线。1对凸缘部设置在卷线躯干部的两端部。筒状部设置在1对凸缘部的任一个。排热部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任一凸缘部。筒状部具有用以将卷筒主体的内部的热排热至卷筒主体的外部的第2排热孔。

此种情况下,通过制动机构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经由第2排热孔从卷筒主体的内部被排出至卷筒主体的外部。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10)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优选为排热部具有多个叶片部。多个叶片部用以将卷筒主体的内部的热引导至径向外侧。

此种情况下,若排热部旋转,则可通过多个叶片部,将卷筒主体的内部的热在卷筒主体的内部有效地引导至径向外侧。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11)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具备卷筒轴、及安装在卷筒轴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卷筒。

本纺车式卷线器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卷筒,因此可获得与所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中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此外,在本发明中,在纺车式卷线器中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侧视图;

图2是所述纺车式卷线器前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将所述纺车式卷线器中的裙部的内部局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另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筒的立体图;以及

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前部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纺车式卷线器4卷筒

15卷筒轴41支撑部

42卷筒主体42a卷线躯干部

42b前凸缘部42c后凸缘部

42d裙部42g第2排热孔

43制动机构44散热片

45排热罩61接触部

62扩张部65a第1排热孔

66a多个叶片部73a、73b第1制动垫片

74a、74b第2制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在本文中,“平行”、“水平”或“垂直”是指基本上或大致“平行”、“水平”或“垂直”。

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卷线器1示于图1。纺车式卷线器1具备卷线器主体2、转子3、及卷筒4。

以下,将卷筒轴15延伸的方向记为“轴向”。在“轴向”中也包含沿着卷筒轴15的方向。另外,在“轴向”中,有时将钓线卷出的方向记为“前方(前)”,将与“前方(前)”相反的方向记为“后方(后)”。

此外,将远离卷筒轴15的方向记为“径向”。此处,在卷线器主体2安装在钓竿(未图示)的状态下,有时将在“径向”上从卷筒轴15朝向钓竿的方向记为“上方(上)”,将在径向上远离钓竿的方向记为“下方(下)”。

另外,在图1中,“前方(前)”与纸面的左侧对应,“后方(后)”与纸面的右侧对应。此外,在图1中,“上方(上)”与纸面的上方对应,“下方(下)”与纸面的下方对应。

而且,卷筒轴15的轴芯x与转子3的旋转中心及小齿轮12的旋转中心同心,且在各构件中有时将轴芯x的周边部记为“中心部”。

<卷线器主体的构成>

在卷线器主体2中支撑有旋转自如的手柄(未图示)。手柄在卷线器主体2的左右任一个均能安装。如图1所示,卷线器主体2具有卷线器体2a、盖构件(未图示)、及主体护罩2d。

在卷线器体2a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竿安装脚2c。卷线器体2a的前部配置在转子3的后部内侧。卷筒轴15不能旋转且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地安装在卷线器体2a。

在卷筒轴15的前端部安装制动机构43的制动调整旋钮70(下述)。在卷筒轴15的后端部固定有不能旋转的滑块22。在卷筒轴15的中央部经由小齿轮12而安装有转子3。

卷线器体2a具有内部空间。在卷线器体2a的内部空间设置有转子驱动机构5、及振荡机构6。盖构件为了将卷线器体2a的内部空间堵塞而安装在卷线器体2a。主体护罩2d为了覆盖卷线器体2a及盖构件2b的后部而安装在卷线器体2a。

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面齿轮11、及小齿轮12。面齿轮11与固定有手柄的主齿轮轴10一同旋转。小齿轮12形成为筒状。将卷筒轴15插通在小齿轮12。小齿轮12啮合在面齿轮11。小齿轮12与面齿轮11的旋转连动地旋转。

小齿轮12贯通转子3的中心部,且通过螺帽13而固定在转子3。小齿轮12经由第1轴承53及第2轴承54而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体2a。

振荡机构6是用以使卷筒4及卷筒轴15沿轴向移动的机构。振荡机构6具有螺轴21、滑块22、及中间齿轮23。螺轴21能够相对于卷线器体2a旋转地设置。螺轴21在卷筒轴15的下方与卷筒轴15平行地配置。

滑块22不能旋转地固定在卷筒轴15的后端部。滑块22与螺轴21卡合。中间齿轮23固定在螺轴21的前端部。中间齿轮23啮合在小齿轮12。

此处,若面齿轮11旋转,则小齿轮12旋转。这样,螺轴21经由啮合在小齿轮12的中间齿轮23而旋转。这样,通过螺轴21的旋转,滑块22沿着螺轴21在轴向往返移动。由此,卷筒轴15在轴向上往返移动。

<转子的构成>

转子3可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主体2。转子3能够绕着卷筒轴15旋转。

转子3具有转子主体7、1对转子臂30、及吊环臂31。转子主体7可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主体2。详细来说,转子主体7实质上形成为筒状。转子主体7不能旋转地连结在小齿轮12,能够与小齿轮12一同旋转。1对转子臂30一体地形成在转子主体7。吊环臂31在线引导姿势(图1的姿势)与从线引导姿势反转的线开放姿势之间摆动自如。

<卷筒的构成>

如图2所示,卷筒4在转子3的前方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配置。卷筒4配置在转子3的1对转子臂30之间。卷筒4安装在卷筒轴15。卷筒4通过所述振荡机构6而与卷筒轴15一同在轴向上往返移动。

如图2所示,卷筒4具备支撑部41、卷筒主体42、制动机构43、散热片44(散热部的一例)、及排热罩45(排热部的一例)。

(支撑部)

支撑部41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安装。此外,支撑部41以能够与卷筒轴15一同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卷筒轴15。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撑部41具有支撑部主体51、及限制部52。支撑部主体51具有筒状的轴承安装部51a、及多个突出部51b。轴承安装部51a经由第1轴承53而支撑旋转自如的卷筒主体42。

多个(例如4个)突出部51b设置在轴承安装部51a的端部(后端)。多个突出部51b分别从轴承安装部51a向径向突出,且在圆周方向以特定的间隔配置。多个突出部51b在轴向上观察例如形成为十字形状。此外,多个突出部51b将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下述第1制动垫片73a、73b)卡止。

在多个突出部51b固定有限制部52。限制部52用以限制支撑部主体51相对于卷筒轴15的旋转。具体来说,限制部52固定在支撑部主体51的端部(后端)。更具体来说,限制部52通过固定螺栓81而固定在支撑部主体51的突出部51b。

此外,限制部52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安装。具体来说,在限制部52设置有孔部52a。通过将卷筒轴15非圆形卡合在该孔部52a,限制部52不能旋转地卡止在卷筒轴15。通过以此方式构成,经由限制部52而将支撑部主体51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卡止。

此外,限制部52用以在轴向上保持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具体来说,限制部52经由散热片44(下述接触部61)而如所述固定在支撑部主体51的突出部51b。通过以此方式构成,限制摩擦部72向后方的移动。由此,摩擦部72经由散热片44(下述接触部61)而在限制部52及凸缘部42c(下述)之间被夹持。

(卷筒主体)

卷筒主体42能够相对于支撑部41旋转地安装。如图2所示,卷筒主体42具有筒状的卷线躯干部42a、1对凸缘部42b、42c、及筒状的裙部42d(筒状部的一例)。

在卷线躯干部42a的外周面卷绕钓线。如图2所示,在卷线躯干部42a的前侧内部配置有第2轴承54。第2轴承54配置在卷线躯干部42a与制动传递机构71的推压构件76(下述)之间。经由该第2轴承54,卷线躯干部42a相对于制动传递机构71的推压构件76旋转自如地被支撑。此处,由于推压构件76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被卡止,因此卷线躯干部42a经由第2轴承54而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筒轴15。

卷线躯干部42a具有壁部42h。壁部42h以从卷线躯干部42a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在卷线躯干部42a。此外,在卷线躯干部42a的后侧内部配置有第1轴承53。第1轴承53配置在卷线躯干部42a与支撑部41的支撑部主体51之间。由此,卷线躯干部42a经由第1轴承53而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支撑部41的支撑部主体51。此处,经由限制部52而将支撑部主体51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卡止,因此,卷线躯干部42a经由第1轴承53而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筒轴15。

1对凸缘部42b、42c分别设置在卷线躯干部42a的两端部。1对凸缘部42b、42c分别实质上形成为圆环状。以下,将其中一个凸缘部42b记为前凸缘部42b,将另一个凸缘部42c记为后凸缘部42c。

前凸缘部42b与卷线躯干部42a一体形成。后凸缘部42c与卷线躯干部42a一体形成。在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一体形成有筒状的后制动安装部42e。例如,后制动安装部42e在裙部42d的内侧与裙部42d隔开间隔而配置。在后制动安装部42e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纹部42f。

如图2及图3所示,通过后制动安装部42e及后凸缘部42c而构成收纳凹部47。收纳凹部47在后方开口,且收纳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在收纳凹部47的底部形成有与卷线躯干部42a的内周面连通的孔部47a。

收纳凹部47具有多个(例如4个)卡止槽69。多个卡止槽69形成在收纳凹部47的内周面。具体来说,多个卡止槽69分别在收纳凹部47中的壁部的内周面沿轴向延伸。此外,多个卡止槽69分别在收纳凹部47中的壁部的内周面在圆周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而形成。通过多个卡止槽69,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下述第2制动垫片74a、74b)不能旋转地被卡止。

裙部42d是从凸缘部42c延伸至后方的部分。裙部42d设置在后凸缘部42c。裙部42d实质上形成为筒状。裙部42d具有多个第2排热孔42g。多个第2排热孔42g用以将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热排出至卷筒主体42的外部。多个第2排热孔42g在径向上贯通裙部42d,且在圆周方向隔开特定的间隔而配置。

(制动机构)

制动机构43用以对卷筒主体42的旋转进行制动。如图2所示,制动机构43配置在卷筒主体42的内周部。详细来说,制动机构43安装在卷筒主体42与卷筒轴15之间。更详细来说,制动机构43配置在卷筒主体42与支撑部41(支撑部主体51)之间。

制动机构43具有制动调整旋钮70、制动传递机构71、摩擦部72、及发声机构75。制动调整旋钮70安装在卷筒轴15的前端部。

制动传递机构71配置在卷线躯干部42a的前侧内部。制动传递机构71具有推压构件76、及滑动部77。

推压构件76由制动调整旋钮70推压。推压构件76在轴向上配置在制动调整旋钮70与滑动部77之间。

推压构件76具有筒状部76a、及凸边部76b。筒状部76a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筒状部76a由制动调整旋钮70推压。在筒状部76a的外周部配置第2轴承54。将卷筒轴15插通在筒状部76a的前侧内部。通过将筒状部76a的内周面非圆形卡合在卷筒轴15,筒状部76a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被卡止。在筒状部76a的后侧内部经由支撑部主体51的轴承安装部51a而配置卷筒轴15。

凸边部76b设置在筒状部76a。具体来说,凸边部76b在筒状部76a的后端部从筒状部76a向径向内侧突出。此外,凸边部76b在轴向上与滑动部77接触。例如,若筒状部76a由制动调整旋钮70推压,则通过凸边部76b及卷线躯干部42a的壁部42h而夹持滑动部77。

滑动部77配置在推压构件76与卷线躯干部42a的凸缘部之间。滑动部77在由推压构件76(凸边部76b)及卷线躯干部42a的壁部42h夹持的状态下,允许推压构件76与卷线躯干部42a的凸缘部的相对旋转。滑动部77为形成为环状的构件、例如垫圈。

摩擦部72用以对卷筒主体42的旋转进行制动。如图2及图3所示,摩擦部72配置在卷筒主体42的裙部42d的内周部。此外,摩擦部72配置在卷筒主体42及限制部52之间。

具体来说,摩擦部72具有1片或多片(例如2片)第1制动垫片73a、73b(第1制动板的一例)、及1片或多片(例如2片)第2制动垫片74a、74b(第2制动板的一例)。

第1制动垫片73a、73b及第2制动垫片74a、74b收纳在收纳凹部47。第1制动垫片73a、73b及第2制动垫片74a、74b在轴向上交替地配置。多片第1及第2制动垫片73a、73b、74a、74b由卷筒主体42及限制部52夹持。详细来说,多片第1及第2制动垫片73a、73b、74a、74b由卷筒主体42的后凸缘部42c及限制部52夹持。

第1制动垫片73a、73b不能相对于支撑部主体51旋转地安装。具体来说,多片第1制动垫片73a、73b由支撑部主体51中的多个突出部51b不能旋转地卡止。更具体来说,多个第1制动垫片73a、73b具有沿着多个突出部51b的外径的孔部(未图示)。孔部形成为十字形状。通过将该等孔部嵌合在多个突出部51b而多个第1制动垫片73a、73b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地构成。

第1制动垫片73b与散热片44(下述接触部61)接触。此外,第1制动垫片73b经由散热片44(接触部61)而通过限制部52限制向后方的移动。由此,第1制动垫片73b经由散热片44(接触部61)而由限制部52推压。

第2制动垫片74a、74b通过与第1制动垫片73a、73b相对旋转而产生制动力。第2制动垫片74a、74b不能旋转地安装在收纳凹部47。具体来说,第2制动垫片74a、74b分别具有多个爪部74c、74d(参照图2)。通过将该等爪部74c、74d卡合在后制动安装部42e的卡止槽69,第2制动垫片74a、74b构成为不能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此外,第2制动垫片74a与卷筒主体42的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接触,且由卷筒主体42的后凸缘部42c推压。

如图2所示,发声机构75是在摩擦部72作动时发声的机构。发声机构75具有弹簧安装部75a、发声部75b、弹簧构件75c、及发声销75d。

弹簧安装部75a安装在第1制动垫片73b的后表面。发声部75b安装在卷筒主体42例如后制动安装部42e。发声部75b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在发声部75b的内周部形成有多个凹部。多个凹部在发声部75b的内周部在圆周方向上隔开特定的间隔而配置。

弹簧构件75c例如为盘簧。弹簧构件75c的一端部安装在弹簧安装部75a。弹簧构件75c的另一端部推压发声销75d的头部。发声销75d的轴部配置在弹簧构件75c的内周部。发声销75d的头部能够卡合在发声部75b的凹部。

通过以此方式构成,若卷筒主体42(后制动安装部42e)相对于摩擦部72的第1制动垫片73b旋转,则发声销75d的头部连续地抵接在发声部75b中的多个凹部而发声。

(散热片)

散热片44用以将在制动机构43产生的热散热。如图2及图3所示,散热片44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例如裙部42d的内侧与摩擦部72接触。散热片44是由热导率与摩擦部72例如第1制动垫片73b实质上相同的材质构成。散热片44构成为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散热片44具有接触部61、及扩张部62。接触部61是与摩擦部72接触的部分。具体来说,接触部61实质上形成为圆环状。接触部61与摩擦部72的第1制动垫片73b接触。在该状态下,接触部61在轴向上配置在限制部52与支撑部主体51的突出部51b之间。而且,接触部61通过固定螺栓81而与限制部52一同固定在支撑部主体51的突出部51b。

扩张部62是从接触部61延伸至径向外侧的部分。扩张部62具有第1外侧筒部63、第1内侧筒部64、及第1连结部65。

第1外侧筒部63实质上形成为筒状。第1外侧筒部63一体形成在第1连结部65的外周部,且朝向后凸缘部42c延伸。第1内侧筒部64实质上形成为筒状,且配置在第1外侧筒部63的内侧。第1内侧筒部64一体形成在第1连结部65的内周部。第1内侧筒部64朝向接触部61延伸。

第1连结部65是在径向上连结第1内侧筒部64及第1外侧筒部63的部分。第1连结部65实质上形成为圆环状。详细来说,第1连结部65具有圆环部65c、圆环状的倾斜部65b、及多个第1排热孔65a。

圆环部65c实质上形成为圆环板状。圆环部65c的外周部一体形成在第1外侧筒部63。倾斜部65b一体形成在圆环部65c的内周部及第1内侧筒部64。倾斜部65b从圆环部65c的内周部朝向接触部61侧倾斜。

多个第1排热孔65a用以将由在摩擦部72产生的热加热的空气排出。多个第1排热孔65a分别设置在第1连结部65。具体来说,多个第1排热孔65a分别设置在圆环部65c。多个第1排热孔65a分别实质上形成为圆形。多个第1排热孔65a分别在轴向上贯通圆环部65c。多个第1排热孔65a分别在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散热片44中,接触部61与不能在卷筒轴15旋转的限制部52一同固定在支撑部主体51的突出部51b。由此,接触部61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即,散热片44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

在该状态下,若卷筒主体42相对于散热片44及卷筒轴15相对旋转,则制动机构43作动。这样,在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产生的热被传递至接触部61(散热片44),且从接触部61进一步向扩张部62(散热片44)传递。这样,通过将摩擦部72的热传递至散热片44,该热在散热片44散热。此外,若在摩擦部72产生热,则通过该热而将摩擦部72周围的空气加热。由该摩擦部72加热的空气从散热片44的第1排热孔65a排出。

(排热罩)

排热罩45将由在摩擦部72产生的热加热的空气从卷筒主体42的内部引导至径向外侧。此外,排热罩45覆盖摩擦部72,且防止向摩擦部72的异物侵入。

如图2所示,排热罩45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卷筒主体42。排热罩45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例如裙部42d的内侧配置在后凸缘部42c与散热片44的轴向间。此外,排热罩45配置在摩擦部72与散热片44的轴向间。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排热罩45具有第2外侧筒部66、第2内侧筒部67、及第2连结部68。第2外侧筒部66实质上形成为筒状。第2外侧筒部66一体形成在第2连结部68的外周部。第2外侧筒部66从第2连结部68的外周部朝向后凸缘部42c延伸。

第2外侧筒部66安装在后凸缘部42c的后制动安装部42e的外周部。具体来说,在第2外侧筒部66的内周部与后制动安装部42e的外周部之间配置有第1密封构件82。在第2外侧筒部66的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部66c。母螺纹部66c螺合在后制动安装部42e的公螺纹部42f。由此,第2外侧筒部66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后凸缘部42c。

第2外侧筒部66具有多个叶片部66a。通过多个叶片部66a将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热引导至径向外侧。具体来说,多个叶片部66a设置在第2外侧筒部66的外周部。

更具体来说,多个叶片部66a分别从第2外侧筒部66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此外,多个叶片部66a分别以前端部相对于基端部在卷筒主体42的旋转方向偏移的方式从第2外侧筒部66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此外,多个叶片部66a分别在第2外侧筒部66的外周部沿轴向延伸。而且,多个叶片部66a分别在第2外侧筒部66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第2内侧筒部67实质上形成为筒状,且配置在第2外侧筒部66的内侧。第2内侧筒部67一体形成在第2连结部68的内周部。第2内侧筒部67从第2连结部68的内周部朝向接触部61延伸。

第2连结部68是将第2内侧筒部67及第2外侧筒部66在径向连结的部分。第2连结部68实质上形成为圆环状。第2连结部68配置在摩擦部72与散热片44的第1连结部65的轴向间。此外,在摩擦部72与第2连结部68的轴向间配置所述发声机构75(参照图2)。此外,在第2连结部68设置有突起68a。突起68a从第2连结部68朝向散热片44的第1连结部65突出。

在第2外侧筒部66与第2内侧筒部67的径向间配置有所述发声机构75(参照图2)。在第2内侧筒部67的内周面与散热片44的第1内侧筒部64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第2密封构件84。通过第1及第2密封构件82、84、排热罩45、及散热片44而防止向摩擦部72的异物侵入。

在所述排热罩45中,第2外侧筒部66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卷筒主体42的后凸缘部42c(后制动安装部42e)。由此,排热罩45能够与卷筒主体42一体旋转。

在该状态下,若卷筒主体42旋转,则制动机构43作动。此时,排热罩45与卷筒主体42一同旋转。这样,卷筒主体42及排热罩45相对于散热片44及卷筒轴15相对旋转。这样,排热罩45的多个叶片部66a将由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加热的空气引导至裙部42d的多个第2排热孔42g。这样,该空气从多个第2排热孔42g向裙部42d的外部排出。

〔总结〕

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表现。

(1)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安装在卷筒轴15。本卷筒4具备卷筒主体42、制动机构43、及散热片44。卷筒主体4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制动机构43配置在卷筒主体42及卷筒轴15之间。制动机构43对卷筒主体42的旋转进行制动。散热片44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与制动机构43接触。散热片4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散热片44构成为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

在本卷筒4中,若卷筒主体42相对于卷筒轴15相对旋转,则制动机构43作动。这样,通过与制动机构43接触的散热片44,在制动机构43产生的热被散热。这样,在本卷筒4中,可通过散热片44而将制动机构43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2)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优选为散热片4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且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

此种情况下,卷筒主体42能够相对于卷筒轴15及散热片44相对旋转。这样构成也使散热片44与制动机构43接触,因此,可通过散热片44而将制动机构43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3)优选为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还具备筒状的支撑部41。支撑部41不能旋转地构成在卷筒轴15。卷筒主体4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撑部41旋转。制动机构43配置在卷筒主体42及支撑部41之间。散热片44不能旋转地安装在支撑部41。

此种情况下,在制动机构43配置在卷筒主体42及支撑部41之间的状态下,卷筒主体42能够相对于卷筒轴15及支撑部41相对旋转。这样构成也使散热片44与制动机构43接触,因此,可通过散热片44而将制动机构43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4)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优选为卷筒主体42具有卷线躯干部42a、1对凸缘部42b、42c、及裙部42d。在卷线躯干部42a卷绕钓线。1对凸缘部42b、42c设置在卷线躯干部42a的两端部。裙部42d设置在1对凸缘部42b、42c的任一个。散热片44配置在裙部42d的内侧。

以此方式将散热片44配置在裙部42d的内侧,也使散热片44与制动机构43接触,因此,可通过散热片44而将制动机构43的热直接地散热。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5)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优选为散热片44具有接触部61、及扩张部62。接触部61是与制动机构43接触的部分。扩张部62是从接触部61延伸至径向外侧的部分。扩张部62具有用以将制动机构43的热排出的第1排热孔65a。

此种情况下,制动机构43的热被传递至接触部61,接触部61的热通过扩张部62而向径向外侧传递,并散热。此外,通过制动机构43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第1排热孔65a而排出。由此,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6)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优选为制动机构43具有第1制动垫片73a、73b、及第2制动垫片74a、74b。第1制动垫片73a、73b构成为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第2制动垫片74a、74b构成为与第1制动垫片73a、73b接触且不能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散热片44与第1制动垫片73b接触。

此种情况下,在制动机构43作动时,第1制动垫片73a、73b及第2制动垫片74a、74b以相互接触的状态相对旋转。由此,即便制动机构43发热,由于散热片44与第1制动垫片73b接触,因此也可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7)优选为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还具备排热罩45。排热罩45为了将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热引导至径向外侧,构成为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能够相对于散热片44旋转。

此种情况下,通过制动机构43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通过排热罩45而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被引导至径向外侧。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8)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优选为排热罩45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卷筒主体42。

此种情况下,若卷筒主体42相对于卷筒轴15相对旋转,则排热罩45也相对于卷筒轴15相对旋转。通过该排热罩45的旋转,由制动机构43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被引导至径向外侧。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9)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卷筒主体42具有卷线躯干部42a、1对凸缘部42b、42c、及裙部42d。在卷线躯干部42a卷绕钓线。1对凸缘部42b、42c设置在卷线躯干部42a的两端部。裙部42d设置在1对凸缘部42b、42c的任一个。排热罩45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任一凸缘部42b、42c。裙部42d具有用以将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热排出至卷筒主体42的外部的第2排热孔42g。

此种情况下,由制动机构43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经由第2排热孔42g从卷筒主体42的内部被排出至卷筒主体42的外部。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10)在纺车式卷线器1的卷筒4中,优选为排热罩45具有多个叶片部66a。多个叶片部66a用以将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热引导至径向外侧。

此种情况下,若排热罩45旋转,则通过多个叶片部66a,可将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热在卷筒主体42的内部有效地引导至径向外侧。由此,可降低卷筒主体42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即,可更有效地降低制动机构43的温度上升。

(11)纺车式卷线器1具备卷筒轴15、及安装在卷筒轴15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卷筒4。

由于本纺车式卷线器1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卷筒4,因此可获得与所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散热片44与第1制动垫片73b接触的情况例。也可代替地通过变更在轴向上排列第1制动垫片73a、73b及第2制动垫片74a、74b的顺序而使散热片44与第2制动垫片74b接触。这样构成也可获得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散热片44能够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且不能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的情况例。代替地将散热片4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且不能相对于卷筒主体42旋转也可获得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排热罩45的第2外侧筒部66形成多个叶片部66a的情况例。也可除此之外如图4所示在排热罩45的第2连结部68进一步形成多个叶片部66b。另外,以下将第2外侧筒部66的叶片部66a记为第1叶片部66a,将第2连结部68的叶片部66b记为第2叶片部66b。

此种情况下,多个第2叶片部66b设置在第2连结部68。多个第2叶片部66b分别在轴向上突出,且沿径向延伸。此外,多个第2叶片部66b分别在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多个第2叶片部66b分别形成为圆弧状。

此外,散热片44具有接触部61(参照图3)、及扩张部62。接触部61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实质上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此外,扩张部62具有第1内侧筒部64。即,扩张部62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外侧筒部63及第1连结部65。第1内侧筒部64一体形成在接触部61,且从接触部61延伸至后方。第1内侧筒部64配置在第2连结部68的内侧且第2内侧筒部67的内侧。

通过这样构成,若在制动机构43作动时排热罩45与卷筒主体42一同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则通过散热片44(第1内侧筒部64)而被加热的空气通过多个第2叶片部66b而被引导至径向外侧。

而且,该空气通过多个第1叶片部66a而朝向卷筒主体42的裙部42d被引导。这样,该空气经由裙部42d的多个第2排热孔42g而从卷筒主体42的内部向卷筒主体42的外部排出。由此,可将由在摩擦部72产生的热加热的空气更顺利地排出。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散热片44设置多个第1排热孔65a的情况例。也可代替地如图5所示将多个狭缝65d(第1排热孔的一例)设置在散热片44。

此种情况下,例如,多个狭缝65d设置在散热片44的扩张部62中的第1连结部65(圆环部65c及倾斜部65b)及第1外侧筒部63。多个狭缝65d分别在第1连结部65沿径向延伸且在第1外侧筒部63沿轴向延伸。这样,即便在散热片44设置有多个狭缝65d,也可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将通过在摩擦部72产生的热而被加热的空气排出。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实质上为平面状的情况例。也可代替地如图5所示将多个槽部142c形成在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

此种情况下,多个槽部142c以与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第2制动垫片74a)对向的方式形成在后凸缘部42c。多个槽部142c分别在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沿圆周方向延伸。此外,多个槽部142c分别在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多个槽部142c各自的剖面实质上形成为v字形状。这样,通过在后凸缘部42c的后表面形成多个槽部142c,可减少制动机构43的摩擦部72相对于卷筒主体42的热传递。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滑动部77为垫圈的情况例,但也可将滑动部77构成为制动机构43。此种情况下,制动机构43包括第1摩擦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摩擦部72对应)、及第2摩擦部(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滑动部77对应)。此种情况下,第2摩擦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摩擦部72同样地包含多个制动垫片。这样构成也可获得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