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大棚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308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蔬菜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蔬菜大棚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蔬菜大棚上的大棚薄膜的收放,需要人力来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人力。

因此,发明一种蔬菜大棚收放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蔬菜大棚收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的蔬菜大棚上的大棚薄膜的收放,需要人力来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人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蔬菜大棚收放装置,包括大棚本体、第一支架、第一电动机、传动带、上卷膜托辊、旋转轴、大棚薄膜、第一固定滚轮、第二固定滚轮、下卷膜托辊、第二电动机、第二支架、蓄电池、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住,所述大棚本体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端设置有上卷膜托辊;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转动端通过传动带与上卷膜托辊传动连接;所述大棚本体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下卷膜托辊;所述第二支架的上固定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动端通过传动带与下卷膜托辊传动连接;所述上卷膜托辊通过大棚薄膜与下卷膜托辊传动连接;所述大棚本体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所述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均通过旋转轴与第一支撑柱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住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所述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均通过旋转轴与第二支撑住固定连接;所述大棚本体的左端固定有蓄电池;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大棚薄膜介于第一支撑柱上的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之间。

进一步,所述大棚薄膜介于第二支撑住上的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蔬菜大棚收放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机带动上卷膜托辊收放大棚薄膜,并且设置第二电动机带动下卷膜托辊收放大棚薄膜,使得能够实现大棚薄膜自动收放,省时省力,效率高;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住,并在上面设置第一固定滚轮和第二固定滚轮来传动大棚薄膜,防止大棚薄膜跑偏,使得收放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棚本体、2第一支架、3第一电动机、4传动带、5上卷膜托辊、6旋转轴、7大棚薄膜、8第一固定滚轮、9第二固定滚轮、10下卷膜托辊、11第二电动机、12第二支架、13蓄电池、14第一支撑柱、15第二支撑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蔬菜大棚收放装置,包括大棚本体1、第一支架2、第一电动机3、传动带4、上卷膜托辊5、旋转轴6、大棚薄膜7、第一固定滚轮8、第二固定滚轮9、下卷膜托辊10、第二电动机11、第二支架12、蓄电池13、第一支撑柱14和第二支撑住15,大棚本体1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上端设置有上卷膜托辊5;第一支架2上固定有第一电动机3;第一电动机3的转动端通过传动带4与上卷膜托辊5传动连接;大棚本体1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的上端设置有下卷膜托辊10;第二支架12的上固定有第二电动机11;第二电动机11的转动端通过传动带4与下卷膜托辊10传动连接;上卷膜托辊5通过大棚薄膜7与下卷膜托辊10传动连接;大棚本体1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4和第二支撑住15;第一支撑柱1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均通过旋转轴6与第一支撑柱14传动连接;第二支撑住1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均通过旋转轴6与第二支撑住15固定连接;大棚本体1的左端固定有蓄电池13;第一电动机3以及第二电动机11均与蓄电池13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大棚薄膜7介于第一支撑柱14上的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之间。

本实施例中,大棚薄膜7介于第二支撑住15上的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之间。

工作原理:该蔬菜大棚收放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机3带动上卷膜托辊5收放大棚薄膜7,并且设置第二电动机11带动下卷膜托辊10收放大棚薄膜7,使得能够实现大棚薄膜7自动收放,省时省力,效率高;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14和第二支撑住15,并在上面设置第一固定滚轮8和第二固定滚轮9来传动大棚薄膜7,防止大棚薄膜7跑偏,使得收放效果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