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特指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大棚覆盖的材料为塑料薄膜,其适于大面积覆盖,因它质量轻,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使用较普遍,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其冬季温度低下,传统薄膜保温效果差,导致大棚内温度较过低,影响大棚种植作物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尝试在大棚上设置光伏板,在解决大棚供热的同时能够利用光伏板进行发电,一举两得且环保,其一方面结构复杂、安装拆卸繁琐且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导致整体使用寿命短,同时传统的光伏板采用平铺结构,影响接收太阳光能照射且平铺的结构影响阳光直接射入大棚内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此设计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解决现有大棚支架载重小、整体结构复杂、安装拆卸耗时的问题,该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可以调节伸缩杆的高度,从而调节阳光板和顶棚支架的位置,提高发电量且保证大棚内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液压装置、混泥土墩柱、砖砌墩、万向连接件、连接栓、支撑块、光伏发电支架、换气窗口、阳光板、顶棚支架和保温板。
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分别镶嵌在各自下部的液压装置中,液压装置位于混泥土墩柱的顶端,混泥土墩柱位于砖砌墩的顶端,阳光板和顶棚支架通过万向连接件连接,连接栓卡扣在万向连接件中,支撑块设置在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光伏发电支架固定设置在顶棚支架的顶部,换气窗口设置在光伏发电支架之间,保温板设置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左右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所述的连接均由万向连接件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所述的光伏发电支架和换气窗口均匀的设置在顶棚支架的顶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收缩,可调节阳光板和顶棚支架的位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所述的混泥土墩柱和砖砌墩埋在地面以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解决现有大棚支架载重小、整体结构复杂、安装拆卸耗时的问题,该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可以调节伸缩杆的高度,从而调节阳光板和顶棚支架的位置,提高发电量且保证大棚内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的万向连接件7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第三伸缩杆3、液压装置4、混泥土墩柱5、砖砌墩6、万向连接件7、连接栓8、支撑块9、光伏发电支架10、换气窗口11、阳光板12、顶棚支架13、保温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保温大棚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第三伸缩杆3、液压装置4、混泥土墩柱5、砖砌墩6、万向连接件7、连接栓8、支撑块9、光伏发电支架10、换气窗口11、阳光板12、顶棚支架13和保温板14。
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和第三伸缩杆3分别镶嵌在各自下部的液压装置4中,液压装置4位于混泥土墩柱5的顶端,混泥土墩柱5位于砖砌墩6的顶端,阳光板12和顶棚支架13通过万向连接件7连接,连接栓8卡扣在万向连接件7中,支撑块9设置在第二伸缩杆2的顶端,光伏发电支架10固定设置在顶棚支架13的顶部,换气窗口11设置在光伏发电支架10之间,保温板14设置在第一伸缩杆1和第三伸缩杆3的左右侧。
调节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和第三伸缩杆3的高度,相应的阳光板12和顶棚支架13的位置和高度跟着变化,找出接受阳光的最佳位置,让太阳能直射在阳光板12上,该光伏发电保温大棚可提高发电量且保证大棚内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光伏发电支架10和换气窗口11均匀的设置在顶棚支架13的顶部,透光保温性能好。
所述的连接均由万向连接件7连接。
所述的光伏发电支架10和换气窗口11均匀的设置在顶棚支架13的顶部。
所述的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和第三伸缩杆3的收缩,可调节阳光板12和顶棚支架13的位置。
所述的混泥土墩柱5和砖砌墩6埋在地面以下。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