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抗虫性的鉴定是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基础。对于剌吸为害的茶小绿叶蝉,目前采用芽梢生长抑制率、产卵选择性、田间种群密度调查、繁殖速率、田间被害指数等综合参数鉴定茶树抗性,以田间调查结合笼内饲养观察的方式开展研究,田间调查需要抽查大量样本,一些项目还需要间作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园,室内试验则需要建设抗性圃,种植盆栽等,这些研究试验过程耗时费力,而且一些调查方法如为害程度级别难以准确判断,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包括盖体、储水容器、培养容器和隔离组件;
所述储水容器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环形底板,所述第一圆筒的高度大于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设置在第一圆筒外,所述环形底板与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连接,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环形底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储水槽;
所述盖体覆盖于第一圆筒上方,所述盖体上密布有多个通孔;
所述培养容器设有多个,多个培养容器沿第一圆筒的内圆周等间距设置,所述储水槽与培养容器相通;
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隔离网,所述隔离网沿第一圆筒径向竖直设置,相邻两隔离网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隔离网用于将相邻两培养容器分隔开;
还包括排泄物收集板,所述排泄物收集板放置于储水容器下方,所述排泄物收集板上对应隔离网的位置设有隔离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试验对象无法逃逸但能在容器内自由活动,可以对多个茶树品种同时进行抗虫性室内鉴定试验,还便于同步进行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圆筒;2、第二圆筒;3、环形底板;4、储水槽;5、培养容器;6、盖体;61、通孔;7、隔离网;71、网线;8、排泄物收集板;81、隔离标记;9、隔离网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统计茶小绿叶蝉取食后的排泄物的量来进行茶树品种的抗性鉴定。
请参照图1以及图2,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包括盖体6、储水容器、培养容器5和隔离组件;
所述储水容器包括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和环形底板3,所述第一圆筒的高度大于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设置在第一圆筒外,所述环形底板与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连接,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环形底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储水槽4;
所述盖体覆盖于第一圆筒上方,所述盖体上密布有多个通孔61;
所述培养容器设有多个,多个培养容器沿第一圆筒的内圆周等间距设置,所述储水槽与培养容器相通;
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隔离网7,所述隔离网沿第一圆筒径向竖直设置,相邻两隔离网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隔离网用于将相邻两培养容器分隔开;
还包括排泄物收集板8,所述排泄物收集板放置于储水容器下方,所述排泄物收集板上对应隔离网的位置设有隔离标记81。
茶树害虫产卵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确保害虫后代的正常取食以满足营养需求,而充足的营养是种群繁衍的物质基础,正常取食同时导致茶树表现出叶片受害、生长受阻的症状,能正常取食则会正常排泄,所以排泄物的量能够正确反映茶树品种的抗感水平。茶小绿叶蝉取食后的排泄物称蜜露,蜜露排出后掉落下方,在白纸上清晰可辨,这为利用蜜露进行茶树品种鉴定指明了方向。
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试验对象无法逃逸但能在容器内自由活动,可以对多个茶树品种同时进行抗虫性室内鉴定试验,还便于同步进行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网包括框架和网线71,所述网线竖直设置在框架内,这样的结构便于茶小绿叶蝉可在第一圆筒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容器为弯管,所述弯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弯管的水平段与储水槽连接,该结构可使培养容器中的茶梢及时得到储水槽的水分补充。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组件还包括隔离网固定圈9,所述隔离网固定圈与隔离网的底部连接,所述隔离网固定圈的外径与第一圆筒的内径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隔离网外部设置隔离网固定圈,可使得隔离网结构牢固,相互之间不容易产生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筒的高度为20cm,第一圆筒的内径为30cm,培养容器的内径为0.35cm,弯管竖直段的长度为3cm,竖直段与第一圆筒内壁的距离为2cm,弯管水平段与第一圆筒底部的距离为1cm,储水槽的宽度为0.5cm,储水槽的深度为2.5cm,盖体上的通孔直径为0.25mm,隔离网高度为15cm,隔离网的相邻网线之间的间距为1cm。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容器设有8个。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储水槽中加入含0.25%纳他霉素的消毒水,将不同茶树品种的芽梢插入不同的培养容器中,将茶小绿叶蝉放入第一圆筒内,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为芽梢数的4倍,盖上盖体;
步骤2、及时向储水槽内补充消毒水,每隔12h更换新的排泄物收集板,将换下的排泄物收集板上的排泄物进行计数。
进一步的,还包括:芽梢放入培养容器之前进行消毒处理。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为:
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装置,包括盖体6、储水容器、培养容器5和隔离组件;所述储水容器包括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和环形底板3,所述第一圆筒的高度大于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设置在第一圆筒外,所述环形底板与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连接,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环形底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储水槽4;所述盖体覆盖于第一圆筒上方,所述盖体上密布有多个通孔61;所述培养容器设有8个,多个培养容器沿第一圆筒的内圆周等间距设置,所述储水槽与培养容器相通;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8个隔离网7,所述隔离网沿第一圆筒径向竖直设置,相邻两隔离网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隔离网用于将相邻两培养容器分隔开;还包括排泄物收集板8,所述排泄物收集板放置于储水容器下方,所述排泄物收集板上对应隔离网的位置设有隔离标记81。所述隔离网包括框架和网线71,所述网线竖直设置在框架内。所述培养容器为弯管,所述弯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弯管的水平段与储水槽连接。所述隔离组件还包括隔离网固定圈9,所述隔离网固定圈与隔离网的底部连接,所述隔离网固定圈的外径与第一圆筒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圆筒的高度为20cm,第一圆筒的内径为30cm,培养容器的内径为0.35cm,弯管竖直段的长度为3cm,竖直段与第一圆筒内壁的距离为2cm,弯管水平段与第一圆筒底部的距离为1cm,储水槽的宽度为0.5cm,储水槽的深度为2.5cm,盖体上的通孔直径为0.25mm,隔离网高度为15cm,隔离网的相邻网线之间的间距为1cm。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在储水槽中加入含0.25%纳他霉素的消毒水,将不同茶树品种的芽梢插入不同的培养容器中,将茶小绿叶蝉放入第一圆筒内,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为芽梢数的4倍,盖上盖体;
步骤2、及时向储水槽内补充消毒水,每隔12h更换新的排泄物收集板,将换下的排泄物收集板上的排泄物进行计数。
进一步的,还包括:芽梢放入培养容器之前进行消毒处理。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为:取储水容器,把八扇隔离网7套入第一圆筒1内,依靠圆筒体内插管的水平部分和隔离网下的隔离网固定圈9托住隔离网。取预先采集的无病虫、无毒并用高锰酸钾水消毒过的一芽四叶芽梢,连同着生叶片的枝条部分剪除第四叶后把芽梢插在插管内,调整芽梢水平角度,与隔离网配合使用确保芽梢叶片不向上弯折、不互相遮盖。
取干净平整的白纸一张,用铅笔画出线条成“米”,把以上试验装置放在白纸上,确认隔离网的八个扇面对准“米”字线条;按每个芽梢4头茶小绿叶蝉的标准根据供试芽梢数放入足量健康、生育期相同的供试虫;盖上筒盖。
在加水槽内加满含0.25%纳他霉素的消毒水。
处理后每间隔12小时调查1次,调查时轻缓拉出白纸,做好标记,并把试验装置轻轻平移上新的白纸;及时检查水槽水量,确保浸没芽梢枝条切口。
检查计数白纸上的蜜露滴数,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比较不同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差异。
本方法利用茶小绿叶蝉取食与芽梢生长抑制、产卵选择、繁殖能力等的高度相关性,首次利用取食后的排泄物“蜜露”作为抗虫性鉴定的指标,大大简化了研究工作,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试验对象无法逃逸但能在容器内自由活动,可以对多个茶树品种同时进行抗虫性室内鉴定试验,还便于同步进行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