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65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料装置,具体为一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的养鱼场或者鱼塘喂鱼时都是人工进行抛撒饲料,这种方式对人的要求很高。一方面需要人们定期去抛撒鱼食,另一方面人工抛撒的饲料很不均匀,一般只在池塘边进行抛撒,这样导致鱼苗的成长不均匀,并且人工喂食费时费力,使得养殖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包括浮球、支架、固定板、筒管、抛料盘、导向罩、镙栓、高速电机、温度传感器、摄像头、水质检测仪、转轴、叶片、固定杆、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浮球的上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镙栓与高速电机连接,所述高速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有筒管,所述筒管的一侧设有导向罩,所述导向罩与筒管的连接处设有叶片,所述叶片的中间设有可通过转轴的圆孔,所述筒管的上部设有抛料盘,所述浮球的底端设有温度传感器、摄像头和水质检测仪,所述浮球的内部设有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处理器与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水质检测仪电性连接,所述高速电机通过控制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机端或PAD端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能保证摄像头在夜间进行工作,所述摄像头为红外线摄像头。

进一步的,为了能使抛料盘的抛料效果较好,所述抛料盘的抛射仰角的设计为20~30°。

进一步的,为了能达到较好的送料效果,防止漏料,所述叶片的直径与筒管的内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的摄像头为红外线摄像头,能保证摄像头在夜间进行工作,所述抛料盘的抛射仰角的设计为20~30°,能使抛料盘的抛料效果较好,所述叶片的直径与筒管的内径相同,能达到较好的送料效果,防止漏料,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抛料,使得抛洒均匀,节省人力,同时具备水质监控等功能,实现了池塘养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了池塘养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球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向罩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中:1-浮球、2-支架、3-固定板、4-筒管、5-抛料盘、6-导向罩、7-镙栓、8-高速电机、9-温度传感器、10-摄像头、11-水质检测仪、12-转轴、13-叶片、14-固定杆、15-处理器、1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养殖用抛料装置,包括浮球1、支架2、固定板3、筒管4、抛料盘5、导向罩6、镙栓7、高速电机8、温度传感器9、摄像头10、水质检测仪11、转轴12、叶片13、固定杆14、处理器15和控制器16,所述浮球1的上部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3连接,所述固定板3设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通过镙栓7与高速电机8连接,用于固定高速电机8,并且保证高速电机8处于水面的上方,所述高速电机8的输出轴与转轴12连接,用于带动抛料盘5的转动,所述转轴12的外侧套有筒管4,所述筒管4的一侧设有导向罩6,使得通过软管进入导向罩的6料能进入抛料盘5,所述导向罩6与筒管4的连接处设有叶片13,能使料更好的被送入抛料盘5,所述叶片13的中间设有可通过转轴12的圆孔,用于转轴的穿过,所述筒管4的上部设有抛料盘5,达到抛洒料的效果,所述浮球1的底端设有温度传感器9、摄像头10和水质检测仪11,用于对水中情况进行监测,所述浮球1的内部设有处理器15和控制器16,所述处理器15与摄像头10、温度传感器9、水质检测仪11电性连接,可以将检测装置的信号通过处理器15,并通过处理器15传给手机端或PAD端,所述高速电机8通过控制器16与处理器15电性连接,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高速电机8,所述处理器15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机端连接,摄像头10为红外线摄像头,能保证摄像头10在夜间进行工作,所述抛料盘5的抛射仰角的设计为20~30°,能使抛料盘5的抛料效果较好,所述叶片13的直径与筒管4的内径相同,能达到较好的送料效果,防止漏料。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