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及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3852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及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种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墙壁绿化、地面绿化或分隔的多功能的植物种植模块。



背景技术:

为了绿化、美化环境,减少光污染,出现了各种绿化用的装置。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466383U公开了一种墙体绿化装置,包括能够固定在墙体上的支撑骨架,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绿化槽,以及出水口朝向所述绿化槽内的滴灌管道。通过将支撑骨架固定到墙体上,在绿化槽内种植绿化植物,可以实现墙体的绿化。这种装置只能固定在墙上,也不便于对绿化植物的种植和更换。

中国发明专利CN105104009A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墙面绿化装置,种植框架通过安装在外墙上的多个转轴支架与外墙铰接,通过种植框架的整体旋转将种植框架的外侧面整体旋转至室内一侧,使损伤者可以在室内通过窗口直接进行绿化种植和植物更换,从而解决了维护问题。但这种装置也只能用于墙壁绿化。

而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墙壁绿化外,也需要制作绿化隔断、绿化花圃等地面可移动式绿化装置。

因此,如果能够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植物种植模块,既可以用于制作墙面绿化装置,也可以制作例如栅栏、花圃或其它形式的绿化装置,对于环境的美化是有益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既可以用于壁挂,又可以用于地面放置或组合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使用这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的组合结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包括一体结构的架体,所述架体具有一竖直布置的支撑壁,支撑壁的前侧面上经花盆固定结构连接有花盆,所述支撑壁的下端面具有向前侧面外延伸的第一支撑结构,在种植状态下,整个模块的重心落在由支撑壁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构成的支撑区域内部;所述支撑壁的后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合页连接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结构,使得整个模块可以站立在地面上,不需要固定,因而除了可以作为墙面绿化的单元结构,也可以单独作为可移动的地面绿化的单元结构。通过设置合页连接结构,可以将相邻的模块用合页连接起来,形成多种组合应用模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撑壁上设有互相连通的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水管和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两端和所述第二水管两端分别设有管接头结构,所述支撑壁、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采用吹塑工艺一体成形。由此,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相邻模块的水管,同时可以用其中一个或两个管接头结构连接灌溉系统,对花盆实现自动灌溉,通过采用不同的灌溉系统配合,可以实现滴灌、喷雾等不同灌溉方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壁的上端面具有向前侧面外延伸的第二支撑结构,当两个所述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竖直叠放时,下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对上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起支撑作用,使得叠放后的两个模块的重心均保持在下模块的支撑区域内部。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模块根据需要可以在竖直面内多层叠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前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水管两端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对应所述第二水管两端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避让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壁的前侧面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有两个花盆,对应每个花盆设有一个接水斗,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至少有一个管接头结构经分水管连接至接水斗。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的组合结构,由至少4个上述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在水平方向邻接组成,相邻所述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之间经合页构成转动连接,首尾相连构成闭合结构。

由于模块之间可以转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转变成不同的组合结构。

例如,设有偶数个所述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的后侧面分别贴合布置,构成隔离栅栏结构。

或者,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构成多边形包围结构,设有一内衬结构,所述内衬结构的边缘固定连接在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的上缘,所述内衬结构由防水材料制成,加水构成绿化水池结构。可以用于养殖观赏鱼类。如果构建较大面积的水池,也可以作为例如航模练习水池使用。

或者,当在内衬结构内放置泥土后,可以形成由绿化的侧壁包围的花圃,用于种植花卉、绿化植物、厨房植物、或者作为小型苗圃使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改进,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既可以作为墙壁绿化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可移动式的地面绿化装置模块使用,用于构建栅栏、花圃、水池等组合结构。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地站立,并可以多层叠加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合页连接相邻模块,连接后的模块可以转动,因此在搭建后,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变更组合结构的形状和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左视图;

图6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中安装花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1是相邻模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后视图;

图13是图11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中栅栏的示意图;

图15是多边形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壁;2、花盆固定结构;3、第一支撑结构;4、合页连接结构;5、第二支撑结构;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管接头结构;9、第一加强结构;10、第二加强结构;11、第一避让空间;12、第二避让空间;13、花盆;14、接水斗;15、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包括一体结构的架体和连接在架体上的花盆。

参见附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架体具有一竖直布置的支撑壁1,支撑壁1的前侧面上设有花盆固定结构2,所述支撑壁1的下端面具有向前侧面外延伸的第一支撑结构3,在种植状态下,整个模块的重心落在由支撑壁1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构成的支撑区域内部,保证在不采用固定件的情况下,整个模块可以独立站立;所述支撑壁1的上端面具有向前侧面外延伸的第二支撑结构5,当两个所述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竖直叠放时,下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5对上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3起支撑作用,使得叠放后的两个模块的重心均保持在下模块的支撑区域内部。由此,本实施例的模块根据需要可以在竖直面内多层叠加布置。

在所述支撑壁上设有互相连通的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水管6和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水管7,所述第一水管6两端和所述第二水管7两端分别设有管接头结构8,所述支撑壁1、所述第一水管6、所述第二水管7采用吹塑工艺一体成形。所述支撑壁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前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结构9和第二加强结构10,所述第一加强结构9和第二加强结构10对应于所述第一水管6两端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避让空间11;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5对应所述第二水管7两端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避让空间12。由此,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相邻模块的水管,同时可以用其中一个或两个管接头结构连接灌溉系统,对花盆实现自动灌溉,通过采用不同的灌溉系统配合,可以实现滴灌、喷雾等不同灌溉方式。

参见图8-10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壁1的前侧面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上、下各一个花盆13,共4个花盆,对应每个花盆13设有一个接水斗14,所述第一水管6和第二水管7上至少有一个管接头结构8经分水管连接至接水斗14。

所述支撑壁的后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上、下各一个合页连接结构4。可以将相邻的模块用合页15连接起来,形成多种组合应用模式。参见图11-13,是两个本实施例的模块相连布置的示意图。

利用多个模块的相连布置,可以获得多种结构结构。

例如,一种植物种植栅栏,由偶数个实施例一中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在水平方向邻接组成,相邻所述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之间经合页构成转动连接,首尾相连构成闭合结构。

参见附图14所示,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的后侧面分别贴合布置,构成隔离栅栏结构(图中端部的合页未画出)。

或者,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构成多边形包围结构,例如,附图15为4个模块构成一正方形结构。可以采用更多的模块,例如,用6个模块构成长方向结构,或者正六边形结构。在多边形结构中设置一内衬结构,所述内衬结构的边缘固定连接在各多功能植物种植模块的上缘,所述内衬结构由防水材料制成,加水构成绿化水池结构,可以用于养殖观赏鱼类。如果构建较大面积的水池,也可以作为例如航模练习水池使用。

或者,当在内衬结构内放置泥土后,可以形成由绿化的侧壁包围的花圃,用于种植花卉、绿化植物、厨房植物、或者作为小型苗圃使用。

根据上述构思,还可以构建出各种其它的组合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