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1236阅读:1812来源:国知局
油菜播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菜播种机。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籽含量达35%-50%,油菜的嫩茎及叶可以食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亿亩左右。油菜传统的种植方法是采用人工撒播,其不足是出苗后毫无株距和行距可言,并且出现出苗率参差不齐,疏密不一的情况,后期必须由人工进行间苗和移栽补苗的工作,导致后期管理工作繁重,同时也影响后茬作物产量。目前面市的油菜播种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也存有诸多不足,如结构复杂、功能单一,播种工作过程中排种量不稳定,存在漏播、夹种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播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油菜播种机解决现有播种机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油菜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其上部设有播种机构,其下部设置有旋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播种箱、下种盒、多个导种软管和多个并排等间距设置的播种管;所述机架其前部设有培土铁轮,其后部设有若干与播种管相对应的拖板,所述拖板上设有幅宽可调的开沟器。

所述的开沟器包括船形铲式的左开沟刀和右开沟刀,所述左、右开沟刀分别通过调整连接件与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开沟刀和调整连接件上开有若干调节孔。

所述旋耕机构装有多个绕驱动轴旋转的旋耕刀辊和按多头螺线均匀配置的若干把切土刀片。

所述下种盒上端设有播种量调节把手。

所述培土铁轮直径0.4~0.6米。

所述左、右开沟刀采用75号锰钢锻造。

所述油菜播种机长1.4~1.7米,高0.7~1米,宽0.5~0.7米。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可靠。通过在播种机构上设置多个并排等间距设置的播种管进行播种,株距和行距一致,出苗整齐,增加油菜产量;通过设置开沟器,在种床上按农业技术要求开出一定深度的种沟,并配合机构,引导种子落入,并覆盖湿土。设置的旋耕机构刀轴水平横置,具有较强的碎土能力,一次作业即能使土壤细碎,土肥掺和均匀,地面平整,达到旱地播种的要求。该油菜播种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完成碎土、开沟、播种、配土和播种工作,且排种量稳定,实现油菜增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土铁轮,2-机架,3-播种箱,4-下种盒,5-导种软管,6-播种管,7-旋耕机构,8-开沟器,81-左开沟刀,82-调整连接件,83-右开沟刀,9-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油菜播种机,包括机架2,机架2其上部设有播种机构,其下部设置有旋耕机构7,播种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播种箱3、下种盒4、多个导种软管5和多个并排等间距设置的播种管6;机架2其前部设有培土铁轮1,其后部设有若干与播种管6相对应的拖板9,拖板9上设有幅宽可调的开沟器8。开沟器8包括船形铲式的左开沟刀81和右开沟刀83,左、右开沟刀81、83分别通过调整连接件82与拖板9固定连接;左、右开沟刀81、83和调整连接件82上开有若干调节孔。调整连接件82通过调整孔,可以调节左、右开沟刀81、83之间幅宽,可调范围12~70cm。旋耕机构7装有多个绕驱动轴旋转的旋耕刀辊和按多头螺线均匀配置的若干把切土刀片。下种盒4上端设有播种量调节把手,能够调节播种量。培土铁轮1直径0.4~0.6米。左、右开沟刀81、83采用75号锰钢锻造。油菜播种机长1.4~1.7米,高0.7~1米,宽0.5~0.7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播种机构上设置多个并排等间距设置的播种管进行播种,株距和行距一致,出苗整齐,增加油菜产量;通过设置开沟器8,在种床上按农业技术要求开出一定深度的种沟,并配合机构,引导种子落入,并覆盖湿土。该结构的开沟器8开出的种沟深浅一致,幅宽可调,沟形整齐,有一定的自行覆土作用,并且干湿土不混,细湿土先覆盖种子,以利于种子发芽。设置的旋耕机构7刀轴水平横置,具有较强的碎土能力,一次作业即能使土壤细碎,土肥掺和均匀,地面平整,达到旱地播种的要求。该油菜播种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完成碎土、开沟、播种、配土和播种工作,且排种量稳定,实现油菜增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