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智能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35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池塘智能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智能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水产养殖“三要素”(水、种、饵)之一,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当前高密度精养情况下,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健康生长息息相关。水质调控好,鱼类生长快、发病率低、饲料利用率高。若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造成有害物增多,主要是溶解氧下降,使得池水老化,导致泛塘和鱼病暴发,轻则抑制生长,造成饲料系数上升,重则引起死亡。传统池塘增氧常以喷水式、水车式、叶轮式三种增氧机增氧为主,但一方面不论喷水式、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均为局部增氧,另一方面喷水式、水车式增氧主要是表层水增氧,叶轮式增氧机增氧为局部上下水层增氧,而在高密度养殖中,全池都易缺氧,特别是池塘底部最易缺氧,因而传统增氧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池塘智能增氧系统来解决传统增氧方式不均衡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池塘智能增氧系统来解决传统增氧方式不均衡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池塘智能增氧系统包括控制器、溶氧监测仪,与鼓风机连通的输氧管道,所述输氧管道上连接有若干设置在池塘内的增氧盘;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溶氧监测仪和鼓风机电性连接。

所述增氧盘包括呈圆台状的框架和缠绕在框架上的增氧管,增氧管端部设有与输氧管道连通的导气管。

所述增氧盘上底直径≥60cm,下底直径≥80cm,高≥30cm;所述增氧盘距离水面1.5~4m放置。

所述鼓风机为三相三叶风机。

所述输氧管道呈“一”字形、“八”字形、”二”字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在池塘内。

所述输氧管道为PE管,增氧管为纳米曝气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解决传统增氧方式不均衡问题。该智能调水增氧系统将溶氧监测与管道增氧系统相结合,当溶氧监测仪监测水体溶氧低至预设最低值时,空气通过鼓风机加压,经过输氧管道进入各增氧盘。增氧盘的纳米曝气管均匀扩张(释放氧气),大量微细气泡从管壁冒出,在水中处于烟雾飘散状态,上升速度极慢,溶氧效果显著,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和增氧均衡性,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养殖密度。通过输氧管道呈“一”字形、“八”字形、”二”字形、圆形或椭圆形均匀设置在池塘内,进一步解决传统增氧方式不均衡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增氧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鼓风机,2-输氧管道,3-增氧盘,31-框架,32-增氧管,33-导气管,4-溶氧监测仪,5-池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池塘智能增氧系统实施例1,包括控制器、溶氧监测仪4,与鼓风机1连通的输氧管道2,输氧管道2上连接有若干设置在池塘5内的增氧盘3;控制器分别与溶氧监测仪4和鼓风机1电性连接。鼓风机1为三相三叶风机。输氧管道2呈“一”字形设置在池塘5内。输氧管道2为PE管,增氧管32为纳米曝气管。如图2所示的增氧盘的结构示意图,增氧盘3包括呈圆台状的框架31和缠绕在框架31上的增氧管32,增氧管32端部设有与输氧管道2连通的导气管33。增氧盘3上底直径≥60cm,下底直径≥80cm,高≥30cm;增氧盘3距离水面1.5~4m放置。

如图3所示的池塘智能增氧系统实施例2,与实施例以不同的是,输氧管道2呈“二”字形设置。

如图4所示的池塘智能增氧系统实施例3,与实施例以不同的是,输氧管道2呈椭圆形设置。

如图5所示的池塘智能增氧系统实施例4,与实施例以不同的是,输氧管道2呈“八”字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是:该池塘智能增氧系统,是将溶氧监测与管道增氧相结合的系统,当溶氧监测仪通过4插入水中的感应探头监测水体溶氧低至预设最低值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于是启动鼓风机1开启,空气通过鼓风机1加压,经过输氧管道2进入各增氧盘3。增氧盘3的纳米曝气管均匀扩张(释放氧气),大量微细气泡从管壁冒出,在水中处于烟雾飘散状态,上升速度极慢,溶氧效果显著,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和增氧均衡性,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养殖密度。特种养殖如虾、蟹,增氧盘3可以放置底部,克服了池塘底部最易缺氧的问题。通过输氧管道2呈“一”字形、“八”字形、”二”字形、圆形或椭圆形均匀设置在池塘5内,进一步解决传统增氧方式不均衡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