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67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收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脱粒装置的收割机,该脱粒装置将由收割部收割的收割物全长投入脱粒室,一边通过承接网和脱粒筒将投入的收割物从所述脱粒室的入口侧向出口侧输送,一边进行脱粒处理。



背景技术:

就上述收割机而言,以往,作为具有纹式脱粒齿的脱粒筒,有在脱粒筒的外周部具有向脱粒筒轴心方向延伸的纹杆型脱粒齿的技术。

以往,位于脱粒筒的脱粒室入口侧部位的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之间的间隔与位于脱粒筒的脱粒室出口侧部位的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之间的间隔相同。

由于在将经脱粒处理的收割物向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输送的同时进行脱粒,因此,与位于脱粒室的入口侧部位时相比,该收割物的尺寸变小。然而,以往,由于位于脱粒筒的脱粒室出口侧的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之间的间隔与位于脱粒室入口侧的间隔相同,因此,脱粒齿难以对收割物施加作用,容易导致处理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的处理能力较高的收割机。

(解决问题的方案)

就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而言,

具有脱粒装置,将由收割部收割的收割物全长投入脱粒室,一边通过承接网和脱粒筒将投入的收割物从所述脱粒室的入口侧向出口侧输送,一边进行脱粒处理,

在所述脱粒筒的外周部,具有多个纹式脱粒齿,该纹式脱粒齿在表面形成凹凸,并且,一边对收割物施加脱粒作用一边对收割物施加输送作用,

多个所述纹式脱粒齿以分散在脱粒筒轴心方向和脱粒筒圆周方向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外周部,

位于所述脱粒筒的所述出口侧部位的所述纹式脱粒齿的从所述外周部立起的高度比位于所述脱粒筒的所述入口侧部位的所述纹式脱粒齿的从所述外周部立起的高度高。

根据该结构,由于位于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的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之间的间隔比位于入口侧部位的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之间的间隔窄,因此,对于输送至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而尺寸变小的收割物而言,纹式脱粒齿也能够容易地发挥作用。

因此,能够获得在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的处理能力较高的收割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纹式脱粒齿的从所述外周部立起的高度朝向所述脱粒筒的所述出口侧部位阶梯式增高。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纹式脱粒齿的立起高度阶梯式增高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提高在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的处理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筒的收割物输送方向上的从中间部位到所述出口侧的端部的部位,所述纹式脱粒齿的从所述外周部立起的高度相同。

在脱粒室的出口侧部位,容易较多地聚集尘埃等脱粒处理物,根据本结构,由于从脱粒室的中间部位到出口侧的端部,纹式脱粒齿与承接网之间的间隔相同,因此,易于将脱粒处理物向出口输送,不易使脱粒处理物滞留。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位于所述脱粒筒的所述入口侧的部位的所述纹式脱粒齿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比位于所述脱粒筒的所述出口侧的部位的所述纹式脱粒齿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高。

位于脱粒室的入口侧部位的收割物尚未经过较多地脱粒处理,因而尺寸较大,此时,由于通过纹式脱粒齿进行脱粒处理的频率较高,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脱粒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脱粒筒为滚筒式,所述纹式脱粒齿以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空出间隙地排列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外周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收割物进入纹式脱粒齿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通过滚筒部防止收割物进入脱粒筒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脱粒装置的横剖侧视图。

图2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主视图。

图3是脱粒处理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脱粒装置

3:脱粒室

4:脱粒筒

4C:中间部位

4F:入口侧部位

4R:出口侧部位

7:承接网

22:脱粒齿(纹式脱粒齿)

P:脱粒筒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脱粒装置1的横剖侧视图。图2为脱粒装置1的纵剖主视图。该脱粒装置1装备在玉米收割机上。

玉米收割机具有能够自动行驶的行驶机体(未图示)。在行驶机体的前部连结有收割部(未图示)。在行驶机体装备有脱粒装置1。在收割部与脱粒装置1之间设有搬运装置2。作业时,收割部从玉米植物体上收割玉米穗状体。玉米穗状体呈种子粒连成棒状的穗状,并且,穗状的种子粒被苞叶包裹。作为收割的收割物的玉米穗状体由搬运装置2向行驶机体的后上方搬运,玉米穗状体全长提供给脱粒装置1。脱粒装置1进行使玉米穗状体的种子粒脱落的脱粒处理。

下面对脱粒装置1进行说明。在说明脱粒装置1时,图1所示的F方向为脱粒装置1的“前侧”,B方向为脱粒装置1的“后侧”,纸面正面侧为脱粒装置1的“左侧”,纸面背面侧为脱粒装置1的“右侧”。收割物(玉米穗状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为前侧,收割物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为后侧。

如图1和图2所示,脱粒装置1在脱粒机体的内部形成有脱粒室3。在脱粒室3以能够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有脱粒筒4。脱粒室3由脱粒机体的前壁5和后壁6、设置在脱粒筒4下方的承接网7以及设置在脱粒筒4上方的顶板8构成。在脱粒室3的前端部形成有将收割物投入脱粒室3的入口12。在脱粒室3的后端部形成有出口9,出口9从脱粒室3排出从玉米穗状体上脱落的苞叶等脱粒处理物。在沿着脱粒筒轴心P的方向观察时,承接网7形成为朝上开口的U字形。承接网7位于脱粒筒4下部的周围。在沿着脱粒筒轴心P的方向观察时,顶板8形成为朝上凸出的圆弧形。

脱粒筒4具有向脱粒装置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支轴10。脱粒筒4经由旋转支轴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前壁5和后壁6。在前壁5的外侧设有驱动机构11。来自发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机构11,通过驱动机构11旋转驱动旋转支轴10。由此,脱粒筒4被以旋转支轴10的轴心(脱粒筒轴心P)为旋转中心朝向旋转方向a(参照图2)旋转驱动。脱粒筒4具有设置于脱粒筒4的入口侧的耙入部4A和设置于脱粒筒4的出口侧的脱粒处理部4B。

如图1所示,耙入部4A具有前端变细状的基座部15和2个螺旋叶片16。基座部15的终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在脱粒处理部4B的起始端部(前端部)。2个螺旋叶片16以朝向耙入部4A的径向外侧立起的状态设置在基座部15的外周部。2个螺旋叶片16以空出间隔的方式排列在基座部15的圆周方向上。

就耙入部4A而言,通过脱粒处理部4B旋转驱动基座部15,由此旋转驱动螺旋叶片16。投入脱粒室3的前端部的收割物由螺旋叶片16沿着搬运底板17耙入后方并提供给脱粒处理部4B。

脱粒处理部4B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在耙入部4A的终端部。脱粒处理部4B具有圆筒状的滚筒部20,脱粒筒4为滚筒式。横跨滚筒部20的内部和旋转支轴10连结有多个支承体21(参照图2)。多个支承体21以空出间隔的方式沿着旋转支轴10的轴心方向排列。滚筒部20经由支承体2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旋转支轴10。滚筒部20由旋转支轴10旋转驱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脱粒筒4的外周部即滚筒部20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脱粒齿22。如图1和图2所示,脱粒齿22从滚筒部20朝向脱粒筒4的径向外侧立起。图3是脱粒处理部4B的展开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多个脱粒齿22分散在脱粒筒轴心P方向和脱粒筒圆周方向上。多个脱粒齿22中的沿直线状排列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脱粒齿22以空出间隙的方式排列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

如图2所示,脱粒齿22由安装在滚筒部20的支承部23和安装在支承部23的齿部24构成。如图3所示,在脱粒齿22的表面即齿部24的表面形成有凹凸,表面形成为挫形,脱粒齿22为纹式脱粒齿。脱粒齿22一边对收割物施加脱粒作用一边对收割物施加输送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脱粒齿22配置为,部分脱粒齿22呈直线状地排列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从而形成1个脱粒齿列,10个脱粒齿列沿着脱粒筒轴心P方向排列。从位于最靠近脱粒室入口侧的脱粒齿列起按顺序将10个脱粒齿列分别称为第一至第十脱粒齿列L1至L10,位于第一脱粒齿列L1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为t1,位于第二脱粒齿列L2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为t2,位于第三脱粒齿列L3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为t3,位于第四脱粒齿列L4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为t4,位于第五脱粒齿列L5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为t5。此时,以t1<t2<t3<t4<t5的状态安装脱粒齿22。以位于第六脱粒齿列L6至第十脱粒齿列L10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与第五脱粒齿列L5的立起高度相同的状态安装脱粒齿22。

位于脱粒筒4的相对于收割物输送方向上的中间部位4C靠近脱粒室3的出口侧的部位(出口侧部位)4R的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比位于相对于中间部位4C靠近脱粒室3的入口侧的部位(入口侧部位)4F的脱粒齿22的立起高度高。

在脱粒筒4的入口侧部位4F,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朝向出口侧部位4R阶梯式地增高。

在从脱粒筒4的中间部位4C至出口侧的端部的部位,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相同。

如图3所示,多个脱粒齿22配置为,位于第一脱粒齿列L1和第二脱粒齿列L2的脱粒齿22彼此间的间隙比位于第三脱粒齿列L3至第十脱粒齿列L10的脱粒齿22彼此间的间隙窄。

位于脱粒筒4的入口侧部位4F的第一脱粒齿列L1和第二脱粒齿列L2的脱粒齿22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比位于中间部位4C的脱粒齿22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高。位于入口侧部位4F的第一脱粒齿列L1和第二脱粒齿列L2的脱粒齿22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比位于出口侧部位4R的脱粒齿22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高。

如图1所示,在基座部15的终端部与脱粒齿22中的位于脱粒处理部4B的收割物输送起始端部的脱粒齿22的外周部之间,具有引导部件26。位于耙入部4A的终端部的收割物由引导部件26从螺旋叶片16引导至脱粒齿22的外周部。

就脱粒装置1而言,当将收割物投入脱粒室3的前部时,在耙入部4A,收割物由螺旋叶片16耙入后方(出口侧)并提供给脱粒处理部4B。此时,由于收割物由引导部件26从螺旋叶片16向脱粒齿22的外周部引导,因此,收割物难以钩挂在脱粒齿22上。在脱粒处理部4B,通过脱粒齿22(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7对收割物进行脱粒处理,从而使玉米穗状体的种子粒脱落。脱落的种子粒通过承接网7的漏下孔从脱粒室3落下。由于位于脱粒室3的入口侧部位的玉米穗状体尚未经过较多的种子粒脱落处理,因此径较粗,并且,由于位于脱粒筒4的入口侧部位4F的脱粒齿22的在脱粒筒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密度比出口侧部位的分布密度高,因此,径较粗的玉米穗状体以受到脱粒齿22的脱粒作用的频率较高的状态受到脱粒处理。通过脱粒齿22(纹式脱粒齿)和承接网7对收割物进行脱粒处理并向脱粒室3的出口侧输送。由于位于脱粒室3的出口侧部位的玉米穗状体经过较多的种子粒脱落处理,因此径较细。然而,在脱粒筒4的出口侧部位4R,脱粒齿22的从脱粒筒外周部立起的高度比入口侧部位的立起高度高,由此,位于脱粒室3的出口侧部位的脱粒齿22和承接网7间的间隔比位于入口侧部位的间隔窄,因此,即使玉米穗状体的径变细,脱粒齿22也能够以易于作用于(易于碰撞)玉米穗状体的状态进行脱粒处理。玉米穗状体的种子粒脱落的部分以及从玉米穗状体脱落的苞叶等尘埃从出口9排出脱粒室3的外部。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将玉米作为收割对象的例子,但也可以将麦、大豆等作为收割对象。当将麦、大豆等作为收割对象时,将收割谷秆的根部至穗顶的全长称为投入脱粒室3的收割物。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纹式脱粒齿22的立起高度朝向出口侧部位阶梯式增高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连续等各种方式增高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从脱粒筒4的中间部位4C至出口侧的端部的部位,纹式脱粒齿22的立起高度相同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在从中间部位4C至出口侧的端部的部位,纹式脱粒齿22的立起高度朝向出口侧的端部增高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脱粒筒4为滚筒式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以将向脱粒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支承部件空出间隔地排列在脱粒筒4的圆周方向的状态进行设置,在支承部件上支承纹式脱粒齿22的结构。并且,当脱粒筒4为滚筒式时,代替1根旋转支轴10,也可以具有从脱粒筒4的前端部朝前凸出的前侧的旋转支轴和从脱粒筒4的后端部朝后凸出的后侧的旋转支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还能够用于将麦、大豆等除玉米以外的作物作为收割物的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