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833阅读:10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家庭都喜欢在家中养殖一些盆栽,而盆栽的养殖需要有人看护,否则就会导致植物因缺水而死亡,这就给忙碌的上班族带来了不便,尤其是长时间出差时就更为麻烦。现有的具有自动灌溉功能的盆栽装置,通常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配置一系列的电控元件如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抽水泵、电控水阀等,成本高昂,耗电量大,而且只能实现定期灌溉或断续灌溉,导致土壤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干湿交替状态,土壤含水量的过度波动会使植物遭受旱涝胁迫,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持续灌溉的盆栽装置,保证土壤含水量处于稳定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持续灌溉的盆栽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包括支架、盆栽容器、储水容器和玻璃管,所述盆栽容器和储水容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盆栽容器和储水容器的间距不大于50cm,所述盆栽容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玻璃管的直径为10~30mm,所述玻璃管竖直设置在盆栽容器和储水容器之间,所述玻璃管的上端穿过通孔伸入盆栽容器内,所述玻璃管的下端伸入储水容器内。

其中,所述玻璃管内穿设有棉芯。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杆、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在底座上且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层板上开设有与支撑杆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第一层板通过第一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杆上,第一层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层板上开设有与支撑杆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层板通过第二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位于第一层板的下方,第二层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所述盆栽容器放置于第一层板上,所述储水容器放置于第二层板上。

其中,所述通孔位于盆栽容器的底部中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利用负压灌溉原理实现对盆栽植物的自动连续灌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提水加压设备和湿度传感设备,无需耗电,能够将土壤的含水量变化幅度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保证植物始终处于最优土壤含水率的生长环境,并能达到精准控制减少土壤渗漏、蒸发损失和节水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盆栽植物的自动灌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支架;2-盆栽容器;3-储水容器;4-玻璃管;5-棉芯;10-底座;11-支撑杆;12-第一层板;13-第二层板;14-第一螺母;15-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包括支架1、盆栽容器2、储水容器3和玻璃管4,所述盆栽容器2和储水容器3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盆栽容器2和储水容器3的间距不大于50cm,所述盆栽容器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玻璃管4的直径为10~30mm,所述玻璃管4竖直设置在盆栽容器2和储水容器3之间,所述玻璃管4的上端穿过通孔伸入盆栽容器2内,所述玻璃管4的下端伸入储水容器3内。

使用时,只要向盆栽容器2内装入沙壤土并种上盆栽植物,将玻璃管4的上端埋入沙壤土内,向储水容器3内装入水并使玻璃管4的下端浸没于水中即可。使用过程中,当发现储水容器3内的水不足以浸没玻璃管4的下端时,需及时进行补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土壤吸力作用下,玻璃管4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储水容器3内的水不断被压入玻璃管4内并通过玻璃管4流入土壤,从而实现自动灌溉,整个装置能不间断地运行。当土壤含水率达到某个定值后,靠负压供给土壤的水分只是维持植物生长所需要消耗的水分,土壤含水率不会再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达到了精准控制土壤水分的目的,同时避免了水分的浪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很快达到一定的土壤含水率,供给植物生长需要,并使得土壤的含水量在长时间内保持某一指定值(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不变化,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达到尽可能小的值,以保证植物可以始终处于最优土壤含水率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自动补给功能,无需提水加压设备和湿度传感设备等,无需耗电,变断续灌溉为连续给水,并达到精准控制减少土壤渗漏和蒸发损失,达到节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利用负压灌溉原理实现对盆栽植物的自动连续灌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提水加压设备和湿度传感设备,无需耗电,能够将土壤的含水量变化幅度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保证植物始终处于最优土壤含水率的生长环境,并能达到精准控制减少土壤渗漏、蒸发损失和节水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盆栽植物的自动灌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管4内穿设有棉芯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玻璃管内设置棉芯,可以提高装置的供水能力。通过实验证明,在供水高度和玻璃管直径均相同的情况下,带有棉芯的土壤吸水能力明显高于未加棉芯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玻璃管中加入吸水材料会明显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在植物对水分需求量加大的时候,采用吸水材料可以提高水分供应量,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和种植条件来选择具有不同吸水能力的棉芯,既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同时又做到节约用水。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0、支撑杆11、第一层板12和第二层板13,所述支撑杆11竖直设置在底座10上且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层板12上开设有与支撑杆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第一层板12通过第一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杆11上,第一层板1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11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14,所述第二层板13上开设有与支撑杆1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层板13通过第二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杆11上且位于第一层板12的下方,第二层板1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11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15,所述盆栽容器2放置于第一层板12上,所述储水容器3放置于第二层板13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盆栽容器和储水容器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供水高度可调。通过实验证明,供水高度越小,则负压灌溉的供水能力越强,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和种植条件来调整供水高度,既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同时又做到节约用水。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位于盆栽容器2的底部中央。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包括支架1、盆栽容器2、储水容器3和玻璃管4,所述盆栽容器2和储水容器3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盆栽容器2和储水容器3的间距不大于50cm,所述盆栽容器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玻璃管4的直径为10~30mm,所述玻璃管4竖直设置在盆栽容器2和储水容器3之间,所述玻璃管4的上端穿过通孔伸入盆栽容器2内,所述玻璃管4的下端伸入储水容器3内。所述玻璃管4内穿设有棉芯5。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0、支撑杆11、第一层板12和第二层板13,所述支撑杆11竖直设置在底座10上且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层板12上开设有与支撑杆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第一层板12通过第一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杆11上,第一层板1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11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14,所述第二层板13上开设有与支撑杆1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层板13通过第二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杆11上且位于第一层板12的下方,第二层板1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杆11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15,所述盆栽容器2放置于第一层板12上,所述储水容器3放置于第二层板13上。所述通孔位于盆栽容器2的底部中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灌溉的盆栽装置,可实现对盆栽植物的自动连续灌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提水加压设备和湿度传感设备,无需耗电,能够将土壤的含水量变化幅度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保证植物始终处于最优土壤含水率的生长环境,并能达到精准控制减少土壤渗漏、蒸发损失和节水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盆栽植物的自动灌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