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取放叶苗的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80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取放叶苗的培养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叶苗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取放叶苗的培养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叶苗培养瓶是直接将叶苗放入高筒状的培养瓶底部进行培养,再在培养瓶的上端加上橡胶塞,这样的培养瓶结构简单,但是当取出叶苗或者中途放入叶苗时非常困难,由于叶苗处于培养瓶底部,工作人员很难将内部的叶苗快速取出,需要采用特殊的细长夹具将叶苗缓慢的提取出来或者放进去,中途还可能因为操作失误或者用力过度导致叶苗损坏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取放叶苗的培养瓶,它能实现快速的取出和放入叶苗,操作简单方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取放叶苗的培养瓶,它包括瓶体(7)及与其通过螺纹连接的盖子(1);所述瓶体(7)内部放置有培养盘(10);所述培养盘(10)中心设置有提杆(11);所述提杆(11)上端穿过盖子(1)的中心孔(2)延伸出来;所述提杆(11)上设置有垫盘(5);所述垫盘(5)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中心孔(2)的中心橡胶塞(3);所述盖子(1)的盖面侧边设置有侧边孔(6);所述侧边孔(6)内设置有侧橡胶塞(4)。

进一步的,所述瓶体(7)为圆柱筒状。

进一步的,所述瓶体(7)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培养盘(10)进行定位的环形限位台(8)。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盘(10)底面中心设置有定位凹槽(12);所述瓶体(7)底面中心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凹槽(12)配合的定位凸起(9)。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盘(10)的高度低于瓶体(7)。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橡胶塞(3)和侧橡胶塞(4)均为圆锥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侧边孔(6)下端设置有圆筒形状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培养盘和瓶体的组合结构,当需要取放叶苗时,只需打开盖子,然后通过提杆将培养盘提出来,由于培养盘的高度低于叶苗生长高度,所以叶苗很容易被取出或者放入,且可自由实现单个叶苗或者多个叶苗的取放。

为了方便对叶苗进行培养,在盖子上还设置有侧橡胶塞,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侧橡胶塞向瓶体内注入营养液,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密封性,在提杆上设置有中心橡胶塞可以较好的实现中心孔的密封效果,同时又能方便的实现培养盘的取出。

为了防止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震动损坏,在瓶体底面设置了环形凸台和定位凸起,与培养盘配合后通过盖子和中心橡胶塞的压紧后,可使得培养盘与瓶体不会发生松动而震动,提高了产品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培养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盖子俯视示意图。

图中:1、盖子;2、中心孔;3、中心橡胶塞;4、侧橡胶塞;5、垫盘;6、侧边孔;7、瓶体;8、限位台;9、定位凸起;10、培养盘;11、提杆;12、定位凹槽;1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可快速取放叶苗的培养瓶,它包括瓶体7及与其通过螺纹连接的盖子1;所述瓶体7内部放置有培养盘10;所述培养盘10中心设置有提杆11;所述提杆11上端穿过盖子1的中心孔2延伸出来;所述提杆11上设置有垫盘5;所述垫盘5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中心孔2的中心橡胶塞3;所述盖子1的盖面侧边设置有侧边孔6;所述侧边孔6内设置有侧橡胶塞4。

优选的,所述瓶体7为圆柱筒状。

优选的,所述瓶体7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培养盘10进行定位的环形限位台8。

优选的,所述培养盘10底面中心设置有定位凹槽12;所述瓶体7底面中心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凹槽12配合的定位凸起9。

优选的,所述培养盘10的高度低于瓶体7。

优选的,所述中心橡胶塞3和侧橡胶塞4均为圆锥形状。

优选的,所述侧边孔6下端设置有圆筒形状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先将盖子1从瓶体7上取下,再通过提杆11将培养盘提出来,然后实现叶苗的取放,完成后,将培养盘再次放入培养瓶中,盖上盖子1,拧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