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047658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为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通过低碳高产品种选用、育苗、整地、泡田、打浆、插秧、本田管理及收获此类步骤实现。该方法生产出的水稻低碳、高产、节水、增效,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其中,第一、二积温带按本发明实施,公顷产量可达9750kg,温室气体综合减排8%以上,增效5%以上;第三积温带公顷产量可达9000kg,温室气体综合减排8%以上,增效5%以上。
【专利说明】
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为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稻种植中,会产生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稻田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两种重要的气体。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以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0004]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0005]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0006](I)育苗
[0007](1.1)选择壮苗,选择标准:秧龄30d左右,叶龄3.5叶-4.5叶,苗高12cm_14cm,100株秧苗干重3g以上;
[0008](1.2)育苗前准备
[0009]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灌水方便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土壤做秧田;秧田应长期固定不变,连年进行培肥并消灭各种杂草;
[0010]秧本田比例为秧田:本田= 1:100,即每10m2本田需Im2秧田;
[0011]采用大棚育苗,宽3.8m,长83m,高3.7m,步行过道宽70cm;
[0012]整地做床,夏施粪肥,秋整地,春天浅旋10cm-15cm做床;清除根茬,打碎土坷垃,整平床面;
[0013I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草炭土5kg-10kg或腐熟的牛奠1kg;肥料用硫酸调酸的,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g,磷酸二铵60g,硫酸钾40g;用壮秧剂施肥调酸的,根据使用调制剂的化学含量,调整化肥用量;苗床施用粪肥、化肥调制剂、壮秧剂都要混拌均匀,施入耕层1cm 土壤中;
[0014]床土配制,用壮秧剂进行一次性床土配制,采用无隔离层旱育苗,将壮秧剂与12kg过筛干土充分混拌,用覆土器均勾撒施在20m2苗床上,混于2cm表土中;
[0015]苗床饶足底水,床土消毒前先饶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
[0016]床土消毒,用青枯灵、立枯净、克枯星和病枯净进行床土消毒;
[0017](1.3)种子及其处理
[0018]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的低碳、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可有效降低稻田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第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3叶-14叶的品种;第三积温带选用11叶-12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严防越区种植;
[0019]种子质量: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含水量不高于14%;
[0020]种子处理方法,浸种前选晴天背阴通风处晒种ld_2d,每天翻动3次-4次;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用比重为1.08-1.1的黄泥水、盐水或硫酸铵水选种,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把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浸种5d-7d,每天搅拌I次-2次;
[0021]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C_32°C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C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Imm时,降温到15 V-20 V晾芽6h左右,方可播种;
[0022](1.4)播种
[0023]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C-6°C时开始播种;一、二积温带,4月15日-25日播种;三积温带,4月18日-28日播种;每平方米播芽种220g-250g,落种均匀一致;
[0024]水稻浸种后用35%丁硫克百威粉剂,每公斤种子用药Sg拌种,然后播种;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5cm-lcm;
[0025]每公顷用60%去草胺2kg配成药液喷雾;也可拌毒土,每床拌毒土 2kg_3kg,均匀撒在覆土上;
[0026]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0027](1.5)秧田管理
[0028]温度管理:
[0029]a)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
[0030]b)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C ;
[0031]c)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大棚温度降到25 °C ;
[0032]d)秧苗2.5叶-3.0叶期,大棚温度控制到20°C ;
[0033]e)移栽前全揭膜,锻炼3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0034]水分管理:
[0035]a)秧苗2叶期,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
[0036]b)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喷水,I次喷足喷透;
[0037]c)揭膜后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0038]苗床灭草:稗草出土后,在水稻1.5叶期用敌稗进行茎叶处理,每公顷用20 %敌稗乳油16kg,对水250kg均匀喷雾,喷药后立即盖膜;
[0039]预防立枯病:秧苗1.5叶期时,用35%清枯灵1g对水可喷雾30m2苗床;50%立枯净30g对水后喷雾20m2苗床;
[0040]苗床追肥: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1.5g-2.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起秧前6h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g,或三料磷肥2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0041 ] 预防潜叶蝇:于起秧前ld-2d用40%乐果10ml对水20kg进行20m2苗床喷雾;
[0042]起秩:用方揪起秩,秩苗带土厚度2cm;
[0043](2)耕整地及插秧
[0044](2.1)本田耕整地
[0045]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排灌水渠,保证水流畅通;每个田块面积为1800m2-2000m2,实行单排单灌;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耕深15cm-20cm;采用翻耕和旋耕相结合的方法;以翻耕一年,旋耕两年的周期为宜,同时,能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
[0046]5月上旬放水泡田,井灌稻区要灌、停结合,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碱;
[0047]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d-5d进行,整平耙细;
[0048](2.2)插秧
[004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C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株行距为30cm X 13.3cm;在高肥力土壤上,株行距为30cmX 16.5cm,每穴3株-4株基本苗;井灌、盐碱土和北部地区,要适当缩小株行距,增加基本苗数;
[0050]拉线按点插秧,做到行直、穴匀、不窝根,插秧深度不超过2cm;
[0051 ] (3)本田管理
[0052](3.1)施肥管理
[0053]每公顷施纯氮180kg左右,基肥:蘖肥:穗肥= 5:3:2,五氧化二磷70kg,氧化钾70kg,磷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两次施入,按照这种施肥方法,既能获得高产,又可降低稻田土壤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尤其是氧化亚氮的排放显著降低;
[0054]氮肥总量的50%,钾肥的50%_80%,磷肥100%做底肥;翻后耙前施入;
[0055]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30%;
[0056]倒2叶展开时即抽穗前15d,追施氮肥总量的20%和剩余的钾肥;
[0057](3.2)水分管理
[0058]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即可,不宜灌溉太深的水;
[0059]有效分蘖期灌3cm浅水层,一方面可增温促蘖,另一方面可抑制氧化亚氮的排放,使甲烷排放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盐碱地块每7d-10d换I次水;整个生育期浅水灌溉,9月初撤水;
[0060]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3d_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田面有裂缝,叶挺色淡,晒5d-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晒田期的甲烷排放很低,氧化亚氮排放升高,但是总的温室效应是降低的;
[0061 ] 孕穗至抽穗前,灌4cm-6cm活水,实行以壮根为主的间歇灌溉;即每次灌溉4cm-6cm水层;停灌自然渗干,到地面无水、脚窝有水时再灌4cm-6cm水层;这种干湿交替、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模式,降低甲烷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
[0062]抽穗扬花期,灌5cm-7cm活水,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也可以降低甲烷的排放量;
[0063]完熟初期开始排水,这时的气体排放都比较低;
[0064](3.3)化学除草
[0065]移栽前封闭灭草,在水整地后,即水稻移栽前5d_7d,整地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每公顷甩施60%马歇特乳油1800ml,施药后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7d,待水面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
[0066]移栽后施药灭草:
[0067]a)灭除稗草,在水稻4.5叶-5.5叶期即水稻移栽后15d-20d,若稗草在1.5叶期之前,每公顷混配甩喷施用60%马歇特乳油1500ml和10%耕夫可湿性粉剂2000ml,若稗草在2.1叶期以上,每公顷混配施用30 %阿罗津乳油750ml和1 %耕夫可湿性粉剂2000ml;施药后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_7d;若稗草超过4叶期时,每公顷用50 % 二氯喹啉酸300g-400g喷雾,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_7d;
[0068]b)灭除三棱草,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高温晴天,每公顷用48 %苯达松1.5kg混56 % 二甲四氯350g-400g,对水300kg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二天灌水正常管理;
[0069](3.4)病虫害防治
[0070]防治潜叶蝇,存在于稻叶尖端,主要是第二代幼虫,在6月上、中旬即插秧后1d-20d进行防治,应用药剂每公顷7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0g、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喷雾防治或18 %杀虫双撒滴剂3kg-3.75kg甩施,施药时保持水层3cm-5cm;
[0071]防治负泥虫,于6月中旬负泥虫发生盛期用药,方法及药剂同防治潜叶蝇;也可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
[0072]防治二化螟,于七月下旬二化螟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用药,用药方法及药剂同防治潜叶蝇;
[0073]防治稻瘟病:
[0074]a)叶瘟,加强稻瘟病的预报工作,控制发病中心;叶瘟防治,应在分蘖中、后期喷施I次-2次,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kg、50%稻瘟净乳油1800ml对水300kg喷雾;
[0075]b)穗颈瘟,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至始穗期喷施一次,结合天气情况,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一次,每公顷用2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450kg喷雾;
[0076](4)收获
[0077]水稻谷粒颖壳全部变黄,籽粒呈现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直收;割茬要低,不高于2cm,不留小穗,不丢单株,田间损失不超过2%。
[0078]本发明提供的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生产出的水稻低碳、高产、节水、增效,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其中,第一、二积温带公顷产量可达9750kg,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稻田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两种重要的气体,综合减排8 %以上,增效5 %以上;第三积温带公顷产量可达9000kg,温室气体综合减排8 %以上,增效5 %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79]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80]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0081]I育苗技术
[0082]1.1壮苗标准:秧龄30d左右,叶龄3.5叶_4.5叶,苗高12cm_14cm,100株秧苗干重3g以上。
[0083]1.2育苗前准备
[0084]1.2.1秧田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灌水方便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土壤做秧田。秧田应长期固定不变,连年进行培肥并消灭各种杂草。
[0085]1.2.2秧本田比例。秧田:本田= 1:100,即每10m2本田需Im2秧田。
[0086]1.2.3苗床规格。采用大棚育苗,宽3.8m,长83m,高3.7m,步行过道宽70cm。
[0087]1.2.4整地做床。夏施粪肥,秋整地,春天浅旋10cm-15cm做床。清除根茬,打碎土坷垃,整平床面。
[0088]1.2.5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草炭土 5kg_10kg或腐熟的牛粪10kg。用硫酸调酸的,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g,磷酸二铵60g,硫酸钾40g。用各种壮秧剂施肥调酸的,要根据使用调制剂的化学含量,适当调整化肥用量。苗床施用粪肥、化肥调制剂、壮秧剂都要混拌均匀,施入耕层1cm土壤中。
[0089]1.2.6床土配制:用壮秧剂进行一次性床土配制。采用无隔离层旱育苗,将壮秧剂与12kg过筛干土充分混拌,用覆土器均勾撒施在20m2苗床上,混于2cm表土中。
[O(M)] 1.2.7苗床饶足底水。床土消毒前先饶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
[0091]1.2.8床土消毒。用青枯灵、立枯净、克枯星和病枯净进行床土消毒。
[0092]1.3种子及其处理
[0093]1.3.1选种
[0094]a)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的低碳、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可有效降低稻田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第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3叶-14叶的品种;第三积温带选用11叶-12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严防越区种植。
[0095]b)种子质量。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幼苗率),含水量不高于14%。
[0096]1.3.2晒种。浸种前选晴天背阴通风处晒种ld_2d,每天翻动3次-4次。
[0097]1.3.3筛选。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0098]1.3.4选种。用比重为1.08-1.1的黄泥水、盐水或硫酸钱水选种,捞出批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0099]1.3.5浸种消毒。把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浸种5d-7d,每天搅拌I次-2次。
[0100]1.3.6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 °C-32 °C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 %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C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Imm时,降温到15°C_20°C晾芽6h左右,方可播种。
[0101]1.4播种
[0102]1.4.1播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C_6°C时开始播种。一、二积温带,4月15日-25日播种;三积温带,4月18日-28日播种。
[0103]1.4.2播种量。每平方米播芽种22(^_25(^,落种均匀一致。
[0104]1.4.3预防地下害虫。水稻浸种后用35% 丁硫克百威粉剂,每公斤种子(芽种)用药8g拌种,然后播种。
[0105]1.4.4压籽。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Ο?Ο?] 1.4.5覆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5cm-lcm。
[0107]1.4.6封闭除草。每公顷用60%去草胺2kg配成药液喷雾。也可拌毒土,每床拌毒土2kg-3kg,均勾撒在覆土上。
[0108]1.4.7平铺地膜。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0109]1.4.8搭架盖膜。大棚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网带,设防风障。
[0110]1.5秧田管理
[0111]1.5.1温度管理
[0112]a)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
[0113]b)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C。
[0114]c)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大棚温度降到25°C。
[0115]d)秧苗2.5叶-3.0叶期,大棚温度控制到20°C。
[0116]e)移栽前全揭膜,锻炼3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0117]1.5.2水分管理
[0118]a)秧苗2叶期。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
[0119]b)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喷水,I次喷足喷透。
[0120]c)揭膜后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0121]1.5.3苗床灭草。稗草出土后,在水稻1.5叶期用敌稗进行茎叶处理,每公顷用20%敌稗乳油16kg,对水250kg均匀喷雾,喷药后立即盖膜。
[0122]1.5.4预防立枯病。秧苗1.5叶期时,用35%清枯灵1g对水可喷雾30m2苗床;50%立枯净30g对水后喷雾20m2苗床。
[0123]1.5.5苗床追肥。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1.5g_2.0g,硫酸锌
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起秧前6h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g,或三料磷肥2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0124]1.5.6预防潜叶蝇。于起秧前ld-2d用40%乐果10ml对水20kg进行20m2苗床喷雾。
[0125]1.5.7起秧。用方锹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cm。
[0126]2耕整地及插秧
[0127]2.1本田耕整地
[0128]2.1.1清理维修渠道。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排灌水渠,保证水流畅通。
[0129]2.1.2修缮田块。每个田块面积为18001112-20001112,实行单排单灌。
[0130]2.1.3耕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耕深15011-20011;采用翻耕和旋耕相结合的方法。以翻耕一年,旋耕两年的周期为宜,同时,能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
[0131]2.1.4泡田。5月上旬放水泡田,井灌稻区要灌、停结合,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碱。
[0132]2.1.5整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d_5d进行,整平耙细。
[0133]2.2 插秧。
[0134]2.2.1插秧时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C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
[0135]2.2.2插秧规格。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株行距为30cmX 13.3cm;在高肥力土壤上,株行距为30cmX 16.5cm,每穴3株-4株基本苗。井灌、盐碱土和北部地区,要适当缩小株行距,增加基本苗数。
[0136]2.2.3插秧质量。拉线按点插秧,做到行直、穴匀、不窝根,插秧深度不超过2cm。
[0137]3本田管理
[0138]3.1施肥管理
[0139]3.1.1施肥量。每公顷施纯氮180kg左右,基肥:蘖肥:穗肥= 5:3:2,五氧化二磷70kg,氧化钾70kg,磷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两次施入,按照这种施肥方法,既能获得高产,又可降低稻田土壤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尤其是氧化亚氮的排放显著降低。
[0140]3.1.2基肥。氮肥总量的50%,钾肥的50%-80%,磷肥100%做底肥。翻后耙前施入。[0141 ] 3.1.3蘖肥。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30%。
[0142]3.1.4穗肥。倒2叶展开时(抽穗前15d),追施氮肥总量的20%和剩余的钾肥。
[0143]3.2水分管理
[0144]3.2.1护苗水。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即可,不宜灌溉太深的水。
[0145]3.2.2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cm浅水层,一方面可增温促蘖,另一方面可抑制氧化亚氮的排放,使甲烷排放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盐碱地块每7d-l Od换I次水。整个生育期浅水灌溉,9月初撤水。
[0146]3.2.3晒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3d_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田面有裂缝,叶挺色淡,晒5d-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晒田期的甲烷排放很低,氧化亚氮排放升高,但是总的温室效应是降低的。
[0147]3.2.4护胎水。孕穗至抽穗前,灌4cm-6cm活水,实行以壮根为主的间歇灌溉。即每次灌溉4cm-6cm水层。停灌自然渗干,到地面无水、脚窝有水时再灌4cm-6cm水层。这种干湿交替、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甲烷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
[0148]3.2.5扬花灌浆水。抽穗扬花期,灌5cm-7cm活水,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也可以降低甲烷的排放量。
[0149]3.2.6排水。完熟初期开始排水,这时的气体排放都比较低。
[0150]3.3化学除草
[0151 ] 3.3.1移栽前封闭灭草。在水整地后,(水稻移栽前5d_7d),整地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每公顷甩施60 %马歇特乳油1800ml,施药后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_7d,待水面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
[0152]3.3.2移栽后施药灭草
[0153]a)灭除稗草。在水稻4.5叶-5.5叶期(水稻移栽后15d-20d),若稗草在1.5叶期之前,每公顷混配甩喷施用60%马歇特乳油1500ml和10%耕夫可湿性粉剂2000ml,若稗草在2.1叶期以上,每公顷混配施用30 %阿罗津乳油750ml和1 %耕夫可湿性粉剂2000ml。施药后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7d。若稗草超过4叶期时,每公顷用50%二氯喹啉酸(快杀稗、神锄等)300g-400g喷雾,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_7d。
[0154]b)灭除三棱草。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高温晴天,每公顷用48 %苯达松1.5kg混56 % 二甲四氯350g-400g,对水300kg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二天灌水正常管理。
[0155]3.4病虫害防治
[0156]3.4.1防治潜叶蝇。存在于稻叶尖端,主要是第二代幼虫,在6月上、中旬(插秧后10d-20d)应进行防治,应用药剂每公顷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600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喷雾防治或18%杀虫双撒滴剂3kg-3.75kg甩施,施药时保持水层3cm-5cm。
[0157]3.4.2防治负泥虫。于6月中旬负泥虫发生盛期用药,方法及药剂同防治潜叶蝇。也可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
[0158]3.4.3防治二化螟。于七月下旬二化螟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用药,用药方法及药剂同防治潜叶蝇。
[0159]3.4.4防治稻瘟病。
[0160]a)叶瘟。加强稻瘟病的预报工作,控制发病中心。叶瘟防治,应在分蘖中、后期喷施I次-2次,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kg、50%稻瘟净乳油1800ml对水300kg喷雾。[0161 ] b)穗颈瘟。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至始穗期喷施一次,结合天气情况,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一次,每公顷用2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450kg喷雾。
[0162]4 收获
[0163]4.1机械收获
[0164]水稻谷粒颖壳全部变黄,籽粒呈现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直收。
[0165]4.2收获质量要求
[0166]割茬要低,不高于2cm,不留小穗,不丢单株,田间损失不超过2%。
【主权项】
1.水稻低碳高产的水肥管理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I)育苗 (1.1)选择壮苗,选择标准:秧龄30d左右,叶龄3.5叶-4.5叶,苗高12cm-14cm,100株秧苗干重3g以上; (1.2)育苗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灌水方便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土壤做秧田;秧田应长期固定不变,连年进行培肥并消灭各种杂草; 秧本田比例为秧田:本田= 1:100,即每10m2本田需Im2秧田; 采用大棚育苗,宽3.8m,长83m,高3.7m,步行过道宽70cm; 整地做床,夏施粪肥,秋整地,春天浅旋10cm-15cm做床;清除根茬,打碎土坷垃,整平床面; 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草炭土 5kg-10kg或腐熟的牛奠10kg;肥料用硫酸调酸的,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g,磷酸二铵60g,硫酸钾40g;用壮秧剂施肥调酸的,根据使用调制剂的化学含量,调整化肥用量;苗床施用粪肥、化肥调制剂、壮秧剂都要混拌均匀,施入耕层1cm土壤中; 床土配制,用壮秧剂进行一次性床土配制,采用无隔离层旱育苗,将壮秧剂与12kg过筛干土充分混拌,用覆土器均勾撒施在20m2苗床上,混于2cm表土中; 苗床饶足底水,床土消毒前先饶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 床土消毒,用青枯灵、立枯净、克枯星和病枯净进行床土消毒; (1.3)种子及其处理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的低碳、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可有效降低稻田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第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3叶-14叶的品种;第三积温带选用11叶-12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严防越区种植;种子质量: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4% ;种子处理方法,浸种前选晴天背阴通风处晒种ld-2d,每天翻动3次-4次;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用比重为1.08-1.1的黄泥水、盐水或硫酸铵水选种,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把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5000倍液室温下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浸种5d-7 d,每天搅拌I次-2次; 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C_32°C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C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Imm时,降温到15 V-20 V晾芽6h左右,方可播种; (1.4)播种 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C-6°C时开始播种;一、二积温带,4月15日-25日播种;三积温带,4月18日-28日播种;每平方米播芽种220g-250g,落种均匀一致; 水稻浸种后用35% 丁硫克百威粉剂,每公斤种子用药Sg拌种,然后播种;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5cm-lcm; 每公顷用60 %去草胺2kg配成药液喷雾;也可拌毒土,每床拌毒土 2kg-3kg,均勾撒在覆土上; 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1.5)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a)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 b)出苗至1.5叶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C ; c)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大棚温度降到25°C ; d)秧苗2.5叶-3.0叶期,大棚温度控制到200C; e)移栽前全揭膜,锻炼3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水分管理: a)秧苗2叶期,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 b)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喷水,I次喷足喷透; c)揭膜后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苗床灭草:稗草出土后,在水稻1.5叶期用敌稗进行茎叶处理,每公顷用20%敌稗乳油16kg,对水250kg均匀喷雾,喷药后立即盖膜; 预防立枯病:秧苗1.5叶期时,用35 %清枯灵1g对水可喷雾30m2苗床;50 %立枯净30g对水后喷雾20m2苗床; 苗床追肥: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1.5g-2.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起秧前6h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g,或三料磷肥2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预防潜叶蝇:于起秧前ld-2d用40 %乐果10ml对水20kg进行20m2苗床喷雾; 起秩:用方揪起秩,秩苗带土厚度2cm; (2)耕整地及插秧 (2.1)本田耕整地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排灌水渠,保证水流畅通;每个田块面积为1800m2-2000m2,实行单排单灌;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 ,耕深15cm-20cm;采用翻耕和旋耕相结合的方法;以翻耕一年,旋耕两年的周期为宜,同时,能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 5月上旬放水泡田,井灌稻区要灌、停结合,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碱;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d-5d进行,整平耙细; (2.2)插秧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C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株行距为30cmX 13.3cm;在高肥力土壤上,株行距为30cmX 16.5cm,每穴3株-4株基本苗;井灌、盐碱土和北部地区,要适当缩小株行距,增加基本苗数; 拉线按点插秧,做到行直、穴匀、不窝根,插秧深度不超过2cm; (3)本田管理 (3.1)施肥管理 每公顷施纯氮180kg左右,基肥:蘖肥:穗肥=5:3:2,五氧化二磷70kg,氧化钾70kg,磷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两次施入,按照这种施肥方法,既能获得高产,又可降低稻田土壤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尤其是氧化亚氮的排放显著降低; 氮肥总量的50%,钾肥的50%-80%,磷肥100%做底肥;翻后耙前施入; 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30% ; 倒2叶展开时即抽穗前15d,追施氮肥总量的20%和剩余的钾肥; (3.2)水分管理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即可,不宜灌溉太深的水; 有效分蘖期灌3cm浅水层,一方面可增温促蘖,另一方面可抑制氧化亚氮的排放,使甲烧排放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盐碱地块每7d-10d换I次水;整个生育期浅水灌溉,9月初撤水;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3d-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田面有裂缝,叶挺色淡,晒5d-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晒田期的甲烷排放很低,氧化亚氮排放升高,但是总的温室效应是降低的; 孕穗至抽穗前,灌4cm-6cm活水,实行以壮根为主的间歇灌溉;即每次灌溉4cm-6cm水层;停灌自然渗干,到地面无水、脚窝有水时再灌4cm-6cm水层;这种干湿交替、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模式,降低甲烷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 抽穗扬花期,灌5cm-7cm活水,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也可以降低甲烷的排放量; 完熟初期开始排水,这时的气体排放都比较低; (3.3)化学除草 移栽前封闭灭草,在水整地后,即水稻移栽前5d-7d,整地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每公顷甩施60%马歇特乳油1800ml,施药后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7d,待水面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秩; 移栽后施药灭草: a)灭除稗草,在水稻4.5叶-5.5叶期即水稻移栽后15d-20d,若稗草在1.5叶期之前,每公顷混配甩喷施用60%马歇特乳油1500ml和10%耕夫可湿性粉剂2000ml,若稗草在2.1叶期以上,每公顷混配施用30%阿罗津乳油750ml和10%耕夫可湿性粉剂2000ml;施药后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_7d ;若稗草超过4叶期时,每公顷用50 % 二氯喹啉酸300g_400g喷雾,保持水层3cm-5cm,并保持5d_7d; b)灭除三棱草,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高温晴天,每公顷用48%苯达松1.5kg混56 %二甲四氯350g-400g,对水300kg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二天灌水正常管理; (3.4)病虫害防治 防治潜叶蝇,存在于稻叶尖端,主要是第二代幼虫,在6月上、中旬即插秧后10d-20d进行防治,应用药剂每公顷7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0g、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喷雾防治或18 %杀虫双撒滴剂3kg-3.75kg甩施,施药时保持水层3cm-5cm; 防治负泥虫,于6月中旬负泥虫发生盛期用药,方法及药剂同防治潜叶蝇;也可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 防治二化螟,于七月下旬二化螟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用药,用药方法及药剂同防治潜叶绳; 防治稻瘟病: a)叶瘟,加强稻瘟病的预报工作,控制发病中心;叶瘟防治,应在分蘖中、后期喷施I次-2次,每公顷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kg、50 %稻瘟净乳油1800ml对水300kg喷雾; b)穗颈瘟,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至始穗期喷施一次,结合天气情况,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一次,每公顷用2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450kg喷雾; (4)收获 水稻谷粒颖壳全部变黄,籽粒呈现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直收;割茬要低,不高于2cm,不留小穗,不丢单株,田间损失不超过2%。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5830833SQ201610206492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5日
【发明人】董文军, 来永才, 孟英, 唐傲, 张喜娟, 冷春旭, 刘猷红, 王立志, 邸树峰, 李艳欣, 姜树坤, 王曼力, 夏天舒, 谢婷婷, 张必弦, 李俐俐, 陈磊, 王秀君, 谭巍巍, 赵璞, 关宪任, 王红蕾, 任洋, 姜辉, 李波, 刘凯, 马瑞, 罗春华, 李玉明, 谢树鹏, 郭伟, 谢光, 田树刚
【申请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