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棒接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74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棒接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菇类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棒接种机。



背景技术:

菌棒,也叫菌袋、栽培袋、菌包,是木屑(锯末)等原料装如塑料袋中制成,菌棒制作时,将培养基装袋后需将袋口扎死即可制作得到菌棒。菌棒接上菌种,经过接种培养之后长出相应菌类,菌棒为生长的菌类提供营养。

现有技术中,需要生产菌类时,将菌棒经灭菌、冷却后输送至接种室接种,接种固体菌种时,接种人员手持打孔棒在扎口菌棒上打出3~4个接种孔,手工将固体菌种袋中的菌种取出,塞入扎口菌棒接种孔内。接种液体菌种时,接种人员手持打孔棒在扎口菌棒上打出3~4个接种孔,手持接种喷枪将液体菌种逐个注入接种孔内。接种结束后,接种人员会在原有菌棒上再套一个菌袋,防止菌棒在接种后被外部环境污染,套袋结束后将其输送至培养室进行培养即可。

上述人工接种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较低,使得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接种效率较低;

(2)每一个接种孔内的菌种接种量根据工人的经验进行判断,无法控制菌棒接种量的一致性,使得菌棒之间的接种量存在差异,最终的生长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棒接种机,提高菌棒的接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菌棒接种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用于输送菌棒的输送机构,所述机体上还设有位于输送机构上方的接种机构,所述接种机构包括:

多个并列布置且用于将菌种压入菌棒接种孔内的菌种压杆;

用于驱动菌种压杆朝向菌棒接种孔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

多个位于菌种压杆处且与菌种压杆一一对应设置的翻板;

用于驱动翻板翻转的第三驱动单元;

所述翻板具有用于装载菌种的菌种装载面,所述菌种装载面具有与菌种压杆相垂直的水平装载位,以及受第三驱动单元驱使而使菌种装载面朝向菌种压杆一侧翻转至与菌种压杆方向相一致的竖直卸料位。

本实用新型中菌种压杆与菌棒接种孔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进行接种时,首先将翻板处于水平装载位,然后在菌种装载面上装上菌种,当开设有接种孔的菌棒输送至菌种压杆下方且菌棒接种孔与菌种压杆一一对应之后,开启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三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将驱动翻板的菌种装载面朝向菌种一侧翻转直至竖直卸料位,此时,位于菌种装载面上的菌种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自由下落,菌种下落的同时,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菌种压杆从竖直卸料位的顶端朝向接种孔一侧运动,使得菌种自由下落的同时,通过菌种压杆将下落的菌种准确的压入对应的接种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驱动单元可以采用现有用于驱动翻板翻转的驱动机构,例如将翻板铰接设置,然后设置驱动铰接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即可。

菌种装载面处于装载位时,为了防止菌种从菌种装载面上掉落,作为优选, 所述翻板的横截面呈弧形。

为了便于将菌种快速方便的输送至菌种装载面上,作为优选,所述机体上还设有用于向翻板上装载菌种的送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机构可以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送料机构包括:

用于存放菌种的料仓,所述料仓上开设有供菌种下落的出料口;

可在菌种压杆与料仓下方之间作来回移动的送料板,所述送料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翻板一一对应的槽口,所述翻板铰接于槽口内;

位于出料口与送料板之间的多个分料斗,所述分料斗与槽口对应设置,用于将从出料口下落的菌种分送至翻板的菌种装载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料仓内存放已经破碎过的菌种,当需要将菌种输送至菌种装载面上时,将送料板移动至料仓下方,并且槽口内的翻板处于水平装载位,料仓内的菌种可通过出料口下落至料仓下方的多个分料斗中,再经过分料斗分送至对应的菌种装载面上,菌种装载面上装载好菌种之后,送料板朝向菌种压杆一侧移动,当需要进行接种时,采用上述接种过程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板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气缸驱动送料板进行往复运动,也可以在机体上设置滑轨,在送料板上设置与滑轨相配合的滑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板的移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采取现有常规方式。

当翻板装载面上的菌种装载完毕之后,为了防止分料斗内残留的菌种掉落至机体内,作为优选,所述分料斗的出料端口处设有出料挡板以及用于驱动出料挡板封堵出料端口处的第四驱动单元。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为气缸。

需要封堵出料端口时,通过气缸驱动出料挡板封堵出料端口即可,当需要将菌种装载于翻板装载面上时,气缸驱动出料挡板远离出料端口即可。作为优选,所述槽口内部靠近菌种压杆一端的端面为弧形端面,所述翻板的横截面为 与弧形端面匹配的弧形,所述翻板位于竖直卸料位时与弧形端面配合形成供菌种压杆穿过的通孔。当翻板处于竖直卸料位时,与弧形端面匹配形成的通孔,可以使得菌种下落时,通过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使得菌种下落形状与接种孔以及菌种压杆的形状匹配,便于菌种在菌种压杆的压力作用下进入接种孔内,为了防止菌种散落至菌棒外部,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菌种压杆的直径。

由于固体菌种通常呈块状结构形式,使用时,需要将块状菌种捣碎。作为优选,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位于料仓上方且用于存放块状菌种的储料筒,所述储料筒的底部端口处设有可在底部端口处作往复运动的挡料托板,所述挡料托板上开设有供菌种排出的排料口,所述挡料托板上设有多个凸钉。

本实用新型中挡料托板的移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现有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在储料筒内装有块状菌种,储料筒底部的挡料托板可相对于储料筒作往复运动,在储料筒做往复运动的时,挡料托板上的凸钉可以将储料筒内的块状菌种捣碎,菌种捣碎的同时,捣碎过的菌种从排料口排出进入位于下方的料仓上。

在菌棒接种前,需要在菌棒上开设接种孔,现有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打孔的方式进行打孔,为了使得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机体上还设有用于对菌棒开设接种孔的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与接种机构沿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打孔机构,使得菌棒在本实用新型上实现打孔和接种两个工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打孔机构位于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打孔机构包括:

多个并列布置且与菌种压杆一一对应的打孔头;

用于驱动打孔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打孔机构位于接种机构之前,当菌棒输送至本实用新型中时,首先对菌棒开设接种孔,菌棒输送至打孔头正下方时,开启第二驱动单元,通过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打孔头朝向菌棒处并且向下压,即可在菌棒上开设接种孔。

为了便于开设接种孔,作为优选,所述打孔头呈圆柱状,且顶部呈锥形。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位于接种机构下方的水平水平输送链条以及位于水平水平输送链条上的多个菌棒承载板。

作为优选,所述接种机构还包括:

两个第一导向柱,两个第一导向柱相对布置于水平输送链条的两侧;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柱上;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板沿着第一导向柱作往复运动的第一主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接种机构还包括与菌棒外周面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柱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沿着第一导向柱作往复运动的第一辅气缸,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开设有供菌种压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

接种时,第一辅气缸驱动第一定位板朝向菌棒一侧移动,由于第一定位板滑动穿设于第一导向柱上,因此驱动第一定位板沿着第一导向柱作往复运动,直至使得第一定位板与菌棒外周面紧密配合,使得菌棒被定位固定,将菌种压入接种孔内时,开启第一主气缸,第一主气缸将驱动菌棒压杆穿过第一定位孔并穿入菌棒的接种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菌种压杆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菌种压杆呈圆柱状。

所述打孔机构还包括:

两个第二导向柱,两个第二导向柱相对布置于水平输送链条的两侧;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二导向柱上;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沿着第二导向柱作往复运动的第二主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打孔机构还包括与菌棒外周面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二导向柱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板沿着第二导向柱作往复运动的第二辅气缸,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开设有供打孔头穿过的第二定位孔。

打孔时,第二辅气缸驱动第一定位板朝向菌棒一侧移动,由于第二定位板滑动穿设于第二导向柱上,因此驱动第二定位板沿着第二导向柱作往复运动,直至使得第二定位板与菌棒外周面紧密配合,使得菌棒被定位固定,最后开启第二主气缸,第二主气缸将驱动打孔头穿过第二定位孔并穿入菌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翻板装载用于接种于菌棒每一个接种孔的菌种,当翻板处于竖直卸料位时,位于菌种装载面上的菌种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自由下落,菌种下落的同时,通过菌种压杆将下落的菌种准确的压入对应的接种孔内。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使得菌棒上的各个接种孔内同时接入菌种,大大提高了接种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向翻板上输送菌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翻板将菌种输送至菌棒接种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翻板处于水平装载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翻板处于竖直卸载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用于输送菌棒6的输送机构2,机体1上还设有位于输送机构2上方的接种机构3。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接种机构3包括:

多个并列布置且用于将菌种压入菌棒6接种孔内的菌种压杆31,本实用新型中菌种压杆31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菌种压杆31呈圆柱状;

用于驱动菌种压杆31朝向菌棒6接种孔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32;

多个位于菌种压杆31处且与菌种压杆31一一对应设置的翻板33;

用于驱动翻板33翻转的第三驱动单元(图中未画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驱动单元可以采用现有用于驱动翻板翻转的驱动机构,例如将翻板铰接设置,然后设置驱动铰接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翻板33具有用于装载菌种的菌种装载面,菌种装载面具有与菌种压杆相垂直的水平装载位,见图2和图3,以及受第三驱动单元驱使而使菌种装载面朝向菌种压杆31一侧翻转至与菌种压杆31方向相一致的竖直卸料位,见图3和图5。菌种装载面处于装载位时,为了防止菌种从菌种装载面上掉落,本实施例中翻板33的横截面呈弧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机构2包括位于接种机构下方的水平输送链条21以及位于水平水平输送链条21上的多个菌棒6承载板2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接种机构3还包括:接种机构还包括:

两个第一导向柱34,两个第一导向柱34相对布置于水平输送链条21的两侧;

第一安装板35,第一安装板35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柱34上;

第一驱动单元32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板35沿着第一导向柱34作往复运动的第一主气缸32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种机构还包括与菌棒6外周面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36,第一定位板36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柱34上,第一驱动单元32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36沿着第一导向柱34作往复运动的第一辅气缸322,第一定位板36上开设有供菌种压杆31穿过的第一定位孔361。

接种时,第一辅气缸322驱动第一定位板36朝向菌棒6一侧移动,由于第一定位板36滑动穿设于第一导向柱341上,因此驱动第一定位板36沿着第一导向柱34往复运动,直至使得第一定位板36与菌棒6外周面紧密配合,使得菌棒6被定位固定,将菌种压入接种孔内时,开启第一主气缸321,第一主气缸321将驱动菌棒6压杆31穿过第一定位孔361并穿入菌棒6的接种孔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菌种压杆31与菌棒6接种孔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进行接种时,首先将翻板处于水平装载位,然后在菌种装载面上装上菌种,当开设有接种孔的菌棒6输送至菌种压杆31下方且菌棒6接种孔与菌种压杆31一一对应之后,开启第一驱动单元32以及第三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将驱动翻板33的菌种装载面朝向菌种一侧翻转直至竖直卸料位,此时,位于菌种装载面上的菌种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自由下落,菌种下落的同时,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菌种压杆31从竖直卸料位的顶端朝向接种孔一侧运动,使 得菌种自由下落的同时,通过菌种压杆将下落的菌种准确的压入对应的接种孔内。为了便于将菌种快速方便的输送至菌种装载面上,本实用新型机体1上还设有用于向翻板31上装载菌种的送料机构4。

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机构4可以有多种,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4包括:

用于存放菌种的料仓42,料仓42上开设有供菌种下落的出料口421;

可在菌种压杆31与料仓42下方之间作来回移动的送料板43,送料板43上开设有多个与翻板33一一对应的槽口431,翻板33铰接于槽口431内;

位于出料口421与送料板43之间的多个分料斗44,分料斗44与槽口431对应设置,用于将从出料口421下落的菌种分送至翻板33的菌种装载面上,见图4和图5。

本实用新型在料仓42内存放已经破碎过的菌种,当需要将菌种输送至菌种装载面上时,将送料板43移动至料仓42下方,并且槽口431内的翻板33处于水平装载位,料仓42内的菌种可通过出料口421下落至料仓42下方的多个分料斗44中,再经过分料斗44分送至对应的菌种装载面上,菌种装载面上装载好菌种之后,送料板43朝向菌种压杆31一侧移动,当需要进行接种时,采用上述接种过程即可。当翻板装载面上的菌种装载完毕之后,为了防止分料斗44内残留的菌种掉落至机体1内,分料斗44的出料端口处设有出料挡板45以及用于驱动出料挡板45封堵出料端口处的第四驱动单元46。第四驱动单元46为气缸。需要封堵出料端口时,通过气46缸驱动出料挡板45封堵出料端口即可,当需要将菌种装载于翻板装载面上时,气缸46驱动出料挡板45远离出料端口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板43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气缸驱动送料板43进行往复 运动,也可以在机体1上设置滑轨11,在送料板43上设置与滑轨相配合的滑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板43的移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采取现有常规方式。

由于固体菌种通常呈块状结构形式,使用时,需要将块状菌种捣碎。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机构43还包括位于料仓42上方且用于存放块状菌种的储料筒41,储料筒41的底部端口处设有可在底部端口处作往复运动的挡料托板411,挡料托板411上开设有供菌种排出的排料口412,挡料托板411上设有多个凸钉413。

本实用新型中挡料托板411的移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现有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在储料筒41内装有块状菌种,储料筒41底部的挡料托板411在储料筒41底部作往复运动的时,挡料托板411上的凸钉413可以将储料筒内的块状菌种捣碎,菌种捣碎的同时,捣碎过的菌种从排料口排出进入位于下方的料仓42上。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槽口431内部靠近菌种压杆31一端的端面为弧形端面432,翻板33的横截面为与弧形端面432匹配的弧形,翻板位于竖直卸料位时与弧形端面432配合形成供菌种压杆31穿过的通孔37。当翻板31竖直卸料位时,与弧形端面432匹配形成的通孔37,可以使得菌种下落时,通过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37,使得菌种下落形状与接种孔以及菌种压杆31的形状匹配,便于菌种在菌种压杆31的压力作用下进入接种孔内,为了防止菌种散落至菌棒6外部,通孔37的直径略大于菌种压杆31的直径。

在菌棒6接种前,需要在菌棒6上开设接种孔,现有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打孔的方式进行打孔,为了使得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体1上还设有用于对菌棒6开设接种孔的打孔机构5,打孔机构5与接种机构3沿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打孔机构5,使得菌棒6在本实用新型上实现打孔和接种两个工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打孔机构5位于输送机构2的上方,打孔机构5包括:

多个并列布置且与菌种压杆31一一对应的打孔头51;

用于驱动打孔头5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52。

本实用新型打孔机构位于接种机构之前,当菌棒6输送至本实用新型中时,首先对菌棒6开设接种孔,菌棒6输送至打孔头正下方时,开启第二驱动单元,通过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打孔头朝向菌棒6处并且向下压,即可在菌棒6上开设接种孔。

为了便于开设接种孔,作为优选,所述打孔头呈圆柱状,且顶部呈锥形。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打孔机构5还包括:

两个第二导向柱53,位于水平输送链条21两侧;

第二安装板54,第二安装板54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二导向柱53上;

第二驱动单元52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54沿着第二导向柱53作往复运动的第二主气缸521。

本实施例中的打孔机构5还包括与菌棒6外周面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55,第二定位板55的两端滑动穿设于两个第二导向柱53上,第二驱动单元52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板55沿着第二导向柱53作往复运动的第二辅气缸522,第二定位板55上开设有供打孔头穿过的第二定位孔551。本实用新型中打孔机构5与上下移动时的原理与接种机构3的原理相同,可参见上述接种机构3的原理。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a处为本实用新型的菌棒6进口位置,b处为菌棒6的打孔位置处,c处为菌棒6的接种位置处,d处为菌棒6出口位置, 经b处打孔和c处接种之后,从d处输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参见图2和图3的箭头所示。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