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洒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768阅读:18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洒水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皮洒水壶。



背景技术:

洒水壶在我们的日常浇花和农业灌溉中被普遍的使用,是人们浇水的一件不可缺少的工具。现有的铁皮洒水壶,通常是先将铁皮制成壶身、壶盖、把手、壶管和壶底等一些基本独立部件,然后再采用点焊加锡焊方式将各部件密封连接形成一体,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洒水壶外观美感的要求,往往需要在焊接后对洒水壶外表面喷印图案层,该工艺复杂,不环保,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喷印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防漏密封性好,外观美感,加工简单,成本低,不会破坏铁皮印刷图案层的铁皮洒水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皮洒水壶,由壶身、壶盖、把手、壶管和壶底组成,所述壶身、壶盖、把手、壶管和壶底均由外表面印刷有图案层的铁皮铆接形成独立部件,所述壶盖底部边缘密封铆接在壶身顶部边缘,壶盖上设有注水口,所述壶底周边与壶身底部边缘密封铆接,所述壶身一侧下部冲压有带外折边的出水口,所述壶管一端边缘与所述出水口的外折边密封铆接,所述把手通过铆钉固定在壶身与出水口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壶管另一端连接有喷头。

所述喷头与壶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喷头与壶管另一端螺纹连接。

所述喷头为喇叭状。

所述喷头由铁皮拉伸成型。

所述把手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在壶身另一侧的上部和下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壶身、壶盖、把手、壶管和壶底均由外表面印刷有图案层的铁皮铆接形成独立部件,该设计使其可以直接采用市面上现有的外表面印刷有图案层的铁皮来制作壶身、壶盖、把手、壶管和壶底,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铁皮印刷图案层的成本,有效提高洒水壶外观的美感,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采用成熟的密封铆接结构将各独立部件连接形成一体,可确保各部件铁皮上的印刷图案层在铆接过程中不被破坏,有效避免传统点焊工艺在破坏印刷图案层后需要用焊锡补漏、并在补漏后还需在外表面补漆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防漏密封性好,外观美感,加工简单,不会破坏铁皮印刷图案层,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铁皮洒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铁皮洒水壶,由壶身1、壶盖2、把手3、壶管4和壶底5组成,所述壶身1、壶盖2、把手3、壶管4和壶底5均由外表面印刷有图案层(图中未示出)的铁皮铆接形成独立部件,所述壶盖2底部边缘密封铆接在壶身1顶部边缘,壶盖2上设有注水口6,所述壶底5周边与壶身1底部边缘密封铆接,所述壶身1一侧下部冲压有带外折边的出水口7,所述壶管4一端边缘与所述出水口的外折边密封铆接,所述把手3通过铆钉8固定在壶身1与出水口7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壶管4另一端连接有喷头9。

所述喷头9与壶管4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喷头9与壶管4另一端螺纹连接。

所述喷头9为喇叭状。

所述喷头9由铁皮拉伸成型。

所述把手3两端分别通过铆钉8固定在壶身1另一侧的上部和下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壶身1、壶盖2、把手3、壶管4和壶底5均由外表面印刷有图案层的铁皮铆接形成独立部件,该设计使其可以直接采用市面上现有的外表面印刷有图案层的铁皮来制作壶身1、壶盖2、把手3、壶管4和壶底5,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铁皮印刷图案层的成本,有效提高洒水壶外观的美感,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采用成熟的密封铆接结构将各独立部件连接形成一体,可确保各部件铁皮上的印刷图案层在铆接过程中不被破坏,有效避免传统点焊工艺在破坏印刷图案层后需要用焊锡补漏、并在补漏后还需在外表面补漆等问题。

以上描述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