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0258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入肺经,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病症。

白芨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白芨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白芨还对一些常见病有较好疗效,比如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白芨的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材料,并能抗杆菌、真菌,以及治疗咳嗽。此外,白芨的花有多种颜色,可盆栽供室内欣赏,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然而,虽然市面上有多种除草剂,但由于白芨自身生长的特殊性,使其对市面上的除草剂非常敏感。即使使用对一般农作物安全的除草剂,有时也会对白芨的植株产生药害,影响其健康生长,且单独使用一种除草剂已经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白芨田中的杂草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这种除草剂能够有效预防和清除白芨田间绝大部分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等,除草谱广、防治效果好,且对白芨植株比较温和,在清除杂草的同时不会对白芨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中的应用,使用这种除草剂,除草效果好,且对白芨植株没有药害,同时由于其活性成分主要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也不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55-65%,除草剂的pH值为5.5-6.5,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18-24份、巴马汀15-20份、苯噻唑草酮6-8份、及氟吡磺隆6-8份。

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白芨植株对除草剂的种类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现有技术中的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时,也会对白芨的幼苗产生药害,甚至也会杀死白芨的幼苗。

而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采用药根碱和巴马汀为主要的活性成分。药根碱和巴马汀均为异喹啉生物碱,广泛存在于黄连、黄柏等天然植物中。药根碱和巴马汀具有很强的抗菌、杀虫活性,且对多种杂草如三叶鬼针草、香丝草等均具有显著的除草活性,能够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和根茎的生长,同时由于其均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对白芨植株相对比较温和,不会影响白芨植株的正常生长。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也含有苯噻唑草酮和氟吡磺隆这两种比较广谱、长效的成分,与药根碱和巴马汀共同使用,协同作用增强,持效期延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这种除草剂的适用性,使其能够有效预防和清除白芨田间绝大部分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由于白芨植株对除草剂的种类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现有技术中的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时,也会对白芨的幼苗产生药害,甚至也会杀死白芨的幼苗。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55-65%,除草剂的pH值为5.5-6.5,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18-24份、巴马汀15-20份、苯噻唑草酮6-8份、及氟吡磺隆6-8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按重量份计,上述药根碱为20-22份,巴马汀为16-19份,苯噻唑草酮为7-8份,及氟吡磺隆为7-8份。进一步优化的,上述药根碱为21份,巴马汀为18份,苯噻唑草酮为7份,及氟吡磺隆为8份。

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采用药根碱和巴马汀为主要的活性成分。药根碱和巴马汀均为异喹啉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黄连、黄柏等天然植物中。药根碱和巴马汀具有很强的抗菌、杀虫活性,且对白芨田间存在的多种杂草如三叶鬼针草、香丝草等均具有显著的除草活性,能够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和根茎的生长,同时由于药根碱和巴马汀均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对白芨植株相对比较温和,不会影响白芨植株的正常生长。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也含有苯噻唑草酮和氟吡磺隆这两种比较广谱、长效的成分。与药根碱和巴马汀共同使用,协同效果增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这种除草剂的适用性,使其能够有效预防和清除白芨田间绝大部分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等。

药根碱、巴马汀、苯噻唑草酮、及氟吡磺隆这四种成分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强,除草性能高,因此除草剂的pH值为5.5-6.5,除草剂的pH值优选为6.0。此外,为了保证该除草剂的除草活性在较高范围内,且不会对白芨的生长产生影响,除草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55-65%,优选为6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有机酸调节除草剂的pH值,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柠檬酸、顺丁稀二酸、酒石酸、抗坏血酸、水杨酸、山梨酸、苯甲酸、甲磺酸、以及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酸为弱酸,采用这些有机酸来调节除草剂的pH值,能够避免强酸对除草剂中活性成分的影响。优选的,有机酸为甲酸和柠檬酸。这两种酸的酸性适中,容易控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中的至少一种。加入这五种助剂,采用常规的农药制作方法制备该除草剂,使其药效更加稳定、持久。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钠和/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6-10%,优选为8%。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增稠剂包括淀粉、聚乙烯醇和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3-6%,优选为4%。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消泡剂为有机硅和/或磷酸三丁酯,消泡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3%,优选为2%。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和/或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0-15%,优选为13%。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冻剂包括丙二醇、甘油、乙二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2%,优选为1.5%。

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数分别取活性成分和助剂中的各成分,并混合均匀后于磨砂机中粉碎3-5小时,再经超声波法粉碎处理1-2小时,加入有机溶剂形成粗分散液,随后将粗分散液至于50-60℃的热水中水浴加热助溶,至溶液变成澄清透明状,即得除草剂。

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中的应用。使用这种除草剂,除草效果好,且对白芨植株没有药害,同时由于其活性成分主要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也不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为:将除草剂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200-40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除草液,随后将除草液喷洒至杂草的茎叶上。为了控制除草液中除草剂的浓度,在本使用方法中,除草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200-400,除草液中除草剂与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300。这种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且能够有效预防和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确保白芨的正常生长。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0%,采用甲酸和柠檬酸调节除草剂的pH值至6.0。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21份、巴马汀18份、苯噻唑草酮7份、及氟吡磺隆8份。

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数分别取活性成分和助剂中的各成分,并混合均匀后于磨砂机中粉碎4小时,再经超声波法粉碎处理1.5小时,加入有机溶剂形成粗分散液,随后将粗分散液至于55℃的热水中水浴加热助溶,至溶液变成澄清透明状,即得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时的使用方法为:将除草剂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30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除草液,随后将除草液喷洒至杂草的茎叶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55%,采用抗坏血酸和酒石酸调节除草剂的pH值至6.5。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18份、巴马汀20份、苯噻唑草酮8份、及氟吡磺隆6份。

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其中,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和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3%;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8%。增稠剂包括淀粉、聚乙烯醇和硅酸镁铝,增稠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4%;消泡剂为有机硅和磷酸三丁酯,消泡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2%;防冻剂包括丙二醇和甘油,防冻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5%。

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数分别取活性成分和助剂中的各成分,并混合均匀后于磨砂机中粉碎3小时,再经超声波法粉碎处理2小时,加入有机溶剂形成粗分散液,随后将粗分散液至于60℃的热水中水浴加热助溶,至溶液变成澄清透明状,即得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时的使用方法为:将除草剂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20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除草液,随后将除草液喷洒至杂草的茎叶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0%,除草剂的pH值为6.0,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20份、巴马汀19份、苯噻唑草酮8份、及氟吡磺隆7份。

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其中,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和/或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0-15%,优选为13%;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钠和/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6-10%,优选为8%。增稠剂包括淀粉、聚乙烯醇和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3-6%,优选为4%;消泡剂为有机硅和/或磷酸三丁酯,消泡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3%,优选为2%;防冻剂包括丙二醇、甘油、乙二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2%,优选为1.5%。

这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份数分别取活性成分和助剂中的各成分,并混合均匀后于磨砂机中粉碎5小时,再经超声波法粉碎处理1小时,加入有机溶剂形成粗分散液,随后将粗分散液至于60℃的热水中水浴加热助溶,至溶液变成澄清透明状,即得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在清除白芨田间的杂草时的使用方法为:将除草剂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40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除草液,随后将除草液喷洒至杂草的茎叶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0%,除草剂的pH值为6.0,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22份、巴马汀16份、苯噻唑草酮7份、及氟吡磺隆8份。

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其中,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分散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0%;润湿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0%。增稠剂包括聚乙烯醇和硅酸镁铝,增稠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6%;消泡剂为磷酸三丁酯,消泡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防冻剂包括乙二醇和尿素,防冻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2%。

这种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芨专用的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5%,除草剂的pH值为5.5,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24份、巴马汀15份、苯噻唑草酮6份、及氟吡磺隆8份。

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其中,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5%;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钠,润湿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6%。增稠剂包括聚乙烯醇,增稠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3%;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3%;防冻剂包括丙二醇和尿素,防冻剂的含量是除草剂的总量的1%。

这种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0%,采用甲酸和柠檬酸调节除草剂的pH值至6.0。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苯噻唑草酮7份、及氟吡磺隆8份。

这种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0%,采用甲酸和柠檬酸调节除草剂的pH值至6.0。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21份、巴马汀18份。

这种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除草剂,包括活性成分和助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占除草剂的总量的60%,采用甲酸和柠檬酸调节除草剂的pH值至7.0。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药根碱21份、巴马汀18份、苯噻唑草酮7份、及氟吡磺隆8份。

这种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实验例

下面结合田间药效试验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草剂在清除杂草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

选取白芨的出苗率和长势相同的白芨种植田,且田间的杂草的种类和长势基本一致。其中,杂草主要有三叶鬼针草、香丝草、稗草、狗尾草、画眉草、马唐草、牛筋草、看麦娘、狗牙根、白茅、反枝苋、马齿苋、小鸡冠、蓼藜、猪毛菜、独行菜、荠菜、水花生、灰灰菜、田旋花等。

从该白芨种植田中划分出8块相同的面积进行试验,分别为5块试验田和3块对照田,这八组的日常管理方法一致。在白芨植株高度为10-15cm时,分别施用等量的本发明实施例1-5中的除草剂和对比例1-3中的除草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为:将除草剂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30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除草液,随后用背负式喷雾器将除草液均匀喷洒至白芨种植田内,喷头选用除草剂专用的扇形喷头。

试验后,分别在用药后15天、30天观察杂草的死亡情况以及白芨的生长状况,并比较各种除草剂的除草活性。试验结果参见表1:

表1.施药15天和30天后的药效结果

由表1可见,在施药15天后,在试验田中的白芨幼苗长势良好,具体为白芨幼苗的成活率在97%以上,而对试验田中禾本科杂草的清除率在86%以上,同时对试验田中阔叶杂草的清除率也在86%以上。在施药30天后,这两大类杂草的清除率依然保持在83%以上,同时,白芨幼苗的成活率依然保持在96%以上。其中,实施例1提供的除草剂的除草活性最突出。由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除草剂对白芨种植田中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很强的清除活性、持效期长,且这种除草剂在清除杂草的同时不会对白芨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有利于保持白芨的健康生长。

而对比可知,对照田中施用对比例1中提供的除草剂,在施药后15天时,其对禾本科杂草的清除率仅为57%,对阔叶杂草的清除率也仅为63%,同时对白芨幼苗的成活率(84%)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施例1-5和对比例1的除草剂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5的除草剂的活性成分多了药根碱和巴马汀,对比实施例1-5和对比例1的除草剂的杂草的清除率和白芨幼苗成活率,可以看出药根碱和巴马汀的除草活性强,且能够有效缓解苯噻唑草酮和氟吡磺隆这两种成分对白芨植株的药害。

对照田中施用对比例2中提供的除草剂,在施药后15天时,其对禾本科杂草的清除率为75%,对阔叶杂草的清除率为84%。对比例2中的除草剂对杂草的清除率虽然稍高于对比例1,却还是逊色于试验田,由此说明苯噻唑草酮和氟吡磺隆能够协同性的增强药根碱和巴马汀的除草活性,并扩大除草谱。

对照田中施用对比例3中提供的除草剂,在施药后15天时,其对禾本科杂草的清除率为61%,对阔叶杂草的清除率为71%。对比例3中的除草剂对杂草的清除率远低于试验田,由此说明,保持除草剂的pH值为5.5-6.5,能够保证各活性成分的药效,从而提高该除草剂的除草活性。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