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花生种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97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农药,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花生种衣剂。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花生栽培面积的扩大,重茬地面积也在逐年增多,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苗期病害,如根腐病、茎腐病、根结线虫病等,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以及苗期地上害虫,如花生蚜虫、蓟马等危害相当严重,而花生苗期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土壤带菌、花生种破损及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的,所以说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通盘考虑,第一,对地下害虫具有拒食、趋避作用可以保证花生种没有破损,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第二,促进花生根系生长,提高花生抗病性和免疫力;第三,直接杀菌及防治苗期害虫;因此,研制一种高效、多功能种子处理剂是解决以上问题,且又省工、省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以植物源成分印楝油、植物诱抗剂低分子壳聚糖和化学农药吡虫啉、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为有效成分,辅以成膜剂等助剂,加工而成的花生种衣剂,其能够提高作物抗病性、抗逆性,有效防治花生苗期病虫害。

本发明提供的种衣剂由以下组分(以重量份计)制备而成:印楝油3~10,吡虫啉5~25,吡唑醚菌酯5~30,低分子壳聚糖5~10,成膜剂2~5,粘着剂3~5,ph值调节剂醋酸0.1~0.5,防腐剂1~2,有机溶剂10。

本发明种衣剂所说的成膜剂组分是选自:糊精;粘着剂组分是选自:可溶性淀粉;ph值调节剂组分是选自:醋酸;防腐剂组分是选自:苯甲酸钠。有机溶剂组分是选自:甲醇、乙醇中的任一种。

优先推荐的种衣剂成分(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5~10,吡虫啉10~20,吡唑醚菌酯10~25,低分子壳聚糖5~10,成膜剂2~3,粘着剂3~5,ph值调节剂0.1~0.5,防腐剂1~2,有机溶剂10。

多功能花生种衣剂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即可

印楝油是印楝树种子经干燥、脱壳、冷榨后获得的一种植物油,约占干燥后种仁重量的21%左右,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为内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线虫、病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左右,而且,对地下害虫具有很强的拒食、趋避作用,保证花生种子不受伤害,降低了多种病害,如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病毒病的发病率。

低分子壳聚糖(聚合度7-34,分子量1628-5492),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活化根际状态,解决作物重茬的问题;具有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抗逆性,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具有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改善作物品质,发根促茎的作用;具有抑制病菌发生生长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植物诱抗剂。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对花生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主要解决目前花生苗期主要害虫蚜虫、蓟马的危害。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一种新型杀菌剂,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也能产生像延缓衰老、使叶片更绿、更好地耐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以及有效使用水和氮等生理效应。主要杀灭花生种子及土壤中的病菌,而且对花生地上病害具有防治作用。

吡虫啉、吡唑醚菌酯、印楝油、低分子壳聚糖四者经科学合理的比例复配,辅以成膜剂、稳定剂等助剂,加工而成的种衣剂,可有效地控制生苗期病害及虫害。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所选用的有效成分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天敌及环境影响少。

2、四种有效成分复配不仅可病虫兼治,作用互补、对病菌及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省工、省力。

3、本发明将施药方式由叶面喷雾的开放式改为地下隐蔽式,可提高药剂的使用效率,减少药剂对天敌及环境的影响。

4、配方中加入低分子壳聚糖,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抗逆性,提高作物免疫力的作用。

5、配方中加入昆虫拒食、驱避剂,减少种子由于害虫危害造成的破损引起的弱苗、病苗。

具体实施方式

种衣剂以昆虫驱避剂、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诱抗剂为主要成分,再配以粘着剂、成膜剂、ph值调节剂、防腐剂等。提高药剂在种苗上的保留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发明者应用不同含量组配方案对花生根腐病、立枯病,以及蚜虫、地下害虫进行了田间试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3,吡虫啉12,吡唑醚菌酯30,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2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4,吡虫啉15,吡唑醚菌酯26,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3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5,吡虫啉20,吡唑醚菌酯20,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4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5,吡虫啉25,吡唑醚菌酯15,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5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10,吡虫啉25,吡唑醚菌酯10,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6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5,吡虫啉15,吡唑醚菌酯15,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7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5,吡虫啉10,吡唑醚菌酯30,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8

种衣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份计)为:印楝油5,吡虫啉25,吡唑醚菌酯15,低分子壳聚糖5,成膜剂2,粘着剂3,ph值调节剂0.2,防腐剂1,甲醇10,采用常规的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制成45%印楝油•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2016年6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大辛村对本发明制剂(实施例3)对花生苗期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考察其对花生的安全性,以及对花生苗期病害和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1-表2。

表1种衣剂对花生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出苗50%开始调查,每3天调查一次死、病苗数,至不再死苗。每个小区选中间两行各10m,调查对照区与处理区的出苗总量和死、病苗数。

死苗率(%)=死苗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死苗率-处理区死苗率/空白对照区死苗率)×100

表2种衣剂对花生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

苗期蚜虫发生盛期调查,每个小区调查100个侧枝,记录蚜虫数。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蚜虫数-处理区蚜虫数/空白对照区蚜虫数)×1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