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666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紫薯,既是食品,又是保健品,鲜紫薯以及用鲜紫薯做成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大力欢迎,作为一种新鲜健康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上市,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紫薯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之外,还包含着花青素和硒元素,花青素可以清楚人体自由基的产生,而且可以作为食品原料的天然添加剂,硒的主要功效就是防癌与抗癌,因此,无论是小孩、老人,还是青年人都爱吃,所以紫薯一上市,就很快被人们抢购一空。虽然每年的紫薯种植都扩大面积,但是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每年的元旦前后,紫薯都非常紧缺。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提高紫薯的产量以供应市场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种:按照用途来选种,鲜食型的选择口感好、色素含量适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观的品种,加工型的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

(2)育苗: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为种薯,然后用为温度为51-55℃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浸泡5分钟;然后将浸泡的种薯排放在准备好的苗床上;种薯萌发,进行三次施肥和培土;第一次在种薯的“红芽”期,进行第一次培土,然后进行施肥;当苗高10-13厘米时,第二次培土,然后第二次追肥;一周后,进行第三次培土,再进行第三次施肥,依然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然后进行后续苗床管理。

(3)整地:在春季解冻后深耕耙耱保墒,移栽前拣净根茬,打碎土壤,使土质疏松、均匀和细腻,再施基肥防虫,再起垄、作垄。

(4)栽培:完成步骤(2)和步骤(3)后,先栽苗,后盖膜,栽苗时采用适时早插和浅斜插的方式,育好的紫薯苗扦插完后,用地膜覆盖,盖膜后用小刀对准紫薯苗处割一个丁字口,用手指把苗钗出,然后用湿土把口封严。

(5)施肥:施肥的原则为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助。

(6)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分为三次,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查苗补苗,拔除病株,防止缺株断垄,及时用大苗、大蔓补栽,保证密度,扦插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追肥;中期除草,合理追肥,除草过程中,控制藤蔓的生长,减少接地藤蔓的比例,提高高冠层高度,保证有良好透气,从上部观察能看到5%地面;后期追肥,在收获前40-60天,用复合肥稀释浇根部。

(7)收获。

进一步地,步骤(2)的三次施肥,在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

优选地,步骤(3)中的作垄的方式为单垄双行,垄距120cm含沟,株距25-30cm。

进一步地,步骤(4)中用地膜覆盖后,隔10天后,重新盖膜,并重新平整垄面。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步骤(2)中,用为温度为51-55℃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浸泡种薯,防止了紫薯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

2)步骤(2)的育苗过程中,进行三次培土和施肥,且培土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

3)步骤(2)的三次施肥,在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4)步骤(3)的整地,在春季解冻后深耕耙耱保墒,移栽前拣净根茬,打碎土壤,使土质疏松、均匀和细腻,使得紫甘薯块根伸长性强,块根膨大快。

5)步骤(3)中采用垄栽的方式,增厚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疏松土壤,扩大表土与空气、阳光接触面积。

6)产量高,结出的紫薯质量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1

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种

选种时根据栽培的目的具体选择。鲜食型的选择口感好、色素含量适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观的品种,加工型的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

(2)育苗

为了防止紫红薯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育苗前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种种薯,可用温度51℃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分钟;3月中、下旬晴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管理方便的砂质土或砂壤土做苗床,苗床宽1.2m,深20cm,经土壤吸透吸干后进行排薯;温度达到15度左右时将紫薯种子排放在苗床上,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25℃。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

种薯萌发,进行三次施肥和培土;第一次“红芽”期,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2cm,然后以稀薄人粪尿为肥料,进行施肥;当苗高10厘米时,第二次培土,培土2cm,然后第二次追肥,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一周后,进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为2cm,再进行第三次施肥,依然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在以上三次施肥的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3)整地

先处理土壤,在春季解冻后深耕耙耱保墒,移栽前拣净根茬,打碎土壤颗粒,再施肥防虫,再起垄、作垄。每667㎡用47%的乐斯本0.25kg配成1000倍液喷洒于地面后深翻,以防止地下害虫。作垄的方式是单垄双行,垄距120cm含沟,株距25cm。

(4)栽培

完成步骤(2)和步骤(3)后,先栽苗,后盖膜;先把苗放入穴内,并保持垄面平整,趁苗柔软时盖膜,这样可避免随栽随盖膜易折断苗苗现象,盖膜后用小刀对准苗苗处割一个丁字口,用手指把苗钗出,然后用湿土把口封严。覆膜后要经常检查,发现膜被风刮起或膜面破损,应及时盖土封严;隔10天后,重新盖膜,并重新平整垄面。

(5)施肥

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助”的原则;紫薯生长期长,每生产鲜薯500公斤的施肥量统计,需施氮2.5公斤,磷2.5公斤,钾3.1公斤,n:p:k比例为1:1:2,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

(6)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查苗补苗,防止缺株断垄,及时用大苗、大蔓补栽,保证密度。扦插后1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追肥。在肥水条件较好,长势旺的地块将薯苗摘顶,以促进茎基部分枝,以利多结薯、结大薯。

中期管理:除草,主要拔除高杆杂草。杂草太多不但和甘薯争养分,遮挡影响甘薯光合作用,藤蔓间通风透气差,呼吸加剧,养分积累少,产量严重降低,杂草多还会影响收获机械化;尽量减少接地藤蔓比例,提高冠层高度,保证有良好透气,从上部观察能看到5%的地面。如果藤蔓生长缓慢,能看到10%以上地面,藤蔓短,叶片小,在收获前40天可用复合肥稀释浇根部,肥料用量每亩折合磷酸二铵3公斤,硫酸钾2公斤,稀释倍数要高,防止烧根;如遇茎叶徒长,用15%多效唑喷施,控制地上部徒长,以利薯块膨大。

后期管理:看苗补施根外追根,防止早衰。紫甘薯中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地上部茎叶旺长,应采用提蔓方法。折断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块根膨大。切忌用翻蔓的方法,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并适当延迟收获。

(7)收获。

实施例2

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种

选种时根据栽培的目的具体选择。鲜食型的选择口感好、色素含量适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观的品种,加工型的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

(2)育苗

为了防止紫红薯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育苗前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种种薯,可用温度54℃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分钟;3月中、下旬晴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管理方便的砂质土或砂壤土做苗床,苗床宽1.2m,深30cm,经土壤吸透吸干后进行排薯;温度达到15度左右时将紫薯种子排放在苗床上,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35℃。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5℃,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

种薯萌发,进行三次施肥和培土;第一次“红芽”期,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2cm,然后以稀薄人粪尿为肥料,进行施肥;当苗高13厘米时,第二次培土,培土2cm,然后第二次追肥,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一周后,进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为2cm,再进行第三次施肥,依然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在以上三次施肥的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3)整地

先处理土壤,在春季解冻后深耕耙耱保墒,移栽前拣净根茬,打碎土壤颗粒,再施肥防虫,再起垄、作垄。每667㎡用47%的乐斯本0.5kg配成1000倍液喷洒于地面后深翻,以防止地下害虫。作垄的方式是单垄双行,垄距120cm含沟,株距30cm。

(4)栽培

完成步骤(2)和步骤(3)后,先栽苗,后盖膜;先把苗放入穴内,并保持垄面平整,趁苗柔软时盖膜,这样可避免随栽随盖膜易折断苗苗现象,盖膜后用小刀对准苗苗处割一个丁字口,用手指把苗钗出,然后用湿土把口封严。覆膜后要经常检查,发现膜被风刮起或膜面破损,应及时盖土封严;隔10天后,重新盖膜,并重新平整垄面。

(5)施肥

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助”的原则;紫薯生长期长,每生产鲜薯500公斤的施肥量统计,需施氮2.5公斤,磷2.5公斤,钾3.1公斤,n:p:k比例为1:1:2,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

(6)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查苗补苗,防止缺株断垄,及时用大苗、大蔓补栽,保证密度。扦插后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追肥。在肥水条件较好,长势旺的地块将薯苗摘顶,以促进茎基部分枝,以利多结薯、结大薯。

中期管理:除草,主要拔除高杆杂草。杂草太多不但和甘薯争养分,遮挡影响甘薯光合作用,藤蔓间通风透气差,呼吸加剧,养分积累少,产量严重降低,杂草多还会影响收获机械化;尽量减少接地藤蔓比例,提高冠层高度,保证有良好透气,从上部观察能看到5%的地面。如果藤蔓生长缓慢,能看到10%以上地面,藤蔓短,叶片小,在收获前60天可用复合肥稀释浇根部,肥料用量每亩折合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公斤,稀释倍数要高,防止烧根;如遇茎叶徒长,用15%多效唑喷施,控制地上部徒长,以利薯块膨大。

后期管理:看苗补施根外追根,防止早衰。紫甘薯中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地上部茎叶旺长,应采用提蔓方法。折断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块根膨大。切忌用翻蔓的方法,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并适当延迟收获。

(7)收获。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