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秸秆墙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680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秸秆墙温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北方冬春季反季节瓜菜设施温室技术,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秸秆墙温室。



背景技术:

北方冬春季气候寒冷,且变化幅度较大,不适宜绝大部分露地瓜菜生产,市场上瓜菜均由南方调运或冷储保鲜,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建造各种类型的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生产成为当前各地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每座使用面积667m2正常生产的温室年纯收入5万元左右,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在建造的日光温室大部分为用土夯筑而成的后墙和散墙,墙体底宽6~7m,上宽2m,墙体高3.5m,上面架设若干钢筋焊接而成的骨架。其缺点为:建筑面积大,使用面积小,利用率仅为40~50%,大量浪费土地资源;另一面,由于温室冬春季反季节瓜菜为了保温、增温,往往放风时间短,放风口小,瓜菜旺盛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严重不足,影响瓜菜作物光合作用;第三,温室一旦建造成后,连续多年生产,造成土壤条件严重恶化(包括耕层盐渍化,病虫害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失衡等),土壤修复成本太大,且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急需发明设计一种便于移动,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新型温室。

此外,北方大量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作物秸秆由于配套利用途径少,直接还田后离下茬作物播种时间短,腐化不彻底,影响下茬作物播种作业,造成作物缺苗断垄,因此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急需增加作物秸秆有效利用新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土墙温室土地利用率不高,反季节瓜菜生长旺盛期二氧化碳浓度低影响光合作用,不可移动,重新建造成本高,以及农作物秸秆有益利用途径少的问题,设计建造一种便于移动秸秆墙温室。

本发明专利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秸秆墙温室,包括采用农作物秸秆压实块砌垒成的后墙和两侧散墙,所述后墙和散墙各自通过其内侧的内方管架固定;所述位于后墙内侧的内方管架上搭设有温室大棚骨架;所述后墙外侧、两侧散墙外侧及温室大棚骨架上覆盖有透明大棚膜;温室前侧开挖防寒沟,所述防寒沟内填埋农作物秸秆。

该温室采用农作物秸秆作为温室墙体的制备物,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秸秆废弃物,而且墙体偏于拆解和移动。内方管架和温室大棚骨架均能够随意组装,重复利用,降低建造温室成本。

利用本发明方案建造的温室大棚比现有土墙温室有以下优点:

1、建造成本较小的方管、骨架耐久,便于移动。

2、秸秆充分利用温室中高温、高湿环境,可缓慢腐化,有机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补充温室热量和二氧化碳。经过数年后产生的腐熟的秸秆有机肥,又为温室施用有机肥提供了便利。

3、为现在大量废弃和焚烧的农作物秸秆探索出了一个合理利用途径。

4、降低建造温室成本和劳动强度。

5、温室易损的墙体、方管、骨架等易于维修。

6、所有建造材料均为预制件,便于专业队伍建造。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述温室的截面示意图。

图2表示内方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温室大棚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榫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墙,2-内方管架,3-温室大棚骨架,4-后坡墙,5-防寒沟,6-大棚膜,7-公套管,8-母套管,9-螺孔,21-上横向方管,22-下横向方管,23-纵向方管,24-横向加密铁丝,31-骨架上横向方管,32-骨架下横向方管,33-弯折主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可移动秸秆墙温室,如图1所示,包括采用农作物秸秆压实块砌垒成的后墙1和两侧散墙,所述后墙1和散墙各自通过其内侧的内方管架2固定;所述位于后墙1内侧的内方管架2上搭设有温室大棚骨架3;所述后墙1外侧、两侧散墙外侧及温室大棚骨架3上覆盖有透明大棚膜6,大棚膜外加盖保温棉被;温室前侧开挖防寒沟5,所述防寒沟5内填埋农作物秸秆。

具体实施时,预先用打捆机将农作物秸秆打捆成压实块,规格为25cm×50cm×100cm或20cm×40cm×80cm。首先,按照温室所需规格利用农作物秸秆压实块砌垒成后墙和两侧散墙,后墙1和散墙的厚度为100-160cm。其次温室后墙和东西两侧散墙里面用内方管架固定,内方管架2高度为2.5m;内方管架结构如图2所示,内方管架2包括上横向方管21和下横向方管22,上横向方管21和下横向方管22之间连接若干纵向方管23,所述纵向方管23上设置有若干横向加密铁丝24。纵向方管23的间距为80-120cm;所述横向加密铁丝24的间距为70-90cm。上横向方管21、下横向方管22与纵向方管23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即在上、下横向方管的预定位置焊接公套管7,而纵向方管的两端焊接母套管8,安装时,纵向方管两端的母套管分别插入上、下横向方管的对应公套管,依次将所有纵向方管安装完毕,公套管和母套管通过对应的螺孔和螺栓紧固连接。

如图3所示,温室大棚骨架3包括骨架上横向方管31和骨架下横向方管32。安装时,骨架上横向方管31位于后墙1内侧的内方管架2上,所述骨架下横向方管32位于温室前侧地面;所述骨架上横向方管31和骨架下横向方管32之间连接有若干规格一致的弯折主方管33,所述弯折主方管33的间距为80~120cm;所述弯折主方管33呈弯折状,如图1所示,所述弯折主方管33的顶端(折点)距离温室地面3.5m,温室宽度为9m。所有弯折主方管33的短弯折边构成温室的后坡骨架,所述弯折主方管33上设置有间距为30~50cm的横向加密铁丝24,所述后坡骨架上通过农作物秸秆压实块砌垒成后坡墙4,后坡墙4厚度50~100cm。安装时,骨架上横向方管31、骨架下横向方管32与弯折主方管33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即在骨架上、下横向方管的预定位置焊接公套管7,而跨越方管的两端焊接母套管8,安装时,弯折主方管两端的母套管分别插入骨架上、下横向方管的对应公套管,依次将所有弯折主方管安装完毕,公套管和母套管通过对应的螺孔和螺栓紧固连接。

上述内方管架2和温室大棚骨架3均采用防锈处理。

本发明所述温室解决了现有土墙温室土地利用率不高,瓜菜旺盛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不足,难以移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环保有益利用途径少的问题。本发明设计有秸秆砌垒而成的后墙和散墙,榫卯连接的内护墙、大棚骨架等,与现有的土墙温室相比,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便于移动,建造方便、快捷,维护简单,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以及为农作物环保有益利用探索出新途径等优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借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都应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