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饵料投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9286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臂虾科,沼虾属,是日本和中国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青虾广泛分布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青虾适应性强,具有杂食性、养殖周期短、繁殖力强、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贵水产品,并可出口创汇,因而它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增养殖品种。目前,国内青虾育苗方式主要包括土池育苗、网箱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土池育苗培育条件不易控制、苗种密度小、成活率低。网箱育苗与土池育苗相比,技术要求和成本要高一些,苗种的培育密度和成活率也较高,但是同样是苗种培育条件不易控制,苗种密度和成活率还达不到大规模苗种繁育的要求。青虾工厂化育苗占地小,培育密度高,成活率高,生产虾苗成本相对较低,但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

青虾工厂化育苗所用饵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物饵料,包括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一种是人工饵料,包括虾片、车元和螺旋藻粉等。两种饵料各有优缺点:生物饵料营养全面易于为青虾幼体吸收,对水质影响小,成本低廉,但是在整个青虾苗种生产周期内,难以足量供应;人工饵料可全年足量供应,营养也较全面,但是对水质影响较大,容易败坏水质滋生固着类纤毛虫、丝状菌等有害生物,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青虾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各自的优缺点,进行饵料搭配,提供一种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的混合投喂方法。该方法既保证饵料足量供应,满足了青虾幼体营养需要,降低了培育成本;又有效改善了养殖水质,降低了幼体发病几率,提高了幼体培育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饵料投喂方法,一期幼体,不投喂;二期幼体,虾片:4-5克/百万尾·次,螺旋藻粉:4-5克/百万尾·次,车元0号:4-5克/百万尾·次,三期幼体,虾片:8-10克/百万尾·次,车元0号:8-1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80-100克/百万尾·次,四期幼体至六期幼体,虾片:15-20克/百万尾·次,车元1号:15-2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100-120克/百万尾·次,七期幼体至九期幼体,虾片:25-3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130-150克/百万尾·次,后期幼体,虾片:30克/百万尾·次,冰鲜枝角类:200克/百万尾·次。

进一步地,二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3种饵料按顺序交替投喂,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投喂前需用10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三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虾片和车元0号的投喂次数与冰鲜枝角类的投喂次数各占一半,虾片或车元0号与冰鲜枝角类交替投喂,虾片和车元0号亦交替投喂,投喂前需用10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四期幼体至六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虾片和车元1号的投喂次数与冰鲜枝角类的投喂次数各占一半,虾片或车元1号与冰鲜枝角类交替投喂,虾片和车元1号亦交替投喂,投喂前需用6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七期幼体至九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两种饵料交替投喂,虾片投喂前需用4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后期幼体的投喂方法为,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两种饵料交替投喂,虾片投喂前需用40目筛绢搓碎过滤。

进一步地,虾苗的密度为15-20万尾/m3

优选地,本发明中冰鲜枝角类为4、5月份大量收购打包后,在冷库-20℃速冻,以备育苗时使用。使用前将冰鲜枝角类化冻,在20ppm甲醛中浸泡2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冰柜中4℃保存。螺旋藻粉为山东东营康瑞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车元0号和1号为日本“HIGASHIMARU”株式会社的产品。虾片为美国海星国际有限公司的红林牌对虾专用饲料。本发明中青虾幼体的分期采用戈敏生的分期方法进行分期。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青虾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各自的优缺点,进行饵料搭配,提供一种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的混合投喂方法。该方法既保证饵料足量供应,满足了青虾幼体营养需要,降低了培育成本;又有效改善了养殖水质,降低了幼体发病几率,提高了幼体培育成活率。2016年育苗一茬,1000m3水体共培育出仔虾1.6亿尾。采用该技术,经过近一个月的苗种培育,仔虾体长可达1.0-1.5cm,培育密度达15-20万尾/m3,成活率高达47.2%,饵料成本仅3.2元/万尾。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1

青虾幼体培育具体投喂方法和用量见下表:

2016年育苗一茬,1000m3水体共培育出仔虾1.6亿尾。采用该技术,经过近一个月的苗种培育,仔虾体长可达1.0-1.5cm,培育密度达15-20万尾/m3,成活率高达47.2%,饵料成本仅3.2元/万尾。

实施例2

青虾幼体培育具体投喂方法和用量见下表:

2016年育苗一茬,1000m3水体共培育出仔虾1.6亿尾。采用该技术,经过近一个月的苗种培育,仔虾体长可达1.0-1.5cm,培育密度达15-20万尾/m3,成活率高达47.9%,饵料成本仅3.2元/万尾。

实施例3

青虾幼体培育具体投喂方法和用量见下表:

2016年育苗一茬,1000m3水体共培育出仔虾1.6亿尾。采用该技术,经过近一个月的苗种培育,仔虾体长可达1.0-1.5cm,培育密度达15-20万尾/m3,成活率高达48.3%,饵料成本大大降低。

2011年,采用已申请的专利技术“一种青虾高密度工厂化育苗方法”(专利号201110361355.X)的投喂方法,经过近30天的苗种培育,仔虾体长可达1.0-1.5cm,培育密度达15-20万尾/m3,成活率达42.2%,成本5.8元/万尾。

两种投喂方法对比,培育相同密度、相同规格的仔虾,新方法提高了仔虾的成活率约5%;生产每万尾虾苗成本节约2.6元,降低了40%以上的成本。

专利“一种青虾高密度工厂化育苗方法” 的投喂以人工饵料为主,辅助轮虫、冰鲜枝角类和干枝角类(营养和适口性很差)等生物饵料。 三期至五期幼体以投喂虾片为主,辅助投喂少量淡水轮虫,轮虫在投喂前须经戊二醛消毒和Vc营养强化;六期至七期幼体投喂冰鲜的枝角类和虾片,枝角类捕捞后于冰箱中冰鲜保存,投喂前需经过土霉素消毒和Vc强化,冰鲜的枝角类每天投喂10次,每次投喂量0.24-0.28g/万尾虾苗。八期幼体至1.5cm的仔虾投喂晒干的枝角类、虾片和自制人工饵料,晒干的枝角类每日投喂8次,每次投喂量0.17-0.35g/万尾虾苗,晒干的枝角类须经土霉素消毒和Vc强化。轮虫和冰鲜枝角类只能在青虾幼体三期至七期这段时间补充投喂一部分,主要是轮虫和枝角类在自然界中生产量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很大,尤其当水温超过了轮虫、枝角类的生长繁殖适温范围时则它们水体中的密度变得很小,捕捞量远远满足不了青虾工厂化育苗的需要。仔虾阶段开始投喂干枝角类,虽然能足量供应,但营养较差,只能少量配合投喂。另外,由于长期投喂人工饵料水体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往往较高,易滋生固着类纤毛虫、丝状菌等病害生物,从而降低育苗成活率;而且人工饵料的成本远远高于生物饵料,如虾片50-100元/kg,冰冻枝角类成本仅2元/kg。

新方法中,在枝角类生长繁殖季节,大量收购于冷库中速冻保存,解决了生物饵料足量供应的问题。新方法改变了原来的饵料投喂结构,改善了水质,降低了生产成本。青虾一期幼体不投喂,这样可以减少饵料浪费节约成本,减少水体污染,发现一期幼体期间完全没必要投喂,全部幼体变为二期幼体后再投喂对幼体培育成活率也无任何不良影响,自青虾三期幼体开始,投喂生物饵料和人工饵料的次数各占一半,投喂量上冰鲜枝角类占较大比例,大大减少了人工饵料的投喂量,故育苗水质有较大改善,成本也减低了很多,由原来生产每万尾虾苗5.8元降低到了3.2元;另外,新方法在处理枝角类的方法有改进,全部采用冷库速冻的方式,较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营养成分,与人工饵料配合投喂,完全能满足青虾幼体培育的营养需要,并且青虾幼体更喜摄食生物饵料,利用率也比人工饵料高。

因此,综合比较,新方法在改善水质、提高培育成活率和减低成本等方面所有较大的进步,在我国北方生物饵料匮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