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542阅读:2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海龟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绿海龟:亦称海龟,是各种海龟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其成龟背甲直线长度可达90到120厘米,体重可达100千克以上。因其体内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叶绿素而得名。然而,它的腹甲为白色或黄白色,背甲则从赤棕含有亮丽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识别法为背甲中央为五盾,左右列各为四盾,眼睛上方具鳞片一对,绿海龟俗称黑龟或石龟,可能与耳身躯远望过去像个大黑圆石有关。成龟的性别很容易辨认,尾巴的长短是性别的特征。一般而言,公龟的尾巴要比母龟长得很多。

绿海龟和其他海龟一样,除了上岸产卵外,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过。它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并产卵于温度达25℃以上的沙滩。幼龟偏肉食性,长大后变为杂食。一生中大多的时间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须回到陆地上产卵,繁育后代,形成了一种较独特的生活习性。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温水水域。

绿海龟是比较容易喂养的水生动物,目前关于绿海龟养殖的文献不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养殖池的改造:绿海龟的养殖池由海虾养殖池改造,将海虾养殖池的周边改造成斜坡,并在池周围建一圈围栏;

将改造后的养殖池暴晒3天以上;

海水预处理:将海水静置沉淀10-12h;

海水入池:将预处理后的海水引入养殖池中,池中水面低于养殖池最高处0.3-0.5m;

幼龟放养:将绿海龟的幼龟放入养殖池中,控制幼龟的密度为100-120只/m3,养殖30-35天;

降低密度:幼龟养殖30-35天后,将部分绿海龟移到其他养殖池,控制绿海龟密度30-40只/m3

养殖管理:绿海龟养殖过程中管理包括喂食、换水、水温管理、清除病龟。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的改造步骤中,斜坡的坡角为15-20°。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管理步骤中,30-35天内的幼龟每1-2天投喂饵料1次,投喂量为幼龟体重的3-5%,饵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鲜鱿鱼28-32%、海带23-26%、小虾19-21%、贝类13-16%、白菜9-11%;30-35天后的幼龟每2-3天投喂饵料1次,投喂量为幼龟体重的2-3%,饵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鲜鱿鱼25-28%、海带20-22%、小虾18-21%、裙带菜13-16%、贝类9-11%、白菜6-8%;

每天更换养殖池内海水的1/15-1/12;

海水的温度控制在18-35℃之间。

优选的,所述海水的温度控制在22-29℃之间。

本发明的绿海龟养殖方法,养殖池在海虾养殖池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根据绿海龟的食性和对环境的要求,调整饵料的配比,特别是控制水温,并保持水的新鲜,为绿海龟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合理控制不同时期海龟的密度,并调整绿海龟的喂养频率和饵料配比,营养均衡,绿海龟的成活率在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养殖池的改造:绿海龟的养殖池由海虾养殖池改造,将海虾养殖池的周边改造成斜坡,斜坡破角为15-20°,使海龟能够爬上来,并在池周围建一圈围栏,围栏采用渔网,高30-50cm。

将改造后的养殖池暴晒3天以上。

海水预处理:将海水静置沉淀10-12h,去除海水中悬浮的杂质。

海水入池:将预处理后的海水引入养殖池中,池中水面低于养殖池最高处0.3-0.5m。

幼龟放养:将绿海龟的幼龟放入养殖池中,控制幼龟的密度为100-120只/m3,养殖30-35天。

降低密度:幼龟养殖30-35天后,将部分绿海龟移到其他养殖池,控制绿海龟密度30-40只/m3,防止密度过大造成的空间、氧气等不足。

绿海龟养殖过程中管理包括:

喂食:30-35天内的幼龟每1-2天投喂饵料1次,投喂量为幼龟体重的3-5%,饵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鲜鱿鱼28%、海带25%、小虾20%、贝类16%、白菜11%;30-35天后的幼龟每2-3天投喂饵料1次,投喂量为幼龟体重的2-3%,饵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鲜鱿鱼25%、海带22%、小虾20%、裙带菜14%、贝类11%、白菜8%;

每天更换养殖池内海水的1/15-1/12,一是为了使海水新鲜,也带走海龟排出的粪便;

海水的温度控制在18-35℃之间,以22-29℃为最佳;

及时清除病龟死龟。

本实施例养殖绿海龟幼龟三个月后,绿海龟的成活率为95%。

实施例2

一种三月龄以下绿海龟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养殖池的改造:绿海龟的养殖池由海虾养殖池改造,将海虾养殖池的周边改造成斜坡,斜坡破角为15-20°,使海龟能够爬上来,并在池周围建一圈围栏,围栏采用渔网,高30-50cm。

将改造后的养殖池暴晒3天以上。

海水预处理:将海水静置沉淀10-12h,去除海水中悬浮的杂质。

海水入池:将预处理后的海水引入养殖池中,池中水面低于养殖池最高处0.3-0.5m。

幼龟放养:将绿海龟的幼龟放入养殖池中,控制幼龟的密度为100-120只/m3,养殖30-35天。

降低密度:幼龟养殖30-35天后,将部分绿海龟移到其他养殖池,控制绿海龟密度30-40只/m3,防止密度过大造成的空间、氧气等不足。

绿海龟养殖过程中管理包括:

喂食:30-35天内的幼龟每1-2天投喂饵料1次,投喂量为幼龟体重的3-5%,饵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鲜鱿鱼30%、海带26%、小虾19%、贝类15%、白菜10%;30-35天后的幼龟每2-3天投喂饵料1次,投喂量为幼龟体重的2-3%,饵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鲜鱿鱼27%、海带22%、小虾18%、裙带菜16%、贝类9%、白菜8%;

每天更换养殖池内海水的1/15-1/12,一是为了使海水新鲜,也带走海龟排出的粪便;

海水的温度控制在18-35℃之间,以22-29℃为最佳;

及时清除病龟死龟。

本实施例养殖绿海龟幼龟三个月后,绿海龟的成活率为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