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716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西瓜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年栽培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西瓜的栽培生产已成为我国众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的高效园艺作物。

近十来,由于设施栽培技术在西瓜生产上的应用,使西瓜的生长季节缩短,复种指数大大提高,生产上安排合理,一年可种植2-3茬西瓜,显著提高了西瓜的产量,也基本实现了西瓜产品的周年供应。但由于我国瓜农对西瓜产品品质的把控意识不强,在生产上偏面追求西瓜的产量,大量单一地施用氮肥、滥施化肥及乱用农药和植物激素的状况比较突出,致使我国西瓜产品的品质逐年下降,尤其是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超标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次,瓜农为了卖得好价钱,生瓜抢早上市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使消费者食用和购买西瓜心存顾虑,导致西瓜产品的销售价格也逐年下降,对消费者和整个西瓜产业的良性发展均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迎来了一个逆转的契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杠杆,开始从追求吃饱转向追求吃好,更加注重食品的内在“品质”,也迫使瓜农从盲目追求“产量”转向追求“品质”。但要真正提高我国西瓜产品的内在品质,从根本上摒弃我国西瓜生产上滥施化肥、乱用农药的弊病,除了选育优质的西瓜新品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研究制定西瓜的优质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西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光照和水肥等的需求规律,研究制定的配套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产地及生产设施的选择;

(二)适时播种育苗,培育壮苗;

(三)施足基肥,高垄栽培;

(四)及时定植,选留主蔓坐果;

(五)人工辅助授粉,控制坐果节位;

(六)重施膨瓜肥水,增施高钾叶面肥;

(七)调控棚温,提高采收成熟度。

该方法的应用效果:栽培全程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避免了农药残留;选用鸡粪、羊粪及豆饼、菜饼等有机肥作底肥,而禁用氮肥、猪粪和牛粪等,避免了果实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等含量的超标;通过增施纯天然大豆制品(富含各类氨基酸和磷、钾等元素),显著提高了西瓜果实的口感风味

具体的说,本发明的一种西瓜的高产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产地及生产设施的选择:选择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且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同时,采用春播保护地栽培模式进行西瓜的生产,保护设施选用6-8m宽的钢架大棚或毛竹大棚,棚的长度控制在50-80米为宜。

二、适时播种育苗,培育壮苗:在江浙沪皖地区,于每年的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间,采取大棚内铺设电热温床+小拱棚+地膜的三层覆盖方式进行西瓜育苗。

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育苗前20-30天,挖取未种植过蔬菜、瓜果的水稻田土,晒干、压碎后过100-200目的细筛,再与草炭和精制有机肥按照4:3:1的比例充分混合,每立方米再加入1~1.5公斤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各种基质充分混匀后堆置发酵10-15天。

育苗温床的制作:在大棚中央部位,选取宽120-150cm,高20-30cm,长度150-250厘米(具体可根据育苗数量而定)的地块,将表面铲平,并在表面铺一层1.5-2.0厘米厚的细土,然后铺设电加热线(1000-1200瓦功率),苗床靠边的电热线间距为4-7cm,中间位置的间距为9-12cm,而全床平均间距不变。铺设电热线时,所有的阳极和阴极要处于同一方向,便于链接电源和控温仪。

育苗营养钵的制作:制作营养钵前1-2天,将配制好的育苗营养土浇透水,浇水量以手捏营养土不滴水、丢至地面可散开为佳。将营养土装入5x7cm或8x10cm的营养钵中,或直接装入50孔育苗穴盘中。营养钵应直线排放在温床上,且为保证升温,排放的每只营养钵下要压住一根线,或与两根线相搭。

种子处理与催芽:播种前将种子在日光下摊晒1-2天,选出饱满的种子,剔除不符合本品种形态的种子、瘪籽和畸形种子。然后,先用清水将种子表面的粘液搓洗干净,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7~10小时后,甩干种子表面的水分。将种子均匀摊放在铺有湿润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的盘子上,并用干净湿润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好,装入塑料袋,袋口稍稍扎紧,放入温度28℃-32℃的催芽箱(或保温被子)中催芽。种子数量少时,可采用人工体温催芽,即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装入保鲜袋内,放在内衣贴胸部位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30℃的温水将种子冲洗一次,甩干水分后继续催芽。经过36~48小时催芽处理,大部分种子即开始露白。

播种方法:播种前1-2天接通苗床电源,使床温升至18-20℃。播种前一天将营养钵均匀浇足底水,并在营养钵表面均匀喷撒一次3000-4000倍液恶霉灵杀菌剂。从催芽箱中拣出露白种子,每钵播种一粒,种子平放。播好后在种子表面均匀覆盖1.5-2.0cm厚的营养土,再加盖一层地膜,沿苗床四周压紧,再在苗床上加盖小拱棚。

苗床管理:播种4~5天后幼苗开始出土,出苗率达70%左右时,先揭去苗床表面的地膜,并摘掉幼苗子叶上带的种壳。同时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控制白天20-25℃,夜间15-18℃。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控制白天25-28℃,夜间18-20℃。

三、施足基肥,高垄栽培:

施足基肥:基肥施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禁施氮肥和含氯离子的化肥。有机肥选用羊粪或鸡粪,禁用猪粪和牛粪,施用量为1200-1500公斤/亩+菜饼或豆饼渣200-250公斤/亩。复合肥选用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或史丹利牌复合肥(N:P:K=17:17:17),施用量为:15-20公斤/亩+硝酸钾或硫酸钾12-15公斤/亩。

整地做垄:入冬前(12月—1月),将种植西瓜的大棚土壤在进行第一次深翻。开春后2-3月,按大棚面积,将所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充分混合后,均匀撒在大棚中间250厘米范围内,再将菜饼或豆饼均匀撒施在大棚中间150厘米范围内,然后用小型旋耕机将所有基肥全部均匀深翻入土,并细耙拉平,并在大棚中间开沟,沟宽25-30厘米,深20-25厘米,将大棚分成两个种植高垄,垄面宽2.5-3.0米。

四、及时定植,选留主蔓坐果:西瓜种子出苗后25-30天,瓜苗具3-4片真叶时及时定植到大棚内。

定植方式:将西瓜苗定植在两个垄面上距离沟15-20厘米处,沿沟两边各定植一行,让瓜蔓分别向棚两边爬。中果型西瓜每亩定植550-600株,株距33-35厘米。小果型西瓜每亩定植800-1000株,株距22-25厘米。

棚温管理:西瓜苗定植于大棚后密闭大棚2-5天(晴天密闭大棚3天左右,阴天密闭大棚5天左右),以保温保湿促进缓苗。幼苗成活后,应及时通风降温降湿,控制棚温白天在25~30℃,夜间在15~18℃,昼夜温差在10℃以上。

整枝方式:中果型西瓜采取先主蔓后侧蔓的双蔓整枝方式,即幼苗开始生长后,先保留一根主蔓生长,摘除所有侧蔓。待主蔓第一朵雄花开放后,再选留离根部较近的一根健壮侧蔓作为营养枝生长。小果型西瓜采取保留一根主蔓的单蔓整枝方式,即幼苗开始生长后,只保留一根主蔓生长,摘除所有侧蔓。

五、人工辅助授粉,控制坐果节位:

中果型西瓜:当主蔓生长出现雌花时,选择主蔓上第2和第3朵雌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掌握在每天上午8:30--11:00时。采取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先将雄蕊在手臂上轻轻涂抹,观察到有花粉散开后,再将雄蕊上的花粉轻轻均匀地涂抹到当天开放的雌花的雌蕊柱头上。

授粉前,先择除主蔓上第1雌花结的根瓜,授粉后,马上摘除授粉瓜部位及其附近的所有孙蔓。授粉后4-5天,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从两个授粉幼瓜中选留1个膨大快、发育正常的幼瓜生长,摘除子房发育不全、生长畸形以及受机械损伤的幼瓜,并进行主蔓打顶(即将主蔓的生长点摘掉2-3厘米)。

小果型西瓜:当主蔓生长出现雌花时,选择主蔓上第3和第4朵雌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掌握在每天上午8:00--11:00时。采取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先将雄蕊在手臂上轻轻涂抹,观察到有花粉散开后,再将雄蕊上的花粉轻轻均匀地涂抹到当天开放的雌花的雌蕊柱头上。

授粉前,先择除主蔓上第1或第2雌花结的根瓜,授粉后马上摘除授粉部位及其附近的所有孙蔓。授粉后4-6天,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从两个授粉幼瓜中选留1个膨大快、发育正常的幼瓜生长,摘除子房发育不全、生长畸形以及受机械损伤的幼瓜,并进行主蔓打顶(即将主蔓的生长点摘掉2-3厘米)。

六、重施膨瓜肥水,增施高钾叶面肥

西瓜授粉坐果后第5-6天,及时重施膨瓜肥和膨瓜水,并增施特制膨瓜肥。

膨瓜肥:选用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5kg/亩或史丹利牌复合肥(N:P:K=17%:17%:17%以上)20kg/亩,再加含量60%的硫酸钾或硝酸钾12~15kg/亩,二者充分混合后,分2次穴施或随滴灌冲施,第一次追肥后隔8-10天再施第二次,每次追肥后应马上滴灌或小水沟灌一次。

增施高钾叶面肥:西瓜授粉坐果后第10-12天开始,每4-5天叶面喷施一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300g/亩,连续喷施4-5次,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施。

七、调控棚温,提高采收成熟度

西瓜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应及时通风降温,并控制棚温白天在25~35℃,夜间为15~20℃,昼夜温差在10℃以上。采收前10天,严格控制棚内不要进水。

春播早熟设施栽培西瓜,一般授粉坐果后35~40天果实才能成熟,具体采收时间主要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同时,注意观察坐果节位叶柄上着生卷须的转色情况,当卷须转为黄白色时,表明果实已经九成熟,此时采收,果实口感风味最佳,且易于存放。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和特点:

●本发明确定的华东地区春播设施栽培西瓜的播种育苗时间及棚温管控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春播大棚早熟栽培西瓜植株只开雌花没有雄花,不能正常授粉坐果的难题,又能避免因播种育苗晚导致的产品上市晚,价格低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本发明的培育壮苗技术,具有占地空间小、可以灵活调整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使幼苗生长健壮。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灵活调整苗床大小,耗电少,成本低,且培育出的苗,移栽成活率高,缓苗快。解决了工厂化育苗方式成本高,幼苗移栽成活率低,缓苗蔓,老化苗及僵苗多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整枝留果方式:利用西瓜主蔓生长势强,雌花出现早,养分吸收集中的优势,通过人工授粉控制主蔓提前坐果,可实现比常规技术提前一周左右上市。

●本发明的施肥类型和方法:通过基肥增施高质量的有机肥(养粪和鸡粪)及豆饼和菜饼等高蛋白绿色有机肥,配加适量高质量的复合肥,实现长效和速效养分的均衡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西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类养分的需求,使植株生长健壮,有效减轻了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显著提升西瓜品质。

表1 本发明技术与常规技术参数对比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双色冰淇淋’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图2:‘黄晶’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图3:‘圣女红2号’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图4:‘圣女红3号’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内容和方法。

实施例一:‘双色冰淇淋’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

1、产地及生产设施的选择:在江浙沪皖地区,选择环境符合农业部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采用6m宽的钢架大棚或毛竹大棚,棚的长度控制在40米以内。

2、培育育苗:于每年的1月20日至2月1日期间,采取大棚内铺设电热温床+小拱棚+地膜的三层覆盖方式进行育苗。

育苗营养土制作:育苗前20天,挖取未种植过蔬菜和瓜果的水稻田土,晒干、压碎后过150目的细筛,再与草炭和草木灰按4:3:1的比例混合,再每立方米加入1公斤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各种基质充分混匀后堆置发酵15天。

育苗温床的制作:在大棚中央部位,选取宽150厘米,高25厘米,长20米的地块(具体可根据育苗数量的多少灵活调整),将表面铲平,并在表面铺一层1.5厘米厚的细土,然后铺设1200瓦功率的电加热线,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为5-10厘米,苗床边的两根电热线间距为5厘米,中间间距为10厘米。电热线的所有阳极和阴极要处于同一方向,便于链接电源和控温仪。

育苗营养钵的制作:将堆置发酵好的育苗营养土浇透水,浇水量以手捏营养土不滴水、丢至地面可散开为佳。将营养土装入8x 10厘米的塑料营养钵中,再直线排放在温床上,排放的每只营养钵下要压住一根电热线。

种子处理与催芽:播种前将种子在日光下摊晒2天,选出饱满的种子,先用清水将种子表面的粘液搓洗干净,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8小时,甩干水分,将种子均匀摊放在铺有湿润干净纱布的盘子上,用干净湿润的纱布覆盖好,装入塑料袋,袋口稍稍扎紧,放入28℃的催芽箱中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的温水将种子冲洗一次,甩干水分后继续催芽。经过48小时催芽处理,大部分种子开始露白。

播种:播种前1天接通苗床电源,使床温升至20℃。再将营养钵均匀浇足底水,并在营养钵表面均匀喷撒一次3000倍液恶霉灵。从催芽箱中拣出露白种子,每钵播种一粒,种子平放。播好后在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厚1.5厘米的营养土,加盖一层地膜,沿苗床四周压紧,加盖小拱棚。播种4~5天后幼苗开始出土,出苗率达70%时,先揭去苗床表面的地膜,并摘掉幼苗子叶上带的种壳。同时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控制白天20-25℃,夜间15-18℃。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控制白天25-28℃,夜间18-20℃。

2、施肥和整地:

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200公斤/亩+腐熟的豆饼肥250公斤/亩,再加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0公斤/亩+60%的硫酸钾15公斤/亩。

整地:于12月中旬,将大棚土壤深翻25厘米。次年1月中旬,将有机肥和复合肥充分混合后,均匀撒在大棚中间250厘米范围内,将豆饼肥和钾肥均匀撒在大棚中间150厘米范围内,然后用旋耕机将所有基肥全部均匀深翻入土,细耙拉平后,在大棚中间开宽30厘米、深25厘米的沟,将大棚分成两个种植畦,畦面宽2.5米。

3、定植和整枝:西瓜出苗后25天始,将瓜苗移栽到大棚畦面中间距离沟20厘米处,沿沟两边各种植一行,瓜蔓分别向棚两边爬。种植株距35厘米,每亩定植550株。

棚温管理:西瓜苗定植到大棚后,晴天密闭大棚3天,阴天密闭大棚5天,然后开始通风降温降湿,控制大棚白天在25~30℃,夜间在15~18℃,昼夜温差在10℃以上。

整枝:当瓜苗成活生长至50厘米左右,先保留主蔓生长,摘除根基部所有侧蔓。当主蔓上第一朵雄花开放后,再从根部选留一根健壮侧蔓生长。

4、人工授粉控制坐果节位:当主蔓生长出现第2朵雌花时,于每天上午9:00--11:00时进行人工授粉。采取植株上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的花粉,轻轻均匀地涂抹到当天开放的雌花的雌蕊柱头上。授粉后,马上摘除授粉瓜部位及其附近的所有孙蔓。授粉后4-5天,检查每个幼瓜的生长情况,摘除生长畸形及受机械损伤的幼瓜,并将坐瓜植株的主蔓生长点摘掉2-3厘米。

5、及时重施膨瓜肥水,增施高钾叶面肥:授粉坐果后第5天幼果开始膨大时,选用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5kg/亩+60%硫酸钾或硝酸钾15kg/亩,二者充分混合后,第一次穴施在离植株25厘米处,施用量15公斤/亩,隔8天后施第二次,穴施在离植株35厘米处,施用量25公斤/亩。每次追肥后应马上小水沟灌一次。

同时,授粉坐果后第10天开始,每5天叶面喷施一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500g/亩,连续喷施5次,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施。

6、合理调控棚温,适时采收: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应控制大棚白天在25~30℃,夜间在15~18℃,昼夜温差在10℃以上。坐果后约35天,观察坐果节位叶柄上的卷须色泽,当卷须转为黄白色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表2 采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双色冰淇淋’品质及产量

实施例二:‘黄晶’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

1、产地及生产设施的选择:在江浙沪皖地区,选择环境符合农业部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采用8m宽的钢架大棚,棚的长度控制在60米以内。

2、培育育苗:于每年的1月15日至1月25日期间,采取大棚内铺设电热温床+小拱棚+地膜的三层覆盖方式进行育苗。

育苗营养土制作:育苗前25天,挖取未种植过蔬菜和瓜果的水稻田土,晒干、压碎后过120目的细筛,再与草炭和草木灰按4:3:1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再加入1.2公斤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各种基质充分混匀后堆置发酵18天。

育苗温床的制作:在大棚中央部位,选取宽120厘米,高20厘米,长度25米的地块,将表面铲平,并在表面铺一层1.5厘米厚的细土,然后铺设1000瓦功率的电加热线,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为6-12厘米,苗床边的两根电热线间距为6厘米,中间间距为12厘米。电热线的所有阳极和阴极要处于同一方向,便于链接电源和控温仪。

育苗营养钵的制作:将堆置发酵好的育苗营养土浇透水,浇水量以手捏营养土不滴水、丢至地面可散开为佳。将营养土装入5x7厘米的塑料营养钵中,再直线排放在温床上,排放的每只营养钵下要压住一根电热线。

种子处理与催芽:播种前将种子在日光下摊晒1天,选出饱满的种子,先用清水将种子表面的粘液搓洗干净,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7小时,甩干水分,将种子均匀摊放在铺有湿润干净纱布的盘子上,用干净湿润的纱布覆盖好,装入塑料袋,袋口稍稍扎紧,放入30℃的催芽箱中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8℃左右的温水将种子冲洗一次,甩干水分后继续催芽。经过40小时催芽处理,大部分种子开始露白。

播种:播种前2天接通苗床电源,使床温升至22℃。再将营养钵均匀浇足底水,并在营养钵表面均匀喷撒一次3000倍液恶霉灵。从催芽箱中拣出露白种子,每钵播种一粒,种子平放。播好后在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厚1.5厘米的营养土,加盖一层地膜,沿苗床四周压紧,加盖小拱棚。播种4~5天后幼苗开始出土,出苗率达70%时,先揭去苗床表面的地膜,并摘掉幼苗子叶上带的种壳。同时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控制白天22-26℃,夜间18-20℃。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控制白天28-30℃,夜间20-22℃。

2、施肥和整地:

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300公斤/亩+腐熟的豆饼肥200公斤/亩,再加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5公斤/亩+60%的硫酸钾12公斤/亩。

整地:于12月下旬,将大棚土壤深翻20厘米左右。次年1月下旬,将有机肥和复合肥充分混合后,均匀撒在大棚中间220厘米范围内,将豆饼肥和钾肥均匀撒在大棚中间120厘米范围内,然后用旋耕机将所有基肥全部均匀深翻入土,细耙拉平后,在大棚中间开宽25厘米、深20厘米的沟,将大棚分成两个种植畦,畦面宽2.875米。

3、定植和整枝:西瓜出苗后约30天,将瓜苗移栽到大棚畦面中间距离沟18厘米处,沿沟两边各种植一行,瓜蔓分别向棚两边爬。定植株距22厘米,每亩定植1000株。

棚温管理:西瓜苗定植到大棚后,晴天密闭大棚2天,阴天密闭大棚4天,然后开始通风降温降湿,控制大棚白天在22~27℃,夜间在18~22℃,昼夜温差在10℃以上。

整枝:当瓜苗成活,瓜蔓生长至60厘米左右,只保留主蔓生长,摘除根基部所有侧蔓。

4、人工授粉控制坐果节位:当主蔓上第3朵雌花开放时,于每天上午8:00--10:30时进行人工授粉。采取植株上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的花粉,轻轻均匀地涂抹到当天开放的雌花的雌蕊柱头上。授粉后当天下午,马上摘除授粉瓜部位及其附近的所有孙蔓。授粉后4-5天,检查每个幼瓜的生长情况,摘除生长畸形及受机械损伤的幼瓜,并将结瓜植株的主蔓生长点掐掉3厘米左右。

5、重施膨瓜肥水,增施高钾叶面肥:授粉后第6天幼果开始膨大时,选用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2kg/亩+60%硫酸钾或硝酸钾12kg/亩,二者充分混合后,穴施在离植株20厘米处,第一次施12公斤/亩,隔10天后再施第二次,穴施在离植株30厘米处,施用量22公斤/亩。每次追肥后应马上小水沟灌一次。

授粉坐果后8天开始,每5天叶面喷施一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300g/亩,连续喷施5次,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施。

6、调控棚温,适时采收: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应控制大棚白天在25~33℃,夜间在18~20℃,昼夜温差在10℃以上。坐果后约30天,观察坐果节位叶柄上的卷须色泽,当卷须转为黄色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表3 采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黄晶’西瓜品质及产量

实施例三:‘圣女红2号’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

1、产地及生产设施的选择:在江浙沪皖地区,选择环境符合农业部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采用8m宽的钢架大棚栽培,棚的长度控制在60米以内。

2、培育育苗:于每年的1月25日至2月10日期间,采取大棚内铺设电热温床+小拱棚+地膜的三层覆盖方式进行育苗。

育苗营养土制作:育苗前26天,挖取未种植过蔬菜和瓜果的水稻田土,晒干、压碎后过180目的细筛,再与草炭和草木灰按4:3:1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再加入1.3公斤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各种基质充分混匀后堆置发酵20天。

育苗温床的制作:在大棚中央部位,选取宽160厘米,高22厘米,长度20米的地块,将表面铲平,并在表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细土,然后铺设1200瓦功率的电加热线,苗床靠边的两根电热线间距为8厘米,中间间距为12厘米。电热线的所有阳极和阴极要处于同一方向,便于链接电源和控温仪。

育苗营养钵的制作:将堆置发酵好的育苗营养土浇透水,浇水量以手捏营养土不滴水、丢至地面可散开为佳。将营养土装入8x10厘米的塑料营养钵中,再直线排放在温床上,排放的每只营养钵下要压住一根电热线。

种子处理与催芽:播种前将种子在日光下摊晒2天,选出饱满的种子,先用清水将种子表面的粘液搓洗干净,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10小时,甩干水分,将种子均匀摊放在铺有湿润干净纱布的盘子上,用干净湿润的纱布覆盖好,装入塑料袋,袋口稍稍扎紧,放入32℃的催芽箱中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30℃左右的温水将种子冲洗一次,甩干水分后继续催芽。经过36小时催芽处理,大部分种子开始露白。

播种:播种前2天接通苗床电源,使床温升至25℃。再将营养钵均匀浇足底水,并在营养钵表面均匀喷撒一次3500倍液恶霉灵。从催芽箱中拣出露白种子,每钵播种一粒,种子平放。播好后在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厚2.0厘米的营养土,加盖一层地膜,沿苗床四周压紧,加盖小拱棚。播种4天后幼苗开始出土,出苗率达60%时,先揭去苗床表面的地膜,并摘掉幼苗子叶上带的种壳。同时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控制白天20-24℃,夜间16-18℃。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控制白天28-35℃,夜间18-20℃。

2、施肥和整地:

施足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500公斤/亩+腐熟的豆饼肥250公斤/亩,再加史丹利复合肥(N:P:K=17%:17%:17%)20公斤/亩+60%的硫酸钾15公斤/亩。

整地做垄:于12月中旬,将大棚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次年1月中下旬,将有机肥和复合肥充分混合后,均匀撒在大棚中间250厘米范围内,将豆饼肥和钾肥均匀撒在大棚中间150厘米范围内,然后用旋耕机将所有基肥全部均匀深翻入土,细耙拉平后,在大棚中间开宽28厘米、深22厘米的沟,将大棚分成两个种植垄,垄面宽2.5米。

3、定植和整枝:西瓜出苗后约25天,将瓜苗移栽到大棚高垄中间距离沟22厘米处,沿沟两边各种植一行,瓜蔓分别向棚两边爬。定植株距25厘米,每亩定植800株。

棚温管理:西瓜苗定植到大棚后,晴天密闭大棚3天,阴天密闭大棚5天,然后开始通风降温降湿,控制大棚白天在25~30℃,夜间在18~20℃,昼夜温差在10℃以上。

整枝:当瓜苗成活,瓜蔓生长至50厘米左右,只保留主蔓生长,摘除根基部所有侧蔓。

4、人工授粉控制坐果节位:当主蔓上第2朵雌花开放时,于每天上午8:30--11:00时进行人工授粉。采取植株上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的花粉,轻轻均匀地涂抹到当天开放的雌花的雌蕊柱头上。授粉后当天下午,马上摘除授粉瓜部位及其附近的所有孙蔓。授粉后第4天,检查每个幼瓜的生长情况,摘除生长畸形及受机械损伤的幼瓜,并将结瓜植株的主蔓生长点掐掉2.5厘米左右。

5、重施膨瓜肥水,增施高钾叶面肥:授粉后第7天幼果开始膨大时,选用史丹利牌复合肥(N:P:K=17%:17%:17%)20kg/亩+60%硫酸钾或硝酸钾13kg/亩,二者充分混合后,穴施在离植株25厘米处,第一次施13公斤/亩,隔9天后再施一次,穴施在离植株30厘米处,第二次施20公斤/亩。每次追肥后应马上小水沟灌一次。

授粉坐果后9天开始,每4天叶面喷施一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400g/亩,连续喷施5次,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施。

6、调控棚温,适时采收:坐果后果实膨大期,控制大棚白天在28~33℃,夜间在18~22℃,昼夜温差在10℃以上。坐果后约32天,观察坐果节位叶柄上的卷须色泽,当卷须转为黄白色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表4 采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圣女红2号’西瓜品质及产量

实施例四:‘圣女红3号’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

1、产地及生产设施的选择:在江浙沪皖地区,选择环境符合农业部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采用8m宽的钢架大棚栽培,棚的长度控制在80米以内。

2、培育育苗:于每年的2月5日至2月15日期间,采取大棚内铺设电热温床+小拱棚+地膜的三层覆盖方式进行育苗。

育苗营养土制作:育苗前30天,挖取未种植过蔬菜和瓜果的水稻田土,晒干、压碎后过150目的细筛,再与草炭和草木灰按4:3:1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再加入1.5公斤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各种基质充分混匀后堆置发酵20天。

育苗温床的制作:在大棚中间部位,选取宽130厘米,高23厘米,长度23米的地块,将表面铲平,并在表面铺一层1.5厘米厚的细土,然后铺设1200瓦功率的电加热线,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为7-9厘米,苗床边的两根电热线间距为7厘米,中间间距为9厘米。电热线的所有阳极和阴极要处于同一方向,便于链接电源和控温仪。

育苗营养钵的制作:将堆置发酵好的育苗营养土浇透水,浇水量以手捏营养土不滴水、丢至地面可散开为佳。将营养土装入5x7cm的塑料营养钵中,再直线排放在温床上,排放的每只营养钵下要压住一根电热线。

种子处理与催芽:播种前将种子在日光下摊晒2天,选出饱满的种子,先用清水将种子表面的粘液搓洗干净,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9小时,甩干水分,将种子均匀摊放在铺有湿润干净纱布的盘子上,用干净湿润的纱布覆盖好,装入塑料袋,袋口稍稍扎紧,放入30℃的催芽箱中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8℃左右的温水将种子冲洗一次,甩干水分后继续催芽。经过38小时催芽处理,大部分种子开始露白。

播种:播种前2天接通苗床电源,使床温升至22℃。再将营养钵均匀浇足底水,并在营养钵表面均匀喷撒一次3500倍液恶霉灵。从催芽箱中拣出露白种子,每钵播种一粒,种子平放。播好后在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厚1.6厘米的营养土,加盖一层地膜,沿苗床四周压紧,加盖小拱棚。播种5天后幼苗开始出土,出苗率达65%以上时,先揭去苗床表面的地膜,并摘掉幼苗子叶上带的种壳。同时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控制白天20-24℃,夜间16-17℃。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控制白天28-35℃,夜间18-22℃。

2、施肥和整地:

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400公斤/亩+腐熟的豆饼肥230公斤/亩,再加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3公斤/亩+60%的硫酸钾15公斤/亩。

整地:于12月下旬,将大棚土壤深翻22厘米左右。次年1月下旬,将有机肥和复合肥充分混合后,均匀撒在大棚中间230厘米范围内,将豆饼肥和钾肥均匀撒在大棚中间130厘米范围内,然后用旋耕机将所有基肥全部均匀深翻入土,细耙拉平后,在大棚中间开宽28厘米、深22厘米的沟,将大棚分成两个种植畦,畦面宽2.75米。

3、定植和整枝:西瓜出苗后约28天,将瓜苗移栽到大棚畦面中间距离沟25厘米处,沿沟两边各种植一行,瓜蔓分别向棚两边爬。定植株距23厘米,每亩定植900株。

棚温管理:西瓜苗定植到大棚后,晴天密闭大棚3天,阴天密闭大棚4天,然后开始通风降温降湿,控制大棚白天在25~27℃,夜间在18~20℃,昼夜温差在10℃以上。

整枝:当瓜苗成活,瓜蔓生长至55厘米左右,只保留主蔓生长,摘除根基部所有侧蔓。

4、人工授粉控制坐果节位:当主蔓上第3朵雌花开放时,于每天上午9:00--11:00时进行人工授粉。采取植株上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的花粉,轻轻均匀地涂抹到当天开放的雌花的雌蕊柱头上。授粉当天下午,马上摘除授粉瓜部位及其附近的所有孙蔓。授粉后第5天,检查每个幼瓜的生长情况,摘除生长畸形及受机械损伤的幼瓜,并将结瓜植株的主蔓生长点掐掉2.8厘米左右。

5、重施膨瓜肥水,增施高钾叶面肥:授粉后第7天幼果开始膨大时,选用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24kg/亩+60%硫酸钾或硝酸钾14kg/亩,二者充分混合后,穴施在离植株28厘米处,第一次施42公斤/亩,隔9天后再施第二次,穴施在离植株36厘米处,施用量24公斤/亩。每次追肥后应马上小水沟灌一次。

授粉坐果后第9天开始,每5天叶面喷施一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350g/亩,连续喷施5次,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施。

6、调控棚温,适时采收:坐果后果实膨大期,白天控制大棚在28~35℃,夜间在17~21℃,昼夜温差在10℃以上。坐果后约31天,观察坐果节位叶柄上的卷须色泽,当卷须转为黄白色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表5 采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圣女红3号’西瓜品质及产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