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培育白芨种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2103发布日期:2018-10-16 19:31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培育白芨种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bletillastriata)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紫兰根,全世界共有9个种群,我国有4个种群,是一种集药用、美容、减肥和观赏于一体多功能植物,株高30-60cm。白芨块根白色,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以紫花三叉白芨药效成分含量较高。白芨花有紫花、白花、黄花等色,白芨株形优美,花色艳丽,观赏价值极高,可作切花和盆栽观赏。萌发期3月,花期为4-5月,果实成熟期8-9月,倒苗期12月。近年来随着白芨市场价格的上涨,已突破600元/千克,人们对野生白芨的过度滥采滥挖,白芨种子自然萌发率极低,再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已经列入世界濒危植物保护品种。为了解决白芨种苗繁育技术问题,打破种苗瓶颈与移栽成活率低的限制。

近年来,人们采用茎块分株繁殖和组培繁殖,但由于分株繁殖,原材料浪费大,发芽率低,伤口易感染病害,抗逆性下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白芨现有的组培技术,以果荚为外植体,增殖与生根培养在室内进行培养,生根苗细弱、抵抗力较差,移栽成活率低,生产成本高,难于形成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白芨种子为外植体,采取成熟的蒴果消毒、萌发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生根培养后在塑料大棚进行自然光下培养,获得大量带根茎叶完整的小植株。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出芽率高,生产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在继代增殖、生根培养阶段添加了自制艾蒿干叶粉1-5g/l,试管苗的培养过程是在室外自然光下进行培养,增强了组培苗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大量的无菌增殖苗,还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可提前1年投产,与传统繁殖方法相比,移栽成活率提高约30%,生产成本降低20%,有利于种苗规模化生产。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培育白芨种苗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选取白芨人工授粉后140d无病虫害成熟的蒴果,用0.01%的洗洁精或洗衣粉溶液清洗,在自来水中清洗干净,用纯净水清洗1-2次;

(2)消毒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浓度75%酒精中浸泡60s后,然后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10-15min,无菌水清洗5-6次,获得白芨无菌蒴果;

(3)萌发培养:白芨无菌蒴果在灭菌盘内,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酒精灯烘烤蒴果表皮,用手术刀片切开蒴果,将种子播种于萌发培养基上,基本母液采用改良ms(无水氯化钙和硝酸钾减半、肌醇不用)为mb,其萌发培养基组分为:1/2mb+马铃薯泥2-4%+6-ba0.1-0.2mg/l+蔗糖20g/l+琼脂粉5-6g/l,ph值为5.8-6.0,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800-2000lx,光照时间8-10h/d,培养10-15d后种子开始转绿形,40-50d后形成原球茎;

(4)继代增殖培养:原球茎用调羹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其继代增殖培养基组分为:1/2mb+马铃薯泥3-5%+香蕉泥5-7%+6-ba0.2-0.5mg/l+naa0.1-0.05mg/l+蔗糖25g/l+琼脂粉5-6g/l+艾稿叶干粉1-2g/l,ph值为5.8-6.0,瓶口用封口膜封2-3圈,将继人代增殖分化瓶苗置于搭建好的塑料大棚内梯形多层培养架上进行自然光培养,用白色塑料薄膜遮盖培养瓶,荫蔽度为70-80%,培养温度22-30℃,培养50-60d后,可获得高2-3cm增殖分化苗;

(5)壮苗生根培养:增殖分化苗用镊子接种于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其壮苗生根培养基组分为:1/2mb+香蕉泥8-10%+naa0.2-0.5mg/l+蔗糖20g/l+琼脂粉5-6g/l+艾稿叶干粉3-5g/l,ph值为6.0-6.2,把瓶苗置于自然光下搭建好塑料大棚苗床上培养,荫蔽度为60-70%,温度控制在30℃以下,炼苗培养60-70d后,可获株高5-7cm的生根苗;

(6)移栽:将株高5-7cm生根苗取出,用清水洗干净根部的培养基,置于0.1%高锰酸钾或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10min,捞出晾干至根发白,移栽于腐熟艾稿:腐熟锯木渣:腐质土:火烧土=1:2:4:3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株行距5×5cm,荫蔽度70-80%,湿度60-70%,温度控制在30℃以下;

(7)移栽管理:3-5月白芨移栽后,荫蔽度为70-80%,6-10月用双层遮阳网进行遮阳,光照强采用双层遮阳网,光照弱用一层遮阳网,采用自动喷灌进行浇水,人工除草,4月撒施腐熟的艾稿肥加有机肥(牛粪、羊粪、马粪等),5-8月结合浇水每月喷2000-3000倍沼液肥,采用以上方式进行白芨栽培管理,11月后用树叶作死覆盖进行保温保水,厚度10cm。翌年3月下旬去除厚5cm左右的死覆盖,让白芨苗萌发出土。若发现病害,可用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若发现地下害虫地老虎,可用杀虫剂是地虫灵(5%特丁硫磷)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具体实施方式

(1)外植体选择:选取白芨人工授粉后140d无病虫害成熟的蒴果,用0.01%的洗洁精或洗衣粉溶液清洗,在自来水中清洗干净,用纯净水清洗1-2次;

(2)消毒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浓度75%酒精中浸泡60s后,然后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10-15min,无菌水清洗5-6次,获得白芨无菌蒴果;

(3)萌发培养:白芨无菌蒴果在灭菌盘内,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酒精灯烘烤蒴果表皮,用手术刀片切开蒴果,将种子播种于萌发培养基上,基本母液采用改良ms(无水氯化钙和硝酸钾减半、肌醇不用)为mb,其萌发培养基组分为:1/2mb+马铃薯泥2-4%+6-ba0.1-0.2mg/l+蔗糖20g/l+琼脂粉5-6g/l,ph值为5.8-6.0,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800-2000lx,光照时间8-10h/d,培养10-15d后种子开始转绿形,40-50d后形成原球茎;

(4)继代增殖培养:原球茎用调羹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其继代增殖培养基组分为:1/2mb+马铃薯泥3-5%+香蕉泥5-7%+6-ba0.2-0.5mg/l+naa0.1-0.05mg/l+蔗糖25g/l+琼脂粉5-6g/l+艾稿叶干粉1-2g/l,ph值为5.8-6.0,瓶口用封口膜封2-3圈,将继人代增殖分化瓶苗置于搭建好的塑料大棚内梯形多层培养架上进行自然光培养,用白色塑料薄膜遮盖培养瓶,荫蔽度为70-80%,培养温度22-30℃,培养50-60d后,可获得高2-3cm增殖分化苗;

(5)壮苗生根培养:增殖分化苗用镊子接种于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其壮苗生根培养基组分为:1/2mb+香蕉泥8-10%+naa0.2-0.5mg/l+蔗糖20g/l+琼脂粉5-6g/l+艾稿叶干粉3-5g/l,ph值为6.0-6.2,把瓶苗置于自然光下搭建好塑料大棚苗床上培养,荫蔽度为60-70%,温度控制在30℃以下,炼苗培养60-70d后,可获株高5-7cm的生根苗;

(6)移栽:将株高5-7cm生根苗取出,用清水洗干净根部的培养基,置于0.1%高锰酸钾或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10min,捞出晾干至根发白,移栽于腐熟艾稿:腐熟锯木渣:腐质土:火烧土=1:2:4:3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株行距5×5cm,荫蔽度70-80%,湿度60-70%,温度控制在30℃以下;

(7)移栽管理:3-5月白芨移栽后,荫蔽度为70-80%,6-10月用双层遮阳网进行遮阳,光照强采用双层遮阳网,光照弱用一层遮阳网,采用自动喷灌进行浇水,人工除草,4月撒施腐熟的艾稿肥加有机肥(牛粪、羊粪、马粪等),5-8月结合浇水每月喷2000-3000倍沼液肥,采用以上方式进行白芨栽培管理,11月后用树叶作死覆盖进行保温保水,厚度10cm。翌年3月下旬去除厚5cm左右的死覆盖,让白芨苗萌发出土。若发现病害,可用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若发现地下害虫地老虎,可用杀虫剂是地虫灵(5%特丁硫磷)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