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239发布日期:2018-11-30 23:1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每百克鲜金针菇中含水量89.73g、蛋白质2.72g、脂肪0.13g、灰分0.83g、糖5.45g、粗纤维0.87g、铁0.22mg、钙0.097mg、磷1.48mg、钠0.22mg、镁0.31mg、维生素b10.29mg、维生素c2.27mg;金针菇含18种氨基酸,每100g干金针菇含氨基酸20.9g,其中人体的必须8种氨基酸为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金针菇中的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含量较高,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而称为“增智菇”。从金针深层培养菌丝体中提取到一种叫pof的蛋白质“原朴菇素”不含糖,以及和金针菇子实体中提取的“朴菇素”都有对肉瘤s-180等有抑制作用。

金针菇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金针菇生产中,现有技术常选用棉籽壳,玉米芯,麸皮,木屑,石灰等原材料配制成固体培养基作为金针菇生长的营养源。现有技术培养基大多是将原材料通过简单地粉碎加工,颗粒度较大,然后加水混合搅拌,培养基混合不均,而且装瓶困难,营养不均衡,生长不整齐,造成采收期延长,品质下降等问题。而且目前的技术大多也没有结合金针菇生产特点,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参数的关于光照、温度、湿度和风量的控制调节系统,导致金针菇出菇速度不稳定、发育程度不一致、培育周期长、金针菇出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食用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食用、药用都有很大需求的金针菇,如何培养出高质、高量的金针菇来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作:先将玉米芯、大豆皮、甜菜渣、贝壳粉、麸皮、米糠和棉籽壳倒入搅拌设备中,然后倒入啤酒糟、碳酸鈣搅拌,搅拌时间为干拌15min再湿拌30min,混合料含水量为64-66%;搅拌至用手使用均力捏的情况下,有水从指缝间渗出,后呈水滴状连续滴下时即可。

2、装瓶:将制作好的培养料进行装瓶,装瓶重量为850±30g,装瓶高度为料面到瓶口的高度为1.8-2cm。

3、灭菌:将罐装好的栽培瓶送入灭菌锅,从灭菌锅加水结束到入锅最迟不得超过2.5小时;灭菌过程中,灭菌锅需2次抽真空正空,压力为-0.055mpa;一次保温0.041mpa,100℃维持一小时;灭菌0.121mpa,121℃维持一小时。

4、冷却:将装有栽培瓶的瓶车推到冷却间,相邻行的瓶车间隔30~40cm左右,设定冷却温度为6℃-10℃,至培养料温低于20℃即可。

5、接种:严格执行接种间的消毒要求,接种量为30-35ml,一罐检测2次并记录下接种量;60分钟一次火焰消毒;20分一次tcca消毒。

6、培养:分两期,一期培养7天,此时是菌丝快速定植的时期;二期培养14天,此时是菌丝生长时期,栽培种在培养21天后应长满整个栽培瓶;要求瓶间温度≤18℃,料温≤20℃。

7、搔菌:采用搔菌机进行操作,要求下喷水时间3s,下喷水等待时间0.5s,下喷水压力0.3mpa,上喷水时间0.2s,上喷水压力0.3mpa,上喷水喷洒量5-10ml/瓶;搔菌高度0.7~0.9mm,经上喷水后的栽培瓶料面残料少、平整、瓶口残料少;上喷药喷洒均匀,喷洒量正常,每瓶喷洒量差异不大。

8、生育:将经上步处理后的栽培瓶送入生育室,进行生育栽培,具体操作如下:

第1、2天,温度14.5℃、湿度98%、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8h、不光照、频率30hz,菌丝恢复正常;第3天,温度14.5℃、湿度98%、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12h、蓝光照6h、频率30hz,菌丝恢复正常;第4、5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8h、蓝光照6h、频率30hz,菌丝恢复正常;第6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上午风2h、下午风2h,不光照、频率30hz,芽基凝结正常;第7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95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芽基凝结正常;第8天,芽基凝结正常,温度14.5℃、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第9天,芽出正常,温度13℃、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第10天,芽出正常,温度10℃、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第11天,芽出正常,温度6℃、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第12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抑制机光照6h、频率30hz;第13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0hz;第14、15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0hz;第16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5%左右、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5hz;第17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5%左右、co2浓度2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5hz;第18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3%左右、co2浓度2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蓝光照、频率35hz;第19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6℃、湿度90%左右、套筒后co2浓度9500ppm以上、套筒后抑制机吹风24h、套筒后蓝光照3h、频率30hz;第20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6℃、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14h、套筒后蓝光照8h、频率40hz;第21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7℃、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蓝光照0h、频率40hz;第22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7℃、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蓝光照7h、频率40hz;第23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8℃、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2h、蓝光照6h、频率35hz;第24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9℃、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0h、蓝光照3h、频率30hz;第25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10℃、湿度90%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0h、蓝光照0h;第26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10℃、关加湿器、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0h、蓝光照0h、频率30hz、频率30hz,进入采收期。

9、采收:菇体长至筒纸平齐或筒纸上,整个生育室有20%的菇体达到采收标准即可采收,采收时先撕下筒纸后在进行采收。

10、出仓包装:将采收好的菇体出仓,然后进包装间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作单瓶培养料的各原料的使用量为:玉米芯135g、大豆皮10g、麸皮20g、米糠125g、棉籽壳25g、甜菜渣10g、贝壳粉2.5g、啤酒糟10g和碳酸鈣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玉米芯要求:外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颗粒度2~4mm和4~6mm之和大于50%,无害杂质含量3%以下,含水量≤15%,ph值为5.75~7.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大豆皮要求:外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颗粒度4mm以下,无害杂质含量1%以下,含水量≤14%,ph值为5.9~6.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麸皮要求:外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颗粒度4mm以下中麸,无害杂质含量1%以下,含水量≤15%,ph值为6.2~6.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米糠要求:外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砻糠杂质2%以下、碎米含量3%以下,含水量≤15%,糖度平均为3.35,ph值为6.2~7.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棉籽壳要求:灰白色、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颗粒度为中壳、中毛,无害杂质含量1%以下,含水量≤15%,ph值为6~7.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玉米芯要求:外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颗粒度2~4mm和4~6mm之和大于50%,杂质含量3%以下,含水量≤15%,ph值为5.75~7.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啤酒糟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颗粒度4mm以下,无害杂质含量1%以下,含水量≤14%,ph值为4.0~6.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贝壳粉为牡蛎壳粉,颗粒度2mm以下,无害杂质含量1%以下,含水量≤9%,ph值为8.5~9.1。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改进培养基及严格控制栽培过程等来实现提高金针菇品质和产量的目的。本发明从培养料入手,制定每一个原材料的采用标准,制成的培养料为金针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创造了优质金针菇的生长环境,确保了出菇量。同时,本发明从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生育等环节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参数,培养出来的金针菇外观整齐,无水菇,无病菇,无烂菇,无黄头菇,口味鲜嫩,产量高。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1、先将135g玉米芯、10g大豆皮、10g甜菜渣、2.5g贝壳粉、20g麸皮、125g米糠和25g棉籽壳倒入搅拌设备中,然后倒入10g啤酒糟、5g碳酸鈣搅拌,搅拌时间为干拌15min再湿拌30min,混合料含水量为65%左右。搅拌至用手使用均力捏的情况下,有水从指缝间渗出,后呈水滴状连续滴下时即得一瓶培养料,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多瓶。制作培养料的各原料标准如下:

玉米芯

大豆皮

麸皮

米糠

棉籽壳

啤酒糟

贝壳粉

2、将制作好的培养料进行装瓶,装瓶重量为850±30g,装瓶高度为料面到瓶口的高度为1.8-2cm。

3、将罐装好的栽培瓶送入灭菌锅,从灭菌锅加水结束到入锅最迟不得超过2.5小时;灭菌过程中,灭菌锅需2次抽真空正空,压力为-0.055mpa;一次保温0.041mpa,100℃维持一小时;灭菌0.121mpa,121℃维持一小时。开机时检查总阀压力,一周要检查一次安全阀。

4、将装有栽培瓶的瓶车推到冷却间,冷却间每行横放4车,相邻行的瓶车间隔30~40cm左右,设定冷却温度为6℃-10℃,至培养料温低于20℃即可。

5、严格执行接种间的消毒要求,接种量为30-35ml,一罐检测2次并记录下接种量;60分钟一次火焰消毒;20分一次tcca消毒。

6、培养分两期,一期培养7天,此时是菌丝快速定植的时期;二期培养14天,此时是菌丝生长时期,栽培种在培养21天后应长满整个栽培瓶;要求瓶间温度≤18℃,料温≤20℃。培养观察:第5天,瓶颈部位可明显看到白色菌丝,少部分菌丝可长至瓶肩(拍摄不明显)。第8天,栽培种菌丝长过瓶肩,部分位置菌丝可长至栽培瓶1/2处,菌丝洁白。第12天,大部分位置菌丝均长至栽培瓶1/2处,菌丝洁白,且料面处菌丝与底部发菌的菌丝相连。第16天,栽培种发菌面积约为整个栽培瓶的70%。第20天,栽培种发满整个栽培瓶。

7、采用搔菌机进行搔菌操作,要求下喷水时间3s,下喷水等待时间0.5s,下喷水压力0.3mpa,上喷水时间0.2s,上喷水压力0.3mpa,上喷水喷洒量5-10ml/瓶;搔菌高度0.7~0.9mm,经上喷水后的栽培瓶料面残料少、平整、瓶口残料少;上喷药喷洒均匀,喷洒量正常,每瓶喷洒量差异不大。

8、将经上步处理后的栽培瓶送入生育室,进行生育栽培,具体操作如下:

a、检查生育室各设施:

蒸发器系统:(1)对于进仓后的生育室,进入房间前先确认是否开启,进入室内,查看金针菇长势、耳听蒸发器转动响声,同时查看蒸发器扇叶使用情况,确认转速正常且无响声,方可巡查下一个生育室。(2)遇到转速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电源,通知设备部立即整修。

加湿器系统:(1)当天需要使用加湿的生育室,进入房间前先确认是否开启,进入室内,查看金针菇长势、擦拭干球探头,同时查看加湿器主机透气使用情况,确认加湿正常且均匀,方可巡查下一个生育室。(2)遇到加湿设备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电源,通知设备部立即整修。

进排风系统:(1)当天需要使用的生育室,进入房间前先确认是否开启,进入室内,查看金针菇长势、测定co2浓度,同时耳听近排风主机转速情况,确认近排正常且co2浓度达到工艺要求,方可巡查下一个生育室。(2)遇到近排风设备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电源,通知设备部立即整修。

控制箱系统:(1)当天需要使用加湿的生育室,进入房间前先确认是否开启,进入室内,查看金针菇长势、擦拭干球探头,同时查看加湿器主机透气使用情况,确认加湿正常且均匀,方可巡查下一个生育室。(2)遇到加湿设备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电源,通知设备部立即整修。

抑制机系统:(1)当天需要使用抑制机的生育室,进入房间前先开启抑制机,进入生育室内查看金针菇长势,同时手摸出风口风速情况,确认抑制机出风风速达到工艺要求,方可巡查下一个生育室。(2)遇到抑制机设备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电源,通知设备部立即整修。

蓝光灯带:(1)当天需要使用蓝色光带及抑制机光照的生育室,进入房间前,先开启灯光,进入室内,查看金针菇长势,同时查看蓝色光带及抑制机灯管使用情况,确认光照设备正常,方可巡查下一个生育室。(2)遇到光照设备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电源,通知设备部立即整改。(3)公布当天在光照的生育室情况:生育室编号,光照时间(尽量在生育室的入口处)。

b、生育期控制:

第1天,菌丝恢复正常,温度14.5℃、湿度98%、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8h、不光照、频率30hz。

第2天,菌丝恢复正常,温度14.5℃、湿度98%、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8h、不光照、频率30hz。

第3天,菌丝恢复正常,温度14.5℃、湿度98%、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12h、蓝光照6h、频率30hz。

第4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8h、蓝光照6h、频率30hz,菌丝恢复正常。

第5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风8h、蓝光照6h、频率30hz,菌丝恢复正常。

第6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2500ppm、抑制机吹上午风2h、下午风2h,不光照、频率30hz,芽基凝结正常。

第7天,温度14.5℃、湿度94%、co2浓度95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芽基凝结正常。

第8天,芽基凝结正常,温度14.5℃、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

第9天,芽出正常,温度13℃、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

第10天,芽出正常,温度10℃、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

第11天,芽出正常,温度6℃、湿度97%以上、co2浓度100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不光照、频率30hz。

第12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不吹风、抑制机光照6h、频率30hz。

第13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0hz。

第14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0hz。

第15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7%以上、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0hz。

第16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5%左右、co2浓度4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5hz。

第17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5%左右、co2浓度2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不光照、频率35hz。

第18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5℃、湿度93%左右、co2浓度25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蓝光照、频率35hz。

第19天,芽基长势正常,温度6℃、湿度90%左右、套筒后co2浓度9500ppm以上、套筒后抑制机吹风24h、套筒后蓝光照3h、频率30hz。

第20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6℃、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14h、套筒后蓝光照8h、频率40hz。

第21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7℃、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蓝光照0h、频率40hz。

第22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7℃、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4h、蓝光照7h、频率40hz。

第23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8℃、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2h、蓝光照6h、频率35hz。

第24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9℃、湿度92%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0h、蓝光照3h、频率30hz。

第25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10℃、湿度90%左右、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0h、蓝光照0h。

第26天,菇体长势正常,温度10℃、关加湿器、co2浓度1000ppm以上、抑制机吹风0h、蓝光照0h、频率30hz、频率30hz,进入采收期

9、菇体长至筒纸平齐或筒纸上,整个生育室有20%的菇体达到采收标准即可采收,采收时先撕下筒纸后在进行采收。

10、将采收好的菇体出仓,然后进包装间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即可。包装标准如下:

1)大包装a级标准:

菇盖直径≤1cm,菇柄长15-17cm,每包2521-2529克。菇柄长短一致,菇盖大小均匀,产品摆放整齐方正,无杂质,袋口扎紧。每箱8包,套内袋,头对头扎口朝上摆放整齐。采用20kg印花纸箱绿色印字胶带。

2)大包装b级品标准:

菇盖直径1-1.5厘米,柄长15-17厘米,每包2521-2529克。菇柄长短一致,菇盖大小均匀,产品摆放整齐方正,无杂质,袋口扎紧。每箱8包,无内袋,根对根扎口朝上摆整齐。采用20kg印花纸箱,蓝色印字胶带。

3)大包装c级品标准:

菇盖直径1.5-2厘米,菌柄长15-17厘米,每包2521-2529克。菇柄长短一致,菇盖大小均匀,产品摆放整齐方正,无杂质,袋口扎紧。每箱8包,无内袋,根对根扎口朝上摆放整齐。采用20kg印字纸箱,绿色胶带。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