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籼稻田施用土壤活化剂增强抗逆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01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中籼稻田施用土壤活化剂增强抗逆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籼稻,栽培稻的一个亚种。最先由野生稻驯化形成的栽培稻。与粳稻比较:分蘖力较强;叶片较宽,叶色淡绿,叶面茸毛较多;谷粒细长。稃毛短少,成熟时易落粒,出米率稍低;蒸煮的米饭黏性较弱,胀性大;比较耐热和耐强光,耐寒性弱。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热带非洲。中国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和云贵高原的低海拔地区。籼稻有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之分,现有技术中,稻田办结严重,土壤微生物群和土壤养分结构越来越不利于中籼稻的生产,导致中籼稻抗逆性变弱,产量不是很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科学高产的中籼稻田施用土壤活化剂增强抗逆性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籼稻田施用土壤活化剂增强抗逆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中籼稻机插后50天,在籼稻拔节后孕穗前,选晴天下午2-3时,在中籼稻田边,建立0.2方水池,水池底部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在覆膜后的水池中注入0.2方河水,然后向水池中投入红糖4kg、土壤活化剂2kg,并搅拌均匀,发酵24h,得母液;取母液200kg,加水稀释至2000kg,用机动喷雾机将稀释液均匀喷洒2公顷中籼稻田中;一个月后采用同样的稀释液进行第二次施用,施用方式采用灌水流施,用量与第一次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发酵过程的温度为35℃~45℃,ph值6.8,溶液溶氧量为9.8ppm,压强为1.05~1.12倍标准大气压。作为优选,所述土壤活化剂以有机物为主料,并含有质量分数为0.003%的吉洛不动杆菌、0.002%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0.0025%、0.0035%纳豆芽孢杆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中籼稻田施用土壤活化剂对土壤微生物群及土壤养分进行结构改造,提高稻株中后期的抗逆性。本发明在稻田边建池进行发酵,生产母液,经过土壤活化剂与红糖溶液混合,并进行发酵,可显著提高土壤活化剂对中籼稻田土壤的改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中籼稻田施用土壤活化剂增强抗逆性的方法,选择现有的土壤活化剂,该土壤活化粉的质量份组成如下:泥炭腐殖酸30-60份、聚乙烯醇2-5份、聚丙烯腈2-5份、石膏粉2-6份、膨润土6-12份、珍珠岩3-8份、细菌纤维素6-12份、土壤保水剂2-8份、硫磺2.8-5.8份、ph缓冲剂2.8-6.4份、光合菌群6-12亿/kg。在安徽省庐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中籼杂交稻两优6326,机插大田;中籼稻机插后50天,在籼稻拔节后孕穗前,选晴天下午2-3时,在中籼稻田边,建立0.2方水池,水池底部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在覆膜后的水池中注入0.2方河水,然后向水池中投入红糖4kg、土壤活化剂2kg,并搅拌均匀,发酵24h,得母液;取母液200kg,加水稀释至2000kg,用机动喷雾机将稀释液均匀喷洒2公顷中籼稻田中;一个月后采用同样的稀释液进行第二次施用,施用方式采用灌水流施,用量与第一次相同。1.1对病虫害影响第一次施用稀释液(土壤活化剂)后两周观察五(3)代稻纵卷叶螟,其卷叶率15%以下,比不施的降低了50%。第二次施用稀释液(土壤活化剂)后第二周,稻株正处于灌浆乳熟期,五(3)稻飞虱发生百丛虫口600余头,比不施用的降低了60%以上。1.2对根量影响:施用土壤活化剂(稀释液)比不施土壤活化剂(稀释液),根系发达,施用二次的比一次施用的或不施用的,根要长得多(见表)。表1施用土壤活化剂处理对根系的影响调查田块处理亩穴数株高(cm)根长(cm)第一块(施用二次)10556122.924.5第二块(施用一次)10556114.421.2第三块(不施对照)10556110.314.71.3对产量及其产量结构影响:施用土壤活化剂(稀释液),增强了根系活性,提高了土壤肥力,施用二次土壤活化剂(稀释液)处理田块测产理论单产691.6kg,施用土壤活化剂(稀释液)一次处理田块测产理论单产620.7kg,分别比对照(不施)处理理论单产580.8kg,高110.8kg和39.9kg。从产量结构来看,对穗轴长度及一次枝梗数影响差异不大,但对二次小枝梗及颖花总量、结实率影响差异很大(详见表2)表2施用土壤活化剂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调查1.4增加效益:施用土壤活化剂(稀释液)二次处理效益高,比对照667m2均高151.11元,施用土壤活化剂一次比较效益不高,比对照仅高21.77元。(详见表3)表3施用土壤活化剂处理效益比较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