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公害花鲈淡水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879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花鲈淡水养殖方法,尤其涉及能够规模化迅速养殖淡水花鲈,提高经济效益的无公害人工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花鲈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其有广温、广盐、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效益好的特点。花鲈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淡水花鲈对普及花鲈养殖,丰富淡水鱼养殖品种,提高淡水鱼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优质无公害的鲈鱼更为人们所关注,成为水产养殖研究的新方向。如何通过将花鲈进行无公害人工淡水养殖,通过淡化和驯化等手段,改良饵料的选择和投放,保证花鲈苗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效的花鲈无公害淡水人工养殖技术,提高花鲈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公害花鲈淡水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鱼池配进排水管、充气管和气石;

整理淡化池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冲洗后,再加入与购苗地相同盐度的海水;

购买全长4cm以上、规格整齐、活动力强、无畸形的花鲈变态期幼苗为养殖苗种投放,对鱼苗进行淡化;

投放足量的新鲜、适口的饵料,待鱼苗全长达到9cm以上后可转入成鱼池养殖;

每尾达到500g以上,即可收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淡水池面积适中,水深应保持0.8m左右,成鱼池水深1.5m左右;整理鱼池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淡水冲洗干净并在池中计入与购苗地相同盐度的海水备用;淡水池水口采用对角线方式设置,进水口高于池面,排水口与水面齐高,尼龙筛绢网封口,同时防治蛇、蛙、鼠等动物;配充气管和气石。

进一步所述幼鱼投放和淡化的具体方法如下:

购买全长4cm以上、规格整齐、活动力强、无畸形的花鲈变态期幼苗为养殖苗种;将鱼苗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按500尾/m2密度投放,待其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摄食后开始淡化,每天抽掉一部分池水,然后缓慢注入淡水,使其盐度下降,淡化梯度为每天盐度降低0.2%;大约经过7~10d的淡化处理,池水的盐度在0.05%以下时鱼苗已经能够完全适应淡水环境。

进一步所述投喂的具体方法如下:

淡化期花鲈鱼苗易相互残食,因此尽量使鱼苗饱食;鱼苗刚入池投喂新鲜鱼糜;2d后可在鱼糜饵料中拌入粉碎的花鲈稚鱼人工配合饲料,并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当鱼苗全长达4.5cm左右时,开始投喂花鲈稚鱼颗粒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鱼苗全长达5~8cm时,饲料中混入适量幼鱼颗粒配合饲料并逐渐加大比例,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淡化和驯食期间每天投饵4次,投饵时间为7:00、11:00、15:00、19:00,每次投饲后0.5h清理残饵;经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花鲈全长可达9cm以上,即可转入成鱼养殖。

进一步所述成鱼喂养具体体方法如下:

成鱼的放养密度约为10000尾/hm2;投喂采用花鲈颗粒配合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次30min,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投饲量及投喂次数,体重达到500g左右即可捕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淡化速度快,效果好;

2.驯化快,生长发育整齐,存活率高;

3.无公害淡水养殖,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建4×4的淡水池,保持水深0.8m,1公顷成鱼池,保持水深1.5m,保证养殖场的需水量,水源无污染。将淡水池、成鱼池消毒。投放8000尾左右鱼苗,淡化,淡化梯度为每天盐度降低0.2%。7-10天后即可完成淡化过程。保证每天饵料充分,一天投放4次。1个月左右,苗种长到9cm后可取入成鱼池中喂养,放养密度约为10000尾/hm2,每天投喂3~4次,每次30min,可根据温度和气压的变化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花鲈淡水养殖方法,包括如下内容: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花鲈生长条件:整理消毒淡化池、精选优质鱼苗并选用与鱼苗产地同浓度海水养殖、按一定浓度梯度逐步淡化海水、鱼糜饵料喂养、待幼鱼达到一定标准后转入成鱼方式养殖、并调节此过程中天气、水温、摄食等对花鲈生长的影响,使花鲈适应人工养殖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其产量和效益,获得优质无公害花鲈,推动花鲈养殖业的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夏福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辰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6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