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荚木种子催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6779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发明属于林木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翅荚木种子催芽方法。

技术背景

翅荚木(zeniainsignis)是苏木科翅荚木属落叶高大乔木,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该树种具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抗性强、耐瘠薄等诸多优良特性,被各地广泛引种栽培,成为当地速生丰产林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理想选择树种。由于该树种种子存在种皮蜡质、坚硬、不易透水,导致其直播发芽率低等问题,使得该树种造林所需苗木难以稳定提供,影响着该树种资源的人工培育,因此,本发明通过改进翅荚木种子催芽方法,探讨该树种的实生苗高效育苗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翅荚木种子催芽方法,能提高其种子发芽率的育苗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翅荚木种子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不同初始水温进行种子催芽,将烧好的各温度梯度的热水直接倒入装有供试种子的铁桶,待其自然冷却后再浸泡一段时间,之后涝出进行种子播种育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种翅荚木种子催芽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翅荚木种子发芽率且表现稳定,能为翅荚木实生苗高效培育提供简单可行的种子催芽方法。

具体实施例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1)试验设计。播种育苗首先进行种子处理,在播种前用设置81℃、83℃、85℃、87℃、89℃五种初始水温进行种子催芽,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个重复选取1000粒种子进行催芽实验。

(2)实验方法。将烧好的各温度梯度的热水直接倒入装有供试种子的铁桶中,待其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5-20h。之后涝出、晾干后放到塑料托盘上,下层垫上稻草,上层也用稻草覆盖,托盘置于背风向阳处,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湿。种子处理后20d,且能完全判定是否发芽时,记录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数,统计发芽率。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对翅荚木种子进行催芽,能有效促进其种子发芽率的关键技术。种子处理20d,且能完全判定是否发芽时,统计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数,计算发芽率,研究发现,初始水温为83-85℃的热水催芽处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积极效果,其有益效果是能够简单有效显著提高翅荚木种子发芽率,能为推广翅荚木大面积造林提供技术支持。

实施例:

种子催芽试验在顺昌县林业技术中心无菌实验室内进行。2014年2月将上年冬季从顺昌采种母树上收集的翅荚木种子,将烧好的各温度梯度的热水直接倒入装有供试种子的铁桶中,待其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5-20h。之后涝出、晾干后放到塑料托盘上,下层垫稻草,上层也用稻草覆盖,托盘置于背风向阳处,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湿。种子处理后20d,且能完全判定是否发芽时,记录各个处理种子的发芽数,统计发芽率。结果发现:83℃与85℃热水催芽处理发芽率都较高,发芽率都达9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翅荚木种子发芽率的催芽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是高效培育翅荚木实生苗的关键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置81℃、83℃、85℃、87℃、89℃五种初始水温进行种子催芽,将烧好的各温度梯度的热水倒入装有供试种子的铁桶内,待其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5‑20h。之后涝出、晾干后放到塑料托盘上,下层垫稻草,上层也用稻草覆盖,托盘置于背风向阳处,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湿。种子处理后20d,记录统计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数,研究发现:83‑85℃热水催芽处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翅荚木种子发芽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种翅荚木种子催芽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翅荚木种子发芽率且表现稳定,能为翅荚木实生苗高效培育提供简单可行的种子催芽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徐朝斌;姚湘明;叶麒;钟全林;詹永亮;程栋梁;查轩;张天宇;蔡晓芝;常云妮;刘际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7.19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