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蟹混合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70024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蟹混合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是一种常见的甲壳类动物,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最适宜在水草丛生,饵料丰富的水体中生存,因而多选择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等淡水生态系统作为河蟹的养殖基地。河蟹、小龙虾是一种味道鲜美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品,深为人们喜爱。将小龙虾、河蟹混合养殖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单一养殖造成的水质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虾蟹混合的生态养殖方法,依照该方法养殖的虾蟹成活率高、品质高、生长速度快。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虾蟹混合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a.池塘生态条件的建设:

养殖池塘面积30-40亩,底部淤泥5-10cm,在池塘中设有环沟和纵横沟,占全池的30-40%,池塘分成浅水区和深水区,池塘中设有进排水口、均用过滤网具封住,在池塘中种有苦草、伊乐藻、芦苇、水花生等,水草占整个池面的1/3-2/3;

b.小龙虾、河蟹的放养与投喂:

小龙虾放养规格为25-40尾/kg,亩放养量为10-13kg;河蟹放养规格为100-120尾/kg,亩放养量为480-500尾;

2月份,放养虾种、蟹种,每天投喂a饲料3-4次;4月份投放活螺蛳;6月份,每天投喂b饲料两次,早晚各一次,傍晚投喂量占全天的65-70%,日投喂量为小龙虾、河蟹体重的8-10%,在岸边和浅滩区多设投喂点,均匀投喂;

c.水质管理:

2月份放养虾种、蟹种时,水位为0.7-0.8m,到5月中下旬水位达到1.2-1.5m;秋季,通过排水,使混养池浅水区水深为0.4-0.6m;

养殖区的水质透明度为30-60cm,用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调水体ph值为7.5-8.5,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20cm;

d.病害防治、日常管理:

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每隔15-20天投喂一次含免疫增强剂的饲料,每次连续投喂4-6天;

每天巡池2-3次,检查防逃设施,观察记录小龙虾、河蟹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

e.碳源、芽抱杆菌的投放:

向池塘中投放碳源糖蜜、葡萄糖、木薯渣、稻壳粉等,调节碳氮比为15-25;将碳源用水充分溶解后泼洒,每两天泼洒一次;待生物絮团逐步形成后,通过与池塘相连的增氧机全天补充氧气;枯草芽抱杆菌的投放浓度为100-110cfu/ml。

其中,步骤a中所述环沟和纵横沟为2m×0.7m或2m×0.8m。步骤b中所述a饲料为小麦、玉米、麸皮、小杂鱼磨碎混合;b饲料为绞碎的米糠、豆饼、螺蚌肉、蚕蛹、蚯蚓混合。步骤d中所述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20kg,免疫增强剂的掺量为千分之一。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向池塘中投放适量活螺蛳,在为虾蟹提供营养丰富饵料的同时,起到净化、调节水质的作用;枯草芽抱杆菌的投放,能够增强小龙虾的抗应激作用,促进小龙虾的生长性能,同时提高其消化酶活性;

向养殖池中投放糖蜜、葡萄糖、木薯渣、稻壳粉等碳源,保持碳氮比为15-25,是形成生物絮团的条件,生物絮团先形成以丝状菌为主的框架结构,接着细菌、藻类等依附其上,生物絮团具有良好的沉降性;可定向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利用微生物转换水中氨氮成为菌体蛋白,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的问题,达到饲料营养的循环利用。

小龙虾与河蟹的混养结合了池塘生态学特性,提高了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虾蟹混合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a.池塘生态条件的建设:

养殖池塘面积30亩,底部淤泥5cm,在池塘中设有环沟和纵横沟,占全池的35%,池塘分成浅水区和深水区,池塘中设有进排水口、均用过滤网具封住,在池塘中种有苦草、伊乐藻、芦苇、水花生等,水草占整个池面的1/3;

b.小龙虾、河蟹的放养与投喂:

小龙虾放养规格为35尾/kg,亩放养量为12kg;河蟹放养规格为110尾/kg,亩放养量为500尾;

2月份,放养虾种、蟹种,每天投喂a饲料3次;4月份投放活螺蛳;6月份,每天投喂b饲料两次,早晚各一次,傍晚投喂量占全天的65%,日投喂量为小龙虾、河蟹体重的10%,在岸边和浅滩区多设投喂点,均匀投喂;

c.水质管理:

2月份放养虾种、蟹种时,水位为0.8m,到5月中下旬水位达到1.4m;秋季,通过排水,使混养池浅水区水深为0.6m;

养殖区的水质透明度为30-40cm,用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调水体ph值为7.5-8.5,每隔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cm;

d.病害防治、日常管理:

每隔15天用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每隔15天投喂一次含免疫增强剂的饲料,每次连续投喂4天;

每天巡池2次,检查防逃设施,观察记录小龙虾、河蟹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

e.碳源、芽抱杆菌的投放:

向池塘中投放碳源糖蜜、葡萄糖、木薯渣、稻壳粉等,调节碳氮比为20;将碳源用水充分溶解后泼洒,每两天泼洒一次;待生物絮团逐步形成后,通过与池塘相连的增氧机全天补充氧气;枯草芽抱杆菌的投放浓度为100cfu/ml。

其中,步骤a中所述环沟和纵横沟为2m×0.8m。步骤b中所述a饲料为小麦、玉米、麸皮、小杂鱼磨碎混合;b饲料为绞碎的米糠、豆饼、螺蚌肉、蚕蛹、蚯蚓混合。步骤d中所述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kg,免疫增强剂的掺量为千分之一。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虾蟹混合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生态条件的建设,小龙虾、河蟹的放养与投喂,水质管理,虾病防治、日常管理,碳源、芽抱杆菌的投放。小龙虾与河蟹的混养结合了池塘生态学特性,提高了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戴光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4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