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035阅读:1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园的建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面积少,所以为保障粮食安全,果树只能“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田”。因此,果园立地条件一般都比较差,有机质含量低,肥水条件差,想要种植出高品质的水果,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并且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能用于发展果树的地块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近些年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城市地面空间及农业用地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城市及近郊几乎没有成片的土地,零星小面积地块较多,想大面积常规种植果树很难。

因此,如何利用城市及近郊的零星地块,在大面积的硬化地面上种植果树,是一个很现实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充分利用山区、滩涂、庭院、城市广场等不适宜栽植果树或不适宜大面积栽植果树的地方进行果树种植,既可做果树景观,又可取得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培养基质

将园表土、腐熟有机质、河沙三者混合,得到培养基质;

步骤二、准备苗木

采用一年生单干苗,在秋季落叶后将其移入容器内继续培育大苗,然后选择优质的苗木作为移栽苗,之后对移栽苗进行修根、整株消毒杀菌;

步骤三、栽植苗木

将移栽苗放入到控根容器中,用培养基质填满控根容器,适当镇压,灌透水,将栽植好的苗木摆放在充分通风、全面见光的地方,以南北方向为行,行距≥树高;

步骤四、苗木移植后的管理

施肥管理:以追肥为主,早期宜少,中后期视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施肥量,施肥结合灌水,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进行;

水分管理:在花期和幼果期,防止培养基质过湿;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水分不宜过多;果实膨大期,盆土既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休眠期严格控制浇水,以盆土不过干为宜;

其他管理:采用细长纺锤形对果树进行整形,病虫害防治,采取常规的技术措施提高座果率并及时疏花疏果,应用常规的果实整形技术、果实套袋技术及促进果实着色和提高内在品质的技术;

步骤五、建园

采用培养2年的初结果树建园,第1年株间容器挨紧、行距2m,第2年株距1m、行距3m,第3年及以后株距1.5m、行距3.5m,随着树体生长发育,株行距根据需要不断调整。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前述腐熟有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对菇渣、锯末和秸秆分别进行喷洒熏蒸消毒;

(2)向菇渣中加入菇渣体积1.5%的石灰,向锯末和秸秆中分别加入尿素,每1m3加2kg尿素;

(3)将菇渣、锯末和秸秆按照5:2: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然后加水使含水量达60%~80%;

(4)在堆体上部覆盖塑料薄膜,人工定期翻堆,使堆内温度维持在50℃~70℃,保持7天,之后使堆内温度维持在40℃~50℃,待菇渣、锯末和秸杆都变为黑褐色、无不良气味且温度稳定时,腐熟结束。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园表土、腐熟有机质、河沙三者按照5:3:2的体积比进行混合。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选用结果年限较长的果树树种。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将移栽苗放入到控根容器中、用培养基质填满控根容器的具体过程如下:

(1)将培养基质装入到控根容器中,装入高度为控根容器内高的1/3;

(2)将移栽苗放入到控根容器中,放稳扶正之后从四周开始加培养基质,加到控根容器内高的1/2时提提苗,使根系舒展;

(3)继续添加培养基质,最后添加高度根据控根容器的大小适当调整,以能浇透水为原则。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苗木定植后,用细竹竿将主干固定。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施肥时期及肥料种类为:

(1)开花前,施1次氮、磷、钾混合肥;

(2)谢花后,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0.3%的尿素,每隔15天喷1次,喷3次~4次;

(3)4月份~5月份,每10天左右随水施1次有机液肥+尿素+硼酸+硫酸锌;

(4)6月份~8月份,每10天左右随水施1次有机液肥+氮、磷、钾混合肥+硫酸亚铁;

(5)9月份~10月份,每隔10天左右随水施1次有机肥+磷、钾混合肥+过磷酸钙。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灌水时,待盆土发干变白时再浇水,浇水后要检查盆树,待其盆底孔有少量水渗出时为宜;生长期根据墒情和果树情况及时浇水,2天~3天浇1次透水,高温季节每天浇1次,早春、晚秋5天~7天浇1次,冬季每月检查1次墒情,如需补水应在中午灌溉,灌溉方式为滴灌。

前述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病虫害防治具体如下:

(1)开春后,打一次5゜石硫合剂;

(2)开花80%左右时,打一次多抗霉素;

(3)落花10天后,打一次药,以代森锰锌为主,如喷克、大生m-45等,吡虫啉、灭幼脲、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交替使用,之后每10天~15天打一次药,连打三遍后开始套袋;

(4)套袋后,每20天~25天打一次药;

(5)7月份以后,杀菌药和戊唑醇交替使用,预防果树早期落叶。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对立地条件无要求,在山地、滩涂、院落、城市广场、街道等地方都可以建立果园,既可生产水果,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作为绿化树,还可根据需要随时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步骤一、准备培养基质

经过大量试验确定,园表土、腐熟有机质、河沙三者按照5:3:2的体积比进行混合时,配制得到的培养基质的使用效果最好。

其中,腐熟有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配制浓度为40v/v%的甲醛溶液,取该甲醛溶液50倍~100倍体积,对菇渣、锯末和秸秆分别进行喷洒熏蒸消毒;

(2)向菇渣中加入菇渣体积1.5%的石灰,向锯末和秸秆中分别加入尿素,每1m3加2kg尿素;

(3)将菇渣、锯末和秸秆按照5:2:3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水使含水量达60%~80%;

(4)在堆体上部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水分,人工定期翻堆,使堆内温度维持在50℃~70℃,保持7天,之后使堆内温度维持在40℃~50℃,待菇渣、锯末和秸杆都变为黑褐色、无不良气味且温度稳定时,腐熟结束。

步骤二、准备移栽苗

选用樱桃、苹果、桃、梨等结果年限较长的果树树种,这些果树树种栽后好几年才能进入丰产期,这样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优势。

品种和正常的建园一样,选择生产上表现较好的新优品种,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准备移栽苗的具体过程如下:

(1)采用一年生单干苗(不采用容器内播种育苗),在秋季落叶后将其移入容器内继续培育大苗(这样可以缩短育苗年限,降低成本);

(2)选择长势较为整齐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苗木作为移栽苗;

(3)对移栽苗进行修根,剪除主根,然后进行整株消毒、杀菌等常规的整理工作。

步骤三、栽植苗木

盆栽果树在生产上应用历史悠久,传统及常用的栽植容器主要有瓦盆、瓷盆、塑料桶等,这些栽植容器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是根系在栽植容器内不能舒展,根系生长差,果树长的比较矮小,无法按照正常果园管理来实现长期较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传统的盆栽果树一般选的不是生产品种,选的都是观赏性好的品种,没有经济效益。

所以,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我们摒弃传统及常用的栽植容器,选用“控根容器”作为栽植容器。

经过研究筛选,北京中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控根容器(zl00817365.6)的使用效果最好,我们利用该控根容器培育的苹果苗,中小根系比例增加,根系总量增多,根系舒展,无缠绕现象,根系发育较好。

北京中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控根容器是一种新型的控根容器,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主要由底盘、围边和插杆这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独立制作,使用时将相关部分组装起来即可。其中,底盘具有防止根腐病和控制主根盘绕的功能;围边是凸凹相间的,内壁有一层特殊薄膜,外侧顶端开有小孔,凸凹相间的结构既可扩大围边的表面积,又为侧根“气剪”(空气修剪)提供了条件;插杆拆卸方便,而且对固定、拉紧有独特的奇效。扩大该控根容器的直径,只需增加插杆和围边的数量,直径大小不受限制,可根据苗木需要自行组合,适合各种树种栽植。

栽植苗木的具体过程如下:

(1)将步骤一准备好的培养基质装入到控根容器中,装入高度以控根容器内高的1/3左右为宜;

(2)将步骤二准备好的移栽苗放入到控根容器中,放稳扶正之后从四周开始加培养基质,加到控根容器内高的1/2时提提苗,使根系舒展;

(3)继续添加培养基质,最后添加高度根据控根容器的大小适当调整,以能浇透水为原则,一般培养基质的最后添加高度比控根容器的边沿低3cm~5cm;

(4)适当镇压,灌透水,如果培养基质沉降较多,则第二天再补足;

(5)将栽植好的苗木摆放在充分通风、全面见光的地方,以南北方向为行,行距≥树高,以保证树体中下部的受光量;

(6)苗木定植后,用细竹竿将主干固定,对于死亡或生长不良的苗木要及早进行补植。

步骤四、苗木移植后的管理

1、施肥管理

以追肥为主,原则上早期宜少,中后期视苗木生长情况可酌情增加施肥量,施肥结合灌水,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进行。

施肥时期及肥料种类为:

(1)开花前,施1次氮、磷、钾混合肥;

(2)谢花后,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0.3%的尿素,每隔15天喷1次,喷3次~4次;

(3)4月份~5月份,每10天左右随水施1次有机液肥+尿素+硼酸+硫酸锌;

(4)6月份~8月份,每10天左右随水施1次有机液肥+氮、磷、钾混合肥+硫酸亚铁;

(5)9月份~10月份,每隔10天左右随水施1次有机肥+磷、钾混合肥+过磷酸钙。

2、水分管理

在花期和幼果期,防止培养基质过湿;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水分不宜过多;果实膨大期,盆土既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休眠期严格控制浇水,以盆土不过干为宜。

灌水时,要待盆土发干变白时再浇水,浇水后要检查盆树,待其盆底孔有少量水渗出时为宜;生长期根据墒情和果树情况及时浇水,一般2天~3天浇1次透水,高温季节每天浇1次,早春、晚秋可5天~7天浇1次,冬季可每月检查1次墒情,如需补水应在中午灌溉。

灌溉方式主要是滴灌,4月、5月及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浇水宜在中午温度较高时;6月~9月上旬,浇水宜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

3、其他管理

采用细长纺锤形对果树进行整形。

采取常规的技术措施提高座果率并及时疏花疏果,应用常规的果实整形技术、果实套袋技术及促进果实着色和提高内在品质的技术。

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具体如下:

(1)开春后,打一次5゜石硫合剂;

(2)开花80%左右时,打一次多抗霉素;

(3)落花10天后,打一次药,以代森锰锌为主,如喷克、大生m-45等,吡虫啉、灭幼脲、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交替使用,之后每10天~15天打一次药,连打三遍后开始套袋;

(4)套袋后,每20天~25天打一次药;

(5)7月份以后,杀菌药和戊唑醇交替使用,预防果树早期落叶。

步骤五、建园

采用培养2年的初结果树建园,第1年株间容器可挨紧(株距约0.5m),行距2m,第2年株距1m,行距3m,第3年及以后株距1.5m,行距3.5m,随着树体生长发育,株行距可根据需要不断调整。

建成的果园可根据需要随时移动,也可在有需要的时候直接去掉控根容器,将果树移栽到永久园里。当直接去掉控根容器将果树移栽到永久园里时,经试验验证,果树的移栽成活率较高,缓苗时间较短,移栽效果非常好。

无论是去掉控根容器将果树移栽到永久园里,还是将果树一直放置在控根容器内,经观察,果树的长势都非常好,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可移动果园的建立方法,对立地条件无要求,在山地、滩涂、院落、城市广场、街道等地方都可以建立果园,既可生产水果,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作为绿化树,还可根据需要随时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