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3496阅读:9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虾类养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斑节对虾,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亚属,是对虾属中最大型种。广盐性,能耐高温和低氧,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弱,抗病能力较强,个体大,壳较厚,可食比例低于中国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斑节对虾体壳较坚实,经得起用手捉拿,离水后干露于空气的耐力很强,可以销售活虾。

目前对于斑节对虾的养殖常采用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但池塘的温度不易于控制,温差变化较大,且池塘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于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而池塘对于有害物质的清理往往不彻底,在斑节对虾的养殖后期,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提高了斑节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且改善了斑节对虾的口感,提高了企业效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设生态池:所述生态池的池面面积为250-350m2,高度为1.5-2m,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排水口,向池内喷洒生石灰水溶液,暴晒3-4天,并在池底铺设泥沙,泥沙的厚度为8-10cm;生态池内还设有增氧机和搅拌装置;

s2、池内处理:向生态池内撒一层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静置暴晒5-7天;

s3、进水培水:向生态池内加入池水,并保持池水的温度为25-30℃,盐度为8-15,ph为7.5-8.5;向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并投放藻类幼苗;其中,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用量为300-400g/m3

s4、虾苗放入:培水5-7天后,选择健康、大小一致的虾苗,将虾苗放入2-4wt%的盐水中浸泡5-7分钟后放入生态池内;

s5、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3-4次;

s6、水质管理:每隔15-20天打开排水口,将生态池内的污水排出,同时将新鲜池水通过进水口注入生态池内;每隔10-15天用增氧机给生态池补充氧气,确保生态池内的水含氧量达到6.0-7.0mg/l;

s7、疾病防治:随时清理生态池内的死虾、病虾和畸形虾,每隔20-25天往鱼池内撒入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

s8、定期捕捞:每个月捕捞出13cm以上的斑节对虾;

其中,所述培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麦芽糖18-25份、蔗糖9-13份、尿素20-28份、放线菌8-12份、碳酸钙3-5份。

优选地,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浓度为68-79wt%。

优选地,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用量为200-250g/m3

优选地,所述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00-150g/m3

优选地,所述藻类选自硅藻、金鱼藻、水藻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5中,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4次投料时间分别为6:30、10:30、17:00、23:00。

优选地,所述药粉选自木槿花粉、芜荑粉、芦荟粉、牵牛子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80-240g/m3

优选地,所述放线菌选自链孢囊菌、链霉菌、诺卡氏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5中,4次投料量分别占日投料量的20%、15%、35%、30%。

上述漂白粉和大蒜粉的重量比、培水剂和小苏打的重量比、药粉和培水剂的重量比、步骤5中的虾饲料的原料均不作限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即可。

本发明采用漂白粉和大蒜粉对生态池底进行消毒处理,漂白粉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大蒜粉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两者配合作用,能够更好地消除泥沙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对斑节对虾有危害的虫类;本发明在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其中,培水剂中的蔗糖、麦芽糖和尿素配合作用,易被放线菌吸收利用,形成生物絮团并能较好地稳定存在于养殖水体中,而上述形成的稳定的生物絮团、小苏打、投放的藻类三者配合作用后,可以较好地分解和利用生态池内的残饵和排泄物,对于除去在斑节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显著地效果,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追加培水剂和药粉的混合物,而培水剂和药粉配合作用,起到了增强培水、杀菌净水的效果,为斑节对虾的生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本发明的池水盐度为8-15,在斑节对虾的生长过程中,能够与养殖水体产生接近平衡的渗透压,从而斑节对虾在蜕壳增长的过程中无需调节渗透压,只需维持体内外离子平衡,同时培水剂中的碳酸钙及时补充斑节对虾因表皮钙化而损耗的大量钙质,进而达到斑节对虾在蜕壳中耗能少,生长快的效果。通过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提高了斑节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且改善了斑节对虾的口感,提高了企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设生态池:所述生态池的池面面积为350m2,高度为1.5m,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排水口,向池内喷洒生石灰水溶液,暴晒4天,并在池底铺设泥沙,泥沙的厚度为8cm;生态池内还设有增氧机和搅拌装置;

s2、池内处理:向生态池内撒一层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静置暴晒7天;

s3、进水培水:向生态池内加入池水,并保持池水的温度为25℃,盐度为15,ph为7.5;向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并投放藻类幼苗;其中,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用量为400g/m3

s4、虾苗放入:培水5天后,选择健康、大小一致的虾苗,将虾苗放入4wt%的盐水中浸泡5分钟后放入生态池内;

s5、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

s6、水质管理:每隔15天打开排水口,将生态池内的污水排出,同时将新鲜池水通过进水口注入生态池内;每隔15天用增氧机给生态池补充氧气,确保生态池内的水含氧量达到6.0mg/l;

s7、疾病防治:随时清理生态池内的死虾、病虾和畸形虾,每隔25天往鱼池内撒入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

s8、定期捕捞:每个月捕捞出13cm以上的斑节对虾;

其中,所述培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麦芽糖18份、蔗糖13份、尿素20份、放线菌12份、碳酸钙3份。

实施例2

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设生态池:所述生态池的池面面积为250m2,高度为2m,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排水口,向池内喷洒生石灰水溶液,暴晒3天,并在池底铺设泥沙,泥沙的厚度为10cm;生态池内还设有增氧机和搅拌装置;

s2、池内处理:向生态池内撒一层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静置暴晒5天;

s3、进水培水:向生态池内加入池水,并保持池水的温度为30℃,盐度为8,ph为8.5;向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并投放藻类幼苗;其中,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用量为300g/m3

s4、虾苗放入:培水7天后,选择健康、大小一致的虾苗,将虾苗放入2wt%的盐水中浸泡7分钟后放入生态池内;

s5、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3次;

s6、水质管理:每隔20天打开排水口,将生态池内的污水排出,同时将新鲜池水通过进水口注入生态池内;每隔10天用增氧机给生态池补充氧气,确保生态池内的水含氧量达到7.0mg/l;

s7、疾病防治:随时清理生态池内的死虾、病虾和畸形虾,每隔20天往鱼池内撒入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

s8、定期捕捞:每个月捕捞出13cm以上的斑节对虾;

其中,所述培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麦芽糖25份、蔗糖9份、尿素28份、放线菌8份、碳酸钙5份;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浓度为68wt%;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用量为250g/m3

所述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00g/m3

实施例3

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设生态池:所述生态池的池面面积为300m2,高度为1.7m,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排水口,向池内喷洒生石灰水溶液,暴晒3天,并在池底铺设泥沙,泥沙的厚度为9cm;生态池内还设有增氧机和搅拌装置;

s2、池内处理:向生态池内撒一层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静置暴晒6天;

s3、进水培水:向生态池内加入池水,并保持池水的温度为27℃,盐度为12,ph为8;向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并投放藻类幼苗;其中,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用量为350g/m3

s4、虾苗放入:培水6天后,选择健康、大小一致的虾苗,将虾苗放入3wt%的盐水中浸泡6分钟后放入生态池内;

s5、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3次;

s6、水质管理:每隔17天打开排水口,将生态池内的污水排出,同时将新鲜池水通过进水口注入生态池内;每隔13天用增氧机给生态池补充氧气,确保生态池内的水含氧量达到6.5mg/l;

s7、疾病防治:随时清理生态池内的死虾、病虾和畸形虾,每隔23天往鱼池内撒入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

s8、定期捕捞:每个月捕捞出13cm以上的斑节对虾;

其中,所述培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麦芽糖22份、蔗糖11份、尿素25份、放线菌10份、碳酸钙4份;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浓度为79wt%;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用量为200g/m3

所述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50g/m3

所述藻类为硅藻;

步骤5中,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4次投料时间分别为6:30、10:30、17:00、23:00;

所述药粉为木槿花粉。

实施例4

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设生态池:所述生态池的池面面积为270m2,高度为1.6m,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排水口,向池内喷洒生石灰水溶液,暴晒3天,并在池底铺设泥沙,泥沙的厚度为8.5cm;生态池内还设有增氧机和搅拌装置;

s2、池内处理:向生态池内撒一层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静置暴晒5天;

s3、进水培水:向生态池内加入池水,并保持池水的温度为26℃,盐度为9,ph为7.8;向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并投放藻类幼苗;其中,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用量为330g/m3

s4、虾苗放入:培水5天后,选择健康、大小一致的虾苗,将虾苗放入2.5wt%的盐水中浸泡5.5分钟后放入生态池内;

s5、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

s6、水质管理:每隔16天打开排水口,将生态池内的污水排出,同时将新鲜池水通过进水口注入生态池内;每隔11天用增氧机给生态池补充氧气,确保生态池内的水含氧量达到6.3mg/l;

s7、疾病防治:随时清理生态池内的死虾、病虾和畸形虾,每隔21天往鱼池内撒入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

s8、定期捕捞:每个月捕捞出13cm以上的斑节对虾;

其中,所述培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麦芽糖19份、蔗糖10份、尿素21份、放线菌9份、碳酸钙3.5份;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浓度为72wt%;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用量为210g/m3

所述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35g/m3

所述藻类为金鱼藻;

步骤5中,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4次投料时间分别为6:30、10:30、17:00、23:00;

所述药粉为芜荑粉;

所述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的用量为240g/m3

所述放线菌为链孢囊菌;

步骤5中,4次投料量分别占日投料量的20%、15%、35%、30%。

实施例5

一种斑节对虾的人工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设生态池:所述生态池的池面面积为330m2,高度为1.9m,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排水口,向池内喷洒生石灰水溶液,暴晒3天,并在池底铺设泥沙,泥沙的厚度为9cm;生态池内还设有增氧机和搅拌装置;

s2、池内处理:向生态池内撒一层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静置暴晒6天;

s3、进水培水:向生态池内加入池水,并保持池水的温度为29℃,盐度为14,ph为8.2;向生态池内加入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并投放藻类幼苗;其中,培水剂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用量为380g/m3

s4、虾苗放入:培水6天后,选择健康、大小一致的虾苗,将虾苗放入3.5wt%的盐水中浸泡6.5分钟后放入生态池内;

s5、饲养管理: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

s6、水质管理:每隔19天打开排水口,将生态池内的污水排出,同时将新鲜池水通过进水口注入生态池内;每隔14天用增氧机给生态池补充氧气,确保生态池内的水含氧量达到6.8mg/l;

s7、疾病防治:随时清理生态池内的死虾、病虾和畸形虾,每隔24天往鱼池内撒入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

s8、定期捕捞:每个月捕捞出13cm以上的斑节对虾;

其中,所述培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麦芽糖24份、蔗糖12份、尿素27份、放线菌11份、碳酸钙4.5份;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浓度为77wt%;

所述生石灰水溶液的用量为240g/m3

所述漂白粉和大蒜粉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45g/m3

所述藻类为水藻;

步骤5中,每天定时投放虾饲料4次,4次投料时间分别为6:30、10:30、17:00、23:00;

所述药粉为芦荟粉;

所述药粉和培水剂的混合物的用量为180g/m3

所述放线菌为链霉菌;

步骤5中,4次投料量分别占日投料量的20%、15%、35%、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