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91185阅读:1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斑点叉尾鮰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斑点叉尾鮰(ictalurespunctatus)原产于美国,1984年引入我国试养,在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相继突破了养殖、繁殖、饲料、加工出口等环节技术难关,形成了从苗种繁育、养殖、加工、市场营销完整的产业链条,产量也从最初的几千吨猛增并稳定在20万吨以上,成为我国出口美国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种质来源得不到保障,累代养殖群体近交水平不断升高,养殖斑点叉尾鮰出现了明显的生长减慢、体色分化、病害高发和规格不齐等种质衰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种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瓶颈。因此,开展良种选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的紧要工作。

遗传参数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育种值的估算,制定选择指数,预测选择进展。遗传参数需要通过半同胞家系进行精确估算,且半同胞家系数量越多,遗传参数的估算就越准确。国内外通过大规模半同胞家系构建对水产动物开展选育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如大西洋鲑、虹鳟、罗非鱼、中国对虾、大菱鲆等。我国的斑点叉尾鮰家系选育研究开展较晚,运用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建立父系半同胞家系在遗传参数估计和育种方案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斑点叉尾鮰雄鱼的精巢为树枝状结构,不能像其他鱼类雄鱼一样挤出精液进行人工受精,因此斑点叉尾鮰家系构建主要采用自然繁殖的方法,且以全同胞家系为主。而在实际构建斑点叉尾鮰的半同胞家系中,存在亲本性腺发育不同步,雌鱼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不稳定,导致半同胞构建效率不高和半同胞家系构建周期长的问题。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使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构建成功率显著提高,缩短了家系构建周期,该方法能满足后续的大规模斑点叉尾鮰家系选育要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其步骤包括:

1)在自然年份1月上旬,选择4-10龄,体长50cm以上,体重2kg以上的斑点叉尾鮰个体,按2:1的雌雄比例搭配放养于亲本培育池进行培育。

2)当年5-7月,水温高于24℃时,起捕步骤1)的斑点叉尾鮰,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雌雄亲鱼,采用1雄配2雌的方法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未参与交配搭配的雌雄鱼分开,继续养殖,留作备用。

3)按照配种设计,先选取每个交配组合中的1尾雄鱼与1尾雌鱼放入独立水槽的产卵器中交配产卵。配组完成后,水槽中保持微流水和曝气,每日早晚两次观察产卵情况,产卵时间一般3-5天。

4)发现产卵完成后,取出卵块进行后续孵化。同时取出已产卵雌鱼,在腹腔注射pit电子标记,记录标记号后,放入池塘继续养殖,可用作后续年度的繁殖亲本。

5)捞取交配组的另1尾雌鱼,在其胸鳍基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维生素b1(vb1)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合剂进行人工催产,雌鱼注射后放入产卵器中与雄鱼交配,继续每日早晚两次观察产卵情况,产卵时间一般3-5天。

6)发现产卵完成后,取出卵块进行后续孵化。同时取出已产卵的雌雄鱼,在腹腔注射pit电子标记,记录标记号后,放入池塘继续养殖,可用作后续年度的繁殖亲本。

本发明所述的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优选步骤1)中亲本的培育采取单独养殖,放养密度为每650-700m2放养150尾,进一步优选每666.7m2放养150尾;养殖期间除投喂配合饲料外,每周投喂两次新鲜鱼糜和小杂鱼虾。

本发明所述的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优选步骤5)中每千克斑点叉尾鮰注射20u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6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mg维生素b1+3mg马来酸地欧酮。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使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构建成功率显著提高,缩短了家系构建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国家级斑点叉尾鮰遗传育种中心(江苏省南京市)进行实施。于当年1月上旬,选择4-10龄,体长50cm以上,体重2kg以上的斑点叉尾鮰个体,按2:1的雌雄比例搭配放养于亲本培育池进行培育。亲本培育单独养殖,放养密度为每666.7m2放养150尾,除投喂配合饲料外,每周投喂两次新鲜鱼糜和小杂鱼虾。

当年6月,水温高于24℃时,起捕培育的斑点叉尾鮰亲本,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雌雄亲鱼,采用1雄配2雌的方法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选用的斑点叉尾鮰亲鱼数量为295尾,其中雄鱼118尾,雌鱼177尾。设计59个交配组合,每组合包含1尾雄鱼和2尾雌鱼,另有1雄1雌作为候补,在交配组雌雄鱼死亡时替补使用。

按照配种设计,先选取每个交配组合中的1尾雄鱼与1尾雌鱼放入独立水槽的产卵器中交配产卵。59个配组完成后,水槽中保持微流水和曝气,每日早晚两次观察产卵情况,产卵时间一般3-5天。

发现产卵完成后,取出卵块进行后续孵化。同时取出已产卵雌鱼,在腹腔注射pit电子标记(购自青岛科易仪器有限公司),记录标记号后,放入池塘继续养殖,用于后续年度的繁殖。

捞取交配组的另1尾雌鱼,在其胸鳍基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维生素b1(vb1)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合剂进行人工催产,每kg体重注射剂量为:20uglrh-a2+1600iuhcg+1.5mgvb1+3mgdom。雌鱼注射后放入产卵器中与雄鱼交配,继续每日早晚两次观察产卵情况,产卵时间一般3-5天。

发现产卵完成后,取出卵块进行后续孵化。同时取出已产卵的雌雄鱼,在腹腔注射pit电子标记,记录标记号后,放入池塘继续养殖,用于后续年度的繁殖。

本实施例通过10天时间,共建立父系半同胞家系86个,成功率为72.9%,相比之前不足40%的构建成功率,效果显著,家系构建周期也从原来的3周以上缩短至10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规模化构建方法,步骤包括:1)培育亲本;2)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3)交配产卵;4)孵化卵块,对已产卵雌鱼注射PIT电子标记;5)人工催产。雌鱼注射后放入产卵器中与雄鱼交配;6)产卵完成后,取出卵块进行后续孵化。同时取出已产卵的雌雄鱼,注射PIT电子标记,放入池塘继续养殖,用作后续年度的繁殖。本发明方法使斑点叉尾鮰半同胞家系构建成功率显著提高,缩短了家系构建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钟立强;王明华;陈校辉;边文冀;秦钦;张世勇;姜虎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9.14
技术公布日:2017.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