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油茶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274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机油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茶油色清味香,经久耐存,不受黄曲霉素感染,不易酸败,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当前深受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食用植物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是食用油中含量最高的一种,而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据近20年来的营养学研究,茶油在降低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方面,效果比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好。动物和人群试验证明,茶油可降低人体总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经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认,茶油的品质优于橄榄油,上海二医大调查结果显示,茶油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的患者改善健康。

油茶浑身是宝,油茶茶籽经压榨提取的茶油品质优良,是理想的食用油之一。茶籽榨油后的副产——茶饼以及油茶果壳可用于制取化工产品,在医药、轻化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此外,油茶还在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生态效益。

我国现有油茶面积约333万公顷并以普通油茶为主,年产茶籽80万吨,产油20多万吨,平均亩产油4公斤,我省约3公斤,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油茶被认为的低产低效的经济林,油茶的经营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为改变油茶低产低效的状况,全国推广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通过推广应用油茶良种、优良无性系、家系、杂交品系,高产示范林产亩产油量可高达80公斤,油茶栽培将成为山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性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的提高,茶油产品消费安全方面的质量要求已成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油茶生产栽培技术规程,使油茶产品质量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是目前提高油茶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有条件的产区还可实施有机油茶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使油茶产品质量达到有机食品要求。这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也是油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油茶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有机油茶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选取外表完整、粒大、饱满、种壳黑褐色、无病斑、有光泽的新鲜茶油树种子,将茶油树种子放入温度为20~30°的温水中浸泡10-12小时,除去上浮的杂质和秕粒种子,再用800倍的百菌清溶液浸种2小时;

2)催芽:浸种后的茶油树种子沥干水分放置在保温容器中进行7~15天催芽,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控制在80%,采用浸种结合催芽操作可以提高种子直播后的发芽率以及缩短发芽时间,进而缩短整个造林周期;并在浸种和催芽过程中也可以对种子的成活性进行初步的检测,及时去掉发育迟缓的种子;

3)大棚育苗:3月下旬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在大棚内进行育苗,每亩种2500-3000株,在播种后每天喷施植物营养液3次,分早、中、晚,进行50-60天的植苗培养;

4)田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阳坡或半阳坡,光照充足、远离污染区域的地方的酸性红壤土缓坡山地;

5)科学整地:整地要求:上挖下填,削高填底,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于15度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梯状整地;翻地、开垄,深翻过程中还要对深翻的土壤进行均匀施基肥,每亩投放石灰150kg,要投放均匀,三个月后喷施石硫合剂,按0.5kg石硫合剂兑水100kg的配比均匀喷施,起防病防虫作用,通过对土壤进行提前杀菌消毒能够确保直播后的种子不被细菌病毒所感染,提高直播种子的发芽率;

6)移栽大田:待步骤3中大棚育苗的苗木长到15cm-20cm高时,将油茶苗按行距3m,株距4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在大田中按行株距挖穴,穴深0.5-0.8米,向穴中移栽油茶苗后,将有机肥1.2-1.8公斤与挖出的土混匀后回填,所述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10-15份、牛羊马粪5-8份、木薯渣2-4份、磷矿粉2-4份、蚕沙5-10份、海带渣3-7份、蛋白泥5-10份、氨基酸腐植酸3-5份、贝壳粉3-5份、花生壳粉4-7份。

7)大田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追施肥是施放上述有机肥;移栽后,当油茶树的根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15-20%时,浇一次水,浇水量为油茶树体积的1/7-1/5;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类农药的使用,以中草药包物理驱虫方法为主,所述中草药包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雷公藤5-9份、苦皮藤3-7份、除虫菊5-7份、苦楝油3-5份、肉桂油2-4份;

8)采收:山茶油的果实按常规方法进行采收。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营养液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硫酸镁30份、磷酸铵磷18份、硝酸钾22份、硼酸0.5份、硫酸铵5份、硫酸亚铁0.01份、水1000份。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各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然后再拌入适量的水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整到40~50%,接着将混合物料堆起来进行发酵,发酵过程是每过5周进行推翻一次,持续发酵6个月后,喷施百菌清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即得有机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油茶栽培方法,采用有机质十分丰富、肥效较高的生物有机肥,而且该生物有机肥形成的产品成本低、有益菌含量高,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等性能,还明显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茶油的整个生产栽培过程不放任何的化学肥料,所产油茶果品质优,而以该油茶果所产茶油产品品质更优越;整地时,投放石灰和石硫合剂,起防病防虫作用;移栽大田时添加科学配方的有机肥,并对有机肥消毒处理,不仅大大增加了油茶的生长速度,还可以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采用中草药驱虫,避免使用农药,不仅对防治病虫害有较好效果,对天敌安全,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使得油茶生产向优质高产、安全健康的目标迈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一种有机油茶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选取外表完整、粒大、饱满、种壳黑褐色、无病斑、有光泽的新鲜茶油树种子,将茶油树种子放入温度为20~30°的温水中浸泡10-12小时,除去上浮的杂质和秕粒种子,再用800倍的百菌清溶液浸种2小时;

2)催芽:浸种后的茶油树种子沥干水分放置在保温容器中进行7~15天催芽,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控制在80%,采用浸种结合催芽操作可以提高种子直播后的发芽率以及缩短发芽时间,进而缩短整个造林周期;并在浸种和催芽过程中也可以对种子的成活性进行初步的检测,及时去掉发育迟缓的种子;

3)大棚育苗:3月下旬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在大棚内进行育苗,每亩种2500-3000株,在播种后每天喷施植物营养液3次,分早、中、晚,进行50-60天的植苗培养;

4)田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阳坡或半阳坡,光照充足、远离污染区域的地方的酸性红壤土缓坡山地;

5)科学整地:整地要求:上挖下填,削高填底,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于15度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梯状整地;翻地、开垄,深翻过程中还要对深翻的土壤进行均匀施基肥,每亩投放石灰150kg,要投放均匀,三个月后喷施石硫合剂,按0.5kg石硫合剂兑水100kg的配比均匀喷施,起防病防虫作用,通过对土壤进行提前杀菌消毒能够确保直播后的种子不被细菌病毒所感染,提高直播种子的发芽率;

6)移栽大田:待步骤3中大棚育苗的苗木长到15cm-20cm高时,将油茶苗按行距3m,株距4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在大田中按行株距挖穴,穴深0.5-0.8米,向穴中移栽油茶苗后,将有机肥1.2-1.8公斤与挖出的土混匀后回填,所述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10-15份、牛羊马粪5-8份、木薯渣2-4份、磷矿粉2-4份、蚕沙5-10份、海带渣3-7份、蛋白泥5-10份、氨基酸腐植酸3-5份、贝壳粉3-5份、花生壳粉4-7份。

7)大田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追施肥是施放上述有机肥;移栽后,当油茶树的根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15-20%时,浇一次水,浇水量为油茶树体积的1/7-1/5;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类农药的使用,以中草药包物理驱虫方法为主,所述中草药包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雷公藤5-9份、苦皮藤3-7份、除虫菊5-7份、苦楝油3-5份、肉桂油2-4份;

8)采收:山茶油的果实按常规方法进行采收。

步骤3中,所述营养液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硫酸镁30份、磷酸铵磷18份、硝酸钾22份、硼酸0.5份、硫酸铵5份、硫酸亚铁0.01份、水1000份。

步骤6中,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各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然后再拌入适量的水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整到40~50%,接着将混合物料堆起来进行发酵,发酵过程是每过5周进行推翻一次,持续发酵6个月后,喷施百菌清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即得有机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