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公猪的选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7960发布日期:2019-04-23 20:0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猪的选择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种公猪的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工厂化养猪,把种猪视为生产和哺育仔猪的机器,饲料是原料,活猪是产品。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化养猪场,要想达到常年均衡生产,而且母猪群体结构比较合理,选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

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每年种公猪更新率在25%~30%。有下列情况的种公猪应被淘汰:性欲低下,经调教及药物处理仍无改善的后备公猪;睾丸器质性病变(肿大、萎缩)的公猪;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与配母猪产仔少的公猪;患过细小病毒、乙脑、伪狂井等疾病的公猪;肢蹄疾病严重,影响配种使用的公猪;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3周岁以上的老年公猪。

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种猪。如果本身不是育种场,每年都牵涉到引种公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种公猪的选择方法,以解决引进种公猪质量差、影响养猪效益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公猪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定种公猪引种计划;

步骤2:种公猪引种前准备工作;

步骤3:确定种公猪引种场家;

步骤4:挑选种公猪。

进一步的,步骤1中,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种公猪引种计划,确定引进种公猪的品种、体重和数量。

根据养殖场的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待引进种公猪的品种、体重和数量。本交时,公、母猪比例为1:20~25头,以免个别公猪不能用。种公猪的生长指标为:3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850~1000克以上,瘦肉率60%以上,背膘在8毫米左右。体重不是越重越好,一般在70~90千克较为理想。如果全年均衡产仔,还要把体重距离拉开,以便分批配种。体重太小,生长发育未完全,无法确定性成熟时体形,也有一些缺陷尚未表露出来。体重太大,长途运输会造成挤压。

进一步的,步骤2中,种公猪引种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疫病情况、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观察当地的环境。

进一步的,步骤3中,优先选择检查过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场家。

精液品质优秀的种公猪,后代活力强。

进一步的,步骤4中,挑选种公猪的要点为,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雄性特征、发育良好、三代系谱清楚、与配的母猪产仔数多。

从系谱记录上要选择无遗传缺陷的种猪后代,出生体重在一窝中较大且生长速度较快的优秀个体;外形选择四肢粗壮、结实,睾丸对称饱满,体形健壮、腮肉少,臀部丰满、包皮较小,乳头排列尽量多,淘气、眼光有神、活泼好动、口有白沫的个体;选择遗传育种值大的,说明综合性能较好;优先选择检查过精液品质的种公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引进了性能更佳、体型更好、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种公猪,产出了更多、更优质的活猪,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理,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制定种公猪引种计划。根据养殖场的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待引进种公猪的品种、体重和数量。本交时,公、母猪比例为1:20~25头,以免个别公猪不能用。种公猪的生长指标为:3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850~1000克以上,瘦肉率60%以上,背膘在8毫米左右。体重不是越重越好,一般在70~90千克较为理想。如果全年均衡产仔,还要把体重距离拉开,以便分批配种。体重太小,生长发育未完全,无法确定性成熟时体形,也有一些缺陷尚未表露出来。体重太大,长途运输会造成挤压。

种公猪引种前准备工作。了解疫病情况、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观察当地的环境。

确定种公猪引种场家。优先选择检查过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场家。

挑选种公猪。要求种公猪睾丸中等下垂,左右对称,大小匀称,轮廓明显,没有单睾、隐睾或赫尔尼亚,包皮适中,包皮无积尿;四肢强健有力,步伐开阔,行走自如,无内外八字形,无卧系、蹄裂现象;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且位置和发育良好,无瞎乳头或内翻乳头。三代系谱清楚,性能指标优良,ebv指数至少要在100以上。如果体重较大,选择活泼好动、口有白沫、性欲表现良好、精液品质优秀的公猪。与配的母猪产仔数多,后代生长快、体型好、无遗传缺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公猪的选择方法,包括: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种公猪引种计划,确定引进种公猪的品种、体重和数量;做好种公猪引种前准备工作,了解疫病情况、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观察当地的环境;选择检查过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场家;挑选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雄性特征、发育良好、三代系谱清楚、与配的母猪产仔数多的种公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引进了性能更佳、体型更好、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种公猪,产出更多、更优质的活猪,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朱桂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桂华
技术研发日:2017.10.16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