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悬浮曲面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7959发布日期:2019-04-23 20:0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车载悬浮曲面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车载悬浮曲面屏。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度、节能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汽车电子在单台汽车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汽车电子创新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车联网是汽车电子市场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其中车载触摸屏是人机互动重要的载体。大部分车型配备的传统触摸屏,需要手指触碰触摸屏后才能完成人机互动,在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在调节音响的音量,空调控制温度等,用户需要伸手触碰触摸屏,同时眼睛需要盯着触摸屏来确认手指是否有正确操作。带悬浮触控的车载触摸屏,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只需要手臂在触摸屏上挥动,做出指定的手势,即可实现相关的操作,无需用户再低头确认操作是否正确。目前市面上极少部分高端车型采用带悬浮触控的触摸屏,但是悬浮触控的距离有限,若要加大悬浮操作的距离,会导致触摸屏电磁兼容性超过国际标准而被判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更大的悬浮距离的车载悬浮曲面屏。

一种车载悬浮曲面屏,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一盖板、一感应电极层和一驱动电极层;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还包括一可视区及一围绕所述可视区的非可视区;所述盖板为内凹状的曲面结构,所述非可视区靠近所述曲面结构的侧边;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感应电极和悬浮电极,感应电极位于所述可视区,所述悬浮电极位于所述非可视区且分布在所述感应电极周围并与所述感应电极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可视区及非可视区均有分布。这种设计可使所述悬浮电极向外延伸,最大限度的使所述悬浮电极朝向用户,提高悬浮操作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整面呈内凹圆弧形。所述盖板与可视区相对设置的部分为平面,所述盖板与非可视区相对设置的部分为曲面且向用户使用方向翘曲。曲面屏的设置不仅可满足更好的视觉效果,拥有更好的视觉体验,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使所述悬浮电极朝向用户,提高悬浮操作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电极内边缘到所感应电极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所述悬浮电极外边缘到所述感应电极层外周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mm。间隔的设置可以避免走线之间相互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上下间距为0.4~0.8mm。可有效提高耦合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电极的单边宽度为4~12mm。当所述悬浮电极的单边宽度小于4mm时,所产生的电场占据的空间小,有效的悬浮距离短;当所述悬浮电极的单边宽度大于12mm时,使所述非可视区占据的屏幕占比大,不美观且不易满足电磁兼容性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热加工工艺制程的玻璃盖板,其厚度为0.7~1.1mm。热加工工艺盖板更加轻薄化,玻璃盖板的介电常数高,触摸信号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注塑盖板,其厚度为1.8~2.2。注塑工艺形成的盖板制程简单,与其他注塑形成的零部件配合使用,使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美观大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悬浮电极共用所述驱动电极。整体结构简单,在制作所述感应电极时可以与所述悬浮电极一同印刷,减少制作工序,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还包括一绑定部,所述绑定部设置在所述非可视区,所述驱动电极引出驱动电极引线,所述感应电极引出感应电极引线,所述悬浮电极引出悬浮电极引线,所述驱动电极引线、感应电极引线及悬浮电极引线均沿所述非可视区汇集到所述绑定部。绑定部的设置可以使所述驱动电极、感应电电极、悬浮电极与外部电子元件连接,进而实现触控与手势精准定位与实现命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载悬浮曲面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载悬浮曲面屏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载悬浮曲面屏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车载悬浮曲面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悬浮曲面屏10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一盖板10、一感应电极层50和一驱动电极层60;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100还包括一可视区59及一围绕所述可视区59的非可视区58;所述盖板10为内凹状的曲面结构,所述非可视区58靠近所述曲面结构的侧边。所述感应电极层50包括感应电极57和悬浮电极51,感应电极57位于所述可视区59,所述悬浮电极51位于所述非可视区58且分布在所述感应电极57周围并与所述感应电极57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电极层60包括驱动电极61,所述驱动电极61在所述可视区59及非可视区58均有分布。

所述驱动电极61与所述感应电极57形成触控感应电容。所述驱动电极61与所述感应电极57的上下间距为0.4~0.8mm。

所述悬浮电极51与所述感应电极58位于同一层,所述悬浮电极51与所述感应电极58共用所述驱动电极。

所述悬浮电极51内边缘到所感应电极58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所述悬浮电极51外边缘到所述感应电极层60外周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6mm。所述悬浮电极51材料为银浆或钼铝钼等,且不局限于此等具备导电特性的导电材料。

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还包括一绑定部53,所述绑定部53设置在所述非可视区58。所述驱动电极61引出驱动电极引线611,所述感应电极57引出感应电极引线571,所述悬浮电极51引出悬浮电极引线511。所述驱动电极引线611、感应电极引线571及悬浮电极引线511均沿所述非可视区58汇集到所述绑定部53。所述绑定部53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极61、感应电极57和所述悬浮电极51与通过各自的引线与外部电子元件连接,进而实现触控与手势精准定位与实现命令。

外部电子元件的内部电路通入直流后够产生交流信号,交流信号,传递至悬浮电极产生可变电场,产生的可变电场的波长大于悬浮电极的尺寸,此时的可变电场等效为准静电场,可以用来检测导体,而人体本身就相当于导体,当手指或者手掌进入可变电场时,可变电场发生变化,外部电子元件通过侦测可变电场产生的变化,以此检测触控位置,实现远距离触控功能。

所述盖板10通过热弯成型或注塑成型等工艺加工而成。若所述盖板为热加工工艺制程的玻璃盖板,其厚度为0.7~1.1mm;若所述盖板为注塑盖板,其厚度为1.8~2.2。

如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0整面呈内凹圆弧型。所述悬浮电极51在所述盖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盖板的外周边。

如图3、图4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0与可视区59相对设置的部分为平面,所述盖板10与非可视区58相对设置的部分为曲面且向用户使用方向翘曲。所述盖板10翘曲的边可以是相对的两条长边或相对的两条短边,也可以是四条边均翘曲。所述悬浮电极51在所述盖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上盖板10的曲边上。

所述盖板10的曲面结构设计可使所述悬浮电极向外延伸,最大限度的使所述悬浮电极朝向用户,提高悬浮操作的距离,即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手势触控操作。

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100还包括一胶层30,所述盖板10与所述感应层50通过所述胶层30贴合在一起。

上述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100周边设置的悬浮电极51形成一个电场,将所述可视区59包围起来,当用户手进入电场时,会切割电场,破坏电场的平衡。芯片通过四个方位电极反馈信号来判断手所在的方位及移动的轨迹,通过预先设定的手势,做出相应的命令。现有技术中,电场悬浮技术可以支持的悬浮操作距离为手指8~10cm,手掌10~15cm。若需要提高悬浮距离可以采用加大驱动电极扫描电压的方式,但是,此种方案会导致所述车载悬浮曲面屏100的整体辐射加到,无法满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使用曲面结构所述盖板10且满足所述悬浮电极51在所述盖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上盖板10的曲边上,可使电极向外延伸,最大限度的使电极朝向用户,提高悬浮操作的距离。同时运用成熟触控屏的制作及贴合工艺,可保证制程良率;所述悬浮电极51与所述感应电极58位于同一层且分布在所述感应电极57周边并与所述感应电极57间隔设置。在制作所述感应电极引线571时可以与所述悬浮电极51一同印刷,减少制作工序,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