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无草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85859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蘑菇无草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也是人们喜欢的低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无论作为世界性商业化的生产食用菌,还是全球消费食用菌,都是目前消费及栽培范围最大的,双孢蘑菇的菌丝还可以作为制药的原料。蘑菇是腐生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靠吸收培养基中现成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碳素、氮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蘑菇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因此,培养基配制的是否合理,不仅是关系到蘑菇菌种质最优劣,而且还会影响到裁培产量的高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孢蘑菇无草栽培方法,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播种后菌丝生长快且健壮,培养料的透气性好,产量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双孢蘑菇无草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菇棚设置,菇棚长15m、宽10m、高4m,建6~7层栽培架,每排层架宽1.2±2m、间距0.6m~0.65m,层距0.5m,底层距地面0.3m,顶层离棚顶≥0.5m,菇棚门口设防风屏,菇棚内设上窗和下窗;

2)培养料制备

2.1)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杏鲍菇菌渣85%,牛粪12%,石灰粉2%,碳酸钙1%;

2.2)前发酵:培养料一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先将废菌渣、牛粪预湿,然后添加辅料,翻堆建堆,建堆堆高1.2~1.5m,宽1.5~2.0m,用塑料布封闭,料温达65℃~7o℃,进行第一次翻堆,然后保持料温50℃~55℃,2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废菌渣发酵7±2d进行二次发酵;

2.3)后发酵:培养料在棚室内进行后发酵,将培养料集中堆放,水分控制在65%,厚度控制在50~60cm,盖上覆盖物,封闭棚室,发酵时间4~5d;

3)播种:后发酵结束后及时进行翻料,翻动整个料层,使其全部松动,适当通风散尽有害气体,料温下降到28℃时,即可播种,深度在料内2±2cm,播好后整平,轻轻压实,然用农用塑料薄膜或灭菌的旧报纸覆盖;

4)养菌:盖膜后3~5d内关闭门窗,菌丝发育时,控制温度在21℃~26℃,湿度控制在75±2%,10d后逐渐增加通风量,降低料面水分,并将空气湿度控制在80±2%;

5)覆土:选择没种过食用菌的地块,取其表层20cm以下的土壤,每100m2用土2.5m3,土粒直径1cm~1.5cm,并加入石灰0.3kg/m2,稻壳0.5kg/m2,ph调至7~8;

6)出菇:覆土后当天喷500倍的敌敌畏溶液,第2d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溶液,覆土后3d内保持空气湿度85%~9o%,菇盖直径3~4cm时,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栽培架,框架为竹竿结构,层面为塑料细绳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2.2)中,建堆时加入碳酸钙和石灰,充分拌匀,补充水分,水分达到65%;

优选的,所述步骤2.2)中,第二次翻堆时,加石灰调节ph值,ph值调至7.5~8.5,含水量调至7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2.3)中的后发酵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封闭棚室后,自然升温使料温升到45℃~55℃,保温发酵2d,第二阶段:然后料温升至60±2℃,维持8~10h,再将料温下降在45℃~55℃,维持2d;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播种时,采用层播方法,均匀撒在料面上,每平方米用种1.5包;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覆土厚度为2.5cm~3.5cm,覆土含水量为20%;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还包括,覆土后及时浇水,每日浇水2次,每次0.5kg~0.8kg/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双孢蘑菇无草栽培方法,采用“高棚层架”栽培双孢菇,具有节地、抗灾、方便管理、高产、优质、增效等优点,是双孢菇栽培技术革新和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径;杏鲍菇只采收一潮,菌渣内尚含大量已被菌丝分解而尚未利用的养分,以杏鲍菇渣为主料的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进行高效栽培,出菇早而整齐,原料的成本明显降低,采用一料多菇栽培模式,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环境压力,节约资源,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优良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双孢蘑菇无草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菇棚设置,菇棚选择地势开阔,冬暖夏凉,交通方便,有水源,周围干净的地方。菇棚长15m、宽10m、高4m,建6~7层栽培架,框架为竹竿结构,层面为塑料细绳网状结构,每排层架宽1.2±2m、间距0.6m~0.65m,层距0.5m,底层距地面0.3m,顶层离棚顶≥0.5m,以防止热辐射而影响栽培效果,菇棚门口设防风屏,菇棚内设上窗和下窗;

2)培养料制备

2.1)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杏鲍菇菌渣85%,牛粪12%,石灰粉2%,碳酸钙1%;培养料配制:杏鲍菇菌渣经脱袋粉碎后晒干(含水量低于15%),干燥越快越好,堆放于通风处保存。此后不可再受雨淋和水渍。如果季节合适也可将采菇后的杏鲍菇菌渣经脱袋粉碎后立即使用;

2.2)前发酵:培养料一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先将废菌渣、牛粪预湿,然后添加辅料,翻堆建堆,建堆前将选择好的废菌包破碎,然后喷淋透水,同时将牛粪喷淋透水,建堆堆高1.2~1.5m,宽1.5~2.0m,用塑料布封闭,料温达65℃~7o℃,进行第一次翻堆,然后保持料温50℃~55℃,建堆时加入碳酸钙和石灰,充分拌匀,补充水分,水分达到65%,2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加石灰调节ph值,ph值调至7.5~8.5,含水量70~80%,废菌渣发酵7±2d进行二次发酵;

2.3)后发酵:培养料二次发酵在棚室内进行,水分达到65%,将培养料集中堆放,厚度50~60cm,,盖上覆盖物,封闭棚室,封闭棚室后,自然升温使料温升到45℃~55℃,保温发酵2d,然后料温升至60±2℃,维持8~10h,再将料温下降在45℃~55℃,维持2d,二次发酵4~5d;

3)播种:后发酵结束后及时进行翻料,翻动整个料层,使其全部松动,适当通风散尽有害气体,料温下降到28℃时,即可播种,深度在料内2±2cm,播好后整平,轻轻压实,然用农用塑料薄膜或灭菌的旧报纸覆盖,播种时,采用层播方法,均匀撒在料面上,每平方米用种1.5包;

4)养菌:盖膜后3~5d内关闭门窗,菌丝发育时,控制温度在21℃~26℃,湿度控制在75±2%,10d后逐渐增加通风量,降低料面水分,并将空气湿度控制在80±2%;

5)覆土:选择没种过食用菌的地块,取其表层20cm以下的土壤,每100m2用土2.5m3,土粒直径1cm~1.5cm,并加入石灰0.3kg/m2,稻壳0.5kg/m2,ph调至7~8,覆土厚度为2.5cm~3.5cm,覆土含水量为20%;

6)出菇:覆土后当天喷500倍的敌敌畏溶液,第2d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溶液,覆土后3d内保持空气湿度85%~9o%,菇盖直径3~4cm时,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覆土后及时浇水,每日浇水2次,每次0.5kg~0.8kg/m2

播种前,经过密闭门窗一个晚上,料温可以自然升至45℃~50℃,这时通入蒸汽进行巴氏消毒。消毒温度稳定在65℃~70℃,保持24小时,后用小火维系,降温至60℃~65℃,再保持24小时,停止烧煤,自然冷却至温度降到42℃时,即可打开门窗通风,排除废气,这个过程需2~3天,然后再轻喷一次水。

采用杏鲍菇菌渣作为培养基主料栽培草菇,前3潮菇的每平方米总产量达6.15千克,比传统稻草栽培高出1.9千克,生物转化率达到24.6%,比传统稻草栽培高出7.6%,每平方米纯收入达13.87元,比传统稻草栽培增加13.57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又可节省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