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976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枯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桑蚕养殖因其投资小,风险小、受益大,长期以来在我国养殖业中长盛不衰,但其主要是桑蚕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由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对养殖的技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自主深入的研究,由于缺乏合理的养殖规划和严格的蚕病防治,难以很好地解决蚕病等在养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有一个批次的蚕染病,可能就出现多个批次蚕体带病的情况,严重影响蚕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所述方法提高了桑蚕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3龄蚕的饲养:采用新鲜桑叶喂养,投料前,用清水反复冲洗桑叶,晾干后再投喂,每次投喂以够吃为标准,及时清理吃剩下的残渣,日常管理时,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2)4~5龄蚕的饲养:4~5龄的蚕喂食蚕饲料,日常投喂量以吃完即投为标准,日常管理时,控制环境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在60%~70%,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所述蚕饲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取1~3重量份的复合维生素加入5~10重量份的远志提取液中混合均匀,再喷洒到90~100重量份的新鲜桑叶上,晾干,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a0.1~0.3重量份、维生素c10~15重量份、维生素e0.5~1重量份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远志提取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远志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1.10~1.15,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2)的消毒粉按重量份比例包括以下组份:藿香提取物3~6重量份、苯甲酸8~10份、漂白粉1~3份。

进一步地,所述藿香提取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藿香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干燥至含水量≤5%、粉碎成细粉即得藿香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粉按以下步骤制得:将藿香提取物、苯甲酸、漂白粉分别粉碎,过65目筛,取筛上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粉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消毒粉均匀地撒布于蚕体蚕座上,以覆盖至薄霜状为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蚕幼虫饲喂新鲜桑叶的方法,待4~5龄后采用蚕饲料饲喂,桑蚕生长速度快,吐丝质量保证原来水平,降低了饲养成本,经济效益好。

(2)本发明蚕饲料中含有桑蚕生长所必须的维生素,蚕饲料中的远志提取液促进了桑蚕对食物的吸收,同时提高桑蚕的抗病能力,所以其发育良好,大大缩短了养蚕时间,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本发明的消毒粉采用藿香提取物、苯甲酸和漂白粉复配得到,对桑蚕白僵病和曲霉病的防治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3龄蚕的饲养:采用新鲜桑叶喂养,投料前,用清水反复冲洗桑叶,晾干后再投喂,每次投喂以够吃为标准,及时清理吃剩下的残渣,日常管理时,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2)4~5龄蚕的饲养:4~5龄的蚕喂食蚕饲料,日常投喂量以吃完即投为标准,日常管理时,控制环境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在60%~70%,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其中蚕饲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取2重量份的复合维生素加入7重量份的远志提取液中混合均匀,再喷洒到95重量份的新鲜桑叶上,晾干,即得。

其中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a0.2重量份、维生素c12重量份、维生素e0.8重量份组成。

其中远志提取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远志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1.10~1.15,即得。

本实施例中,步骤(1)和步骤(2)的消毒粉按重量份比例包括以下组份:藿香提取物5重量份、苯甲酸9份、漂白粉2份。

其中藿香提取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藿香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干燥至含水量≤5%、粉碎成细粉即得藿香提取物。

本实施例消毒粉按以下步骤制得:将藿香提取物、苯甲酸、漂白粉分别粉碎,过65目筛,取筛上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消毒粉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消毒粉均匀地撒布于蚕体蚕座上,以覆盖至薄霜状为宜。本实施例饲养的桑蚕,成活率达到98%。

实施例2

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3龄蚕的饲养:采用新鲜桑叶喂养,投料前,用清水反复冲洗桑叶,晾干后再投喂,每次投喂以够吃为标准,及时清理吃剩下的残渣,日常管理时,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2)4~5龄蚕的饲养:4~5龄的蚕喂食蚕饲料,日常投喂量以吃完即投为标准,日常管理时,控制环境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在60%~70%,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其中蚕饲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取1重量份的复合维生素加入5重量份的远志提取液中混合均匀,再喷洒到90重量份的新鲜桑叶上,晾干,即得。

其中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a0.1重量份、维生素c10重量份、维生素e0.5重量份组成。

其中远志提取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远志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1.10~1.15,即得。

本实施例中,步骤(1)和步骤(2)的消毒粉按重量份比例包括以下组份:藿香提取物3重量份、苯甲酸8份、漂白粉1份。

其中藿香提取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藿香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干燥至含水量≤5%、粉碎成细粉即得藿香提取物。

本实施例消毒粉按以下步骤制得:将藿香提取物、苯甲酸、漂白粉分别粉碎,过65目筛,取筛上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消毒粉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消毒粉均匀地撒布于蚕体蚕座上,以覆盖至薄霜状为宜。本实施例饲养的桑蚕,成活率达到100%。

实施例3

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3龄蚕的饲养:采用新鲜桑叶喂养,投料前,用清水反复冲洗桑叶,晾干后再投喂,每次投喂以够吃为标准,及时清理吃剩下的残渣,日常管理时,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2)4~5龄蚕的饲养:4~5龄的蚕喂食蚕饲料,日常投喂量以吃完即投为标准,日常管理时,控制环境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在60%~70%,每天用消毒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

其中蚕饲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取3重量份的复合维生素加入10重量份的远志提取液中混合均匀,再喷洒到100重量份的新鲜桑叶上,晾干,即得。

其中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a0.3重量份、维生素c15重量份、维生素e1重量份组成。

其中远志提取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远志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1.10~1.15,即得。

本实施例中,步骤(1)和步骤(2)的消毒粉按重量份比例包括以下组份:藿香提取物6重量份、苯甲酸10份、漂白粉3份。

其中藿香提取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藿香经选净后,称量,置提取罐内,加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回流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干燥至含水量≤5%、粉碎成细粉即得藿香提取物。

本实施例消毒粉按以下步骤制得:将藿香提取物、苯甲酸、漂白粉分别粉碎,过65目筛,取筛上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消毒粉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消毒粉均匀地撒布于蚕体蚕座上,以覆盖至薄霜状为宜。本实施例饲养的桑蚕,成活率达到95%。

对比例1

对比例1的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桑蚕的饲养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蚕饲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取2重量份的复合维生素加入7重量份的水中混合均匀,再喷洒到95重量份的新鲜桑叶上,晾干,即得。

结果:对比例1饲养的桑蚕,成活率仅为86%,说明本发明中添加了远志提取物饲养桑蚕,有效提高了桑蚕的成活率。

对比例2

对比例2的一种桑蚕的饲养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桑蚕的饲养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消毒粉按重量份比例包括以下组份:苯甲酸9份、漂白粉2份。

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消毒粉对桑蚕白僵病和曲霉菌的防治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实施例的消毒粉对桑蚕白僵病和曲霉菌的防治效果对比

可见,本发明的消毒粉加入藿香提取物后,与苯甲酸和漂白粉产生协同作用,防治效果更好,其效果优于对比例2中没有加入藿香提取物的消毒粉。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