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文档序号:116148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所属领域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属于养蚕业的蚕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在 桑园实地移动安置活桑养蚕棚,在桑枝活体上应用排夹簇轮番夹枝拢桑、逐层搭桥,进行每 季养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国60余年来,蚕业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提高了经营效益,为蚕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空间,增强 了蚕桑产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科学家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家蚕基因框架图的绘制工作,明 确了影响家蚕各种经济性状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首次实现家蚕太空转基因育种工程,通 过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研究,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桑树品种,特别是高产高密度草本 化杂交桑品种的生产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面积桑园的生产效率,成为提升蚕业经济 效益和竞争力的主要动力,蚕业生产主要技术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蚕业是劳动密集型 产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提高竞争能力,近年来,在兼顾蚕茧产量、质量的同时,更重视提高 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蚕业应用技术以优质、高产、高效、低耗为中心,建立简易化、省 力化的栽桑、养蚕体系,其中推广条桑育技术,追赶日本条桑机械化收获的每千克蚕茧劳动 时间1. 6小时,日本早年专利(已过保护期)纸板方格簇技术,本人于2005年发明的桑园 活桑养蚕棚,专利号ZL200520009711. 1、授权公告号C拟862691Y专利技术,推动了大批 蚕业技术生产应用,提高了蚕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但是,与农业生产相比,蚕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省力化程度还不高,桑园活 桑养蚕棚技术在最大限度降低投入成本、限定蚕活动范围、满足蚕的食桑量、温湿度环境条 件、通风透气、防病治害以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活 桑养蚕棚投入大,桑园现场才搭建及回山不便,固定不能移动对桑树造成负面影响,排夹簇 应用倒枝给桑,在桑树行与行相接时出现的三角型空档无能为力,造成一些蚕落地,不能顺 利随枝前移。因此,要立足于发展现代化蚕业,加紧研究和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蚕业生 产器具及创新科技含量高的、实用性强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的目的是在上述饲养桑蚕器具基础上,综合吸 取其优点和长处,总结蚕具制造、养蚕制茧生产实践的经验教训,提供一种适合现有蚕桑技 术,与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系列品种栽培模式配套,全年各蚕期将新的活桑养蚕棚成 品直接移动安置在桑园内,并适时拉高、压低棚盖,满足不同需要,以新的排夹簇直接轮番 夹压在活体桑枝上给桑,高效限定蚕的食桑量及活动范围,逐层搭桥更好地促使蚕从一行 桑树向另一行桑树转移,最后自动上簇结茧。为此,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方法。由于本发明进一步改进蚕具,改良以往技术,提供一种在高密度桑园顺行拼装,随蚕逐行推移,适时拉高、压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夹倒收拢桑枝,由有三角型立体结构突起、 卡槽、格层的方格簇更有效逐层连通桑行空档,为蚕前进搭桥的方法。本发明的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固定搭建安置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 45°斜面,投大蚕饲养,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活桑养蚕棚的滑 轮连接伸缩柱,伸缩柱外管上有旋纽,伸缩柱上端连接壳体四周下的支撑座,壳体内装隔热 保温层,下侧四周的挂扣,分别连接薄膜和遮阳网,壳体两端有拼接块,连接其他活桑养蚕 棚,活桑养蚕棚内排夹簇的上夹条、下夹条上有绳扣桩,上夹条、下夹条之间有方格簇,该方 格簇每格横片中间位置有伸出二侧的突起,左右相邻二突起构成卡槽,上下相邻突起构成 格层,多件排夹簇配套相夹成行。旋接、卸掉支撑座上的伸缩柱,安装、收折活桑养蚕棚。松开、拧紧旋纽,拉高、压低伸缩柱,调整活桑养蚕棚高、矮。壳体二端的拼接块和另外活桑养蚕棚的拼接块高低重叠相配,多顶活桑养蚕棚拼 连排列。拉动滑轮,一一移动活桑养蚕棚,重组拼连成行。方格簇每格的突起,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方格簇突起构成的卡槽,底宽大于横向片宽的1/3。方格簇突起构成的格层,是一层层均分的立体结构。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和另一行排夹簇一一相夹,由绳扣桩连接、固定。为了制造与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栽培模式配套,固定搭建安置在桑园内的活 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饲养,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 排夹簇;全年各蚕期直接进场成品拼装、移动安置、适时调高、压低在桑园实地的活桑养蚕 棚,直接夹压当季蚕用桑枝段,斜枝拢叶投蚕,分层逐格搭桥给桑的排夹簇,本发明的制造 方法包括下述几个步骤首先,开模注塑制造内有隔热保温层,四周下有分别悬挂薄膜、遮 阳网的挂扣,两端有拼接块,四周下有支撑座的壳体,壳体的支撑座和伸缩柱上端螺钉旋 接,方便组合安装、折卸,伸缩柱套管结构上安装的调节旋纽,适时调控棚高,伸缩柱下端安 设滑轮,适时移动活桑养蚕棚,壳体二端的拼接块制成上配下双层重叠扣合结构,多顶活桑 养蚕棚匹配逐一衔接拼列成行,方便逐一前移重组,然后,活桑养蚕棚内排夹簇的上夹条、 下夹条开模用塑料制成方管条型,并用铆钉固定绳扣桩,上夹条、下夹条之间安装方格簇, 方格簇制造在板材上将横向片料每格中部两侧裁成长短不一的梳齿状,制成方格簇则得伸 出二侧的突起,呈立体逐格递减的三角型状,左右相邻二突起构成一个个卡槽,上下相邻突 起构成格层,卡槽卡装桑枝,格层均等立体布局,突起成为架在桑树间三角型空档和桑枝上 的蚕的桥梁,一行多件排夹簇和另一行排夹簇一一相夹,由绳扣桩连接、固定。随时入园摆棚夹桑就养,摘茧即收待用。由于在上述活桑养蚕棚设置了隔热保温壳体、伸缩柱和滑轮,实现了直接进场,多 顶拼列成行,随蚕滚动前移,四天一移棚,随气候升降棚高,挂薄膜、遮阳网,为蚕提供了通 风透气、降温除湿、活桑饱食、消毒防病四大要素保障,节省一应用地、蚕房、蚕棚和蚕具;排 夹簇设置了突起、卡槽、格层,解决了蚕由一行食尽叶桑枝转移到前另一行带叶桑枝时,跨 越行间空档的难题,从三龄蚕期至自动上簇结成茧,蚕头始终一头一格稀密有度、排列有 序,分层分格为每头蚕接桑拢叶搭桥,三天一夹枝给桑,始终活桑饱食,叶柄得以留在树上,蚕沙均勻施肥,提高桑园生产力,更新养蚕方法、改变操作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每公 斤蚕茧劳动时间5小时降低为0. 2小时,低于日本机械化条桑育的每公斤蚕茧劳动时间1. 6 小时,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双双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二高一优、一低一省,切实为蚕桑 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省力化和现代化出力。


附图为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的形状和结构图。实施方案附图为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的形状和结构图,图中排夹簇的上夹条、下夹条 和方格簇横片上各格中部的突起处于下折状态用间隔15cm并排共10根耙钉的钉耙。挖 沟行距15cm、株距3cm撒种2粒,用耙背埋土捣实,长成有效条2_3根,每亩直播撒桑籽种 0. 3kg的沙伦教109、丰驰或其他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当年亩产茧量162. Ag,第 二年起^Okg以上),固定安置、搭建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 蚕活桑饲育,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移动拼列安置在桑园内的 活桑养蚕棚11的滑轮8连接伸缩柱6,伸缩柱6的外管上设有旋纽7,伸缩柱6上端连接壳 体1下四周位置的支撑座5,壳体1内装隔热保温层2,四周下侧有挂扣3,按不同气候分别 悬挂薄膜9、遮阳网10,壳体1 二端的拼接块4重叠拼装多顶活桑养蚕棚11,防缝缭漏雨、漏 光和过风;在活桑养蚕棚11内按量配套使用排夹簇19,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下夹条14 上的绳扣桩13,连接排夹簇19和桑枝,并插地拉斜固定桑枝,上夹条12、下夹条14之间安 装方格簇15,方格簇15每一格横向片中间位置的二侧都有伸出的突起16,突起16是棱型 的、顶端有乳胶头的块片形状,每左右相邻二突起16构成卡槽17,每上下相邻突起16构成 格层18,多件排夹簇19配套相夹成行。旋接、卸掉支撑座5上的伸缩柱6,安装、收折活桑养蚕棚11。松开、拧紧旋纽7,拉高、压低伸缩柱6长度,调整活桑养蚕棚11高、矮。壳体1 二端的拼接块4和相邻活桑养蚕棚11的拼接块4高低重叠对位相配,多顶 活桑养蚕棚11横向拼列成行。推拉滑轮8,一一移动活桑养蚕棚11,重组拼连成行。方格簇15的突起16,在方格簇15 二侧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突起16构成的卡槽17,底宽大于方格簇15横向片宽的1/3。上下相邻突起16构成的格层18,是一层层每格均分的立体结构。一行桑枝上由绳扣桩13固定的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19,和另一行桑枝上的排 夹簇19,由绳扣桩13收枝拢叶夹定,并插地倾斜桑枝定位。制造活桑养蚕棚11和排夹簇19成为固定商品,活桑养蚕棚11的壳体1即棚盖, 开模注塑成型,也可以开模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型状如顶面流线型底平整,内设加强筋,四 周下设支撑座5,规格长IOX宽1. 6X厚0. 06m的扣合结构,内装隔热保温层2如石棉布、 泡沫块或现场注水密封,伸缩注6为大管套小管结构,开模注塑或金属圆、方管型制造,旋 钮7还可是按键式,滑轮8为小型橡胶轮或万向轮,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下夹条14开模 注塑成型方管或折角条,夹枝面有幅度等于桑枝径的凹槽,规格长2X宽0.04X厚0.0 ! 其间的方格簇15开模注塑一次成型,再往格内和突起16喷涂纸浆,并在突起16端部装乳胶头,或用板材下料成横向片每格中间位置向二侧外伸、逐格递减的双面梳齿状,齿端装乳 胶头的突起16组装成型得逐格递减三角型,绳扣桩13的绳用橡皮筋,扣为挂钩,桩为插钎 侧面带勾型,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19和另一行排夹簇19 一一相夹,由绳扣桩13连 接、固定。壳体1两端的拼接块4与相邻活桑养蚕棚11重叠拼装成行。排夹簇19每件2X0. 70m方格数1200,一棚5件共6000格,按每亩10顶活桑养 蚕棚11组合相连成排100m,单行桑用排夹簇19数50件,方格共60000格,每格一蚕,即每 季养蚕60000头,3张(盒)蚕种,需轮番夹枝用排夹簇19共(50 X 4) 200件,桑园长100X 宽6. 6m,三龄蚕上架到自动上簇结茧20天,需移棚四次,夹枝给桑八次或六次,单亩夹枝一 次1小时,二至三天夹一次枝,一次养蚕(30 X 3) 90张,需30亩桑,养60张,需20亩桑,一 人一次养30张,需10亩桑,同比条桑育更省力,蚕头丢失数更少。具体实施时,以亩为例,首先搬运10顶活桑养蚕棚11,排夹簇19共200件及相应 药物、杂项工具到桑园现场第一行桑边,因3龄蚕仅需最大蚕座6平方,压低安装1顶活桑 养蚕棚11,其余暂作蚕台、墙壁,遮膜成临时小蚕房,彻底消毒,投一龄蚕就地采叶开始饲育管理。然后,利用这段清闲时间,作好大蚕饲育相关准备,如视叶投蚕,用当季亩叶预测 公式计算当季叶量,叶茧转换比15 1预测获茧量,夹桑可分为一次夹满枝,亩养蚕种9 张;一次夹其1/3-1/4段桑枝,每年养三-四季,并充分利用再发叶。蚕到三龄,安装10顶活桑养蚕棚11罩桑一字排开,用100件排夹簇19夹桑固定 成三角型活桑蚕座,此龄应少夹桑,桑枝间空档全由突起16逐层分格搭上了桥,并使叶片 相接,对地面、枝叶、棚、夹具消毒后,逐格投蚕上架,勤观察,如有落蚕,及时捉回,脱皮休眠 期,只夹枝不斜枝给桑,轮流选用石灰粉、消毒宝2000、402、蚕病净、硫磺熏烟等,消毒防病。 待叶食尽,用50件排夹簇19稍多夹枝轻轻斜靠蚕座给桑;待叶食尽,再用剩下的50件排夹 簇19给桑,当蚕移上后,转向斜枝,取下前面蚕座用排夹簇19,向前轮番夹枝给桑,每次包 括人手都要消毒,并适时加喷脱皮激素,蚕到五龄,每次多夹桑,四天一移棚,蚕始终罩在棚 内,推进6. 6m,蚕熟时加喷登簇剂让蚕自动上簇结茧;晚秋后伐枝,用一根伸缩柱装配可调 位电动剪。整个过程,闷热高温,升高活桑养蚕棚11,挂遮阳网10,棚内外桑枝、地面喷净水; 大风、雨天、阴冷气候,压低活桑养蚕棚11,挂薄膜9,蚕座下铺薄膜;因消毒喷药,无蚊蝇、 蚂蚁、老鼠、蛤蟆及鸟类侵害,同比正规蚕房环境条件优良。实验证明,同种同龄蚕体明显粗大健壮,活跃少病,茧大茧重,产量、质量各项指标 明显提高,未见消极负面因素,大幅提高了单位面积桑园土地生产力和蚕业劳动生产率。历年来各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栽桑养蚕,除各种扶持外,现金购茧,出现意外也有保 护价,从不打白条,出现大灾如病虫害等,政府也负责,因此,投资本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 方法栽桑养蚕,最重要一环就是不担忧销售难题,勿需广告宣传,勿需经销策划,勿需进入 白热化竞争商场,无上当受骗之虞,茧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一次投资年年收益,比加 工订单还稳当。本发明写明了活桑养蚕棚11和排夹簇19的组成、各结构特征、来源、所处位置以 及其方法。本发明不局限上述的有滑轮8、伸缩柱6和壳体1的活桑养蚕棚11,只要是用在桑园内的移动棚,或者用于诸如蔬菜、茶山、饲料等园地的移动棚,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也不 局限上述有突起16、卡槽17、格层18的排夹簇19,只要是活体搭桥给桑育蚕,或者是用排夹 簇19饲养如其他昆虫、鱼虾类,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养蚕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固定搭建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 成45°斜面,投大蚕活桑饲育,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其特征在 于移动拼列安装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11)的滑轮⑶连接伸缩柱(6),伸缩柱(6)的 外管上设有旋纽(7),伸缩柱(6)上端连接壳体(1)下四周位置的支撑座(5),壳体(1)内 装隔热保温层O),四周下侧有挂扣(3),分别悬挂薄膜(9)、遮阳网(10),壳体⑴二端的 拼接块(4)与其他活桑养蚕棚(11)对位重叠拼装,活桑养蚕棚(11)内排夹簇(19)的上夹 条(12)、下夹条(14)上有绳扣桩(13),上夹条(12)、下夹条(14)间有方格簇(1 ,方格簇(15)每格的横向片中间位置二侧都有棱型片端有乳胶头的突起(16),每左右相邻二突起(16)构成卡槽(17),每上下相邻突起(16)构成格层(18),多件排夹簇(19)配套相夹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旋接、卸掉支撑座(5)上 的伸缩柱(6),安装、收折活桑养蚕棚(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松开、拧紧旋纽(7),拉 高、压低伸缩柱(6),调整活桑养蚕棚(11)的高、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壳体(1)二端的拼接块 (4)和相邻活桑养蚕棚(11)的拼接块(4)对位高低重叠相接,多个活桑养蚕棚(11)拼列成 行。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推、拉滑轮(8), 一一移动活桑养蚕棚(11),重组拼接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方格簇(1 上的突起 (16),在方格簇(1 二侧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方格簇(1 上左右相邻 二突起(16)构成的卡槽(17),底宽大于横向片宽的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方格簇(1 上,上下相 邻突起(16)构成的格层(18),是一层层逐格均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其特征在于一行多件首尾相 接的排夹簇(19),和另一行排夹簇(19) 一一相夹,由绳扣桩(1 连接、固定。
10.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的方法。固定搭建在高密度桑园 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饲养,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 上簇的排夹簇,其特征在于全年各蚕期直接进场,成品拼装,移动安置,适时调高、压低在 桑园实地的活桑养蚕棚(11),直接夹压当季蚕用桑枝段,斜枝拢叶投蚕,分层逐格搭桥给桑 的排夹簇(19),是按照下述工艺方法制造的,活桑养蚕棚(11)的壳体(1)即棚盖,开模注塑 成型,顶面流线型底平整,内设加强筋,四周下设支撑座(5),内装隔热保温层O)的扣合结 构,壳体(1)的支撑座(5)旋接伸缩柱(6),开模注塑大管套小管结构的伸缩柱(6)上,并安 装控制旋纽(7)和滑轮(8),壳体⑴二端的拼接块⑷重叠拼接多项活桑养蚕棚(11)并 能逐一前移重组成行,活桑养蚕棚(11)内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下夹条(14)开模注 塑成一面有凹槽的方管条,二夹条间组装方格簇(15),方格簇(1 每格横向片中间位置二 侧都有棱型端部有乳胶头的片状突起(16),装配成逐格递减三角形状,上夹条(12)、下夹 条(14)上绳扣桩(13)的绳用橡皮筋,扣为挂勾,桩为钎侧面带勾型,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排 夹簇(19),和另一行排夹簇(19) 一一相夹,由绳扣桩(1 连接、固定,取前夹后轮番配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涉及蚕具和直接在桑园多棚拼列,随气候升降伸缩柱(6),随蚕滚动四天一移活桑养蚕棚(11),排夹簇(19)上的突起(16)、卡槽(17)和格层(18),始终使蚕一头一格稀密有度、排列有序,分层分格为蚕拢叶,三天一轮番搭桥给桑的全新方法,解决了蚕跨越行间空档难题,为蚕提供通风透气、降温除湿,活桑饱食和消毒防病四要素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每公斤茧劳动时间5小时降低为0.2小时,赶超日本的1.6小时,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双双得到大幅提升,单季一人养蚕30张种,达到二高一优、一低一省,切实为蚕桑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省力化和现代化出力。
文档编号A01K67/04GK102138547SQ20111011182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王德普 申请人:王德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