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蚕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养蚕架。
背景技术:
虽然桑蚕的用途极广,但其饲养过程非常繁琐,幼蚕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约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蚕从幼虫到大蚕期,均饲养在蚕匾中,为了节约蚕室面积,饲养者通常会自行搭建或制作养蚕架。自行搭建养蚕架不仅不能保证其稳定性和牢固程度,而且搭建之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麻烦,费时费力。定制的养蚕架为层高固定的排骨式支架,蚕匾放置在蚕架每一层的托架上,此类养蚕架虽稳定性较高,但其体积较大,不便于存放收纳。另外,现有技术的养蚕架由于蚕室环境的原因需要进行移动,而现有技术这种搭建的结构移动不便,只能移动蚕盘,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养蚕架,便于移动和搭建。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养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框架底部的万向轮,所述框架主要由若干个横梁和竖梁焊接而成,相互对应的两根横梁上滑动配合有固定套,对应的两个固定套之间安装有支撑柱。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焊接一个框架并且在框架底部安装万象轮,这样蚕架就可以进行移动,为了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通过在横梁上设置能够移动的固定套,通过在对应的固定套之间安装支撑柱,这样蚕盘就可以放置在支撑柱上,由于固定套件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可以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多层的横梁就可以放置多层的蚕盘,结构简单易行,设计科学合理,生产制作方便,产品自由度较高,便于养蚕喂蚕,节约饲养者的时间和体力,且使用完毕后便于存放。优选地,所述固定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横梁上。优选地,所述固定套两个为一组,两个固定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推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焊接一个框架并且在框架底部安装万象轮,这样蚕架就可以进行移动,为了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通过在横梁上设置能够移动的固定套,通过在对应的固定套之间安装支撑柱,这样蚕盘就可以放置在支撑柱上,由于固定套件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可以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多层的横梁就可以放置多层的蚕盘,结构简单易行,设计科学合理,生产制作方便,产品自由度较高,便于养蚕喂蚕,节约饲养者的时间和体力,且使用完毕后便于存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养蚕架,包括框架1以及安装在所述框架底部的万向轮2,所述框架主要由若干个横梁3和竖梁4焊接而成,相互对应的两根横梁上滑动配合有固定套5,对应的两个固定套之间安装有支撑柱6。通过焊接一个框架并且在框架底部安装万象轮,这样蚕架就可以进行移动,为了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通过在横梁上设置能够移动的固定套,通过在对应的固定套之间安装支撑柱,这样蚕盘就可以放置在支撑柱上,由于固定套件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可以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多层的横梁就可以放置多层的蚕盘。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套通过螺栓7固定在所述横梁上。能够放置固定套移动。所述固定套两个为一组,两个固定套之间通过连接板8连接。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推把9。通过推把便于推动框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有收缩钢套,所述收缩钢套套在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在所述收缩钢套和支撑柱之间设有弹簧。通过收缩钢套能够便于支撑柱放置在两个固定套之间,并且固定紧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焊接一个框架并且在框架底部安装万象轮,这样蚕架就可以进行移动,为了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通过在横梁上设置能够移动的固定套,通过在对应的固定套之间安装支撑柱,这样蚕盘就可以放置在支撑柱上,由于固定套件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可以适用于不同面积的蚕盘,多层的横梁就可以放置多层的蚕盘,结构简单易行,设计科学合理,生产制作 方便,产品自由度较高,便于养蚕喂蚕,节约饲养者的时间和体力,且使用完毕后便于存放。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