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蚕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3637阅读:12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蚕容器。



背景技术:

养蚕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技艺,发展至今仍以人工养殖为主。养蚕的几个关键环节:眠除、提青、催青与收蚁,其中收蚁即收蚕,这是最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几个工作之一。但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收蚕工作繁重、工作效率低,目前仍靠人工挑除或筛除残叶来实现桑蚕分离,分离过程中还容易导致蚕虫意外致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养蚕容器,该养蚕容器能够将桑蚕快速分离,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养蚕容器,包括底座、围板、托盘及除叶装置,所述托盘水平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围板竖直包络在托盘四周并与底座固连,所述围板的一面与托盘对应处设置有落蚕口,所述落蚕口低于托盘上表面,所述除叶装置包括拉绳、摇杆及托架,所述托架固装在围板的一对侧面上,所述摇杆中部铰接在围板上,摇杆两端分别延伸至围板的内、外侧,所述拉绳一端穿过托架的一侧拴系在托架的另一侧上,拉绳另一端缠绕在摇杆的外延端上,所述托盘中部通过铰链支座与底座转动连接,托盘下方靠近落蚕口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抵靠在底座与托盘之间,托盘另一端搭靠在围板内侧的一限位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摇杆的内延端设置有一滚轮,所述滚轮托靠在托盘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位于落蚕口处设置有倾斜的滑坡。

进一步的,所述拉绳为钢丝,钢丝直径为0.5mm~1mm。

本发明一种养蚕容器,通过设置的拉绳将全部桑叶同时提升,实现桑蚕的快速分离,并将养蚕托盘设计为可倾斜翻转式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收蚕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分离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蚕虫的死亡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养蚕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围板;3-托盘;4-落蚕口;5-拉绳;6-摇杆;7-托架;8-铰链支座;9-弹簧;10-限位块;11-滚轮;12-滑坡;13-桑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养蚕容器,包括底座1、围板2、托盘3及除叶装置,托盘3水平放置在底座1上方,围板2竖直包络在托盘3四周并与底座1固连,围板2的一面与托盘3对应处设置有落蚕口4,落蚕口4低于托盘3上表面,除叶装置包括拉绳5、摇杆6及托架7,托架7固装在围板2的一对侧面上,摇杆6中部铰接在围板2上,摇杆6两端分别延伸至围板2的内、外侧,拉绳5一端穿过托架7的一侧拴系在托架7的另一侧上,拉绳5另一端缠绕在摇杆6的外延端上,托盘3中部通过铰链支座8与底座1转动连接,托盘3下方靠近落蚕口4的一侧设置有弹簧9,弹簧9抵靠在底座1与托盘3之间,托盘3另一端搭靠在围板2内侧的一限位块10上。

本发明一种养蚕容器,使用时,将叠好的桑叶层从拉绳5的一端穿过并均匀布开;在收蚕之前,拉绳5始终处于松弛状态,此时桑叶13散落在托盘3上;收蚕时,上下摆动摇杆6使拉绳5不停的收紧和松弛,造成桑叶13的上下扇动,抖落掉桑叶上的蚕虫,此时托盘3处于来回翻转状态,每次倾斜时便使蚕虫向下滑落至收集盘内。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摇杆6的内延端设置有一滚轮11,滚轮11托靠在托盘3下方,方便桑蚕的快速分离工作。

为了便于蚕虫的滑落,在底座1上位于落蚕口4处设置有倾斜的滑坡12。

为了提高拉绳5的强度,拉绳5为钢丝,钢丝直径为0.5mm、1mm之间的任意值,包括0.5mm、1mm两端值。

本发明一种养蚕容器,通过设置的拉绳将全部桑叶同时提升,实现桑蚕的快速分离,并将养蚕托盘设计为可倾斜翻转式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收蚕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分离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蚕虫的死亡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节,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蚕容器,包括底座、围板、托盘及除叶装置,所述托盘水平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围板竖直包络在托盘四周并与底座固连,所述围板的一面与托盘对应处设置有落蚕口,所述落蚕口低于托盘上表面,所述除叶装置包括拉绳、摇杆及托架,所述托架固装在围板的一对侧面上,所述摇杆中部铰接在围板上,摇杆两端分别延伸至围板的内、外侧,所述拉绳一端穿过托架的一侧拴系在托架的另一侧上,拉绳另一端缠绕在摇杆的外延端上,所述托盘中部通过铰链支座与底座转动连接,托盘下方靠近落蚕口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抵靠在底座与托盘之间,托盘另一端搭靠在围板内侧的一限位块上,本发明能够将桑蚕快速分离,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池市技术开发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6.11.30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