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石斑鱼的无水运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6043阅读:2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海水石斑鱼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水石斑鱼的无水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海水石斑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其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海水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海水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因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含量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海水石斑鱼产于海域,由于产销地域跨度大、保活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其运输成本高、运输过程中石斑鱼的死亡率较高,从而导致了石斑鱼的成本增加,不利用其销售市场的发展。

因此,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存活率高的运输方法,对于石斑鱼的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石斑鱼的无水运输方法。所述运输方法通过程序降温过程,让海水石斑鱼处于休眠状态,呼吸频率下降,进而可以在氧气充足但无水条件下存活,以便进行无水运输,减少了海水石斑鱼的运输成本,提高了其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石斑鱼的无水运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s1.鲜活的海水石斑鱼于海水中停食暂养,然后将海水进行程序降温至温度为13~14℃,让海水石斑鱼处于休眠状态;

s2.取出休眠状态的海水石斑鱼放入湿度为90%以上的无水双层保活袋内,充入氧气并密封,置于15~18℃的运输箱中进行运输;

其中,步骤s1中的程序降温方法为:当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降温速率为2~3℃/h;海水温度为15~20℃时,降温速率为1~2℃/h;海水温度在15℃以下时,降温速率为0.5~1℃/h。

海水石斑鱼属于暖水性鱼类,最适水温22~28℃之间。当水温低于18℃时,食欲减退;当温度低于15℃时,鱼体失去平衡,不耐低温;当温度低于11℃时,出现死亡。而采用本发明所述程序降温方法,可有效地保证石斑鱼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休眠状态,且对鱼体本身的应激最小,糖原保留最大;休眠后能在低温条件下保活一定时间,且能在新鲜海水中迅速恢复,存活率高。

若降温速率太快,则海水石斑鱼死亡率高;若降温速率太慢,一方面是较为耗时,同时,也会导致海水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的速度太慢。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例,在温度为25℃以上海水中生活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降低其海水温度,海水的温度和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呼吸频率和出现的行为特征见表1。在温度为25℃以下海水中生活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降低其海水温度,海水的温度和珍珠龙胆石斑鱼出现的呼吸频率和行为特征见表1。

表1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与行为特征

当海水温度降至13~14℃时,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呼吸频率为14~16次/min,鱼体侧翻、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即处于休眠状态。而当温度低于12℃时,海水石斑鱼会出现强烈的低温应激反应,温度降至8~10℃以下会出现死亡。

无水保活袋中的湿度在90%以上是为了保证海水石斑鱼在运输过程中鱼体表面是湿润的,若海水石斑鱼体表缺水时间太长,以导致海水石斑鱼死亡。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程序降温方法为:当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降温速率为3℃/h;海水温度为15~20℃时,降温速率为2℃/h;海水温度在15℃以下时,降温速率为1℃/h。

优选地,程序降温后的海水温度为13℃。

优选地,步骤s2中充入氧气的含量为80%以上。

优选地,步骤s2中在运输过程中运输箱的温度为15℃。

优选地,步骤s2中运输时间为0~8h。运输时间从无水保活袋充氧包装结束开始计时,当运输时间为8h时,存活率最低为95%;当运输时间短于8h时,存活率大多数情况下可达到100%。

优选地,海水石斑鱼暂养的海水温度为22~25℃、盐度为23~25‰,溶氧量为7.0~8.0mg/l,暂养密度为50~100g/l。海水石斑鱼在最适生长条件下进行暂养,能使鱼体肠道进行排空,且不影响鱼体的营养物质过度消耗。

优选地,暂养时间为24~48h。

优选地,暂养时间为48h。

优选地,步骤s2中在运输过程中运输箱的温度为15℃。

优选地,步骤s2中的运输箱为泡沫箱。

优选地,所述海水石斑鱼为珍珠龙胆石斑鱼。

运输结束后,将海水石斑鱼置于常温的海水中进行恢复,恢复过程中海水连续充气,在较短的时间内,海水石斑鱼就能恢复正常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程序降温过程,让海水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呼吸频率下降,可以保证海水石斑鱼在氧气充足但无水的条件下存活一定时间,使得海水石斑鱼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采用无水模式运输,适用于现代城市中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实现直接从工厂到家庭的运送,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运输损耗,减少运输时间,且在低于8h的运输路程内保证95%的存活率。与目前市场上石斑鱼的带水运输相比,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石斑鱼市场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无水运输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简单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1)2017年9月,将准备运输的50尾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重550g),放入实验室保活运输系统中。保活运输系统配备旋流式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机械过滤器、制冷机、容积为1立方米的pp暂养池。鱼体在保活运输系统中25℃、盐度25‰、溶氧量为7.0~8.0mg/l的330l天然净化海水中停食暂养48h;开启制冷机组进行程序降温,将温度降至13℃,让珍珠龙胆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

(2)将处于休眠状态的珍珠龙胆斑鱼从海水中取出迅速放入无水双层保活袋内,充入纯氧后进行封口,再将保活袋放于泡沫箱中,将运输泡沫箱置于15~18℃环境中进行保活运输。

其中,程序降温过程为:降温速率3℃/h,降温100min将水温由25℃降至20℃;降温速率2℃/h,再经150min水温由20℃降至15℃;降温速率1℃/h,再经120min水温由15℃降至13℃。在整个降温过程中水体溶解氧保持在7~8mg/l;

从无水保活袋充氧包装结束开始计时,无水运输8h后,将石斑鱼放入20℃的海水中进行恢复,恢复过程中海水连续充气。恢复12h后观察计算珍珠龙胆石斑鱼成活率,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组成活率为9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海水石斑鱼的暂养时间为48h,程序降温过程为:降温速率2.5℃/h,降温2h将水温由25℃降至20℃;降温速率2℃/h,再经2.5h水温由20℃降至15℃;降温速率0.8℃/h,再经2.5h水温由15℃降至13℃。

从无水保活袋充氧包装结束开始计时,无水运输8h后,存活率为9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海水石斑鱼为斜带石斑鱼,暂养时间为24h,程序降温过程为:降温速率2.5℃/h,降温2h将水温由25℃降至20℃;降温速率2℃/h,再经2.5h水温由20℃降至15℃;降温速率1℃/h,再经2h水温由15℃降至13℃。

从无水保活袋充氧包装结束开始计时,无水运输8h后,存活率为96%。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过程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无水运输时间为7h,存活率为10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所有运输过程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运输温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运输温度进行测试,在保证存活率为95%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同的运输温度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运输时间。测试结果见表2。

表2不同运输温度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时间(h)

从表2中可知,在保证存活率为95%的前提条件下,当运输温度为15℃,无水运输时间最长,为10.75h;当运输温度为18℃,无水运输时间为10.5h;当运输温度为高于18℃或者低于15℃,运输时间均低于8h。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程序降温过程为:降温速率一直保持在2℃/h。

从无水保活袋充氧包装结束开始计时,无水运输8h后,存活率为76%。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程序降温过程为:温度在15℃以上,降温速率为3℃/h;温度在15℃以下时,降温速率为1℃/h。

从无水保活袋充氧包装结束开始计时,无水运输8h后,存活率为80%。

从对比例1和实施例1~4的比较可知,当温度低于15℃以后,降温速率仍为2℃/h时,无水运输为8h时,海水石斑鱼的存活率仅为76%,极大的降低了海水石斑鱼的存活率。从对比例2和实施例1~4的比较可知,当温度在15~20℃时,降温速率为高于2℃/h时,同样地,经过无水运输8h后,石斑鱼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由此可知,如采用对比例1和2中的程序降温进行石斑鱼的无水运输方法,石斑鱼的存活率较低,导致石斑鱼的成本增加,不利于石斑鱼市场的发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