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料工作车及禽类饲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940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喂料工作车及禽类饲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禽类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喂料工作车及禽类饲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禽类一般为笼养,具体为禽类被放置于笼具内,配备喂料行车将饲料自动输送至笼具的料槽中供禽类采食。在禽舍中,存在一种布置情况是两个或多个饲养笼具并排布置,相邻的两个饲养笼具之间间隔设有一个过道。饲养员一般会在过道内进行巡查鸡舍、打疫苗和捡死鸡等工作。而又由于笼具的高度较高,饲养员需要站在工作车上,才方便操作。禽舍内的工作车一般由人力驱动,加大了饲养员的劳动量;同时无固定轨道,容易走偏,需要频繁调整行走方向,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喂料工作车及禽类饲养系统,其既可实现禽类的喂料,又可带动饲养员在过道内工作,无需人力推动,且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使用方便。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喂料工作车,包括喂料行车本体和设于过道内的挂架,所述喂料行车本体包括滑轮固定梁、设于所述滑轮固定梁上的滑轮、固定于所述滑轮固定梁上的横架和固定于所述横架上的下料斗,所述滑轮固定梁通过其上的所述滑轮滑动设于笼具的导轨上,所述滑轮固定梁沿着所述过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架沿着所述过道的横向设置,所述挂架包括竖梁和承重板,所述竖梁的顶端与所述横架连接,且所述竖梁的底端与地面相间隔,所述承重板固定于所述竖梁上且靠近于所述竖梁的底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喂料工作车,包括喂料行车本体和挂架。当喂料行车本体受到驱动力时,其滑轮在笼具上行车,带动横架和下料斗移动,用以实现禽类的自走式喂料功能。挂架固定于喂料行车本体上,因而挂架跟随喂料行车本体一并移动。又由于挂架上设有承重板,承重板的设置可以承托饲养员,饲养员可站在承重板上工作,如巡查、打疫苗和捡死禽等。在喂料行车本体行走的过程中,饲养员跟随移动,从而陆续对笼架上多个饲养笼内的禽类进行相应的工作。本发明所述挂架可以代替传统的工作车使用,并且其无需额外的驱动力(如人力),达到省力的效果;同时其跟随喂料行车本体沿着笼具的导轨移动,不会走偏,无需设置额外的固定轨道,降低了制作成本,使用非常便利。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梁为多根,多根所述竖梁围绕所述承重板的外周间隔布置,所述承重板固定于多个所述竖梁围合的空间内。通过多根竖梁来固定承重板,使得承重板受力均衡,固定牢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架包括沿着所述过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根横梁,所述竖梁为四根,四根所述竖梁对应承重板的四角设置,所述竖梁分别为两根第一竖梁和两根第二竖梁,两根所述第一竖梁的顶端固定于其中一根所述横梁上,两根所述第二竖梁的顶端固定于另外一根所述横梁上。四根竖梁的设置可以满足承重板的固定强度需求,同时又可使得相邻两根竖梁之间的间隔较大,方便饲养员以及转运车进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梁与所述第二竖梁沿着所述过道的长度方向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竖梁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梁之间设有纵向连接梁,所述承重板通过所述纵向连接梁固定于所述竖梁上,所述承重板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纵向连接梁上,另一侧活动支撑于另外一跟所述纵向连接梁上。纵向连接梁的设置用以加强整个挂架的强度。同时,承重板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纵向连接梁上,使得承重板整体可翻转,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直立状态,将过道空出,方便饲养员在过道内行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沿着所述过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上掀起活动板,将活动板覆盖在固定板上,使得挂架内一部分空间腾出,方便转运车(也即出禽车)进入挂架内。此时饲养员可站立在翻转的活动板上,从笼具上抽出饲养笼直接放置于转运车上,转运车可将饲养笼移送至下一场所,如转群或者是出售,完成出禽过程。无需绕过竖梁,不受竖梁的干涉,操作便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的表面边缘处还设有垫块,使得活动板覆盖在固定板上时,垫块支撑起活动板,保证活动板处于水平的状态,方便饲养员站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转运车,所述转运车与所述挂架可拆卸连接。当转运车进入挂架时,可与挂架连接在一起,转运车跟随挂架一并移动,饲养员陆续将若干个饲养笼取出放置于转运车上,之后转运车可与挂架脱离,饲养员推动转运车移动至下一场所,完成出禽过程。由此可知,在出禽的过程中,本发明也无需人力推动转运车移动来完成饲养笼装载,转运车借助喂料行车本体的动力和导轨,减少人力消耗,同时也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不易走偏,使用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喂料行车本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横架上的导向辊筒,所述导向辊筒平行于所述横架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喂料行车本体移动的驱动绳经过所述导向辊筒。导向辊筒的设置用以减少驱动绳移动时的摩擦力,同时也对横架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固定梁为两根,两根所述滑轮固定梁分别通过其上的滑轮滑动设于过道两侧的笼具上,所述横架固定于两根所述滑轮固定梁上,且所述横架的两端伸出所述滑轮固定梁并分别连接有一组所述下料斗,一个所述笼具位于其中一组所述下料斗和所述挂架之间。本发明所述的喂料行车本体包括两组喂料组件,两组喂料组件通过横架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笼具同步喂料,共用一套机械动力系统,达到节省制作成本的效果。同时整个喂料行车本体相当于架设于两侧的笼具上,使得喂料行车本体受到均衡的支撑力,保证喂料行车本体固定稳定可靠。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禽类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笼具和上述的喂料工作车,所述笼具包括笼架和可拆卸式地放置于所述笼架上的饲养笼。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系统,其喂料工作车既可实现禽类的喂料,又可带动饲养员在过道内工作,无需人力推动,且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使用方便。并且其笼具包括笼架和饲养笼,其中,饲养笼以独立的结构存在于笼架上,并且可从笼架上拆卸移出。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可将禽类放入笼架上的饲养笼内饲养。当禽类长大需要转运至下一场所时,可将饲养笼抽出笼架,饲养笼和其内的禽类整体搬运。无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入运输笼中,减少或避免因抓禽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禽类损伤或养殖人员损伤。同时,整体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转运效率。并且,由于饲养笼是可移动的单独笼体,有利于清洁消毒。此外,由于整个饲养装置由独立的饲养笼和笼架组成,安装的过程中仅需要将饲养笼放入笼架既可,无须在笼架上扎网,减少了安装工作量,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喂料工作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喂料行车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挂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挂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喂料工作车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喂料工作车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笼具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饲养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笼具,11、笼架,111、料槽,12、饲养笼,121、底网,122、前网,123、后网,124、左网,125、右网,126、第一采食口,127、第二采食口,128、通风口,129、排粪口,20、过道,30、喂料工作车,31、喂料行车本体,311、滑轮固定梁,312、滑轮,313、横架,3131、横梁,314、下料斗,315、导向辊筒,32、挂架,321、第一竖梁,322、第二竖梁,324、承重板,3241、固定板,3242、活动板,3243、垫块,325、纵向连接梁,326、横向连接梁,327、加强板,33、转运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喂料工作车30,包括喂料行车本体31和设于过道20内的挂架32。所述喂料行车本体31包括滑轮固定梁311、设于所述滑轮固定梁311上的滑轮312、固定于所述滑轮固定梁311上的横架313和固定于所述横架313上的下料斗314。所述滑轮固定梁311通过其上的所述滑轮312滑动设于笼具10的导轨上。所述滑轮固定梁311沿着所述过道20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y方向)设置,所述横架313沿着所述过道20的横向(如图1所示的x方向)设置,且所述横架313穿过所述过道20。所述挂架32包括竖梁(包括第一竖梁321和第二竖梁322)和承重板324,所述竖梁立于过道20内。所述竖梁的顶端与所述横架313连接,且所述竖梁的底端与地面相间隔。所述承重板324固定于所述竖梁上且靠近于所述竖梁的底端。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喂料工作车30的工作原理和效果进行说明:其包括喂料行车本体31和挂架32。当喂料行车本体31受到驱动力时,其滑轮312在笼具10上行车,带动横架313和下料斗314移动,用以实现禽类的自走式喂料功能。挂架31固定于喂料行车本体31上,因而挂架32跟随喂料行车本体31一并移动。又由于挂架32上设有承重板324,承重板324的设置可以承托饲养员,饲养员可站在承重板324上工作,如巡查、打疫苗和捡死禽等。在喂料行车本体31行走的过程中,饲养员跟随移动,从而陆续对笼架11上多个饲养笼12内的禽类进行相应的工作。本发明所述挂架32可以代替传统的工作车使用,并且其无需额外的驱动力(如人力),达到省力的效果;同时其跟随喂料行车本体31沿着笼具10的导轨移动,不会走偏,无需设置额外的固定轨道,降低了制作成本,使用非常便利。所述禽类为鸡、鸭、鹅、鸽等其他一切禽类物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梁为多根,多根所述竖梁围绕所述承重板324的外周间隔布置,所述承重板324固定于多个所述竖梁围合的空间内。通过多根竖梁来固定承重板324,使得承重板324受力均衡,固定牢靠。可选地,所述竖梁为四根,四根所述竖梁对应承重板324的四角设置,四根竖梁的设置可以满足承重板324的固定强度需求,同时又可使得相邻两根竖梁之间的间隔较大,方便饲养员以及转运车33进入。本发明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根、两根、六根或其他数量的竖梁。

进一步地,所述横架313包括沿着过道20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两根横梁3131。两根第一竖梁321的顶端固定于其中一根横梁3131中,两根第二竖梁322的顶端固定于另一根横梁3131上。所述第一竖梁321与所述第二竖梁322沿着所述过道的长度方向一一对应,且每根所述第一竖梁321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梁322之间设有纵向连接梁325,纵向连接梁325可为角铁结构。所述纵向连接梁3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梁3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梁322连接。所述承重板324通过所述纵向连接梁325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梁321和第二竖梁322上。具体地,所述承重板324的一侧支撑于其中一根所述纵向连接梁325上,另一侧支撑于另一根所述纵向连接梁325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板324包括固定板3241和活动板3242,所述活动板3242和所述固定板3241沿着所述过道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板3242靠近第一竖梁321。所述固定板3241的两侧固定于所述纵向连接梁325上,所述活动板3242不固定于纵向连接梁325上。所述活动板3242与所述固定板3241可转动连接,如通过转轴连接或通过合页连接等。如图5和图6所示,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上掀起活动板3242,将活动板3242覆盖在固定板3241上,使得挂架32内一部分空间腾出,方便转运车33进入挂架32内。此时饲养员可站立在翻转的活动板3242上,从笼具10上抽出饲养笼12直接放置于转运车33上,转运车33可将饲养笼12移送至下一场所,如转群或者是出售,完成出禽过程,也可进行其他的工作,如将死禽放在转运车33上。此时,无需绕过第一竖梁321,不受第一竖梁321的干涉,操作便利。并且,两根第一竖梁321之间没有横向连接梁326,方便转运车33无阻碍地从两根第一竖梁321之间的间隔进入挂架32内。两根第二竖梁322之间可设置横向连接梁326。所述挂架32还包括多个加强板327,所述加强板327用于增强挂架32的强度。如可在纵向连接梁325和第一竖梁321、第二竖梁322之间等设置加强板32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活动板3242表面的边缘处还设有垫块3243,使得活动板3242覆盖在固定板3241上时,垫块3243承托活动板3242,保证活动板3242处于水平的状态,方便饲养员站立。

此外,如图6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喂料工作车30可还包括上述的转运车33,所述转运车33与所述挂架32可拆卸连接。当转运车33进入挂架32时,可与挂架32连接在一起,转运车33跟随挂架32一并移动,饲养员陆续将若干个饲养笼12取出放置于转运车33上,之后转运车33可与挂架32脱离,饲养员推动转运车33移动至下一场所,完成出禽过程。由此可知,在出禽的过程中,本发明也无需人力推动转运车33移动来完成饲养笼12装载,转运车33借助喂料行车本体31的动力和导轨,减少人力消耗,同时也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不易走偏,使用方便。如,可在挂架32下方的纵向连接梁或第一竖梁321等其他结构上设置用于连接转运车33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以是螺纹连接件、销钉连接件、卡扣连接件或钢丝等其他连接件。

此外,在图2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241的两侧均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两侧的纵向连接梁325上。如图7所示,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241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纵向连接梁325上,如通过转轴连接或通过合页连接等连接方式与纵向连接梁325连接,另一侧活动支撑于另外一跟所述纵向连接梁325上。上述设计使得承重板324整体可翻转,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直立状态,将过道20空出,方便饲养员在过道20内行走。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其他结构特征均相同。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承重板324整体翻转的过程中,可将活动板3242对折至固定板3241上;也可不对折,如保持图4的状态将承重板324整体翻转。此外,承重板324也可为整板结构,也即不设计活动板3242。

在图1、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滑轮固定梁311均为两根,两根所述滑轮固定梁311分别通过其上的滑轮312滑动设于过道20两侧的笼具10上。所述横架313固定于两根所述滑轮固定梁311上,且所述横架313的两端伸出所述滑轮固定梁311并分别连接有一组所述下料斗314。一个所述笼具10位于其中一组所述下料斗314和所述挂架32之间。每组下料斗314中各个下料斗上下连通。每个下料斗与笼架11上每个下料槽111对接。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喂料行车本体31包括两组喂料组件,两组喂料组件通过横架313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笼具10同步喂料,共用一套机械动力系统,达到节省制作成本的效果。同时整个喂料行车本体31相当于架设于两侧的笼具10上,使得喂料行车本体31受到均衡的支撑力,保证喂料行车本体31固定稳定可靠。

请结合图3所示,所述喂料行车本体31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横架313上的导向辊筒315。每个横梁3131上设有一个导向辊筒315。所述导向辊筒315平行于所述横梁3131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喂料行车本体31移动的驱动绳(附图未示出)经过所述导向辊筒315。导向辊筒315的设置用以减少驱动绳移动时的摩擦力,同时也对横架313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喂料行车本体31可通过电机等其他电力设备带动驱动绳移动,实现自动行走。

请参阅图1和图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禽类饲养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笼具10和上述的喂料工作车30。所述笼具10包括笼架11和可拆卸式地放置于所述笼架11上的饲养笼12。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系统,其喂料工作车30既可实现禽类的喂料,又可带动饲养员在过道20内工作,无需人力推动,且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使用方便。并且其笼具10包括笼架11和饲养笼12,其中,饲养笼12以独立的结构存在于笼架11上,并且可从笼架11上拆卸移出(沿着过道20的横向将饲养笼12移出)。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可将禽类放入笼架11上的饲养笼12内饲养。当禽类长大需要转运至下一场所时,可将饲养笼12抽出笼架11,饲养笼12和其内的禽类整体搬运。无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入运输笼中,减少或避免因抓禽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禽类损伤或养殖人员损伤。同时,整体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转运效率。并且,由于饲养笼12是可移动的单独笼体,有利于清洁消毒。此外,由于整个饲养装置由独立的饲养笼12和笼架11组成,安装的过程中仅需要将饲养笼12放入笼架11既可,无须在笼架11上扎网,减少了安装工作量,提高了安装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喂料工作车30既可应用于图1和图8所示的新型笼具10中,也可适用于传统的任何形式的笼具10上,并且笼具10的样式和结构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定,所有应用本发明所述喂料工作车30的实施方式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饲养笼12包括呈网格状的底网121和侧网。所述侧网与所述底网121连接,且所述侧网围绕所述底网121设置并与所述底网121配合形成容纳禽类的饲养空间。每个饲养笼12内设有一个饲养空间。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饲养笼12为独立的笼体结构,并非传统的笼架11上的网隔片,因而可独立抽出。

所述侧网包括前网122、后网123、左网124和右网125。在放置于笼架11上时,所述前网122面向笼架11上的料槽111设置。所述料槽111在所述饲养笼12的外侧,所述料槽111用于投放喂料。所述前网122上的至少部分网孔为采食口。具体可全部都为采食口,也可部分为采食口,另一部分为通风口。所述左网124、所述后网123以及所述右网125上的网孔均为通风口128。当禽类需要采食时,其嘴部可经过所述采食口达到料槽111处。因此,本发明所述饲养笼12既可满足转运需要,又可满足自由采食、通风等正常生长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料槽111也可放置于饲养笼12内侧。此外,所述侧网也可为圆周形网,对应地,所述底网121呈圆形状;所述底网121和所述侧网还可为其他形状,两者之间形状配合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采食口包括第一采食口126和第二采食口127,所述第二采食口127靠近于所述底网121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126远离所述底网121设置,也即,所述第一采食口126位于所述第二采食口127的上层。所述第一采食口126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采食口127的口径。本发明将采食口分别设置为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6和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7,当禽类体积较小时,可通过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7采食,当禽类生长体积变大时,则可通过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6采食。并且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7对应设于较低的高度,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6则对应设于较高的高度,用于与禽类身高相对应。

所述底网121设有排粪口129,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从排粪口129中掉落进入承粪带,实现排粪便功能。

此外,本发明所述饲养笼12为无顶结构,也即饲养笼12的顶部敞开,减少饲养笼12的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当饲养笼12一层层地放置于笼架11上时,也可整体压缩笼架11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笼12也可设置顶网,用以将饲养笼12的顶部封闭。所述饲养笼12为一体成型或拼装结构,制作加工容易,同时饲养笼12也不易散脱,具备较好的强度。并且,饲养笼12可以是塑料或者其他材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